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FHIT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的基因型整合状态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柳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5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20例宫颈正常组织的患者,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多重PCR法检测HPV16 E2/E7表达。结果:FHIT蛋白的总阳性表达率为57.26%(67/117),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中FHIT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5.00%、80.00%、75.00%、60.00%和26.19%。随着宫颈病变加重,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5;P=0.003)。117例单纯HPV16阳性标本HPV16总整合率为81.20%,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中整合率分别为60.00%、66.67%、75.00%、95.00%和92.86%;随病变加重,整合率增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3,P=0.003);FHIT蛋白阳性表达在不同HPV16整合时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9,P=0.000)。结论:HPV16基因整合可能通过诱导FHIT基因低表达从而促使宫颈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mRNA的表达及与HPV-16E7 mRNA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第四医院102例宫颈组织中MCM7 mRNA和HPV-16E7 mRNA的表达。结果 (1)HPV-16E7 mRNA的表达水平在CINⅡ~Ⅲ及宫颈鳞癌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和CINⅠ(P<0.05);(2)MCM7 mRNA的表达水平在CINⅡ~Ⅲ及宫颈鳞癌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和CINⅠ,宫颈鳞癌明显高于CINⅡ~Ⅲ(P<0.05);(3)在CIN中,MCM7 mRNA在HPV16阳性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在宫颈浸润癌中MCM7与HPV-16E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4)在宫颈浸润癌中,MCM7 mRNA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增加而减少(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HPV-16E7 mRNA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进展相关;MCM7 mRNA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与HPV-16感染密切相关。MCM7有望成为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监测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HPV和VEGF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V和VEGF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浸润性宫颈癌(ICC)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性宫颈癌的诊断率。方法采用原位杂交(HCⅡ)方法检测40例慢性宫颈炎、30例CINⅠ~CINⅡ、25例CINⅢ以及30例ICC患者中高危HPV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病例中VEGF表达。结果高危HPV感染与CIN及ICC关系密切,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组织几乎不表达HPV,显著低于CINⅢ级和ICC,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宫颈炎组织、CINⅠ~CINⅡ组织中很少表达VEGF,但是在CINⅢ及ICC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与高危HPV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检测高危HPV是早期诊断CINⅢ及ICC的一个重要辅助方法;VEGF在CINⅢ及ICC中有明显的表达,是监测CIN及ICC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联合检测HPV及VEGF,有助于探讨CIN及ICC的发病机制及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宫颈病变中hTER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hTERC)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8例宫颈癌,28例CINⅢ,10例CINⅡ,6例CIN Ⅰ及25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在慢性宫颈炎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16.7%、20.0%、71.4%和100.0%,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31,P<0.0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ER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状况,探讨p16INK4A蛋白和HPV感染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方法检测114例宫颈组织标本的p16INK4A表达,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21种HPV DNA。结果:(1)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SCC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45.83%、72.73%、84.00%、91.30%,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表达强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宫颈炎、CINI、CINⅡ、CINⅢ、SCC中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00%、37.50%、54.55%、56.00%、73.91%,HPV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阳性率呈递增趋势,不同病变组织中位于前3位的HPV感染型别分别为:CINⅠ组,HPV16、18、58;CINⅡ~Ⅲ组,HPV16、33、52;宫颈鳞癌组,HPV16、18,52。(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268,P<0.05)。结论: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p16INK4A可能参与了HPV相关的宫颈癌发生。二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HPV16/18感染对蛋白激酶R(PKR)激活的影响及两者在宫颈癌形成、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和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18型E6蛋白(E6)、PKR、磷酸化型PKR(p-PKR)在63例宫颈癌、11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15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E6蛋白与PKR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P<0.05,P<0.05),E6蛋白与PKR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宫颈癌组PK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PKR(P<0.01);E6、PKR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P<0.05);宫颈癌患者病情进展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病情进展与E6、p-PKR阳性表达率相关(P<0.05,P<0.05)。结论:HPV16/18感染可阻碍PKR激活,突破机体防御HPV16/18感染的机制,在宫颈癌的发生及演进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对宫颈癌患者预后不利;p-PKR能抑制宫颈癌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Notch1及HPV16 E6/E7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Notch1受体和人乳头瘤病毒16感染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35例宫颈癌标本中Notch1受体及HPV16E6/E7蛋白的表达,以34例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作为对照。比较各组间Notch1及HPV16E6/E7表达的差异,并分析Notch1与HPV16E6/E7表达的关系。结果 Notch1蛋白在细胞胞浆、胞核及胞膜中表达,HPV16E6/E7在细胞核中表达。从对照组到CIN组到宫颈癌组,Notch1及HPV16E6/E7的表达均逐渐增强(P〈0.01)。Notch1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不同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P〉0.05)。在宫颈癌组中Notch1与HPV16E6/E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Notch1表达与HPV16E6/E7感染可能与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三联脆组(FHIT)蛋白表达与HPV16 E6、E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1999年1月至2003年2月的15例正常宫颈、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61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标本进行FHIT蛋白、HPV16E6、HPV16 E7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1)在正常宫颈上皮、CINI~II、CINⅢ及浸润性宫颈鳞癌中,FHIT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5/15)、71.43%(10/14)、36.36%(4/11)、14.75%(9/61),P<0.05;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剐为0(0/15)、7.14%(1/14)、36.36%(4/11)、59.02%(36/61),P<0.05;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3/15)、42.86%(6/14)、63.64%(7/11)、57.38%(35/61),P>0.05.(2) 宫颈病变组织中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与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l,r=-0.449),与HPV16E7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宫颈癌中FHIT 蛋白的异常表达与HPV16 E6蛋白表达有关,FHIT蛋白和HPV16E6蛋白的联合检测可能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E2、E6、E7基因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根据不同病理结果把标本分为HPV阴性正常组,HPV16阳性正常组,HPV16阳性宫颈内瘤变(CIN)Ⅰ~Ⅱ组,HPV16阳性CINⅢ组以及HPV16阳性宫颈腺癌/鳞状细胞癌(CIS/SCC)组。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各组标本进行TNF-α、E2、E6及E7蛋白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PV E6、E7基因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逐渐升高,且E7的逐级升高趋势更显著,E2升高至CINⅡ后出现下降,而TNF-α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虽呈升高趋势,但在宫颈浸润癌中与CINⅢ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E2/E7的比值来预测或诊断高度宫颈病变程度可能更准确。炎症因子TNF-α的升高可能加重了HPV E2基因的破坏,使得HR-HPV E6、E7癌基因过度表达,从而促进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端粒酶激活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意义及其作为病情监测方法和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结局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TRAP)方法检测了64例CIN患者、21例宫颈癌患者、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及15例正常宫颈妇女宫颈脱落细胞、宫颈活组织检查(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Ⅰ)、CINⅡ级(CINⅡ)、CINⅢ级(CINⅢ)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25.0%、62.5%、60.0%、82.4%及61.9%;对应的活检组织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30.0%、50.0%、45.0%、96.4%及95.2%;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高趋势(X2细胞=16.28、X2组织=36.98,P均<0.05).CINⅠ、CINⅡ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细胞=0.24、P组织=0.25);CINⅢ端粒酶阳性表达率高于CINⅠ、CINⅡ(P细胞=0.03、P组织=0.000012);CINⅢ与宫颈癌活检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脱落细胞与宫颈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检测结果的对应性良好(X2=46.4,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与宫颈癌变的进程有关,宫颈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作为CIN病情检测、处理及预后估计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负荷量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5月 ,对山西省宫颈癌高发现场的 90 75例 35~ 5 0岁的已婚妇女 ,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C Ⅱ )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PV DNA的含量 (以此表示宫颈HPV负荷量 )。对其中HPV DNA阳性妇女 ,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诊刮术。结果  2 0 87例HPV阳性妇女中 ,子宫颈炎14 0 2例 (6 7 2 % ) ,子宫颈癌前病变 [包括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Ⅲ ]6 6 3例 (31 8% ) ,子宫颈浸润癌 (SCC) 2 2例 (1 1% )。急、慢性宫颈炎的HPV DNA含量分别为 10 8± 13和 15 0± 11,两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5 ) ;不同级别子宫颈癌前病变的HPV DNA含量 ,CINⅠ为 332± 2 9,CINⅡ为 35 8±35 ,CINⅢ为 370± 31,均明显高于宫颈炎 (P =0 0 0 0 ) ,但不同级别CIN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SCC的HPV DNA含量为 5 93± 86 ,显著高于不同级别CIN和宫颈炎的HPV DNA含量 (P <0 0 5 ,P <0 0 1)。结论 HC Ⅱ方法是检测宫颈HPV感染的有效手段 ,HPV DNA含量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可作为子宫颈癌的一种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12.
Ki-67、PCNA及HPV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早期宫颈癌(IA~IIA期高分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CINII、CINIII)及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探究3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病变中Ki-67、PCNA抗原的表达,PCR反应检测HPV感染,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慢性宫颈炎、CIN、宫颈鳞癌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89.19%、100%。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97.30%、100%。HPV阳性率分别是13.33%、54.05%、1000%。CINI和CINII/III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0%、94.12%;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0%、100.00%。HPV阳性率分别是30%、82.35%。CIN和宫颈癌中的Ki7、PCNA及HPV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Ki-67及PCNA过表达率在CINII/III组与CINI组间差异显著(P<0.05)。HPV阳性率在CINII/III与CINI之间差异显著(P<0.01)。Ki-67及PCNA表达与HPV感染有相关性(P<0.05)。结论:Ki-67、PCNA抗原过表达与CINII/III和早期宫颈癌显著相关。Ki-67、PCNA表达与HPV感染率相关,联合检测宫颈组织中Ki-67、PCNA的过表达及HPV感染,有助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可作为诊断早期宫颈癌和CINII/III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to analyze whether integration or high viral load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s essential for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HPV types 52 and 58 as well as types 16 and 18. METHODS: Cervical swabs from 178 consecutive patients, including 81 with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s and 97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CIN) II-III, were collected and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physical status and viral load of HPV types 16, 18, 52 and 58 DNA using genechip and real-time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 RESULTS: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the integrated form of HPV 52 and 58 DNA was found in 25.0% and 12.5% of swabs, respectively; while HPV16 and 18 DNA was found in 82.6% and 100% of swabs, respectively (P < 0.01, for pair-wise comparison of types 16, 18 versus types 52, 58).The viral loads reflected by the amount of E6 for HPV 16, 18, or 52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compared to CINII-III (P = 0.022 for type 16, P = 0.003 for type18, and P = 0.001 for type 52, respectively).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for cervical cancer versus CIN II-III was 73.8%, 92.9%, and 88.5% for HPV 16, 18, and 52,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real-time PCR had good diagnostic value in differentiating cervical cancer from CIN II-III. CONCLUSIONS: Infrequent integration of HPV 52 and 58 DNA in cervical cancer suggests that it is not prerequisite for progression to cervical cancer. High viral loads (E6) of HPV 16, 18, and 52 DNA may be predictive of the transition of CIN II-III to cervical cance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viral DNA physical status and viral loads of HPV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different HPV typ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HPV16、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 stability,MSI)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探讨三者在宫颈病变进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宫颈病变组织分为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CIN1、CIN2~CIN3、宫颈癌4组。用PCR方法检测HPV16感染状况,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MSI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来检测宫颈组织中的hMLH1和hMSH2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CIN120例中25.0%(5/20)检测到HPV16,CIN2~CIN331中54.8%(17/31)检测到HPV16,二者比较χ2=4.413,P=0.034;宫颈癌中各期HPV16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选取的三个微卫星位点D3S2832E、RH91127和SHGC-56838均在宫颈炎中未检测到MSI,在CIN和宫颈癌中均检测到MSI的存在。但总体的表达率较低,最高只有46.7%。错配修复基因的低表达检测结果和MSI的检测结果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前者的总体表达率较高,最高的低表达率为80%;宫颈病变中MSI与错配修复基因(本文即hMLH1、hMSH2)蛋白低表达及HPV16为正相关。结论HPV16的感染导致错配修复基因的低表达,进一步引起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HPV16、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有望作为宫颈癌高危人群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RNA(hTERC)基因的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2例宫颈癌,66例CIN,3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TERC基因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扩增率分别为2.94%、16.67%、41.18%、78.38%和83.3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82%、16.67%、41.18%、86.49%和91.6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病变组织中hTERC基因和P1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7,P〈0.01)。结论 hTERC基因和P16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间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HPV 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CIN组)和宫颈癌(宫颈癌组)中Survivin mRNA及HPV 16/18 D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cl-2蛋白、HPV16/18DNA、Survivin mRNA的阳性率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中逐渐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②Bcl-2蛋白和Survivin mRNA在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组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ⅡB~Ⅲ期显著高于I~ⅡA期(P<0.05);Survivin mRN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Survivin mRNA及Bcl-2与组织类型及肿块类型无关(P>0.05);HPV 16/18感染与宫颈癌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块类型均无关(P>0.05).(③Survivin与Bcl-2及HPV 16/1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Bcl-2及HPV 16/18在宫颈癌中有异常表达.三者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高危型乳头瘤病毒(HPV)在维吾尔族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应用Hybrim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HC2结果阳性的428位维吾尔族及汉族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结果 HPV16型在维吾尔族及汉族妇女在慢性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等不同病变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民族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在两个民族同样是以单一感染为主,其中HPV16型单一感染最多。除HPV16、18型外,维吾尔族妇女全部宫颈脱落细胞中(宫颈炎、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常见亚型检出次数依次为HPV52、53、58、39、68,31、66、56、6和11型。汉族妇女为HPV52、58、53、31、33、68、66、39、45、11、6和CP8304型。结论 HPV16型感染是维、汉妇女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常见的型别,同时随着病变进展所占比例增加,两个民族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HPV16、18型以外,高危型HPV52、58型在维、汉妇女各级别病变中最多见。维、汉妇女宫颈各病变中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两个民族妇女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以HPV16型单一感染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68例原发性宫颈癌,67例CIN及29例慢性宫颈炎症石蜡包埋组织中TSLC1基因甲基化状态。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感染状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45例异常甲基化(66.2%),其中鳞癌67.8%(40/59),腺癌55.5%(5/9);6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29例可见异常甲基化(43.3%);29例慢性炎症组织中2例甲基化(6.9%);将鳞癌、腺癌、CIN与慢性炎症比较,鳞癌与CIN比较,CINⅡ~Ⅲ与CINⅠ比较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CIN比较,鳞癌分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率宫颈癌组51.5%(35/68),CINⅠ23.1%(6/26),CINⅡ~Ⅲ41.5%(17/41),慢性炎症组17.2%(5/29);TSLC1甲基化与HPV感染相关性比较,CIN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LE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是导致TSLC1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它与HPV之间的关系提示TSLC1基因可能是宫颈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