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新锡 《云南建材》2010,(8):116-117
框剪结构中的连梁作为主要的抗震耗能构件,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在地震作用下,连梁可产生塑性变形,刚度退化,而连梁刚度的退化加大了剪力墙的负担。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连梁刚度退化后框剪结构的内力变化,提出了墙肢、连梁的截面选择和配筋包络设计。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一类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等特征,预报性较低。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因此对医院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至关重要。合理利用隔震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或减少医院建筑在地震中的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医院建筑结构需要具备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承载力。过去的抗震设计主要依靠建筑自身的抵抗力,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以采取加大构件截面、增强构件刚度的方式。然而,传统的抗震结构会增加建筑重量,消耗大量建筑材料,影响建筑功能的展现。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地震灾害的影响,将其融入医院建筑中,设计隔震结构,减轻地震响应,保障医院结构和内部设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廉福炎 《中华民居》2012,(11):22-23
框剪结构中的连梁作为主要的抗震耗能构件,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在地震作用下,连梁可产生塑性变形,刚度退化,而连梁刚度的退化加大了剪力墙的负担。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连梁刚度退化后框剪结构的内力变化,提出了墙肢、连梁的截面选择和配筋包络设计。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框架结构具有良好且可靠的延性。延性是指一个构件或结构体系在强度没有实质性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大幅度非弹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地震作用下,当结构构件进入屈服阶段后,要使结构具有一定塑性变形的能力,通过其结构的塑性变形来吸收地震作用所产生的能量,使结构仍然能够维持一定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结构是指耗能梁段采用普通钢材(如Q345钢),而框架梁、柱采用高强度钢材(如Q460钢)的结构.耗能梁段在大震作用下剪切屈服耗散能量,而梁柱构件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保证地震作用下的塑性变形仅集中于耗能梁段.结构影响系数R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尺取值合理是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将基于抗震韧性的设计理念引入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通过韧性设计,使得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在满足结构抗震目的的同时,结构构件参与结构抗震方式明确,主体构件不发生塑性破坏,耗能支撑或耗能梁段通过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同时,通过装配式建造,耗能构件易于更换,达到结构韧性抗震的目标.提出评价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大量的震害经验表明,结构抗震设计仅有强度验算是不够的,必须考虑结构所具有的塑性变形能力,使之在超过设计烈度的地震下裂而不倒。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可用结构廷性性质来描述,而结构整体延性是构件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建筑非结构地震震害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渭建 《特种结构》1996,13(1):24-26
建于城市浅埋软土中的大量地下建筑(地下商场、展览馆、影剧院、地下铁道、地下停车场、人防工程等),在城市直下型地震的作用下,其主体结构的响应会随着周围场地土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而主体结构内部的大量非结构构件比主体结构构件更容易遭到破坏。本文在叙述了地下建筑非结构构件的地震灾害之后,借鉴地面工程的分析手段和方法,就地下建筑的非结构构件的地震破坏原因、非结构构件破坏的结构控制概念、以及非结构构件的地震反应等问题作些概念性的分析,最后试图给出一些有效的地下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概念,并通过建筑结构在历次地震中的震害分析,从场地及地基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建筑形体及构件的合理布置,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加强构件之间细部构造措施以及考虑非结构构件对主体的影响五个方面来阐述概念设计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通过2001、2010新旧抗震规范的对比来体现当前概念设计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指标限值,建立构件抗震性能与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判别关系准则,提出基于构件性能的结构抗震评估方法。分别利用基于位移的抗震评估方法和文中推荐的抗震评估方法,对3个典型的填充墙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基于构件性能的抗震评估方法能够考虑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损伤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解决规范推荐的抗震评估方法中存在的整体结构抗震性能与构件自身损伤关系不明确的问题;是否考虑填充墙损伤的影响对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差别较大,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填充墙的损伤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复杂高层建筑的震害在近来的历次地震中都有发生,其抗震分析和设计难度较大,提高其抗震性能是当前建筑抗震的难点之一。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在复杂高层建筑抗震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重点介绍了组合剪力墙及筒体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和三种消能减震方法。提出了采用新型高效的结构体系及高性能抗震部件或消能减震新技术改善复杂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这些研究工作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大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工程中成功应用。图18参28  相似文献   

12.
大容量机组空冷系统属电站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与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电厂的正常生产。为了有效控制不同水准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及关键设备的破坏程度,在综合考虑结构及内部关键设备破坏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等因素后,提出大容量机组空冷系统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明确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和性能水准。空冷系统抗震性能化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确保不同性能目标下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延性需求,解决以生命安全为抗震设防唯一目标的单一抗震设防标准不够全面的设计弊端,从而减小震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害是常见的一种突发性和毁灭性自然灾害。由于地震对国家财产及人类生命的威胁越来越大,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叙述了抗震加固工作的必要性,回顾了我国抗震加固工作的发展历程,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分析了每种加固方法的优劣以及其实际工程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抗震加固方法中的节点区加固、局部加固及造价等问题,并对未来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展望,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STS新管幕对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以沈阳地铁十号线东北大马路站为工程背景,应用Midas-GTS软件,研究了在不同加速度强度的地震作用下,有STS新管幕和无STS新管幕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地震作用下,由于STS新管幕结构的存在,减小了车站结构的弯矩、位移及加速度,从而减小了地铁车站的变形,对抗震结果有利。地铁车站衬砌的连接部位特别是柱顶受地震强度影响较大,是地铁车站抗震的薄弱环节。STS新管幕结构对地铁车站抗震的影响规律与衬砌强度增加对地下结构抗震的影响规律相一致。研究可为沈阳地区地铁车站抗震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卢旺达某工程震后调查与加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现场调查和计算分析结果,对卢旺达某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鉴定。针对结构存在的问 题和业主提出的使用功能要求,按照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的原则提出了综合性的加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6.
广州琶洲PZB1401地块项目为体型特别不规则的复杂高层建筑,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塔楼偏置的情况,设计中采用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结构的重要性提出不同的性能目标。进行小震弹性分析、弹性时程分析、中震弹性分析以及大震弹塑性分析,确保结构整体和各构件的抗震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对于转换桁架、悬挑桁架、裙楼斜撑和斜柱以及薄弱楼板连接等重要构件,通过多种构造措施及计算分析,确保结构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地震韧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提高其地震韧性是当下高层建筑抗震的发展趋势.对比目前代表性的韧性计算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构件损伤状态的结构使用功能量化方法,提出了结构地震韧性的评价流程,并应用于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韧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构...  相似文献   

18.
从投资受益的角度,建立了结构抗震设防投资与地震灾害损失之间的一般关系,提出了评价投资效益的决策准则;同时讨论了结构抗震设防投资的计算,在考虑地震发生的随机性及结构抗力退化的基础上,给出了地震灾害损失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对设防投资的决策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阻尼变化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阻尼影响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之间的修正关系,最后给出了阻尼消能结构的减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钢结构抗震设计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按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钢结构建筑的用钢量与国外相比是否偏高,本文对中美两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构件截面抗震验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中美两国抗震规范理论,计算并比较了一个20层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算例在软弱和坚硬两种场地条件下的水平地震作用和构件截面抗震验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我国抗震规范与美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计算理论各有特色,依据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并不大于美国抗震规范的设计用钢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