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油衍生物及其在聚氨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作为天然可再生资源的大豆油的结构、组成及其大豆油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在异氰酸酯型聚氨酯和新型的非异氰酸酯型聚氨酯(NIPU)方面的应用。其中,大豆油衍生物包括环氧大豆油、羟基多元醇大豆油、环状碳酸酯和含噁唑烷酮环的预聚物等。由环氧大豆油合成的环状碳酸酯制备的新型非异氰酸酯型聚氨酯可改善传统异氰酸酯型聚氨酯的许多特性,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能。  相似文献   

2.
王芳  阮家声  张宏元 《粘接》2012,(3):44-47
以环氧大豆油为原料合成了大豆油环碳酸酯(CSBO),并进一步与脂肪族伯胺反应合成了大豆油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E-NIPU)。利用FT-IR、GPC、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环氧大豆油(ESBO)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五元环状碳酸酯,然后与胺反应制备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通过环氧值测定、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反应时间对合成环碳酸酯的影响,并研究了环氧大豆油的不同转化率、胺固化基团摩尔比对环碳酸酯经胺固化合成的NIPU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环氧大豆油的转化率逐步提高,反应40 h后,环氧大豆油的环氧基转化率达到99.8%;并且随着ESBO转化率的提高,合成的NIPU的力学性能越来越好;胺用量的增加有利于环碳酸酯转化成氨基甲酸酯,当环碳酸酯与胺的基团摩尔比为1∶1.0时,合成的NIPU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马超  李国荣 《涂料工业》2013,43(7):47-51
采用可再生资源环氧大豆油(ESBO)作为原料与二氧化碳反应合成环碳酸酯基大豆油(CSBO),再通过CSBO与乙二胺及二乙烯三胺分别反应制备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预聚体;以其作为固化剂与环氧树脂E-51反应制备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杂化涂膜。通过FT-IR对NIPU预聚物结构进行分析,证明了聚氨酯特征基团氨基甲酸酯键的生成;所制备的清漆涂膜综合性能优良,对比纯环氧体系,其耐化学性、耐磨性能更优异;同时其制备过程中不使用有毒性的异氰酸酯,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5.
由非异氰酸酯路线合成聚氨酯,避免使用有毒、难运输和贮存的异氰酸酯,是聚氨酯的绿色合成路线,属于高分子合成化学的前沿课题。本文报道了一种由双环碳酸酯与二元胺加成聚合制备聚羟氨酯的新路线,其中双环碳酸酯是由含双环氧基团的环氧树脂与二氧化碳(CO 2)在双金属氰化络合物与季铵盐组成的二元催化剂催化下高效偶合反应得到。双环碳酸酯在季铵盐催化下与二元胺加成聚合,得到聚羟氨酯。由此提供了一条以环氧树脂、C O2和二元胺为原料合成聚羟氨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丁燕玲  周莉  钟颖颖  张政达 《广东化工》2011,38(10):11-12,14
文章以聚乙二醇为原料微波合成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先将聚乙二醇制成的二元醇化物与碳酸二甲酯反应生成聚乙二醇环碳酸酯,再通过聚乙二醇环碳酸酯与三乙烯四胺反应制备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最后将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与环氧树脂作用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杂化的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涂膜。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可以顺利得到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涂膜具有比较好的表面形态,铅笔硬度为2H。  相似文献   

7.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阮家声  张宏元  秦超 《粘接》2008,29(6):6-10
以环氧树脂E-44为原料合成了环碳酸酯,再与脂肪族伯胺反应合成了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利用FT-IR、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原料处理方法、溶剂及其用量、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8.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是由环碳酸酯寡聚物与胺类寡聚物反应制得的新一代环保型聚氨酯(PU)材料。本文介绍了NIPU的制备原理,综述了近年来环碳酸酯及其寡聚物、线性NIPU、杂化NIPU及改性NIPU的合成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产品开发     
《广州化工》2009,37(6):228-229
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开发前景好 聚氨酯在工业和生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制造聚氨酯必须使用高毒性的多异氰酸酯,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原料光气毒性更大,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是指不使用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的聚氨酯,目前主要是通过环碳酸酯与脂肪族或脂环族伯胺反应来制备。  相似文献   

10.
新型水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涂料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旭 《中国涂料》2011,26(6):40-43
合成了一系列水性环碳酸酯树脂及其配套使用的固化剂,制备成具有一定装饰效果和优异机械性能的新型水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涂料,考察了其在不同基材上的基本性能及在木器涂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其不仅具有传统聚氨酯耐磨、抗拉、弹性好等优点,又具有更好的耐化学品性能及抗渗透性。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大豆油基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以大豆油为绿色原料,通过环氧化得到环氧大豆油,利用环氧大豆油开环制得大豆油基多元醇,再用此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大豆油基聚氨酯泡沫、大豆油基聚氨酯乳液以及溶剂型大豆油基聚氨酯树脂。同时介绍了大豆油基聚氨酯在泡沫、涂料、胶粘剂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的合成原理与性能特点,讨论了两种合成原料环碳酸酯齐聚物和胺类齐聚物的合成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NIPU的应用范围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NIPU(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原料组成,着重介绍了环碳酸酯单体的合成方法、反应机制,并综述其性能特点及其在涂料、发泡剂和胶粘剂等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NIPU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详细综述了合成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用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合成及其在聚氨酯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与目前通用的聚醚多元醇相比,使用CO_2和环氧烷烃聚合制备的聚醚碳酸酯多元醇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应重点进行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剂的研究以及聚醚碳酸酯多元醇在聚氨酯合成中替代聚醚多元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瑜  孙元  邓新华 《中国塑料》2009,23(1):11-17
综述了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及其两种合成原料环碳酸酯齐聚物和胺类齐聚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环碳酸酯和胺类齐聚物的合成方法以及NIPU的合成机理,介绍了NIPU的应用范围、发展前景及国外企业对于此类新型材料的最新研发情况和工业动态。最后指出原料易制备、无毒安全、价格便宜的NIPU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合成原料以及环碳酸酯的高效催化体系的新进展,介绍了NIPU的合成机理,综述了热塑性NIPU、热固性NIPU、杂化及改性NIPU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NIPU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熊志 《安徽化工》2023,(3):16-22
CO2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状碳酸酯具有100%的原子利用率,是CO2化学利用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且环状碳酸酯应用范围广泛,如非质子溶剂、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质、聚碳酸酯和聚氨酯合成的单体、药物中间体以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等。综述了近年来上述反应催化体系的最新进展,包括动力学、机理研究,并重点介绍了影响其活性和选择性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以含有环氧基团和双键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用于制取新型环保材料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中间体环碳酸酯(DOMA),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压力、以及时间等反应条件对产物DOMA收率的影响,并对原料和产物通过TGA、红外进行分析,对产物通过碳谱、氢谱进行结构表征,表明在溶剂存在下,以四丁基溴化铵与碘化锌为共催化剂,在温度为110℃、压力为1.2MPa下反应4 h,产物DOMA收率可达75.6%。  相似文献   

19.
用CO_2和环氧大豆油(ESBO)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五元环碳酸酯(CSBO),并通过引入不同量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E51)进行胺固化反应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考察了E51的用量、原料与胺进行聚合反应的摩尔比以及多种胺固化剂对杂化NIPU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51合适质量分数为10%~25%,胺固化的较佳摩尔比为1:1.0~1:1.2,用DETA(二乙烯三胺)、TETA(三乙烯四胺)和TEPA(四乙烯五胺)固化剂合成的杂化NIPU均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20.
以萜烯基环氧树脂(TME)为原料,与CO2反应合成萜烯基环碳酸酯(TCC),TCC分别与乙二胺、1,6-己二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及异佛尔酮二胺反应制备线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并以环氧树脂E-51改性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HNIPU)。研究了萜烯基环碳酸酯与胺基化合物的交联反应活性、反应动力学特征以及环氧树脂改性对NIPU交联反应的影响,探讨了NIPU及HNIPU聚合物材料的形成过程与机理。相关为萜烯基NIPU替代传统PU应用于环境友好涂料领域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