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模型库系统设计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岸侵蚀为主要研究灾种,运用模型库技术理论,成功地研制了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模型库系统,在研究过程中,除吸收已有先进技术外,还在模型生成,模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以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岸侵蚀为主要研究灾种,运用模型库技术理论,成功地研制了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模型库系统。在研究过程中,除吸收已有先进技术外,还在模型生成、模型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这对于探索地质灾害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技术途径,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和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区。早在7~6kaB.P.就产生了马家浜文化,明清时期已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类型越来越复杂。然而,由于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由200年前的0.09hm2人均耕地面积减至2000年仅为0.048hm2,而且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中多种问题并存:一方面是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是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下,大量土地闲置。因此,有必要进行综合治理,加以控制和调整。文章建议可采用的土地利用对策有:加大科技投入,转变增长方式;集约利用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调整农业结构;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土地质量;注意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和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区。早在7~6kaB.P.就产生了马家浜文化,明清时期已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类型越来越复杂。然而,由于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由200年前的0.09hm2人均耕地面积减至2000年仅为0.048hm2,而且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中多种问题并存:一方面是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是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下,大量土地闲置。因此,有必要进行综合治理,加以控制和调整。文章建议可采用的土地利用对策有:加大科技投入,转变增长方式;集约利用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调整农业结构;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土地质量;注意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基于 GIS 的智能辅助矿产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自杰  赵鹏大 《现代地质》1997,11(3):339-339,353
本文是在“中大比例尺矿床统计预测智能辅助系统(MILASP系统)”的研制中完成的。其中对GIS 与Internet的关系作了论述‚推导并应用了“扩展证据加权模型”‚对陕西省勉略宁地区进行了实例应用 研究‚初步实现了矿床统计预测工作的计算机化和自动化‚加强了智能辅助支持功能的开发‚集GIS、 RS、ES3种功能为一体‚代表了专用型GIS软件开发的最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Turn.  BL Skole  D 《地学前缘》1997,4(1):26-33
文章概要介绍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核心计划之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科学计划。阐述了该计划的形成历史,科学目标以及主要研究内容,指出LUCC研究目的是改善对全球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动态过程的认识,以着重提高替土地覆盖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用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运动的FEFLOW软件结合模拟研究了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影响下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如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发展下去,受其影响,绿洲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地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到2010年10月,绿洲内将出现以绿洲腹地为中心、范围波及整个绿洲的两个地下水漏斗,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将达47~52m,绿洲边缘地下水埋深将增加到17~22m,与1997年10月相比绿洲地下水位将下降9~34m。分析表明,在上游来水不变或减少的情形下,保持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将会逐步耗竭地下水资源,加速民勤绿洲的荒漠化过程的发生;如果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将会减少地下水抽取量,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RS与GIS技术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RS与GIS技术相结合具有快速、适时地采集、存储管理、更新、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以四川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项目为例,阐述RS与GIS技术相互结合在土地利用更新分类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什邡市为研究区域,借助GIS技术,将空间多源数据集成,反演地震灾区土地灾毁情况,对什邡市2007年~2008年土地利用情况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经研究表明,研究区在未受外力影响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相对稳定;在地震及次生灾害的外力作用下,有林地、疏林地、草地的形变较大,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以及耕地受地震影响也有损毁。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将为灾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回顾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与数学模型集成的泥沙过程可视化分析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流泥沙淤积是许多大江大河洪水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泥沙淤积过程已经建立了大量数学模拟模型系统,这些系统具有强大的模拟计算能力,但其时空过程数据表现和进一步空间分析能力很弱,现有GIS系统具有很强的时空过程数据可视化表示和空间数据分析能力,通过与GIS集成,可望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研究并实现了一个基于GIS与数学模型集成的泥沙过程可视化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和GIS的塔里木河下游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河下游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变化的典型区域.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荒漠化信息获取与分析的工具,利用2个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对塔里木河下游10年土地荒漠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对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轻度荒漠化的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总的荒漠化程度却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的大量开荒造田,以及对塔里木河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中下游天然植被大面积衰败和死亡,尤其是胡杨林面积锐减,致使荒漠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基于GIS技术开发的洪水风险图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目标、开发环境,列举了系统常用的功能模块及具体功能,根据洪水风险图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设计了系统的逻辑结构,并应用于连云港市洪水风险图信息管理系统,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电子地图的出现与发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数字校园”、“数字城市”,乃至“数字地球”的产生。“数字校园”是各个大学期望建立的校务处理和辅助决策平台。传统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缺乏紧密联系和统一管理,不能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因而以GIS为技术平台的校园信息系统便应适而生。从系统的开发思路、功能模块的设计等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流程,并重点介绍了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铜矿资源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铜矿资源信息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该系统共包括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图像数据库和文档数据库。提出如何建立中国铜矿资源信息系统设计构想和实例。  相似文献   

16.
运用GIS技术研制石化管线管理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文  乔炜 《地球科学》2002,27(3):353-356
石化企业中运输各类原料和产品的管道种类繁多、空间关系复杂、安全管理要求高,因而需要应用GIS技术对石化管线实施信息化管理,于是研制了一个专门用于大型石化企业的管线管理系统。该系统在MAPGIS上开发,运用层次化的数据模型,包括图库管理、管网输入编辑、管网维护、WEB发布、辅助设计等多个子系统,采用了三维空间数据分析、虚拟现实、基于ASP和组件的管线信息WEB发布、断面图自动实时生成等新技术。该系统已在上海石化安装运行,并被证明稳定可靠。同时还介绍了系统的数据模型和总体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运用层次分析和全局主成分分析结合的综合统计评价模型(AHP-GPCA模型),以县域和流域为评价单元,以气温、降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冰川密度、湿地密度、湖泊率、人口密度、荒漠化率等数据为评价指标基础,基于GS/GIS对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00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总体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00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较为剧烈,重度中度恶化面积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31.8%,轻度恶化面积占14.5%,好转的地区面积占13.5%,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总体恶化,仅有部分县域生态环境好转;依据全局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三个主成分分别是荒漠化、冰川密度和NDVI,其累计贡献率超过70%,基本能够代表最初获取的8个指标;生态环境退化程度最为严重的流域主要在青藏高原腹地、柴达木盆地以及环青海湖地带,恶化最为严重的流域为格尔木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程度最大的流域为藏东南地区;青藏高原环境变迁呈现由边缘地区向腹地恶化的多层次结构,并呈现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的特征,其中生态环境转好的县域多分布在冰川较为集中的地区,反映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00年在冰川变迁影响下部分县域的局地气候、生态环境、水资源变化的复杂性。最后探讨了Rs/GIS和AHP_GPcA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的优势,认为该方法兼顾了评估主客观权重,减少了信息重复,使结果具有直观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1年起日本经历了长达10年的泡沫经济时期,经济过热的现象于1991年12月突然终止。这一时期对日本的土地和经济造成了许多长远的影响,这是一个无论从经济学视角还是土地利用视角都非常严肃却在学术上又非常有趣的现象。来自地方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调查报告(1980—2005)揭示了政府政策以及地方权力机构的意图是如何影响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是如何响应泡沫经济的,而泡沫经济又对土地产生了怎样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在泡沫经济下人类活动影响土地的一些明显的规律。这些规律非常值得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借鉴,以减轻或回避经济过热对土地和环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PGIS组件的二次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顺平  王海龙 《地球科学》2002,27(3):285-288
组件式GIS是GIS与组件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和组件式GIS的基本概念,并简单介绍了组件式GIS的基本优点及MAPGIS组件开发平台的组成和功能划分。阐述了使用MAPGIS组件进行GIS应用软件二次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以及在VB中使用MAPGIS组件对象的基本步骤,并以VB为开发环境,结合MAPGIS数据管理组件、图形显示组件、图形编辑控件、属性编辑控件等,给出了一个具有图形显示、地理属性数据编辑等功能的实例程序,演示了如何使用MAPGIS组件进行GIS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水文资料整编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水文资料整编分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GIS的水文资料整编系统的设计模式,并应用于杭州湾水文资料整编。经实践表明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