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后侧棘突骨块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1例腰椎不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采用关节突后侧棘突骨块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X线片示恢复伤椎高度、形态及矫正后凸畸形满意。随访6个月~3年,无神经损伤发生,无死亡、无内固定失败及并发症。患者术后的椎管面积、JOA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中出血量为(295.5±50.4)ml,优良率为90.20%。结论椎管减压后侧棘突骨块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可有效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解除患者症状,且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临床上较为棘手的引起下腰疼痛的陈旧性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笔者引进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对陈旧性腰椎滑脱不稳的腰椎进行复位固定。不但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而且神经根减压彻底、治疗效果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秀珍 《广州医药》2002,33(4):74-75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目的是达到滑脱腰椎与相应椎体的融合,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物力学功能。术后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双下肢感觉活动变化,保持 正确的翻身方法和体位,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是术后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对 4 6例腰椎不稳症患者 ,在减压融合的同时 ,行经椎弓根的机械内固定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6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例 ,其中男性 34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1~ 6 8岁 ,平均年龄 5 6岁。 4 6例患者均有反复腰背痛或腰腿痛 ,均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腰椎CT或CTM、MR检查。根据腰椎不稳定的病因分为 :峡部裂并腰椎滑脱 10例 ,退行性腰椎不稳定 30例 ,医源性腰椎不稳 6例。病变节段 :L3/ 4 5例 ,L4 / 5 19例 ,L5 /S12 2例。1.2 腰椎不稳症的判定 目前缺乏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4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其中退行性改变33例,脊柱侧弯4例,1-3度发现滑脱8例,病变节段主要为:2节节段狭窄患者共32例,其中腰4-骶1节段占21例,腰3-5节段占11例,3节节段狭窄患者13例,均为腰3骶1节段。对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定期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在患者手术后的6-3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依据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来进行疗效判定(由北美脊柱外科学会制定),45例患者总的疗效优良率为88.89%。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以使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的减压比较彻底,值得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52例患者随访18—46个月,平均22.5个月,发现术后受伤胸腰椎明显恢复,椎管狭窄症状明显改善。复查x线片未见复位椎体高度丢失,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亦获得较大改善。结论胸腰椎骨折严重损伤脊柱的稳定性,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通过复位、固定和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多节段融合术中使用改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腰椎不稳定患者应用改良椎弓根螺钉固定进行治疗,根据术后及随访隋况分析其效果。结果 症状无复发与加重,根据NaiKai分级,优良率85.7%,ODI评分改善42.6%,植骨融合率达88.3%,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选择性间断固定能达到相对坚强固定的要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腰椎多节段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Mo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自2002年2月,2005年8月,我院对28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Mo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26例随访平均2.6年(1—4.6年)。15例Ⅰ度滑脱和7例Ⅱ度滑脱完全复位,另4例Ⅱ度滑脱复位达90%,解剖复位率为91%;融合率按Lneke标准:A级65%,B级23%,C级12%;JOA评分优良率91%。结论Mo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适用于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方法: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结果:术后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是短节段固定,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特点,是优良的脊柱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腰椎管狭窄磁共振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管狭窄是导致腰椎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直以来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应用局部减压骨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不同节段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探讨局部减压骨应用于多节段椎体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节段23例,双节段13例,多节段16例。术中经腰椎后路切除狭窄腰椎大部分椎板、黄韧带,保留上1/3椎板,彻底减压中央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从症状侧切除椎间盘,处理上下终板,将切除的棘突、椎板及关节突等修整成颗粒骨(直径约3 mm)植于椎体间,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所有病人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价临床疗效;拍摄腰椎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腰椎前凸度、受累椎间隙角度及椎间高度,并观察植骨融合状况。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单节段、双节段及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病人VAS、ODI及SF-36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节段组腰椎前凸度、受累椎间隙角度及受累椎间高度与单节段、双节段组相比明显变小,差异有显著意义(F=4.244~9.377,P〈0.05)。结论 应用局部减压骨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不同节段椎体间椎管狭窄症效果可靠,但在多节段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中支撑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3.
1982~1990年治疗腰椎管狭窄102例,本文描述了腰椎管狭窄的病理变化,对腰椎管狭窄的分类、临床症状及手术选择进行了分析。根据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将椎管狭窄分为:原发性椎管狭窄,退变性椎管狭窄,神经根通道狭窄,腰椎滑脱椎管狭窄及其它。对腰椎管狭窄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APPLICATIONOFINTERNALFIXATIONINTHETREATMENTFORTUBERCULOSISOFTHESPINEZhaoHong(赵宏);WengXisheng(翁习生);ShenJianxiong(沈建雄);YeQib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后入路不同方式的环椎管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45例。结果:140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34mo(3~80mo)。术前后凸成角平均26°,术后平均9;°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54%,术后平均10%。136例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改良后入路环椎管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减压彻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植骨方便等诸多优点,可做为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探讨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在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②方法 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47例,其中后外侧融合41例,后外侧结合Telamon融合器治疗3例,结合Pyramesh融合器治疗3例。③结果 47例术后随访6~20月,平均14月,骨融合率为89.4%。术前下腰痛评分为3.9士1.2,术后评分为13.6士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4.74,P〈0.05)。全组优良率93.6%。④结论 在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治疗中使用内固定,可提高融合率,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后路手术用于治疗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术前行X线、MRI以及CT检查,并以早期后路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30例患者神经功能为I~Ⅱ级,患者临床评分明显改善,一次骨融合率为97.2%(35/36);并发症发生率为13.7%。结论对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早期后路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镜术定位相关的国人腰椎管CT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量L4、L5腰椎管横径及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以确定国人椎板间隙途径腰椎间盘镜穿刺点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CT测量成年男、女各25例L4、L5椎体下缘水平腰椎管横径及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分别计算男、女两组间数据的均数、标准差;分析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别。结果:男、女两组在L4、L5腰椎管横径及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合并,L4、L5腰椎管横径测量结果分别为(21.82±1.59)mm、(24.68±1.72)mm;L4、L5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分别为(10.91±0.79)mm(、12.31±0.84)mm。结论:国人下腰椎椎管测量值有别于其他人种,国人椎板间隙途径腰椎间盘镜穿刺点应为棘突中线旁10 mm。  相似文献   

19.
LUMBARstenosisisacommondiseaseofmiddle andold agedpopulation,severelyinfluencingpatientsqualityoflife,evencausingdisability.Patientssufferingfromlumbarstenosisareoftenassociated withlowdegreelumbarspondylolisthesis.Theposteriorap proachinwhichthedirectdec…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了解应用3种前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效果。②方法 2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在进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分别应用AO圆棒内固定系统、TSRH棒钉系统和SDRS棒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比较手术情况、神经恢复情况及随访时椎体角度丢失情况。③结果 随访3~38个月,所有病人治疗效果满意,内固定物本身未造成并发症。④结论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可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早期功能锻炼奠定了基础,在脊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