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区医学杂志》2006,4(8X):71-72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孙兵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小组,在有关离子通道3a蛋白在SARS病毒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获得新突破,其成果学术论文将发表在8月15日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是一种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的RNA病毒,轮状病毒血症及其对患儿肠外脏器的损害促进了学者们对其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在分子水平及免疫学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此文就轮状病毒肠道和全身感染及致病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MP)常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它除了肺部症状外还可伴有广泛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对于MP的致病机制主要倾向于呼吸道上皮细胞黏附、直接侵入学说和免疫学发病机制.文章系统综述了目前MP致病机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人粒细胞无形体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粒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是新发蜱传病原体,主要引起人无形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其次为嗜酸性粒细胞,急性期90%的粒细胞受到感染.病原体在宿主细胞内聚集,被囊膜包裹成小体,称为包涵体[1].该病主要表现发热、头痛、精神萎靡、肌痛等感冒样症状,部分患者有关节痛、胃肠道(恶心、呕吐和腹泻)、呼吸道、肝脏、中枢神经等症状,很少出现皮疹.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贫血、肝转氨酶升高[1].  相似文献   

5.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急、慢性腹泻和成人散发腹泻的一类重要病原菌。本文通过对其毒力岛编码的主要致病基因包括Ⅲ型分泌系统 (esc或sep)、分泌型蛋白质 (esp)及其分子伴侣、外膜蛋白紧密素 (eae)和紧密素易位受体 (tir)等基因 ,以及粘附与脱落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结构及其介导腹泻机制的综述 ,以期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急、慢性腹泻和成人散发腹泻的一类重要病原菌.本文通过对其毒力岛编码的主要致病基因包括Ⅲ型分泌系统(esc或sep)、分泌型蛋白质(esp)及其分子伴侣、外膜蛋白紧密索(eae)和紧密素易位受体(tir)等基因,以及粘附与脱落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结构及其介导腹泻机制的综述,以期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肠道病毒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同时也是肠道病毒属中能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一种病原体.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EV71在亚太地区多次流行,期间有很多关于该病毒引起的婴幼儿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及死亡病例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阐明...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4大主要治疗流派--古典精神分析、行为疗法、当事人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有关致病机制的论述,总结出以下相通的心理致病机制:当事人对自己情感经验的过分压抑防御,导致人格的僵化、固执,使自我的疆界萎缩; 当事人自主力量缺乏,无力控制自己的局面,造成了人格局部的昏乱、冲突; 人格局部的失调又导致人格整体的失调或人格的整合不良.  相似文献   

9.
肠球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通常引起尿道感染、腹腔感染、伤口感染、菌血症等,主要见于免疫力低下或过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也可导致败血症、心内膜炎等危及生命,死亡率达21.0%~27.5%。在肠球菌感染临床分离菌株中,粪肠球菌最为常见,外周留置导管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由于肠球菌具有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特性,使所致医院感染成为临床治疗棘手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已跨越种属的限制,造成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在内的感染并导致死亡,但是关于AIV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很少。世界各国对此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此文从AIV感染哺乳动物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引起动物机体免疫应答等方面,对AIV感染哺乳动物的致病机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狂犬病病毒时空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类正处于传染性疾病全球性危机的境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幸免新老传染病的威胁。之所以不断有新病原体产生是因为传染病病原体一直在变异,这种变异来源于对外界环境阻力和免疫压力的反应,通过变异企图突破阻力进一步扩散或逃过宿主的免疫压力继续生存。因此传染病的发生和不断流行都与病原体的变异有关,这种变异就是进化,  相似文献   

12.
Wu X  Franka R  Henderson H  Rupprecht CE 《Vaccine》2011,29(25):4195-4201
While current rabies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is highly effective, it is costly and the vaccination regimen is complicated, requiring both inactivated vaccines and immunoglobulins. A one-dose rabies vaccine for human PEP remains a long-term goal. Here, we describe development of a highly attenuated rabies virus ERAg3m, with a mutation in the glycoprotein (G) gene and a switch of the G gene with the matrix protein gene in the viral genome. After a one-dose intramuscular vaccination, the ERAg3m virus protected 100% of mice and hamsters from lethal challenge. In co-infections, using a lethal dose of street rabies virus mixed with ERAg3m, 100% of hamsters and 90% of mice survived and were protected against subsequent infection. A mock co-infection, using inactivated commercial human rabies vaccine and a lethal dose of street rabies virus, protected 100% and 40% of hamsters and mice, respectively. In co-infections, when vaccine was administrated in the left leg and challenge virus in the right leg, the ERAg3m virus protected 40% of mice, while the inactivated vaccine showed no protection. Therefore, live attenuated rabies virus when given pre-exposure or co-infected with street rabies virus, is capable of preventing rabies in two different animal models. Overall, this highly attenuated live rabies virus offered better protection than the inactivated vaccine.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不同地区狂犬病病毒种群分布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狂犬病病毒种群类别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汇总GenBank数据库所有中国狂犬病流行株的N、G和全基因组序列以及国家狂犬病实验室新测定毒株序列,分别构建N基因和G基因种系发生树,明确每个毒株的种群归属。统计各地区流行株的种群类别及不同种群的毒株数量。结果 全国共流行6个毒株群(ChinaⅠ~Ⅵ),云南和湖南是我国大陆种群最丰富省份,均有多达4个群流行;河南、福建等6省份均有3个毒株群流行;上海、江西等8省份皆流行2个病毒种群;北京、天津等14省份目前只监测到1个毒株群流行。优势毒株群ChinaⅠ已蔓延至我国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共计覆盖25个省份;China Ⅲ群近年在内蒙古、新疆地区的野生动物中流行且溢出至家畜中;China Ⅳ是青海、西藏地区的流行种群,同时流行于内蒙古、黑龙江地区的野生动物中。结论 我国不同地区狂犬病病毒种群类别和数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狂犬病病毒G蛋白基因重组及其对病毒属性的影响。方法收集GenBank狂犬病病毒G蛋白基因全序列,经过MEGA4.1对齐、去除空位处理后,运用RDP 2.0软件进行筛查,然后利用SimPlot 3.5.1软件进行相似性分析和BOOTSCAN分析,对基因重组加以验证,并构建最大似然进化树,观察重组片断拓扑结构的改变。结果利用RDP 2.0软件共检测到3个重组序列,分别是DQ849069、AF334789与AY009100。相似性分析和BOOTSCAN分析确认重组序列DQ849069重组特征明显,重组片段为746~1 566nt,重组片断最大似然进化树的拓扑结构也发生了相应改变。而AF334789与AY009100未发现有意义重组信号;地缘分析表明DQ849069是基因重组的产物。结论狂犬病病毒G蛋白在进化过程中存在重组,重组事件对未来病毒毒力的影响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抗狂犬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在狂犬病街毒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测试抗狂犬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已确认的狂犬病阳性及狂犬病阴性的动物脑组织标本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将巴斯德研究所狂犬病参考中心保存的来自不同国家的 6 2份狂犬病街毒动物脑组织标本以及 2 71份法国境内收集的正常动物脑组织标本 ,用上述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并以巴斯德研究所狂犬病参考中心提供的狂犬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组织细胞分离法及直接免疫荧光法等三个试验作确认试验 ,进行比较。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可检测涵盖狂犬病毒 7个基因型在内的所有 6 2份街毒标本 ,对确认为狂犬病阴性的动物脑组织标本检测均为阴性 ,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达到 10 0 %。结论 抗狂犬病毒核蛋白单抗作为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狂犬病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志贺菌是细菌性痢疾的重要病原体.其致病机制复杂,包括细胞机制和免疫机制等多方面.此文就志贺菌M细胞转位与上皮细胞感染抑制炎症反应、逃逸宿主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毒TaqMan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检测狂犬病毒(RV)核蛋白(N)基因片段的TaqMan 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RVN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优化检测体系中引物与探针的浓度;以体外转录的RV完整的N基因RNA作为定量分析模型;考核检测体系灵敏性、特异性、稳定性;初步用于RV的检测。结果引物和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使用浓度分别为0.6μmol/L和0.2μmol/L,可检测到2700个RNA拷贝数,较传统RT-PCR检测方法敏感性提高了10倍;同一样品Ct值重复检测5次,变异系数均〈5%,表明检测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所建立的检测体系,绘制了以模板拷贝数为分析指标的RV定量检测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内保存毒株的检测结果显示TaqMan PCR检测比普通PCR检测更快捷、敏感。结论所建立的RV TaqMan PCR可以用于RV的实验室检测,并且比普通PCR检测方法更灵敏、特异。  相似文献   

18.
1株驴源狂犬病毒的分离鉴定及N, G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武汉市汉南区新分离的1株驴源狂犬病毒(RABV)街毒株的N、G基因进行遗传学分析,比较其与近年来湖北省及周边地区分离的代表性街毒株以及人用和兽用狂犬病疫苗病毒株之间的差异.方法 以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驴脑组织中的RABV,并将驴脑海马组织研磨后接种乳鼠,观察其发病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驴脑组织及发病乳鼠脑组织悬液中的RABV,然后提取发病乳鼠脑组织RNA,利用RT-PCR扩增RABV的N、G基因,测序后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 在驴脑组织及发病乳鼠脑组织中检出RABV,该病毒株与近年来湖北省及周边地区分离的代表性街毒株以及国内外人用和兽用狂犬病疫苗病毒株相比,N、G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5.7%~99.1%和82.2%~9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6%-99.8%和87.8%~99.4%,与国内分离街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高于疫苗株,且与国内疫苗株CTN-181的同源性要高于国外疫苗株.结论 该病毒株鉴定为驴源RABV,与湖北省及周边地区分离的代表性街毒株及中国人用狂犬病疫苗株CTN-181处于同一个亚群,有较近的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e,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病死率较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是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其X基因编码的HBx蛋白可以通过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53基因、细胞DNA、中心体、线粒体等相互作用而导致HCC的发生.通过对HBx的研究有助于阐明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从而为肝癌的治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