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型客车的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微型客车的碰撞安全性现状,提出了微型客车的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策略,探讨了综合利用CAE技术与碰撞试验技术进行微型客车碰撞安全性优化设计的可行性,提出了微型客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的基本步骤.解决了微型客车新产品N1的安全性设计问题和微型客车老产品X477的碰撞安全性改进问题,这两个产品是国内最先开发成功的、完全依靠国内技术达到我国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法规要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以有效开展纯电动客车侧碰撞仿真为目标,建立了纯电动客车BK6122EV整车骨架、覆盖件、动力电池包有限元模型以及移动壁障有限元模型,按照碰撞法规对车体后部(后轮后)位置进行了侧后碰撞仿真,分析了电动客车车身、动力电池包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评价了动力电池包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性,指出了电池箱门骨架刚度小、电池模块固定能力差、碰撞区侧围骨架缓冲吸能能力弱等影响安全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小型客车碰撞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安全性是现代汽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人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主动和被动安全措施,但从根本上来说,车辆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车辆本身的碰特性才是最终的安全性能决定因素,本时在通过研究现有结构的碰撞动态特性,改进车辆结构,达到最 肿能特性,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是有限元计算,工具软件是ANSYS/LS-DYNA3D,模型的建立是以张家港牡丹客车厂生产的MD66  相似文献   

4.
轿车车身结构的碰撞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某全承载式客车车身骨架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和静态响应分析,并对该车身进行了静、动态电测试验;在车身骨架模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结构轻量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的特点,开发了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与优化系统(简称BCD),建立了参数化的客车车身结构概念模型.以该模型为模板,实现了新客车车身结构概念几何模型的创建和车身尺寸参数调整,同时建立了车身系统的静态刚度分析、低阶模态分析、灵敏度计算和优化设计计算的自动化过程,对车身的结构性能和低阶模态进行了有效的预估.最后,本文使用该系统计算了某客车车身结构的刚度和低阶模态,并在保证车身质量降低的情况下实现了刚度和低阶模态的提高,有效的改善该车身结构性能,实现了车身轻量化,验证了BCD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某全承载式客车车身骨架进行了参数化建模,进行了静态响应分析,并对该车身进行了静、动态电测试验;在车身骨架模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结构轻量化方案;试验表明,轻量化后的车身刚度以及骨架应力分布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纯电动公交客车的排放特点,其几乎是一种0污染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因此国家相关政策和一些企业也正在投入资金和人力开展深入研究,但纯电动公交客车的充电问题和每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问题是限制了纯电动公交客车普及采用的重要障碍。本文首先对公交采用全铝车身后整车轻量化潜力,然后分析了公交车整车整备质量对纯电动公交车续驶里程的影响,并对纯电动采用全铝车身技术后提高其续驶里程潜力进行分析,认为采用全铝车身技术是提高纯电动公交车续驶里程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全承载技术的特点,指出了全承载技术在纯电动客车上的应用优势,旨在为将全承载技术有效地推广应用于纯电动客车,研发高性价比的纯电动客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车身对壁正面碰撞安全性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碰撞安全性一般是通过法规试验来评价,对固定障壁正面碰撞中的评价指标为大脑的伤害指数、胸部加速度和大腿作用力,这些指标反映了车身碰撞特性、乘员约束系统特性及两者间的匹配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性能,通过分析提出了汽车车身对固定障壁正面碰撞安全性的评价指标;加速度均值、加速度均方根、加速度峰值,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这些评价指标可以指导汽车车身的碰撞安全性设计。  相似文献   

11.
基于感知的公交调度发车频率和车型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乘客感知的公交客流需求特征,研究了公交发车频率和公交车型的调度决策问题.针对单线独立运营模式的特征分别建立了基于最大感知和平均感知的公交调度优化模型,并设计算法.最后结合2014年江苏省江阴市K1路公交客流给出了优化算例.案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有效地降低公交运营总成本并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挖掘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的节油潜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工况影响的变参数控制策略,从而实现了整车功率的合理分配。采集20辆公交车的行驶数据、利用短行程分析法,拟合出某城市公交车的拥堵、市区、市郊及综合这4类工况,同时利用组合优化算法优化了相同行驶里程下4类工况的整车控制策略的关键参数,选择性地建立了识别数据库并嵌入到基于综合工况优化后的定参数控制策略中,进而形成依据欧氏距离和贴近度准则的实时判别当前工况类型并自动调用该类工况最优控制参数的变参数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较定参数控制策略,相同实验工况下变参数控制策略的整车综合油耗降低5.12%;通过引入快速控制原型测试得出,综合工况下变参数控制策略的整车综合油耗降低4.9%,验证了变参数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动汽车路径规划中出行舒适度的问题,构建了考虑出行者舒适度的电动汽车路径规划模型,基于Dijkstra算法,考虑时间、距离、EV能耗及出行者舒适度等多种影响因素下的路径规划仿真,通过相应的测试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最优路径模型,虽在出行距离和时间上比常规的路径规划模型增加1.4%和3.8%,但在出行能耗上减少了7%,而且舒适度提升了8%。本研究可为提高电动汽车出行质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半实物仿真平台,对增程器起停及切换过程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倒拖转矩增大和倒拖终了转速提高后,增程器起动时间降至1.01s;暖机起动过程发动机颗粒排放数量浓度峰值达2.0×10~8个·cm~(-3);停机过程通过发电机加载转矩实现负载停机,转速波动得以明显抑制;采用快速起动和增大增程器输出电功率上升率限值后,整车动力性有所改善;切换过程发动机颗粒排放数量浓度峰值达2.5×10~8个·cm~(-3);发动机调速模式相对发电机调速模式,增程器电功率输出较平缓,但发动机更易偏离最佳油耗曲线.  相似文献   

15.
魏允 《中州大学学报》2011,28(3):122-125
客车的轻量优化对降低汽车油耗,提高运载量意义巨大。将灵敏度方法引入到轻量优化分析中,建立某全承载式客车车身有限元模型,确定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和载荷,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电测试验验证。选取车架上刚度和强度相对富裕的梁作为灵敏度分析对象,根据分析结果选取设计变量,以车身最大应力和位移作为状态变量,以车身总质量为目标函数,从而实现了客车车身重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动汽车的独特承载要求,提出一种结合拓扑优化和车身尺寸优化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某型电动汽车为实例,通过建立白车身拓扑优化模型、有限元概念模型、尺寸优化模型和样车制造,进行了从整车拓扑结构到车身梁截面的优化设计过程,实现了电动汽车白车身的正向设计.在优化过程中采用遗传算法,以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同时作为优化目标,白车身质量最小作为优化约束,选取了灵敏度较高的梁作为变量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与样车参数的比较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设计和工艺要求,实现轻量化设计,对提高白车身设计效率和精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纯电动公交车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已超过46.8%,北上广深等多个城市已实现100%.通过深入分析纯电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的耗能组成,由此建立电能能耗成本函数;构建同时考虑乘客出行与公交企业运营成本的纯电动公交车调度排班模型;将公交场站车辆数作为约束条件引入模型,真实反映实际车辆运行情况;为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将车辆满载率纳入模型约束以保证乘客安全距离;通过分析发现该模型属于NP-hard问题,提出利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利用广州市105路公交线路的运行和OD需求数据进行仿真验证,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基于多材料匹配与模块化设计的客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基于车身轻量化设计的多学科特性,结合Kriging近似技术与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建立基于侧翻安全性、顶部抗压学科的客车车身多学科优化设计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多学科数值寻优.优化结果表明: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模块化设计能较好地降低车身设计维度,并获得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多材料匹配客车车身;多材料车身不仅改善车身的安全特性,而且提高车身顶部的抗压强度,并较好地达到轻量化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无变速箱结构的增程式公交车存在电机工作转速范围窄、爬坡能力及制动能回收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具有二挡自动变速箱的增程式公交车动力系统,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和主要参数匹配.采用CRUISE/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对设计的动力系统及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整车动力系统设计及参数匹配较合理,能实现电机需求扭矩的减小并有效延长续驶里程,提高制动能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