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羊膜与丝裂霉素C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羊膜与丝裂霉素C (MMC)应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施行同一标准的小梁切除术 ,将 2 6例 (4 2眼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和MMC组各 2 1眼。前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 ,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MMC ,浓度为 0 2 5mg/ml ,共 5分钟。随访 6个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 :羊膜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86 2 3 %和 96 68% ,MMC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5 8 79%和 79 5 6% (P <0 0 1)。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羊膜组为 86 2 6% ,MMC组为 5 1 3 3 %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术后视力 :MMC组术后视力下降者 10眼 (4 7 6% ) ,羊膜组则只有 2眼 (11 8%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并后并发症 :羊膜对眼部的副作用小 ,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 ;MMC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主要有薄壁滤过泡、术后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前房出血、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结论 :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 ,并能有效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 ,且并发症较MMC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与MMC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0例(57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32眼和丝裂霉素组25眼,前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浓度为0.2~0.4g/L,时间2~4min,随访1a,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眼压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术后1~2wk内MMC组视力下降者占45%,而羊膜组视力下降者仅占1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羊膜组眼部的副作用小,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MMC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主要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低眼压性脉络膜脱离。结论:生物羊膜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且并发症较应用MMC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保存的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2 2例 (2 6眼 ) ,术后随访 6个月~ 2 4个月 ,检查记录术后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眼压由术前 40 14± 8 17mmHg降至术后 18 15± 3 5 0mmHg ,比术前降低 5 5 0 % ,P <0 0 0 1。手术总成功率为92 3% ,保持功能性滤过泡 2 3眼 (88 5 % ) ,术后视力提高 2行以上者为 18眼 (69 2 % ) ,并发症主要包括浅前房 (3眼 )和低眼压 (6眼 )。结论 :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抗滤过通道瘢痕化的作用.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68眼)随机分为羊膜组和MMC组各34眼.羊膜组在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MMC组在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下一次性应用MMC,浓度为0.3 mg/ml,时间3 min.术后随访10个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羊膜组的总成功率(包括条件成功率和完全成功率)为94.02%,完全成功率为82.09%;MMC组则分别为81.05%和62.0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03,P=0.238;x2 =2.101P =0.210).术后并发症:羊膜组的主要并发症有术后浅前房(6眼)、白内障(2眼)、前房积血(2眼)及薄壁滤过泡(2眼);MMC组的主要并发症有术后浅前房(8眼)、白内障(7眼)、前房积血(9眼)、薄壁滤过泡(9眼)、持续性低眼压(9眼)、滤过泡渗漏(6眼)及低眼压性黄斑病变(6眼).结论 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中能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且并发症较应用MMC者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儿童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儿童青光眼32例(32眼)年龄3~14岁。术后随访时间6~40月(平均18.07±5.81月),对眼压、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了分析,以KaplanMeier寿命表判断成功率。结果相对成功率标准为:眼压6~21mmHg,不用或用抗青光眼药物,不需要再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并且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6月累积成功率为85.47%(n=32),12月为76.32%(n=25),24月为64.29%(n=12)。并发症包括浅前房6眼、薄壁滤过泡5眼、滤过泡渗漏3眼、囊样滤过泡2眼、低眼压2眼、滤过泡炎1眼、白内障1眼和视网膜脱离1眼。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可能是治疗儿童青光眼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MMC术后薄壁滤过泡和滤过泡相关的感染以及其他问题尚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小梁切除术中丝裂霉素与调节缝线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与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9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MMC与调节缝线;随机对照42眼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浅.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第一天浅前房发生率联合组8.2%,明显低于对照组23.8%(P<0.05);一年后随访60眼(联合组34眼,对照组26眼),联合组弥散性滤过泡88.2%较对照组65.4%多(P<0.05).不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Hg手术成功标准,联合组一年后手术成功率94.1%较对照组73.1%高(P<0.01).结论MMC联合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合理应用,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生物羊膜在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6例6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3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B组为对照组3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前房及角膜、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诊12mo,眼压: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12mo平均眼压:A组为12.3±2.3mmHg,B组为15.7±2.7mmHg,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术后12mo A组功能型滤过泡28眼(88%),B组功能型滤过泡20眼(67%),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浅前房5眼(16%),脉络膜脱离2眼(6%),B组浅前房3眼(10%),脉络膜脱离2眼(7%),滤过泡渗漏1眼(3%)。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23只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移植和丝裂霉素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观察6~12个月,视力改善12只眼(52.2%),视力不变9只眼(39.1%),眼压控制正常20只眼(86.9%),功能性滤过泡22只眼(95.7%)。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羊膜和丝裂霉素可以减少滤过泡疤痕的形成,提高滤过功能,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再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31例(33眼)青光眼再手术病例施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a,检查记录术后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期间眼压由术前的(33.18±5.7)mmHg降至术后的(15.23±3.3)mmHg,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a眼压控制率为94%(31/33),保持功能性滤过泡27眼(82%);并发症主要为低眼压(6眼)和浅前房(4眼)。结论: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瘢痕形成,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用于青光眼再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难治性青光眼68例(95眼)均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1wk,1mo及1a,检查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近期和远期眼压降低良好、视力明显改善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术后1wk,I度浅前房3眼,2例前房积血;1mo后随访,浅前房消失,积血吸收。随访1a,全部病例无滤过泡漏、伤口漏,前房形成良好。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生物羊膜与丝裂霉素C,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临床收治的55例(73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33只眼)和丝裂霉素组(40只眼),前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浓度为0.2~0.4 mg/ml,时间2~4min,随访3月至1年,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眼压均明显降低(P值均<0.001);术后1~2周内羊膜组视力下降者仅占20%,而丝裂霉素组视力下降者占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羊膜组副反应小,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丝裂霉素组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低眼压性脉络膜脱离.结论 小梁切除术中生物羊膜的应用,可有效地防止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泡瘢痕组织的形成,且并发症较丝裂霉素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雁 《眼科学报》2003,19(2):86-88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拆除缝线)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75例(99只眼)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进行疗效观察并随访3-15个月。观察比较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视力及眼部其它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低眼压、浅前房、视力下降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术后结膜滤过泡瘢痕化及控制术后滤过水平,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于青光眼手术中。眼科学报2003;19:86-8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MC)球结膜下注射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 对25例(25只眼)因新生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拨联合MMC0.2 ml(0.04 mg)球结膜下注射,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和副作用,并随访6~12个月.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低平眼局肥厚充血型18只眼、包囊型囊样7只眼.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6~12个月,轻度膨隆弥散型11只眼,多腔或薄壁型8只眼,眼局肥厚型或无滤过泡6只眼.治疗前患眼的眼压为(32.5±5.5)mmHg,随访结束时具有功能滤过泡眼的眼压为(18.2±3.4)mmHg.与针拨前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只眼眼压下降有效,成功率占75%.治疗后结膜下出血3只眼,前房出血5只眼,无低眼压、伤口渗漏和脉络膜渗漏及浅前房等并发症.结论 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跟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36例(36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并应用可松解缝线技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生物羊膜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滤过手术的58例(74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实验组)26例(36眼)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32例(38眼).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的前房、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的浅前房发生率实验组(2.8%)明显低于对照组(21.1%);术后1年时实验组的功能性滤过泡(88.9%)较对照组(60.5%)多,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4.4%)较对照组(71.1%)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可有效地控制眼压,并能有效地促进青光眼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而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物羊膜与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9例(48只眼),分为羊膜组(22只眼)和丝裂霉素组(26只眼)。羊膜组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丝裂霉素组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C,浓度为0.25 mg/ml,时间2分钟,术后随访3-9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眼压均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羊膜组副反应小,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丝裂霉素组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滤过泡渗漏、低眼压等。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可有效地减少瘢痕组织形成,且并发症较丝裂霉素少,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两种植入物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骜坤  陶源  王玉国  卜秀荣 《眼科》2003,12(1):15-17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NPTS)联合不同植入物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 31例 (40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均为 2 0只眼。A :NPTS +保存羊膜植入。B :NPTS +透明质酸钠生物胶 (SKGEL)。所有眼联合MMC及调整缝线 ,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等。结果 :随访一年 ,手术成功率 :A组 85 % ,B组 90 % ,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X2 =0 39P >0 5 )。所有患者无前房变浅、炎症、脉络膜脱离、视力下降等并发症。结论 :NPTS植入物可选择羊膜及SKGEL ,但羊膜更经济。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与丝裂霉素C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羊膜和丝裂霉素C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8例(48只眼)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和丝裂霉素C组各24只眼,每组按年龄再细分为A、B两个小组。前者施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浓度为0.2~0.4mg/ml,2~4min。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的手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均高于标准小梁切除术,两组之间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羊膜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丝裂霉素C引起的并发症有薄壁滤过泡、术后浅前房、滤过泡渗漏、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结论: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与丝裂霉素C,均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长期保留功能性滤过泡,恰当应用,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用于青光眼再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 3 4例 (3 6眼 )青光眼再手术病例施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 ,术后随访 1年 ,检查记录术后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期间眼压由术前的(3 5 2 3± 8 3 )mmHg降至术后的 (15 12± 3 5 )mmHg(1mmHg =0 13 3kPa) ,比术前降低 5 7% ,P <0 0 0 1。术后 1年眼压控制率为91 7% (3 3 / 3 6) ,术后视力提高 2行以上者 5 0 % (18/ 3 6) ,不变者 3 3 3 % (12 / 3 6) ,减退者 16 7% (6/ 3 6) ,保持功能性滤过泡 3 2眼(88 9% ) ,并发症主要为低眼压 (8眼 )和浅前房 (4眼 )。结论 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瘢痕形成 ,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用于青光眼再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及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998年7月至2000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前房极浅或疑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38只眼)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根据眼压水平、滤过泡形态及前房情况适时拆除巩膜瓣缝线.定期随访患者平均14±2.9个月.内容包括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晶状体及眼底.结果 6只眼术后因眼压控制良好未作缝线拆除;32只眼分别于术后3~31天拆线,拆线时间平均12.1±7.9天,拆线后眼压平均下降10.1±5.4mmHg.患者术后一周平均眼压13.7±5.9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26.6±10.1mmHg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术后12个月末时眼压≤21mmHg者32只眼(84.2%),其中28只眼眼压≤15mrnHg.12个月末时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为80.1±5.4%.术后33只眼呈中度或深前房;4只眼术后第一天前房浅I度,经药物治疗前房逐渐加深;1只眼因伴发脉络膜脱离发生Ⅲ度浅前房.并发症有前房积血4只眼,脉络膜脱离1只眼,无血管的薄壁微囊样滤过泡1只眼,持续性低眼压2只眼,低眼压性黄斑病变1只眼.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既可避免术后早期滤过过强、眼压过低引起的并发症,又可安全的改善滤过、减少滤过区瘢痕、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