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多酚中总儿茶素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茶多酚中儿茶素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解析出儿茶素中各主要基团在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并且结合定标过程定量快速检测总儿茶素在茶多酚中的含量,分析结果在很大的样品浓度范围内给出了很高的精度,SEC=2.15%,相关系数(r)为0.9947。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法测定126种有机肥料中有机质、总养分和p H值的快速方法。采用K–S法分类,选取S–G平滑、S–G导数、多元散射校正和均值平均化4种前处理方法对粉碎后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进行预处理,以PLS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有机肥料中总养分的RC,SEC,RP,SEP,RPD分别为0.990,1.272%,0.985,1.084%,5.9;p H值的RC,SEC,RP,SEP,RPD分别为0.910,0.344%,0.737,0.428%,2.9。有机质项目根据国标方法分为小于40%、小于55%和大于55%3种样品进行分析,3种样品的RP分别为1.000,0.989,1.000;RPD分别为18.9,17.5,8.8。对比国标方法,有机质和总养分的测定精度满足实验室精确分析要求,p H值测定法可用于定量分析。NIR–PLS法实现了对有机肥料进行无损快速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茶叶中咖啡碱、氨基酸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基于聚类分析的局部建模方法。先提取茶叶样品光谱数据的特征因子,使用聚类分析对样品进行硬划分,经样品间距离和类间距离判别,确定单个模型定标样品个数。完成特征谱带的分析并进行波段选择后,随机抽取15个样品,偏最小二乘法局部建模结果显示:咖啡碱、氨基酸的预测平均相对偏差分别由聚类前的5.80%和6.14%下降为聚类后的2.75%和2.44%,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特点以及改进,重点论述了溶剂萃取法、盐沉淀法、树脂分离法、超临界萃取法这4种主要提取方法及其特点。随着研究的深入,综合各种方法的优点寻找提取高纯度茶多酚的新工艺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茶叶中茶氨酸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探讨小波变换及其它光谱预处理方法对连续投影算法(SPA)波长筛选优化及建模效果的影响。以158个不同茶叶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各种预处理方法单独或组合后与SPA结合使用,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咖啡碱定量模型。其中一阶微分(WT-1~(st)D)-SPA组合建立的模型最佳,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481,均方根误差达到0.3053,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达到3.1959,建模变量由1038减小为10,其挑选出的波长数10和通过交叉验证确定的最佳PLS成分数7也比较接近,并包含在茶叶咖啡碱主要吸收谱带范围内。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结合WT-1~(st)D方法在消除光谱部分散射误差和高频噪声的同时,能有效提高茶叶光谱的分辨率,有助于SPA算法筛选出更少、代表性和独立性更优的特征波长组合,并极大地改善了模型的精度,为茶叶中咖啡碱的近红外分析建模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基于群体智能的灰狼优化(GWO)算法具有参数少、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但在光谱领域的应用较少。该研究将GWO算法引入近红外光谱的变量筛选中,以玉米数据为例,考察了GWO算法中狼群性能、迭代次数、狼群数量及运算效率,并建立了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对玉米样品中蛋白质、脂肪、水分以及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GWO算法运算效率很高,经过参数调优后建立PLS模型,其蛋白质、脂肪、水分及淀粉的保留变量数分别为19、19、14、34,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从全波长PLS建模的0.245 8、0.122 4、0.339 8、1.105 8分别下降到0.147 7、0.080 1、0.176 2、0.739 8,分别下降了40%、35%、48%、33%,相关系数也相应地提高。因此,GWO算法不仅优化速度快,选择变量数少,还可以显著提高PLS模型的预测精度,是一种近红外光谱变量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构建蕨菜中总黄酮含量的快速无损测定方法。取蕨菜样品140份,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4 000~11 500 cm-1波段内近红外光谱,以一阶导数预处理原始光谱,设置主因子数为10,在6 100~7 500 cm-1和5 400~6 000 cm-1波段内建模。结果表明:校正集定量分析模型的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78,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91 9;验证集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25,R2为0.984 1,说明所建模型性能较优。分别以定量分析模型和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法分析完全外部验证集样品,预测回收率(预测值和测定值比值的百分数)接近100%,说明所建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较高,可用于蕨菜中总黄酮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0.
根据市售鼠药样品成分各异且相对复杂,建立6种不同成分体系和9个不同样本容量的校正集,运用小波变换压缩鼠药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数据,结合BP反向神经网络算法对压缩的数据进行建模,考察校正集样品特性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定量模型时,只要校正集样品中包含了与预测样品性质相似的样本,就能准确地对复杂样品进行近红外定量分析。当校正集容量分别为72和84时,模型预测结果趋于平稳。当校正集数量为96时,模型的最大相关系数为0.959 8,预测最小标准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93%和1.92%。  相似文献   

11.
12.
二溴对甲偶氮羧用于茶叶中微量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钡与新试剂二溴对甲偶氮羧的显色反应的研究,建立了一种测定茶叶中微量钡的光度分析方法。在0.2mol·L-1磷酸溶液中,钡与二溴对甲偶氮羧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一个1∶2的配合物。钡(Ⅱ) 二溴对甲偶氮羧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609nm,摩尔吸光系数和Sandell灵敏度分别为3.26×104L·mol-1·cm-1和0.0042μg·cm-2;在25ml溶液中,0~40 0μg钡(Ⅱ)符合比耳定律;当采用氟化钠和草酸作掩蔽剂时,绝大多数金属离子不干扰钡的测定,尤其是对钙和锶有较大的允许量,方法的选择性好于目前所用的其它钡试剂,已用于茶叶样品中微量钡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度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基于VB的岭回归法测定扑热息痛等五组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岭回归吸光光度法(LHG)应用于感冒液中扑热息痛,扑尔敏,咖啡因,愈创木酚甘油醚和对氮基酚等五组分含量的同时测定,运用VB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样品各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在97.9%-103.3%之间,样品不经分离即可测定,取得了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在生物分子(氨基酸、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和糖等)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作出综述,展望了电化学检测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前景(引用文献55篇)。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快速测定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样品处理采用先提取后水解转化的方法,色谱分离使用反相C18分析柱二元高压梯度洗脱;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0 nm;分析时间为14 min.各氨基酸在4.5-90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7-0.9999;检...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3-Hydroxy-1-propanesulfonyl chloride (1b) was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admixed with 10% of propane sultone, 2b) by chlorination of a dichloromethane suspension of sodium 3-hydroxy-1-propanesulfinate (3b). 4-Hydroxy-1-butanesulfonyl chloride (1c) containing 13% butane sultone (2c) was prepared similarly from 3c. The cyclizations of 1b and 1c in CDCl3 containing 1-butanol (0.9 M) showed first order rate constants of 1.4 × 10?4 and 6.4 × 10?5 s?1, corresponding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of 4.5 × 102 and 2.1 × 102 M, respectively. Reaction of triethylamine in ethanol-d (a) with 1b gave exclusively the undeuterated sultone (2b), evidently by a direct cyclization, and (b) with 1c produced mainly ethyl 4-hydroxy-1-butanesulfonate largely monodeuterated at the α-position, and presumably formed by way of the sulfene (6c).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