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湿法脱硫系统中痕量元素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厂中广泛应用的湿法脱硫系统在脱硫的同时会捕集烟气中的部分痕量元素,并将其转移到石膏浆液中,这对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带来潜在的影响。该文以典型的湿法脱硫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取样测量的方法,分别对石膏浆液脱水系统及废水处理系统中As、Be、Co、Cr、Hg、Mn、Ni、Pb、Sb和Se共10种痕量元素的分布进行了考察,检测了湿法脱硫系统捕获的痕量元素在脱硫石膏等产物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了脱硫石膏对浆液中痕量元素的富集机理。结果表明:石膏浆液经过脱水后,As、Be、Co、Cr、Hg、Ni、Pb、Sb和Se主要进入石膏中,Mn则主要进入废水中;废水经过处理后,Se主要存在于处理后的中水中,其他元素则都主要进入污泥中。这些痕量元素在石膏和污泥中的赋存形态稳定性不高,因而需要对石膏和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煤燃烧带来的痕量元素排放是一个长期的环境问题。以PM10为主的细颗粒飞灰对痕量元素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且可以随着空气进入呼吸道,对人体危害很大。为了更好地理解痕量元素在细飞灰上的富集规律,该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广泛收集和整理,并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PM10飞灰颗粒粒径对Hg、Pb、As、Se、Cr、Cd、Cu、Co、Ni、Be 10种痕量元素富集的影响,得到了飞灰颗粒粒径与痕量元素富集关系的经验公式,利用这些经验公式可以对燃煤电厂与PM10相关的痕量元素排放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分析发现:PM10飞灰对痕量元素的富集作用强弱程度与痕量元素的挥发性呈正相关,其中Hg、Pb、As、Se、Cd、Cr 6种挥发性元素随着PM10飞灰粒径的减小富集程度增加,且PM2.5范围内的飞灰颗粒对痕量元素富集作用受颗粒粒径的影响最为显著;Cu、Co、Ni、Be 4种非挥发性元素在PM10范围内的飞灰颗粒上体现出较弱的富集作用,且受颗粒粒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烟草制品中无机元素的半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黔荣  杨敏 《贵州科学》1999,17(1):50-54
采用HP4500Plus ICP_MS仪器,对烟草制品的无机痕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经实验验证,本方法对于烟草制品的无机痕量元素的分析快速,简单,有效,对烟草制品无机痕量元素的测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原子荧光光谱(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我国西北部上湾电厂的原煤、底灰以及飞灰中Hg,As,Se,Pb,Cr,CA,Mo,Ni,Co,U和Th等11种有害痕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燃煤过程中底灰和飞灰的产率,结合痕量元素在底灰和飞灰中的含量计算了电厂燃煤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挥发性.在实验室内通过对底灰和飞灰在酸性介质下的淋滤实验,研究了底灰和飞灰中痕量元素在60h内4个时间段的迁移释放行为.根据痕量元素的挥发和淋滤释放特性建立了元素的释放分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挥发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煤开采和加工利用过程中,痕量元素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並就煤转化和直接燃烧的痕量元素污染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煤中环境敏感性痕量元素的挥发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西北部4个电厂原煤在实验室不同温度下进行燃烧实验,应用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仪器中子活化(INAA)等方法对煤和灰样中舡,Pb,Hk,Cd,Co,Se,Mn,U,Th,Be,Mo,Sb,Br和V等14种环境敏感性痕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比痕量元素在煤与灰样中质量分数的差异以及不同温度下痕量元素的挥发率,研究了在实验室不同温度下痕量元素的转化、分配规律,结合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物理化学特性,揭示了影响痕量元素燃烧迁移、分配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测定太原市初中学校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浓度和元素组成,并对暴露于PM_(2.5)中的致癌元素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文章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太原市城区随机选取10所学校,通过小流量分级采样器对PM_(2.5)进行采样,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PM_(2.5)中的元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PM_(2.5)的平均浓度为(162.99±107.43)μg/m~3。使用ICP-MS共检测出PM_(2.5)中的66种元素,其中,元素S的含量最高,地壳元素(Si、K、Ca、Fe和Al)次之。元素S、As、Cd、Co、Cr和Ni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 259、38.80、9.25、2.87、84.19和25.12 ng/m~3。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学校中男生经呼吸途径暴露于各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和癌症风险较高。不同人群经呼吸途径暴露于元素Mn的非致癌风险较高(HQ1),暴露于元素Cr的致癌风险较高(R_i10~(-4))。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挥发及其影响因素,对焦作煤和六盘水煤在200~1 000℃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热解和燃烧试验,并将底灰中As和Se的变化与煤的热失重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As的挥发跟煤的热失重有一定的关系,当煤的热失重最剧烈时,As的挥发速率也最大;对于Se,由于其易挥发性,一般在600℃以后挥发趋于稳定.同时对这两种煤中痕量元素的挥发性进行了比较,发现焦作煤中痕量元素更易挥发,这主要是由于六盘水煤中的含硫量较高,大部分痕量元素跟硫铁矿结合,导致其熔沸点较高.最后,在800℃下对痕量元素As和Se的挥发行为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和地质样品中,贵金属的含量极低,且基体组成复杂,因此,测定前对其中的痕量贵金属进行分离/预富集很有必要.将进样效率高、检出限低和可直接固体进样的电热蒸发ICP-AES技术与高选择性的分离/预富集技术相结合是实现不同复杂样品中痕量/超痕量贵金属灵敏检测的有效方法.贵金属是典型的难熔元素,在石墨炉中直接蒸发和测定存在困难.一些研究表明,加入适当的化学改进剂可以有效改善难熔元素测定的检出限和降低基体元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饮用水中的6种痕量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主要是对镉、铬、铅、锌、铜、镍进行测量。通过优化仪器的工作参数,将45Sc、72Ge、115In等作为测定元素中存在的内标元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对ICP-MS分析干扰以及仪器波动所产生的影响,根据相关的试验表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饮用水中的痕量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能够更加简便、快速且准确地将其测量出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青山烟煤、合山烟煤、莱阳无烟煤、加福无烟煤、河南贫煤、黄石贫煤和韶关贫煤等七种不同煤样中的As,Cr,Co,Pb,Ni,V,Cu,Cd,Be,Ge等10种痕量元素的含量,并用聚类分析法分别对10种痕量元素和七种煤样进行分类研究,解释了这些痕量元素在煤中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原子荧光法测痕量元素时,空白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元素的测量结果.介绍了原子荧光法测痕量元素时的空白影响因素,并就降低空白值的方法做了详尽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该文着重介绍了原子荧光法检测生活饮用水的原理、标准溶液的配制、仪器的选择和参数的设定,并深入的讨论了砷元素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检出限、精密度和回收率等。从结论来看,原子荧光法对饮用水中痕量砷的检测具有快速、准确、抗干扰等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量子化学理论、离散系统动力学、地质学和矿物学理论,以及重金属在线监测多种理论和方法综合,从宏观特性到分子层面、从定性研究到定量描述,系统地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迁移转化机理及细微颗粒物中富集规律.得出了痕量元素与矿物质间的亲和特性;发现了汞氧化的一个新的反应通道:Hg0→HgO→HgCl→HgCl2;发展了一种新颖的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技术的气相痕量元素的在线测量方法,并对燃烧烟气中的重金属浓度进行在线分析;揭示了细微颗粒物中痕量元素的富集规律;采用颗粒群平衡模拟(PBM)定量描述PM的时间和/或空间演变过程;以期为细微颗粒物和痕量有害物质的减排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用于水溶液中痕量重金属检测的稳定性和灵敏度,采用液体喷流的方式,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不同浓度的Cr溶液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通过对实验系统的激光能量、探测延时等的优化,以Cr元素的425.43 nm谱线作为分析线,得到水溶液中的Cr元素的检测限(LOD)为1.26ppm.这一结果比Nilesh K.Rai等人(参见文献1)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了近24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垃圾场区域重金属积累对周边土壤的污染及人体健康影响,以广州市某垃圾场为例,采用单因子评价及健康风险模型方法进行评估。测得了其中41个采样点As、Cd、Cr、Cu、Hg、Ni、Pb、Zn的丰度;讨论了重金属含量与成土母质相关性、重金属间元素聚类分析组合特征,并统计了风险筛选点和管制点;进而圈定了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环境评价和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分别评价了单元素及重金属整体对成年男性、女性和儿童的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土壤清洁率达到87.8%,存在5个As元素1个Pb元素污染管制点,初步判断重金属来源于成土母质和外来输入。健康风险评估表明,土壤重金属对三类人群都存在明显的致癌风险,对儿童存在明显的潜在非致癌风险,风险主要来自As、Cr。  相似文献   

17.
利用珠江口外东平海域环境评价资料,对该海域各类沉积物组分中的部份痕量污染元素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各沉积物组分中痕量污染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富集特征,并以《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为依据,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痕量污染元素富集主要出现在西部浅水区和东侧航道,明显受河口水动力条件和沿岸人类活动的影响。沉积物中的痕量污染元素的富集,影响因素众多,环境复杂,在研究区大致可归为物源、动能强弱、沉积物性质、理化环境、生物作用等;珠江口外东平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较好,污染较轻,为我国海洋底质Ⅰ、Ⅱ类标准。  相似文献   

18.
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在对痕量气体的检测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痕量气体检测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相关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介绍了CRDS痕量气体检测在大气环境、生物医学、燃烧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CRDS痕量气体检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9批不同产地的川党参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进而评估川党参健康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川党参铬、砷、镉、铅和汞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合膳食暴露风险、非致癌健康风险和致癌健康风险对不同产地川党参药材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川党参中的铬元素对成人存在一定的膳食暴露风险,其他4种重金属元素暂无膳食暴露风险;川党参的铅和铬对儿童均存在一定的膳食暴露风险,其他3种重金属元素暂无膳食暴露风险;对成人和儿童而言,不同产地的川党参均不存在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本研究的风险评估将为不同产地川党参质量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出利用湍流团聚的方法实现2种污染物(PM10和痕量元素)的协同脱除.采用数值模拟优化湍流装置的结构,在燃煤热态试验平台上进行湍流团聚促进电除尘脱除PM10的研究,同时测定PM10样品中痕量元素的含量,发现PM10粒径和痕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扰流涡片耦合作用对PM10具有更好的团聚效果;湍流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