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点介绍了饮用水中有机磷农药的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高级氧化工艺对有机磷农药的去除效果及去除机制。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不能安全有效地去除有机磷农药;作为常规处理工艺补充,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高级氧化工艺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这两种工艺过程中机磷农药降解形成的高毒中间产物(P=O结构)生成和降解机制研究明显不足,同时也未对其提出有效的控制方法。今后的研究应当更多的关注于饮用水中有机磷农药去除技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纳滤膜去除饮用水中微量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纳滤膜脱除饮用水中微最有害有机物的应用研究做了初步的归纳与综述,将饮用水中的有害有机物按其在水体中的常见性和重要性划分为消毒复产物(DBPs)和前驱物(FP)、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 )、持久性有机物(POPS)、医药与个人护理品(PCPPS)、生物可同化有机物(A0C)、微囊藻毒素(MC)等6类,并对这儿类有机物的纳滤膜脱除效果与机理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讨论,认为纳滤膜能脱除饮用水中大部分微量有害有机物,对于提高饮用水水质和安全饮水起到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囊藻毒素是从蓝藻中释放出的一种肝毒素,可导致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死亡。水中藻毒素的去除有多种方法,但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率较低,一般在50%以下,有时甚至出现负去除率。物理法、化学法、光催化氧化法及生物法等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一般可达90%以上,考虑到处理效果和运行的经济性,以光催化氧化法和生物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沈俊  张良荣 《清洗世界》2022,(12):55-56+59
随着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使得本就不充足的饮水资源面临了更大的挑战。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的广泛应用,科学高效的去除水中有机物,有效地改善提高了水质,保障了人们的用水需求。本文对目前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的现状进行研究和概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饮用水除铝的一系列生产实验,主要研究混凝沉淀过程中浊度、pH值等因素对沉淀水余铝的影响.提出除铝可以分为降低溶解铝和去除颗粒铝两种途径.余浊和余铝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关系,此时除浊能同时有效去除颗粒铝.通过调整水的PH值,可以改变溶解铝和颗粒铝的比例,从而改善残余铝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6.
氧化法去除饮用水中的农药和氯代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雁 《净水技术》1997,(1):21-24
饮用水中的农药和氯代有机物,能用化学氧化的方法去除,这些氧化方法包括Cl2,ClO2和O3氧化法,还有使用氧化剂,紫外线照射和催化剂相互组合的高级氧化法,如O3-H2O2,O3-UV,H2O2-UV,UV/TiO2等。本文对这些氧化方法的特点,研究现状有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8.
UV -H2 O2 技术是近 2 0年来处理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新方法。虽然该方法目前仍处在实验室试验阶段 ,但是由于该方法具有能有效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 ,避免二次污染等优点 ,因而在水污染防治中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本文将对该方法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并对推广应用提出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去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污染日趋严重,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物化方法(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等)、生物反硝化、化学反硝化等工艺都可不同程度地去除作为饮用水的地下水中的硝酸盐,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地下水中硝酸盐去除方法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UV—H2O2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V-H2O2技术是近20年来处理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新方法。虽然该方法目前仍处在实验室试验阶段,但是由于该方法具有能有效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避免二次污染等优点,因而在水污染防治中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本文将对该方法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并对推广应用提出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改性天然沸石用于饮用水体除铅机理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改性天然沸石是一种有效的水体脱铅离子筛。研究了天然沸石的改性,铅吸附性能,并对水体脱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饮用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对福州市某自来水厂现有工艺滤后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规模为1m^3/h.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滤后水的NH3-N、C0DMn、UV254及TOC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以有效提高该水厂的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吸附和氧化还原研究了饮用水中余氯的脱除。考察各种不同方法,不同吸附剂种类及工艺条件对余氯脱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活性碳纤维作为吸附剂脱除余氯的效果最好,并初步探讨了其脱除余氯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净水厂砂滤池反冲洗水(FBWW)的水质特点,通过混凝-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对砂滤池反冲洗水进行处理,以期达到反冲洗水安全回及节水节能之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PFS)和粉末活性炭(PAC)投加量分别为8和15 mg/L时,混凝-粉末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对FBWW中浊度、D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8%、40.54%和51.39%;该组合工艺对疏水性有机物去除率大于对亲水性有机物去除率;与FBWW原水相比,组合工艺出水中三卤甲烷生成潜能降低了78.75%。因此,混凝-粉末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用于FBWW的处理并安全回用是切实可行的,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华清  陈云霞  刘媚 《陶瓷学报》2010,31(2):291-295
以多孔陶瓷板为固定化载体设计生物反应器,固定苔藓及其菌根菌处理微污染水.以高岭土、长石、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于1150℃烧制多孔陶瓷板,开口孔隙率在20~35%,微米和毫米级两种孔径分布,抗压强度20.3Mpa,敷设在坡度为0.05的长方形反应器中,固定化苔藓菌根菌后再在多孔陶瓷板上铺设苔藓,在气温低于10℃条件下处理微污染水,CODσ去除率达到89.6%;总氮的去除率达到45.8%.结果表明多孔陶瓷生物反应器能满足苔藓及其菌根菌生长需求,充分发挥苔藓-菌根菌共生体的抗寒能力,对微污染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黄浦江饮用水源地取水口突发苯酚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为背景,模拟黄浦江边某原水厂的工艺建立中试装置,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活性炭吸附及活性炭吸附与高锰酸钾氧化联用技术对突发苯酚污染进行消减试验研究.针对不同的苯酚污染程度,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和相应的药剂投加量.结果表明,当原水中苯酚质量浓度低于50 μg·L-1时,只需在原水厂前池投加适量的高锰酸钾或活性炭,即可使苯酚消减至超标倍数在10倍以下.当原水中苯酚质量浓度在50~500 μg·L-1时,需采用活性炭吸附与高锰酸钾氧化联用技术使酚消减,在前池投加10~50mg·L-1活性炭,同时在调压池投加2 mg·L-1高锰酸钾,可使出水苯酚超标倍数低于25倍.当原水中苯酚质量浓度趋于或超过500 μg·L-1时,在前池投加50 mg·L-1活性炭,同时在调压池投加2 mg·L-1高锰酸钾,出水苯酚超标倍数仍在2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高压静电离子棒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安全性,根据GB/T 17219-1998《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进行了高压静电离子棒浸泡试验。结果表明,除pH和锌外,高压静电离子棒浸泡水的其他检测项目均符合GB/T 17219-1998要求。高压静电离子棒对饮用水pH影响很小,一般不会引起人体锌中毒,用于饮用水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从水污染应急的角度,进行了氨氮的应急处理研究.氨氮去除采用常规工艺与预氯化为主要预氧化工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的混凝,沉淀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作用有限,其主要作用仅为去除水中的致浊物质及部分有机物.在投加次氯酸钠作为预氧化药剂之后,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去除氨氮的效果,当原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在1.0mg·L~(-1)左右时,次氯酸钠投加量为8.4mg·L~(-1),能够高效地去除氨氮,沉后水氨氮质量浓度为0.292mg·L~(-1)(达到国家一级水源水质标准),去除率为68.78%,UV_(254)也有32.26%的去除率;如同时需要更高的UV_(254)的去除率,则可选用次氯酸钠9.6mg·L~(-1)的投加量,此时氨氮的去除率为87.20%,水源水的氨氮质量浓度在0.123 mg·L~(-1)的水平,同时UV_(254)的去除率可以达到45.16%,从而控制THMs和THMFP这些毒副产物形成量在相当低的水平,是最理想的选择.此法在短时间内作为去除氨氮这种毒性很强的物质的应急使用是可行的,但不能长期使用,因为对微污染水源而言,如投氯量把握不当,则也会产生较多的毒副产物,对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构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套臭氧-生物活性炭给水深度处理中试装置,以南方某市Ⅲ~Ⅴ类微污染水源为原水,经过1个水文年的中试,研究了深度处理工艺对水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碳、铁、锰等的去除效果,通过与同水源常规处理工艺水厂出水水质的对比,探讨了深度处理工艺对去除水中营养物的优势.结果表明,对于水中的营养性指标(氨氮、总磷,铁、锰,AOC),臭氧一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出水较常规工艺出水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出厂水的营养状况下降明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管网中细菌的再生长,增加了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陶瓷膜在高浊度给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给水厂可能存在的高浊度水源风险,研究了陶瓷膜通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陶瓷膜过滤对原水浊度、颗粒数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膜通量基本随膜孔径增大呈上升趋势,过滤初期膜通量下降很快,运行10 min后逐渐稳定。当水源浊度为12 NTU时,4种孔径的膜通量较大,约为500~600L.m-.2h-1;当水源浊度升高为50~500NTU时,4种孔径的膜通量会变小,约为300~400 L.m-.2h-1。陶瓷膜的出水浊度随膜孔径的增大变化不明显,当水源浊度为12~500 NTU时,4种孔径陶瓷膜的出水浊度相近,约为0.1 NTU。>2μm的膜出水颗粒以2~5μm为主,约占总颗粒数的80%。当水源浊度为500 NTU时,5、10 nm孔径膜出水颗粒数变化不大,>2μm颗粒数约为30~80 CNT.mL-1,50、100 nm孔径膜出水>2μm颗粒数分别为215、346 CNT.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