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南庄边界断层为例,应用地震资料,结合构造图和地层厚度图,分析不同地质时期边界断层垂直位移沿走向变化,对边界断层分段生长与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种过程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西南庄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期可分为东、中、西3个相对独立的断层,它们间呈侧列式分布,在断层段叠覆处发育转换斜坡;沙一段沉积时期,3个断层段连接并出现了统一趋势,同时高柳断层以北的断层段开始废弃。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各断层段连接形成统一断层,但仍表现出分段特征,在断层分段处形成横向褶皱,同时高柳断层以北的断层段废弃。横向褶皱和转换斜坡是下盘碎屑物质进入盆地的通道,是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2.
南堡凹陷拾场次洼是冀东油田的一个勘探开发老区,构造油藏基本已经探明,并投入开发,急需寻找新的勘探接替领域。通过研究南堡凹陷拾场次洼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分析和构造-沉积格局对岩性圈闭形成的控制作用,建立拾场次洼岩性油藏成藏模式,为今后的勘探提供理论基础。拾场次洼在沙河街组沉积早期,物源主要来自于洼陷东部柏各庄断层上升盘凸起区,沿柏各庄断层下降盘发育多个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向洼陷内进积较远。在西部西南庄断层下降盘发育小型扇三角洲、滨浅湖及半深湖沉积。在沙河街组沉积后期,柏各庄断层活动加剧,早期沉积的地层产状发生了反转,导致沙河街组沉积早期由柏各庄断层上升盘来的向洼陷进积的砂体,转变为上倾尖灭的砂体。这些砂体与洼陷内向西抬升的构造,配合形成上倾尖灭圈闭。这些圈闭形成了拾场次洼最重要的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具有多层富集,油藏规模大和多油水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东营期受陆源碎屑供给变化的影响,储层多期叠加,横向变化快,预测难度大。通过对高柳地区东营组物源、沉积体系研究,明确了沉积时期物源方向及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特征;在沉积体系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不同沉积体系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东营组物源主要来自柏各庄凸起和马头营凸起方向,东营期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等沉积体系,东营组可分为陡坡带成藏体系和缓坡带成藏体系,油藏类型主要包括上倾尖灭油气藏、超覆不整合及扇根侧向封堵型油气藏,东营组斜坡带油气成藏明显受到沉积特征控制,岩性油气藏是下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走滑断层作用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综合利用地震、重力、钻井等资料,对南堡凹陷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进行重新认识,分析构造变形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在深部合并成一条基底断裂(柏各庄-西南庄断裂),具走滑断裂性质,该基底断裂在燕山期发生明显的左行走滑并持续到古近纪沙河街组沉积期,对沙河街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南堡凹陷古近纪成盆演化主要受柏各庄-西南庄基底断裂左行走滑活动控制,属于走滑-伸展凹陷.新近纪以来的断层走滑活动,形成了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共轭剪切走滑断层带,控制了二级构造带的展布.南堡凹陷油气大量成藏期与新近纪以来的断层活动期相吻合.利于油气运移及圈闭的形成,油气沿断裂带纵向多层系分布.  相似文献   

5.
博格达地区芦草沟组为准噶尔盆地南缘重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前期沉积特征研究往往针对博格达山北侧泥页岩发育区或南侧柴窝堡凹陷砂砾岩发育区,缺乏对博格达地区整体性的研究。通过对博格达山周缘典型露头的芦草沟组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结合柴窝堡凹陷钻井、测井、岩心资料,详细分析该区的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分布特征,明确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地区芦草沟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一段、二段、三段与四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浊积扇与湖泊相沉积。在芦草沟组一段、二段沉积时期,近岸水下扇在柴窝堡凹陷广泛分布,浊积扇与半深湖亚相主要分布在博格达山以北;在芦草沟组三段、四段沉积时期,相对湖平面上升,近岸水下扇与浊积扇规模减小,半深湖、深湖亚相在研究区分布广泛,发育大规模的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兰聊断层的分段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兰聊断层不同地质时期的垂直位移沿走向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主演化期内表现出很强的分段性,沙四期是初始分段期,沙三期分段作用最为强烈,兰聊断层分解为3个断层段,各断层段表现出独立正断层的位移分布特征;沙二—东营期是断层的连锁期,兰聊断层南北形成统一的动力学系统.兰聊断层的分段作用使其形成横向褶皱,向斜形成于局部位移极大处,位于断层段中央附近;背斜位于断层段连接处,是断层位移局部极小处;兰聊断层早、中期分段和晚期连锁对东濮凹陷沉积作用、油气聚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金湖凹陷石港断层构造演化及油气聚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港断层位于金湖凹陷中部,是凹陷内的主要断裂带,具有复杂的结构及演化过程.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及断层的定量解析,分析了石港断层带在晚白垩世-新生代时期的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并讨论了断层伸展与走滑性质的转变及其分段特征.研究表明:自晚白垩世-新生代石港断层经历了凹陷内次级正断层、控制次凹的边界正断层到右旋走滑正断层的演化过程;平面上石港断层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由北向南断层性质发生走滑-扭张-张扭-正断层的转变;断层的分段特征受基底先存断层的影响,断层性质的转化则反映了区域应力场方向的改变.在伸展与走滑作用的共同影响下,石港断裂带内聚集了丰富的油气.  相似文献   

8.
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岩心等综合方法,研究了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早第三系核桃园组砂层组沉积体系,认为研究区核桃园组属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其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亚相。其中,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沉积主体。湖泊沉积体系可分为浅湖亚相—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平氏、杨桥南部。阐述了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演化,并提出了沉积模式以及有利的油气勘探开发区。  相似文献   

9.
九佛堂组-沙海组沉积时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大陆板块边缘的早期仰冲拉张作用,龙湾筒凹陷内断陷作用强烈,其间产生的一系列正断层控制着凹陷及沉积体系的发育。龙湾筒凹陷发育着扇三角洲和滑塌浊积扇相沉积。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种亚相。盆地内的滑塌浊积扇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浊积岩为高密度流的湖相浊积岩,是由于断层活动扇三角洲前缘重力垮塌而形成的。根据各相带不同的沉积特征,建立了该区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岩心系统观测、岩心薄片观察和粒度分析,结合单井沉积相及地震相的综合分析,对南堡凹陷西部东营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进行精细的研究,认为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端发育大规模的砂质碎屑流沉积。结合区域古地貌特征、沉积体系的综合研究,探讨了研究区砂质碎屑流沉积的成因机制,详细论述了砂质碎屑流的沉积构造特征及识别标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砂质碎屑流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砂质碎屑流砂体主要为无沉积构造的块状中—粗砂岩和具有丰富重力流沉积特征的砂泥岩互层2种岩性组成,其成因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发生滑动、滑塌、再沉积而成。结合目前的勘探实践分析认为,砂质碎屑流砂体与沙河街组一段、沙河街组三段优质烃源岩直接接触或通过油源断层沟通而形成自生自储或下生上储型的岩性或构造-岩性油气藏,进而构成了研究区半深湖—深湖区域的良好岩性圈闭集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