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逸搏—夺获性二联律的形成,是一个逸搏心跳之后,出现一传导心跳,成对地出现。可为窦性或房性逸搏一夺获性二联律,亦可为结性(交界区)逸搏—夺获性二联律,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心律失常。国内报导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的病例中,因高度窦房阻滞而引起交界区逸搏一夺获性三联律者,极为少见,我院遇见一例,兹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第三节心律失常心电图 2.室性逸搏 (1)概念:逸搏的起源点在房室束以下者称室性逸搏。当窦房结及房室连接区的频率过慢或不能下传时,就有可能出现室性逸搏。如果激动起源于房室束内。则QRS为室上性型(此型与房室连接区性逸搏不易区别,但通常室性逸搏不伴有逆行P波,而且QRS形态可略有变化)。如激动起源于房室束分叉以下,则QRS显著增宽及畸形。  相似文献   

3.
正常心脏节律活动受窦房结的控制,当窦房结受到抑制不能按时发放冲动(窦性停搏、窦率缓慢)或是由于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过早搏动造成基本心律延迟发生时,次级起搏点便发出激动,引起心脏的除极.这种异位起搏点的激动,只出现一两次称为逸搏;如果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则称为逸搏心律.根据起搏点部位的不同,将逸搏与逸搏心律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三种,以交界性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过缓型房室交界区逸搏指逸搏周期》 1.50 秒,频率《40次/分,是交界区逸搏的特殊类型之一.而不同于一般频率为40~60次/分的交界区逸搏[1]\[2].笔者遇到1例反复发生致心源性休克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安景花  刘江华 《中外医疗》2007,26(18):20-20
本文以一例高血钾致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住院患者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处理前后心电图变化.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全面掌握高血钾所致心电图改变,提高对高血钾所致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心电图的认识,对于迅速正确的抢救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慢性房颤伴洋地黄中毒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房颤伴洋地黄中毒的认识与防治。方法:总结近15年相继入科的长期应用洋地黄药物维持心室率或/及改善心功能的房颤病人洋地黄中毒37例,分析其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及转归。结果:37例均伴室性心律失常;Ⅱ~Ⅲ度AVB25例(67.6%),与非阵发性交界性、室性心动过速及交界性心律并存;房颤心室率增快2例;洋地黄中毒与愈后心室率分别为65.7±19.6vs92.3±15.7次/min,P<0.01;临床症状以胃肠道反应为主(89.2%)。结论:不等程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加速或非加速交界区或/及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可能是房颤情况下洋地黄中毒的主要特点。房颤心室率加速值得重视。洋地黄用药中,心室率明显降低,应引起注意,而单纯Ⅱ度AVB并非中毒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2例病窦综合征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DCG诊断为:I型:严重持续性窦缓19例,平均心率<50次/min,占30.7%;I :型窦缓伴窦停,窦房传导阻23例,点37.19%,其中窦停共63次,停搏间期为2-3秒,窦房阴滞21次;III型:慢-快综合征9例,占14.5%,其中合并房性心动过速6例,交界心动过迟3例;IV型:双结病变11例,占17.7%.交界性逸搏>2秒者6例,交界性停止3例,交界性逸搏心率<35次/min,者14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病窦综合征的无创、简单可靠的检测方法,尤其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能明显稳定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于诊治病窦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 患者 ,女性 ,14岁。因恶心、呕吐、乏力而就诊 ,患者在就诊前半个月住上级医院诊断为“先心、心衰” ,经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不遵医嘱服药 ,3天内服完 10天地高辛的剂量 (2 .5mg) ,之后出现恶心、呕吐遂来我院。检查 :血压 11/6 .5kPa,全身轻度浮肿 ,心律不齐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有Ⅲ级收缩期杂音 ,肝右肋下 3cm ,质中 ,脾可触及。胸透提示先心。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多源性室性早搏二联律 ;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伴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 讨论洋地黄中毒为心脏病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 ,但…  相似文献   

9.
彭良富  刘小燕 《华夏医学》2004,17(2):278-278
地尔硫(dlitiazem)是治疗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致肺动脉高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常用药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好,副作用少.其所致窦性静止、交界性逸搏较少见.现将我院从1999年月5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3例此类患者报告如下,以引起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95-1296
逸搏是院前急救时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上包括3种类型:单发逸搏、逸搏心律和加速性逸搏心律。应该指出和强调:逸搏这种心律失常是被动发生的、有益的和具有保护性的,是对患者的一种保护性的心律失常。院前急救者在本文学习的目的是了解逸搏并有能力识别逸搏,而不是治疗逸搏、纠正逸搏或把它当作危险因素将其消除,下面是有关逸搏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讨洋地黄中毒原因,本文对748例洋地黄治疗中106例中毒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全组中毒率为14.2%。553例地高辛维持量疗法、106例肾功能不全、49例洋地黄耐量试验、89例伍用异搏定的中毒率依次为7.8、21.7、38.8与16.9%。上述结果提示主要中毒原因是负荷法或维持量疗法用量过大,肾功能不全,药物(如异搏定、乙胺碘呋酮)相互影响,洋地黄耐量试验和心肌耐受性降低。及时发现和适当处理这些原因,可进一步降低洋地黄的中毒率。  相似文献   

12.
149例次洋地黄中毒的回顾性分析表明:若仅依心电图,符合率甚低(34.2%)。其原因可能包括:1.无洋地黄治疗前的心电图作对照;2.未充分考虑临床症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3.缺乏统一的洋地黄中毒的诊断标准。因此,除少数心律失常外,皆应与临床结合和作血清强心甙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放射免疫疗法测定87例洋地黄治疗的心衰患者血清地戈辛浓度表明,血清浓度>2ng/ml 者,80%有中毒之临床表现;<2 ng/ml者,80%无临床中毒表现。因此血清地高辛浓度2 ng/dl 可作为继续使用洋地黄制剂的最高参考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以二尖瓣病变为基础的42例老年风心病与同期42例青中年风心病作临床对比分析。老年风心病特点为:临床表现轻、风湿活动隐匿。有风湿史、心尖部Ⅱ级以上舒张期杂音、风湿再活动、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分别为38.3%、19%、7.1%和2.4%;患者均有一种以上的合并症和并发症;房颤、其它心律失常和脑栓塞发生率高为92.8%与11.9%;强心甙中毒和精神症状较多见为14.3%与7.1%;本文通过3例手术后疗效观察指出:促使老年风心死亡率下降的一个因素是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27例心房纤颤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其诊断依据是:(1)出现三次以上的R—R间距长达1.5秒以上的心电图改变。(2)出现三次以上的结性(或室性)逸搏。21例正在应用洋地黄。停用洋地黄后,16例并发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15例原发性胆囊癌,男:女为1:6.5,平均年龄57.4岁,80%伴有胆结石,均高于国内一般统计资料。由于本病缺乏特殊的症状和体征,11例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作者认为因胆囊炎、胆石症切除胆囊时应注意检查胆囊的大小、囊壁厚硬度,腔内有无乳头状增生及坏死、总胆管旁淋巴结是否增大,以免错过对癌症的根治机会。病理检查以浸润型腺癌多见。随访13例除一例局限在粘膜的早期癌外均在一年内死亡。都因手术太晚而无法根治,因此应主张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地高辛维持量疗法治疗1056例心力衰竭中发生中毒反应的97例进行了分析。中毒发生率和中毒死亡率分别为9.2%和6.2%,中毒病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95.9%。6例均死于严重心律失常。62例心衰病例的血清地高辛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它是判断洋地黄中毒的一个重要而可靠的方法。对4例中毒早期表现为尿少症者的测定,发现血清地高辛浓度与尿量减少程度呈负相关,r=-1(P<0.01),回归方程为Y=5.1-0.06X。分析了地高辛维持量疗法反应轻、死亡率低的原因,讨论了中毒的表现、诱因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10例小儿变应性亚败血症。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从9个月至13岁不等。均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或肝脾肿大;4例伴有Ⅱ级收缩期杂音。所有病例均见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培养阴性。实验检查显示2例血浆γ、α_2球蛋白升高;4例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升高,另2例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可能系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所致。随访4例中3例有指关节病症。笔者认为小儿变应性亚败血症是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全病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相似文献   

19.
J E Doherty 《JAMA》1978,239(24):2594-2596
The indications for measuring serum digoxin levels are suspicion of digitalis intoxication and the need to know the status of digitalization. Pitfalls of interpretation include time of serum sample relative to time of last digitalis dose, age of patient, atrial arrhythmia,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 disease state of the patient, recent radioisotopes "on board," abnormal absorption or metabolism, and laboratory error. The serum digoxin level is a useful clinical tool but only when employed with good judgment. Not every patient receiving digitalis requires the measurement of a blood level.  相似文献   

20.
胃一点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989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409例胃癌,发现胃一点癌6例。其中管状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3例行R1手术,3例行R2手术。结合文献分析认为,外科、内镜和病理三方合作对胃一点癌的诊断至关重要;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分化差的癌,特别是有淋巴结肿大者,应行R2手术;中、高分化癌,在无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下,可行R1或R1+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