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附不同溶剂提取物解热镇痛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比较香附不同溶剂提取物的解热镇痛效应。方法 :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 ,用内毒素致大鼠发热为发热模型 ,以小鼠物理 (热板法 )和化学 (醋酸扭体法 )刺激为镇痛模型 ,研究中药香附不同溶剂提取物的解热镇痛效应。结果 :香附醇提物解热效应明显 ,其特点是起效快 ,持续时间长 ,且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而香附水提物也见较强的镇痛作用 ,但未见明显的解热效应。结论 :香附醇提物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效应 ,是微囊胶囊化的目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8种建昌帮法栀子炮制品解热、抗炎、镇痛、止血药效作用。方法:分别复制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小鼠耳廓二甲苯炎症模型、小鼠醋酸扭体疼痛模型。灌胃给予8种建昌帮法栀子炮制品,测定家兔体温、小鼠耳廓肿胀度及抑制率、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抑制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在各组间进行统计比较。结果:8种建昌帮法栀子炮制品对内毒素所致发热模型家兔均有解热作用(P<0.01;P<0.05),生栀子的解热作用强于炒栀子、姜栀子和焦栀子;生栀仁的解热作用强于生栀皮(P<0.05);炒栀仁的解热作用强于炒栀皮(P<0.05)。8种栀子炮制品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均有抑制作用(P<0.01),各栀子炮制品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8种栀子炮制品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抑制作用(P<0.01;P<0.05),炒栀子、姜栀子和焦栀子的镇痛作用强于生栀子(P<0.05)。焦栀子可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P<0.01),其他7种栀子炮制品无此作用。结论:8种建昌帮法栀子炮制品的解热、抗炎、镇痛、止血药效作用存在差异,临床应注意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3.
五味清浊散乙醇提取物镇痛镇静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五味清浊散乙醇提取物(WWQZSAE)的镇痛、镇静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刺激法、光热尾痛法、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作用研究;采用小鼠自主活动计数法观察镇静作用。结果:WWQZSAE ig能提高热板法和光热尾痛法试验小鼠痛阈值;减少由醋酸引起的试验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能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结论:WWQZSAE有明显的镇痛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4.
万山  宋玲  许卫红  赵爱霞  岳秀梅 《中成药》2001,23(8):589-592
目的:研究抗类风湿胶囊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方法:用佐剂性关节炎和多种炎症模型,观察本品的抗炎作用;以酵母致大鼠发热观察其解热作用;用小鼠扭体法了解其镇痛作用。结果:本品对大鼠佐剂关节炎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多种炎症模型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抗类风湿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蒙药材悬钩子木和接骨木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并对比两种药材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法,小鼠热板法,大鼠压痛甩尾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考察二药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结果:悬钩子木和接骨木水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抑制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反应(P<0.01)、提高小鼠对热板及大鼠对压力所致的痛阈值(P<0.05或P<0.01)、减少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率(P<0.05或P<0.01)。结论:蒙药材悬钩子木和接骨木的水提取物对实验小鼠、大鼠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两种药材之间、生品及炮制品之间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退热止痛散活性部位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在已提取分离出退热止痛散的活性部位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药效评价.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各组动物分别灌胃给药,测定痛阈和扭体抑制率;解热实验采用脂多糖(LPS)致大鼠发热模型,各组动物分别灌胃给药,记录大鼠体温变化△T.结果: 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P<0.01),扭体抑制率阳性组、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64.89%、63.91%、61.80%和48.81%,解热实验各提取物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体温(P<0.01).结论:退热止痛散的活性部位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壮药白花九里明水提取物的镇痛镇静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白花九里明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通过自主活动和对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协同作用的影响来观察白花九里明水提取物的镇静作用。结果:白花九里明水提取物低、中、高剂量(6.7 g/kg、13.4 g/kg、26.8 g/kg)均能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和减少对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能使小鼠的自主活动减少,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结论:壮药白花九里明水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镇痛、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银翘马勃散对急性咽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方法:通过氨水喷雾法制备大鼠急性咽炎模型,观察银翘马勃散对急性咽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采用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及小鼠足趾肿胀实验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醋酸扭体实验和甲醛致痛实验研究其镇痛作用;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发热模型研究其解热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银翘马勃散可改善大鼠的一般状态,银翘马勃散16,32 g/kg剂量组可明显减轻急性咽炎模型大鼠咽部粘膜的炎症表现,且对咽炎大鼠的白细胞计数结果和血清中TNF-α与IL-6的水平有显著影响;银翘马勃散还可降低小鼠耳廓与足趾炎症肿胀的程度,缓解醋酸以及甲醛第Ⅱ时相所致疼痛,以及抑制LPS引起的大鼠发热反应。结论:银翘马勃散对急性咽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格达-4味汤散乙醇提取物(无水乙醇)的解热镇痛实验及其作用机制,为地格达-4味汤散的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取清洁级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g,6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格达-4味汤散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给药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第7天给药后1h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20%酵母悬液致热。观察比较空白对照组及不同剂量给药组的2、4、6、8h等时间点小鼠肛温情况,探讨解热作用;采用热板法,测定各组小鼠痛阈值,比较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痛反应潜伏期,探讨镇痛作用。结果:地格达-4味汤散乙醇提取物的高剂量组小鼠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可延迟到8h;热板实验显示,小鼠痛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地格达-4味汤散具有解热作用,镇痛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金银花抗内毒素、解热、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金银花水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素的抗内毒素、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体外鲎试剂法检测其抗内毒素活性,采用内毒素、2,4-二硝基酚所致发热模型大鼠检测其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耳廓炎症肿胀法、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法所制炎症模型观察抗炎作用。结果:金银花水提取物于10mg/ml具有抗内毒素作用,金银花于5.625g/kg具有解热作用,金银花于45g/kg具有抗炎作用。。结论:金银花水提取物于较大剂量具有抗内毒素、解热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甘肃不同产地的甘肃黄芩饮片的解热、抗炎作用强度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干酵母致热法复制发热大鼠模型,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法复制炎症小鼠模型,观察不同产地黄芩提取物对发热大鼠、炎症小鼠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不同产地甘肃黄芩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各给药组在不同时间点解热作用差别明显;不同测温时间点和不同分组无交互作用,说明时间因素(即0.5,1,2,3,4 h)的作用不随分组(即各给药组)的不同而不同。与模型对照组对比,不同产地甘肃黄芩提取物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临夏县组、泾川县组、和政县组之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家川县组与上述3组间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夏县、泾川县、和政县3个产地的甘肃黄芩的解热、抗炎作用强于张家川县产黄芩,可能与产地、化学组分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2.
解热注射液的药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梅  何正正 《中草药》2000,31(6):444-445
解热注射液主治温病,用于风寒、风热之发热。解热注射液使三联菌苗发热模型的家兔异常升高体温降低,具有解热作用,使小鼠因疼痛出现的扭体次数及强度减缓,具有镇痛作用,使注射阈下催眠量戌巴比妥钠的小鼠睡眠,具有镇静作用,使小鼠的耳廓肿胀得到抑制,具有抗急性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杭白芷香豆素组分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杭白芷香豆素组分(CAD)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酵母致热法观察其解热作用,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和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CAD对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有显著解热作用;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和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结论CAD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野鸦椿提取物抗炎镇痛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野鸦椿(EJK)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效应.方法 采用4种急性炎症模型和两种疼痛模型,包括角叉菜胶及蛋清诱导大鼠足趾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1%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渗出模型及扭体、热板法疼痛模型,观察EJK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EJK水提取物小、中、大( 2,4,8 g/kg)3个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对角叉菜胶和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对急性炎症导致的皮肤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冰醋酸导致的慢性炎性疼痛、热板导致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EJK水提取物两个剂量( 4,8 g/kg)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EJK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参败毒丸(羌活、柴胡、人参等)的解热,抗炎,镇痛,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所致兔发热模型观察药物的解热作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用小鼠扭体法了解其镇痛作用,采用体外抗菌法.结果:人参败毒丸能明显降低实验性动物体温;1.5 g·kg-1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镇痛、抗菌效果.结论:人参败毒丸在上述作用中优于人参败毒散,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α-香附酮的分离及其解热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香附有效成分α-香附酮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通过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结构解析,确定中药香附中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为α-香附酮。再采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实验,考察α-香附酮的药效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α-香附酮能降低内毒素致家兔发热的体温(P<0.05),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P<0.05),但是对热板法所致的小鼠痛阈反应时间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α-香附酮是香附发挥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α-香附酮可能通过外周机制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金樱根、茎提取物的抗炎、解热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足跖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金樱根、茎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通过干酵母制备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金樱根、茎提取物的解热作用。结果:金樱根、茎提取物可减轻小鼠足跖肿胀,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生成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金樱根醇提物和金樱茎水提物对发热大鼠有显著降温作用。结论:金樱根、茎提取物对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金樱根醇提物和金樱茎水提物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金樱茎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金樱根入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独脚金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实验观察独脚金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性组织中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_2(PGE_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独脚金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热刺激痛阈值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对炎性组织中NO、PGE_2、TNF-α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结论:独脚金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一定的镇痛作用,其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和促炎症因子的分泌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芎麻汤治疗偏头痛的活性筛选部位(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及热板法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160只雌雄各半小鼠按雄、雌分为抗炎Ⅰ组、镇痛Ⅱ组.抗炎Ⅰ组按体质量分为6组(空白、模型空白、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芎麻汤、布洛芬组),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亢进炎症模型,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染料,观察芎麻汤活性部位对炎症渗出的影响;镇痛Ⅱ组按基础痛阈值分为5组(空白、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芎麻汤、布洛芬组),采用智能热板仪致痛,观察其不同时间差时的镇痛作用.结果 抗炎Ⅰ组:与模空组比较,正丁醇提取物组吸光度明显降低(P<0.05).镇痛Ⅱ组:与基础痛阈值比较,乙酸乙酯提取物组于给药后90 min时痛阈值明显提高(P<0.05);与基础痛阈值及空白组比较,正丁醇提取物组于120 min时痛阈值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芎麻汤治疗偏头痛的活性筛选正丁醇部位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赤雹果不同提取物的镇痛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赤雹果不同提取物的镇痛活性,筛选镇痛活性强的提取物,为进一步提取和分离其镇痛活性部位或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鼠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对赤雹果石油醚提取物(F1)、醋酸乙酯提取物(F2)、正丁醇提取物(F3)、乙醇提取物(F4)和水提取物(F5)的镇痛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所用的5种赤雹果提取物对2种疼痛模型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依次为:F553.6%,F339.4%,F436.3%,F234.6%,F119.0%;在小鼠热板实验,痛阈提高率依次为:F554.6%,F442.9%,F315.6%,F213.0%,F19.1%。结论赤雹果5种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活性,其中F5镇痛活性最强;F4和F3也有一定的镇痛活性,F2和F1的镇痛活性较弱,结果提示赤雹果镇痛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F5,其次是F4和F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