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二种方式推算了光纤采用六边形排列配用圆形端套光纤传光束的理论敛集率,其值为90.69%,这一值同光纤采用六边形排列配用长方形端套的传光束理论敛集率一致.而单根粗直径聚合物光纤和液芯光纤配用圆形端套制作的光纤传光束,其敛集率为100%,在可见光或紫外光范围内,选用单根粗直径聚合物光纤或液芯光纤传光束具有更多的优势.分析了皮层的厚度对光纤传光束或传像束填充率的影响,当光纤半径低于250 μm时,皮层厚度对细直径光纤传光束或传像束填充率影响明显,而当光纤半径大于等于500 μm,皮层厚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传像束光纤在望远瞄准镜中角分辨率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天智  薛晋生 《光学技术》2004,30(1):101-102
研究了传像束光纤加装在望远瞄准镜中的应用。迄今为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尚未完善。提出了在望远瞄准镜中传像束光纤角分辨率的定义,建立了角分辨率的数学模型,描述了采用角分辨率来确定在望远瞄准镜中传像束光纤所需截面大小的定量计算方法,结果说明了传像束光纤截面大小与传像束光纤角分辨率、光纤排列及视场等因素的关系。实例计算了一种望远瞄准镜匹配光纤进行传像所得的各项光纤传像系统结构数据,计算数据基本与生产实际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锥形光纤间的耦合特性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将通信光纤的末端拉制成锥形,利用光信号在光纤锥形区特有的传输和耦合特性,实现了光纤的耦合、连接和分束.用耦合模理论分析了锥形光纤间的传输和耦合性质,给出了光信号两锥形光纤间的耦合与两锥形光纤的距离和锥形区重叠长度等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何煦  向阳 《光学学报》2011,(7):81-85
宽视场成像光谱仪采用线列光纤束进行视场折叠以改进其性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光学元件,线列光纤除了具有传像功能外,还具有离散采样特性,这需要采用新方法评价其成像性能.以对比度传递函数的定义为基础,推导出线列光纤束的对比度传递函数解析表达式,据此研究了线列光纤传像束对比度传递函数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极其靠近Nyquist频率及...  相似文献   

5.
酸溶法光纤传像束酸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了酸溶玻璃的基本组成、制备工艺及性能参数,论述了酸溶法光纤传像束酸溶机理,酸溶工艺及影响像束酸溶的一些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酸溶液,控制好酸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的量化关系,对于降低传像束的断丝率,提高传像束的性能及其良品率,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崔媛  周德春  于凤霞  谭芳  杨军 《光子学报》2014,40(2):186-189
为使光纤传像束具有良好的传光、传像性能,需要对原始材料的匹配性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引入PbO等阳离子半径大的材料作纤芯,用低折射率SiO2和B2O3材料作包层,选择BaO等酸溶速率高的材料作为酸溶层,研究了纤芯、包层和酸溶层玻璃材料之间物化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匹配性.通过差热分析和光谱透过率等多种实验手段,对这三种玻璃材料的光学和热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优化设计出了酸溶法光纤传像束所需要的原料配方.结果表明:在纤芯、包层和酸溶玻璃材料中分别引入质量分数为45%PbO、60% SiO2和40%(B2O3 +BaO)以上时,酸溶法光纤传像束材料的匹配性最佳,该研究和设计对高质量光纤传像束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像光纤束在通讯、医疗、军事、光电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光电系统与传像光纤束相结合可以简化系统设计,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异型传像光纤束可以实现信号排列的传输变换,其中最常见的变换是图像重组,重组后的图像通过光电探测器将信号读出,送入后端信号处理系统获得目标信号。从空间应用红外光谱仪、高帧频火焰温度探测和光电成像探测三个系统中异型传像光纤束实际应用出发,对异型传像光纤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针对推扫式红外遥感成像技术在高分辨对地观测领域的重要地位,结合我国红外遥感技术发展现状和长线阵红外探测器技术水平,研究了利用线面转换的异型红外光纤传像束线阵端实现推扫,面阵端与成熟的小面阵红外探测器耦合以获得高分辨红外遥感图像的光纤传像系统.分析了该红外光纤传像系统前置物镜和耦接镜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一种入射端为4 000×6元线阵,出射端为160×150元面阵的红外光纤传像束设计了前置物镜系统和后继耦接镜系统.引入平均传递函数的方法对整体光学系统的MTF进行了模拟评价,模拟结果显示整体光学系统成像良好,两系统的成像性能皆达到衍射极限,满足光纤传像系统的特殊要求,可为该类光纤传像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像光纤束在通讯、医疗、军事、光电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光电系统与传像光纤束相结合可以简化系统设计,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异型传像光纤柬可以实现信号排列的传输变换,其中最常见的变换是图像重组,重组后的图像通过光电探测器将信号读出,送入后端信号处理系统获得目标信号。从空间应用红外光谱仪、高帧频火焰温度探测和光电成像探测三个系统中异型传像光纤束实际应用出发,对异型传像光纤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锥形光纤间耦合特性的分析与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通信光纤的末端拉制成锥形,利用光信号在光纤锥形区特有的传输和耦合特性,实现了光纤的耦合、连接和分束。用耦合模理论分析了锥形光纤间的传输和耦合性质,给出了光信号两锥形光纤间的耦合与两锥形光纤的距离和锥形区重叠长度等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光锥耦合ICCD成像系统的成品率和成像质量,提出了一种将通用BGA翻修系统中的高精度贴片设备ERSA PL550A用于光锥和CCD耦合工艺的方法。利用光锥或光纤面板与CCD的耦合实例描述了这种技术方案的系统构成、操作流程和耦合精度,证明了它在简化耦合工艺、降低操作难度、控制耦合操作的重复性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对CCD玻璃窗的开启方法和光锥形状尺寸的二次修改也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熔融拉锥光纤型波分复用器制备过程中各相关参量对其最小信道间隔的影响。并根据理论模拟的结论设计了新型的熔融拉锥装置,其中加热装置为有较长均匀加热区域的条形加热炉,使熔融拉锥光纤型波分复用器的耦合长度显著加长,改善了传统拉锥方法对这一类型波分复用器可达到的最小信道间隔的限制,得到了初步实验结果,最小信道间隔达到3.01 nm。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酸溶法光纤传像束光透过率较低(不足40%)的问题,通过在传像束的两个端面加镀增透膜,其透过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7.38%,拓宽了传像束的应用领域。介绍了膜系设计、镀膜材料的选择以及真空速率的控制对镀膜效果的影响。对影响酸溶法光纤传像束透光性能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序排列光纤传像束光特性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养武 《应用光学》1997,18(6):36-40
目前,柔软光纤显微镜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等领域,光纤显微镜的光学特性,取决于其核心元件“光纤传像束”的光不质量。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完善,据此,本文报道了我们最新的关于序排列柔软光纤传像束光特性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based tapered fiber optic sensor is proposed with three different taper profiles, namely, linear, parabolic, and exponential-linear. The effect of taper ratio and taper profiles on the sensor’s performance is studied in detail and the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significantly enhanced sensitivity are report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xponential-linear taper profile with high taper ratio provides the best performance. The physical reasons behind sensitivity enhancement due to taper ratio and taper profile are given, wherever required.  相似文献   

16.
光锥与CCD耦合效率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王耀祥  田维坚  黄琨  张薇  汪丽 《光子学报》2004,33(3):318-321
光锥与CCD的耦合技术是研制ICCD图像传感器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分析并讨论了光锥与CCD耦合器件的耦合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讨论了耦合效率对耦合器件信噪比的影响.证明了光锥与CCD的耦合效率不仅降低ICCD探测效率而且降低ICCD信噪比,并提出了提高光锥与CCD耦合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杨永斌  徐文东 《光学学报》2008,28(s2):367-372
理论上分析了静动结合的化学腐蚀法制备探针的具体机理及过程。在静态腐蚀的过程中, 利用流体力学Young-Laplace方程的一级近似解获得了光纤插入到HF酸中形成的新月形高度。在动态腐蚀过程中, 详细分析了当静态腐蚀时间和动态腐蚀时间分别取不同值时, 光纤移动速度对光纤探针结构的影响。利用此法可制备出尖端锐利、大锥角或多锥体等各种结构的光纤探针。这为实验上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探针, 为拓宽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的应用范围奠定基础。将上述理论分析的结果与本文实验中所得初步结果进行了比较, 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纤维光锥有效透过率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光锥的有效透过率不仅影响光锥与CCD的耦合效率,而且会影响到耦合器件的信噪比.本文主要从理论上讨论了影响光锥有效透过率性能的因素,从纤维光学元件的实际内部结构推导出了其实际有效填充率,从光线在光锥中的传输特征推导出了光线在光锥中传播时产生的衰减损耗,最后提出了提高光锥有效透过率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动态化学腐蚀法制备大锥角近场光纤探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液压传递原理,设计出一种用动态化学腐蚀法制备大锥角近场光纤探针的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在传统的化学腐蚀法制备光纤探针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腐蚀液液面的上升速度,可以有效地控制探针针尖的形状以及锥角的大小.在此基础上,还论述了分步控制光纤与腐蚀液液面的相对位移的方法在大锥角光纤探针的制备中所具有的独特优越性.利用所制备的大锥角近场光纤探针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上对直径为200nm的小球进行探测,其力学像证实该探针具有较高的形貌分辨率(约为50nm). 关键词: 动态化学腐蚀法 大锥角 近场光纤探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