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新发明易拉盖的实际生产问题,并且应用多工位级进模这种高效率的冷冲压模具进行生产,设计制造了易拉盖级进模具.从易拉盖的成型工艺、材料的排样、模具结构、主要模具零件的设计等几方面介绍了易拉盖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和制造,通过使用双重导向形式,实现在国产冲床导向精度较低的情况下,能够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并且对模具制造过程中精细零件的加工方法进行了讨论.对在多工位级进模中的落料和拉深复合模的退料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成组技术对注塑模具零件进行分类编码,并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采用统一的编码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注塑模具零件CAD/CAPP集成,并对其应用意义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 (Selective L aser Sintering简称 SL S)的理论和应用 .方法 根据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特点 ,介绍了它在金属零件和模具的快速铸造和直接制造中的应用 .结果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在金属零件和模具的制造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结论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由于其材料选择范围宽及材料可重复使用 ,成为快速成型技术中的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4.
机械零件中有大量的钣金零件,高效、准确地对其及其模具进行设计在现代制造的要求下,变得越来越重要.论述了利用通用CAD/CAM软件对钣金零件及其模具进行设计的过程与方法,以此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为数控加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快速成型原理的模具制造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分层制造 (快速成型 )技术在模具制造技术中的作用对现阶段欧美已经投入应用的不同快速模具制造技术进行了研究 ,主要包括以快速成型件为母模的模具翻制方法 ,以快速成型件作为消失模的间接模具制造方法和以烧结成型为代表的快速模具制造方法。分别介绍了典型技术的要点和应用范围 ,以及消失模铸造中收缩变形控制及表面光洁度的提高 ,用快速成型方法制作电加工电极的新型材料与技术研究 ,电沉积金属模具制造技术 ,新型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和材料研究等。分析归纳出了今后快速模具制造研究人员将要面对的研究课题的关键 ,即提高快速成型件的表面质量 ,改善成型所用材料的强度、耐磨性和工艺性能 ,降低快速模具制造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推进国内快速模具制造技术进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对某汽车螺纹板进行了级进模设计.根据材料的成形性能、零件的成形工艺和产品的制造精度要求制定了模具的设计方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单工序模的试验表明,设计所得的级进模生产效率高、操作安全,满足零件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技术在华北工学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讲座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简称SLS)的理论和应用。方法 根据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它在金属零件和模具的快速铸造和直接制造中的应用。结果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在金属零件和模具的制造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由于其材料选择范围宽及材料可重复使用,成为快速成型技术中的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8.
围绕渗硼工艺在模具零件生产中的应用,对渗硼生产过程中渗硼零件的适用范围、材料的选择、渗硼工艺、渗硼后零件的热处理、零件的刃口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改善零件渗硼质量,降低渗层脆性,提高渗硼零件使用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注塑模具设计主要依靠模具设计师的直觉和经验,模具通常要经过反复的调试和修正才能投入生产,模具的设计周期长,成本高.利用Pro/E软件设计模具,可以通过模具的充模和开模仿真,检查所设计模具成型零件的合理性,减少模具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以滑动器模具为例,介绍了模具成型零件的充模仿真和开模仿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迟学保 《商品与质量》2022,(22):106-108
板料成形是利用模具使板料塑性变形成壳体零件的技术,存在对制件影响的复杂物理现象.金属板料冲压成形是重要的压力加工方法,在汽车等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国内对成形模具设计采用传统试错方法,设计制造模具需要进行反复调试,导致模具生产效率低,开发周期长等严重弊端.对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将问题解决置于模具制造前.针对复杂大型汽...  相似文献   

11.
根据模具成型零件制造工艺要求,着重分析了模具成型零件的翻造工艺性及加工方法,以典型模具成型零件为实例,确定加工工艺路线,编制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及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2.
金属增材制造缺陷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材料温度变化剧烈、行为复杂,特殊的工艺特点使零件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类缺陷,包括表面及内部缺陷,严重危害零件性能,成为阻碍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限制了该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应用.及时获取缺陷信息有助于调整工艺参数、改进制造过程,进而提升零件品质,同时缺陷信息也可用于指导零件的后续加工和处理.因此研究缺陷的成形机理及相应检测技术对于提升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对金属增材制造中的常见缺陷类型做简要梳理,总结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随后综述近年来金属增材制造缺陷检测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过程特征量监测和在线无损检测两方面,并简述不同技术的应用范围.最后对缺陷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文章指出金属增材制造零件的质量提升可以通过检测方法和技术予以保障,目前众多的检测方法在精度及实时性等方面尚未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缺陷检测技术将向集成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高速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应用的意义,以及实现高速加工所必需的一些核心技术.通过与常规的电火花加工方式的比较,论述了高速加工的优越性能及高速切削加工对机床的主轴、刀具和CAM软件的要求,指出在型腔模制造过程中,选择加工方式主要取决于型腔的几何形状、材料的硬度和所要求的工艺参数,最后以加工实例说明了高速切削是现代模具加工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电梯支架零件质量要求较高,模具结构复杂,模具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电梯支架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为了保证电梯支架压铸模具装配质量,提高装配效率,采用基于过程的模具零件尺寸控制和模具装配流程控制,对大型复杂压铸模具的装配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研究发现,基于过程的模具装配质量控制,能够较好地解决大型复杂压铸模具在装配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高模具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金属材料分层快速制造方法中存在的层间粘结强度低和废料取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电阻焊双工位直接快速制造金属零件的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案,以厚度为0.1mm的302不锈钢薄板为造型材料,进行了金属零件的分层快速制造。所制造的快速注塑模具实例层与层之间形成了扩散焊接效果,达到了完全冶金结合,结合强度超过600MPa;用该模具注塑的塑件表面尺寸精度和光洁度均达到了要求。实验表明,阻焊式双工位叠层制造方法是实现高强度金属零件快速制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薄壁零件的制造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薄壁零件制造过程中的变形控制研究是现代制造领域的重要课题。介绍了薄壁零件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加工变形的影响因素,表明材料与结构、装夹工艺、切削力与切削热、以及残余应力是造成薄壁零件变形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相应的控制方法,给出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只有考虑薄壁件全局的影响因素,结合理论建模、仿真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才能更好地进行薄壁件产品加工变形的分析与控制,提高薄壁件量产的成品率和加工质量,为控制薄壁零件变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标准紧固件是量大面广的重要基础零件.大批量生产标准紧固件,除了要有高效率、高精度的多工位冷镦机外,还必须有高质量、长寿命的模具.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材料工艺研究所针对目前国产六角切边模质量不高,使用寿命较短,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状况,研制成功优质六角切边模,与目前国产模具相比,其使用寿命是原来的2—3倍,与进口的同类模具相当,价格仅为进口模具的1/4~1/10.该项研究从模具的工作条件和失效分析入手,对模具的选材、冷  相似文献   

18.
航空制造领域研发正朝着精益化的方向迈进,是将制造技术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将控制因素进行定性定量,以达到零件制造状态的高度稳定.本论文阐述了标准工作法在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应用,旨在对生产准备过程以及具体操作过程中实施稳定的、可预计的管控,并对关键技术点做出总结,以期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缩短制造周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快速、准确地制造汽车车身覆盖件,对大型汽车覆盖件材料的屈服极限、强化模式以及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有限元仿真过程中,利用各向同性运动学理论建立了汽车覆盖件强化模型,制订了有效的算法,并对材料在拉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确定出拉延过程中材料的屈服极限特性。以材料为铝板的方形盒体零件为例验证了本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保证制件质量的前提下,对自动口溶片盒模具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定位台阶方孔的改进设计思路,通过增加模具型腔数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生产率,同时对模具中多处型芯的镶嵌形式重新进行了设计,使整套模具既易于制造,又节约了制造成本,缩短了模具交货期.试验结果证明了改进后的模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