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5F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手术成功率、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68例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用型导管组136例中经桡动脉途径使用共用导管完成左冠状动脉造影133例(97.8%),完成右冠脉造影12.9例(94.9%);Judkins型导管组132例中经桡动脉途径使用Judikins导管完成左冠状动脉造影121例(91.7%),完成右冠脉造影122例(92.4%)。共用型导管组的造影成功率高于Judkins型导管组(P〈0.05)。共用型导管组冠状动脉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较judikin型导管组明显减少(P〈0.01)。共用型导管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2.94%,judikins组为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5F共用型导管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可提高手术操作成功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调查本院2007年1月25日-2007年11月31日之间接受冠脉造影患者共268例,对冠脉介入操作导管进入途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260例,成功率97.01%,男性成功率98.86%,女性成功率93.48%.术后前臂张力性血肿5例,桡动脉闭塞5例,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是安全的、可行的,且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接受冠脉造影患者共306例,对冠脉介入操作导管进入途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成功295例,成功率96.4%,男性成功率96.8%,女性成功率96.0%。术后前臂张力性血肿4例(1.3%),桡动脉闭塞4例(1.3%),无其它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安全、可行,且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9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的1 2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1 256例(99.76%),桡动脉插管成功1 251例(99.36%).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26例,单支病变194例,双支病变107例,三支病变25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和穿刺相关的死亡.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较股动脉径路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费用减少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接受。我们总结本院应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体会,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及其临床价值,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作为首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我院568例行冠脉动脉造影的患者,分别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268例,经股动脉冠脉造影30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及x线照射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并发症,血管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ardiac Intervetion,PCI)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结果:100%愿意选择桡动脉穿刺途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8%;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成功率和PCI成功率为98%;皮下游斑的发生率为5%;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为2%。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三组,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90例,心肌梗死组42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动脉穿刺及造影结果。结果180例患者均造影成功,其中17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造影,7例经肱动脉,1例经股动脉穿刺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总阳性率为68.9%,其中心肌梗死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而不稳定型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相差不大,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心梗则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是安全可靠的,并发症少,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冠脉造影仍被视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PTCA并支架置入术,虽然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术后患者需卧床患肢制动24h,易出现腹胀、局部血肿、小便困难等症状,且不能早期下床,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我院自2005年开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PTCA并支架置人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是介入治疗的常用和经典途径,但对于有严重股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用了高效抗凝剂、在溶栓治疗后、不能平卧和老年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导致不能平卧的患者,穿刺部位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风险大,应用其他穿刺途径势在必行。本文观察急诊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行经桡动脉途径和40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穿刺时间、X线暴光时间、造影时间、PCI时间、住院时间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6例患者均首先经桡动脉穿刺,穿刺失败2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成功率100%(34/34),行冠脉支架置入成功率76.92%(10/13),经桡动脉途径失败者改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检查及治疗均成功。股动脉组40例患者穿刺成功。其中X线暴光时间、造影时间、PCI治疗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别意义(P〉0.05)。穿刺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及PCI是安全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局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黎  谢国惠  杨爽  申晓芬  徐茂雨  李茂华 《西部医学》2011,23(12):2434-243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护理人员工作负荷的预示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568例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经股动脉途径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数据,并计算护理工作强度。结果经桡动脉(TRA)冠脉诊疗组268例患者的病房护理工作强度(NWL)为(400.8±60.9)min,而经股动脉(TFA)诊疗组300例患者的病房护士的护理工作量为(811.8±7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经桡动脉(TRA)冠脉介入诊疗途径通过减少因穿刺并发症引发的工作量,缩短CCU病房治疗时间及留院时间,而明显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旨在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与同期经股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比较,分别观察二组在手术和住院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桡动脉组在平均穿刺时间、平均导管到住时问、导管更换次数、平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上稍长。经桡动脉组在局部并发症、压迫止血时阃、住院时间和病人舒适性、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优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与经股动脉同样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的穿刺局部并发症少见,病人更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两种途径开展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经桡动脉途径的优势.方法 600例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股动脉组(n=300)和B组:桡动脉组(n=300),以两种途径术中、术后并发症为观察指标.结果 桡动脉组明显低于股动脉组,病员自我感觉、舒适度均明显优于股动脉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桡动脉组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前部分医师采用绕动脉途径进行冠脉造影,因桡动脉比较表浅,其下方紧邻桡骨,局部压迫止血较容易。但因桡动脉较细,有压迫止血用力过度容易引起桡动脉闭塞的担忧。观察病例选自笔者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进修期间2004年5月至9月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扣PC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2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266例(99.20%),桡动脉插管成功260例(97.01%)。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5例,单支病变21例,双支病变10例,三支病变4例,均无严重并发症扣穿刺相关的死亡。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李国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73-17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的介入诊断。方法:介入病例338例,均做Allens试验阳性。结果:338例中337例均成功经右桡动脉完成检查及治疗。冠脉造影结果阴性者122例,阳性者216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支架介入治疗194例,其中前降支102例,回旋支58例,右冠状动脉108例。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以及支架植入术是目前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往主要采取股动脉穿刺这种经典途径进行手术,但存在局部血管并发症较多以及术后限制病人活动等缺陷。我院自2005年10月开始对血管条件好的病人采用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手术,以克服上述弊端;同时比较两种途径穿刺效果及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对人类危害极大的一种心脏病,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如何治疗冠心病便成为医学领域中倍受关注的问题。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观念的转变,接受冠脉造影的病人日渐增多,而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因具有局部并发症少,术后易于止血,患者恢复快,卧床时间短的优点,易被患者接受。我院自2003年4月~2007年2月开展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约270例,由于护士正确的健康宣教及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使患者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这不仅减少了病人的住院日,节约了医疗费用,也为我科和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医院整体治疗水平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肱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5例患者经右侧肱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经皮穿刺肱动脉成功率100%;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成功率97.8%;血管痉挛发生率为0%;迷走反射发生率为0%.结论 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