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通过ζ电位测量及FTIR分析,研究了BaTiO3颗粒对阴离子型分散剂PMAA-NH4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加入PMAA-NH4后,由于BaTiO3颗粒表面上存在Ba-OH2+的正电荷中心,从而吸附了分散剂的阴离子,使BaTiO3表面带电特性改变,等电点由pH=5.1移至pH=3.5.当pH=10,PMAA-NH4的加入量为0.8wt%时,BaTiO3颗粒表面吸附达到饱和,可以得到稳定性好的BaTiO3悬浮体.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酸铵在纳米氮化钛上的定量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聚丙烯酸铵在纳米氮化钛粉体上的定量吸附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氮化钛的等电点在pH=3.8左右,加入分散剂PAA-NH4后,等电点移至pH=2附近,PAA-NH4在纳米氮化钛上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溶液的酸碱性也影响吸附量,扫描俄歇分析结果表明:PAA-NH4吸附在纳米氮化钛颗粒表面上。  相似文献   

3.
Tiron对纳米Al2O3悬浮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1,2-二羟基苯-3,5-二磺酸钠(Tiron)为分散剂获得了平均粒径约为57nm的氧化铝粉体的稳定悬浮液。通过测定等温吸附曲线及悬浮液的Zeta电位,研究了Tiron对粉体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ron在Al2O3表面发生化学吸附,磺酸基的离解使胶粒表面电荷更负,显著提高颗粒表面的带电量,从而改善浆料的稳定性。FTIR研究表明:Tiron分子结构中两个相邻羟基与Al-OH形成内环结构,从而提高了吸附强度。流变测试确定了制备在含量稳定浆料在pH=8.5时所需的最佳分散剂用量为0.8wt%。  相似文献   

4.
BaTiO3陶瓷粉体凝胶注模成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BaTiO3粉体的凝胶注模成型,以聚甲基丙稀酰胺(PMAA—NH4)为分散剂,通过球磨制备稳定分散的BaTiO3浆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原则,讨论了有机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的用量对浆料的固化时间、坯体强度和密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1.5%和0.02%.在1340℃下烧结得到的BaTiO3陶瓷的晶粒尺寸均匀,气孔较少,致密度高,具有良好的PTC特性。  相似文献   

5.
片式BaTiO3基PTCR注浆成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片式BaTiO3基PTCR,元件石膏模注浆成型工艺,通过控制pH值、粘合剂及分散剂的含量,获得具有较高固相比和较低粘度的浆料.在PVA和分散剂占粉料质量比分别为0.8%和0.4%且pH=9时,获得的浆料最高固相质量分数为80%(固相体积分数为55%).利用注浆成型能够通过模具尺寸及吸浆时间来控制膜厚的特点,成功制备出厚度为0.4mm且具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生坯,并考察了注浆成型瓷片的PTCR效应,且对成型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作出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湿化学法制备 Y2O3纳米粉及透明陶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Y(NO3)3溶液和NH3·H2O为原料,制备了Y2O3纳米粉体.先驱沉淀物的化学组成为Y2(OH)5NO3·H2O.研究了pH值及滴加过程对先驱沉淀物形貌及Y2O3产物烧结性的影响.正向滴定,pH值较低时(pH=7.9),先驱沉淀物为片状结构;pH值较高时(pH=10.0),先驱沉淀物片层状结构特性减轻,并且颗粒变的细小.反向滴加时,片层状结构特征消失,主要为块状晶粒.先驱沉淀物为片状结构时,得到的粉体活性较高.添加适量的(NH4)2SO4能够减轻Y2O3粉体的团聚,沉淀的同时控制pH值在9以下,所得到的粉体具有更好的烧结性能.采用得到的Y2O3纳米粉,不加入任何烧结助剂,经1700℃真空烧结4h得到了透明Y2O3陶瓷.  相似文献   

7.
纳米BaTiO3的制备及其负载Ni基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BaTiO3,用纳米BaTiO3粉体作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出Ni/BaTi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CO2重整CH4制合成气反应.纳米BaTiO3粉体粒径为25~60nm,颗粒外貌近似球形,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水解用水量10mL,混合溶液pH=4~5,凝胶化温度343K,973K下煅烧处理.在反应温度为1073K,空速12000mL/(h.g.cat)下,Ni/BaTiO3催化剂可使重整反应的CH4和CO2转化率分别达到94.4%和93.3%.  相似文献   

8.
BaTiO3纳米晶机械力化学合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氮气保护下,采用高能球磨BaO,锐钛矿型TiO2混合粉体,机械力化学法成功地合成了BaTiO3纳米晶,并讨论了反应机制。发现在一定操作参数条件下,粉磨初期为无定形形成期(15h以前),混合物颗粒粒度减小,晶格畸变,转变为无定形;粉磨中期为固相反应期(15-30h),BaO与TiO2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产生固相反应生成BaTiO3,同时BaTiO3晶粒长大;粉磨后期又转入动态平衡期(30h以后),固相反应基本结束,已生成的BaTiO3的晶粒生长与粉磨引起的晶粒减小处于动态平衡;XRD,SEM,TEM研究表明:合成BaTiO3纳米晶体的晶粒尺寸为10-30nm。  相似文献   

9.
氯化镁介质中PAA在Al2O3表面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氯化镁介质中分散剂聚丙烯知氧化铝表面的吸附情况,发现盐浓度和PH对吸附曲线均有显著影响,与氯化钠介质中的吸附情况相比,镁离子的存在使PAA的吸附量明显提高,当PAA加入浓度为1570mg/L时,对应吸附曲线的最大值,镁离子与聚丙烯酸形成络合聚合物吸附在氧化铝表面。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无铅压电陶瓷凝胶注模技术,对0.94Bi0.5Na0.5TiO3-0.06BaTiO3陶瓷的水基凝胶注模成型方法以及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陶瓷浆料悬浮液中加入0.5wt%聚甲基丙烯酸铵(PMAA-NH4)分散剂,调节pH值为9.2,可以得到高固相含量(50vol%),低粘度(<1Pa·s)的稳定陶瓷浆料悬浮液·并用浓度为10wt%的过硫酸铵溶液对生坯进行了8~10h的浸泡预处理,使后续干燥过程容易进行,易于得到无缺陷的陶瓷坯体. SEM形貌分析表明,经凝胶注模工艺制备的陶瓷,其晶粒均匀,结构致密,压电性能优良,其d33=132pC/N,εr=1319,tgδ=0.019.  相似文献   

11.
高分散、均混合Al2O3-SiC-ZrO2(3Y)水悬浮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微波法制备主水合二氧化锆,通过包覆工艺,将Y(OH)3均匀地包覆在水合二氧化锆粒子表面,制备出ZO2(3Y)的先驱体。然后用聚甲基丙烯酸铵(PMAA-NH4)对α-Al2O3、纳米SiC及包覆水合二氧化锆表面的改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对钛酸铋(Bi4Ti3O12)悬浮液表面化学性质及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加入使Bi4Ti3O12的等电点向低pH值方向偏移。共聚物在粉体表面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其含量的变化可以引起共聚物在粉体表面吸附构型的变化,当共聚物含量>1.5wt%时,部分高分子脱附。共聚物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悬浮液的稳定性,在低共聚物含量和高共聚物含量均可制备稳定的悬浮液,共聚物含量≤1.5wt%时,浆料的稳定通过静电位阻稳定机理来实现,共聚物含量≥2.0wt%时,可能通过空位稳定机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Y2O3和ZnO共掺杂对BaTiO3陶瓷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Y2O3和ZnO共掺杂对BaTiO3陶瓷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Y2O2和ZnO促使BaTiO3的晶体结构由四方相转变为赝立方相;在此系统中Y2O3的固溶度低于1.5mol%,而ZnO的固溶度约3.0mol%.SEM显示Y2O3比ZnO更能有效地改善微观结构,其显著的晶粒抑制作用归因于分散于晶界的第二相Y2Ti2O7对晶粒生长的钉扎作用.适量Y2O3和ZnO的协同作用有助于形成壳-芯结构,并显著改善BaTiO3陶瓷的介电温度稳定性.在BaTiO3-Y2O3-ZnO新体系中获得符合X7R的高性能抗还原介质.  相似文献   

14.
B2O3蒸汽掺杂的中低温烧结Y-BaTiO3及其PTCR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B2O3蒸汽掺杂,Y-BaTiO3陶瓷的烧结温度大幅度降低.B2O3蒸汽掺杂后的样品,室温电阻率下降,升阻比提高.通过对氧化硼蒸汽掺杂样品的XRD分析研究表明,硼间隙可以在钛酸钡晶格中存在,硼间隙和/或相关缺陷络合物可以形成电子捕获中心,从而提高PTCR效应.  相似文献   

15.
对三元系统BaTiO3-Nb2O5-Ni2O3的微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分析表明Nb2O5/Ni2O3协同掺杂的BaTiO3陶瓷为赝立方相结构;在掺杂1.0mol%Ni的BaTiO3中,Nb的固溶度〈4.0mol%.SEM观察表明,随Nb掺杂量的增加,BaTiO3陶瓷的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BaTiO3陶瓷的室温介电常数、介质损耗,以及在低温端和高温端的电容变化率都随Nb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DSC测量表明,Nb掺杂使BaTiO3陶瓷的居里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该系统瓷料介电性质的变化与材料的晶粒尺寸以及掺杂剂导致的相变温度的移动密切相关.本实验在BaTiO3-Nb2O5-Ni2O3系统中开发出了新型的X8R材料,这种材料很有希望用于制备大容量X8R多层陶瓷电容器.  相似文献   

16.
pH值对BaTiO3纳米粉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了溶胶-凝胶过程中不同pH值条件下制得钛酸钠纳米粉的性能,从双电层理论及反应机理分析讨论了pH值对胶体的形成及团聚状态的影响,得到了反应的优化条件(溶液的pH值应控制在8以上),制得粒径小,颗粒分布均匀,少团聚的BaTiO3x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7.
用SEM和XRD技术测定和分析了不同超声波作用时间下Ti/SnO2 Sb2O3/PbO2电极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超声波作用时间对Ti/SnO2 Sb2O3/PbO2电极在1.0mol/LH2SO4溶液中的伏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于电极材料会对电极表面的形貌和结构产生影响;电极经超声处理20min后,其循环伏安峰电流与未经超声波作用时相比增加了近1倍;电极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随超声波作用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本实验中超声波作用时间为20min时,伏安电荷最大,即活性表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8.
BaTiO3纳米粉体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采用溶胶-凝胶和溶胶-沉淀的方法合成了立方相纳米BaTiO3粉体.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粉体平均粒径为19nm,颗粒分布均匀、含少量BaCO3.溶胶-沉淀法得到了纯BaTiO3粉,平均粒径为42nm,存在部分团聚.两种方法相比,溶胶-凝胶法的粉体烧结密度较高,介电性能较好.讨论了两种合成方法的晶粒形成机理及对材料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纳米ZrO2水悬浮液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本文选用2纳米粉ZrO2,分别采用单一静电稳定机制、加入PEG的空间阻稳定机制和加入PMAA-NH4的是空间稳定机制制备成2vol%的rO2水悬浮液,通过Zeta电位、沉降实验和粘度测定及粒度分析等手段,最终分别得到了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高分散、高稳定的ZrO2水悬浮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