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12—2019年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计划获取的数据,采用α多样性指标分析了中东太平洋海域鲨鱼的物种多样性,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分析了其栖息地偏好.结果表明,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兼捕鲨鱼共20种,主要种类为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和镰状真鲨(Carcharhinus falciformi...  相似文献   

2.
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业与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洋金枪鱼渔业自50年代初期开始,产量持续增长,到2003年,三种热带金枪鱼类(黄鳍、肥壮、鲣鱼)产量为112.3万吨。其中黄鳍金枪鱼产量为45.78万吨,占全球黄鳍金枪鱼产量(154.7万吨)的29%。按作业方式,黄鳍金枪鱼产量的42%为围网作业捕获,23%为延绳钓作业捕获,21%为流刺网作业捕获,其余由手、竿钓、饵料船等作业捕获。根据2005年资源评估,2003年黄鳍捕捞量明显过高,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近几年产量已接近甚至超过最大持续可捕量30-35万吨。为减少FAD对黄鳍仔鱼误捕量,建议规定最小捕捞规格和上岸率以及减少流木集群围网(FAD)数量。  相似文献   

3.
减少副渔获物的选择性捕捞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吝 《现代渔业信息》2005,20(4):6-8,12
近年来,世界许多渔业国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改造各种渔具及其作业方式,成功地研制和应用各种选择性装置和捕捞技术,有效地减少捕捞渔业中不想要的渔获(副渔获)。例如,在虾拖网中使用海龟排除装置(T EDs)大大减少了濒危海龟的死亡率,使用分离栅和方目网片减少副渔获量和鳍鱼抛弃量;改变金枪鱼围网的结构和作业方法大幅度地减少兼捕海豚的死亡率;减少延绳钓渔业兼捕海鸟的技术措施已被成功地开发出来;副渔获考虑和渔具改造在几种主要渔业法规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出和测试新的副渔获减少装置和其它革新型渔具改造,以减轻副渔获问题。  相似文献   

4.
印度洋公海海域金枪鱼资源探捕项目将通过对印度洋主要金枪鱼类的生物学特性、栖息环境和渔场形成机制等进行探捕研究,掌握第一手的生物学、海洋环境等基础数据,了解主要金枪鱼类的资源状况,掌握新的渔具渔法,提高渔船作业效率;开拓新的公海作业渔场,参与国际社会对金枪鱼资源的开发和竞争。为我省乃至我国发展大洋性公海远洋渔业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大型中上层远洋性鲨鱼,在以金枪鱼等经济鱼种为目标的延绳钓渔业中渔获率较高.根据中国远洋延绳钓渔船2015—2018年在中西太平洋(Western Central Pacific Ocean,WCPO)海域共51个航次采集的兼捕大青鲨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兼捕到的大青鲨...  相似文献   

6.
杨各 《海洋渔业》1991,(1):35-35
<正> 目前我国渔民捕虾用的渔具有拖网、流刺网、张网和敷网,其中以拖网的捕捞效率为最高。但是,在虾拖网渔业中,鱼虾混获却成为我国虾拖网渔业者长期以来迫切期望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一般来说,虾拖网的网目尺寸比鱼拖网的网目尺寸小得多,所以这种虾拖网在捕虾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混  相似文献   

7.
日本海洋渔业的抛弃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吝 《渔业现代化》1999,26(1):36-39
1 海洋捕捞渔业类型出于立法和统计目的.日本海洋渔业分为三类:远洋渔业、近海渔业和沿岸渔业。这是基于渔场、渔具渔法、主捕对象和渔船尺寸综合分类的。远洋渔业由远洋拖网、东海拖网、在中太平洋和印度洋鲣和金枪鱼大中型围网、北太平洋延绳钓和刺网、远洋金枪鱼延绳钓、远洋鲣竿钓和远洋鱿鱼钓组成。近海渔业包括中型渔船作业、典型的例子是近海拖网、大中型围网(除捕捞金枪鱼外)近海金枪鱼延绳的和近海鲣竿钓。沿岸渔业由10GT以下渔船作业的定置网渔业和地拉网渔业组成。在这类渔业的每一个部门内、根据当地需要.捕捞全日本…  相似文献   

8.
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主要按目标鱼种和兼捕物种渔获效率进行评价。对其研究有助于改进延绳钓渔具渔法, 提高目标鱼种捕捞效率和减少兼捕。本文以时间顺序为主对国内外关于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 从钓具选择性、钓钩深度、饵料选择性、环境因素以及钓具浸泡时长等方面概括了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的研究进展, 并提出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为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前人研究取得的成果有: (1)不同鱼种最佳作业深度和钓具浸泡时长不同; (2)较大尺寸的圆形钩能减少兼捕; (3)拟饵也具有选择性, 鱼类饵料和蓝色染色饵料有利于减少兼捕; (4)具体水层的环境因素对延绳钓渔获性能影响较大。建议今后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研究应: (1)确定钓钩最佳沉降速度和深度; (2)分水层建立不同物种渔获性能预测模型; (3)针对不同的目标鱼种探索最佳尺寸和钩形; (4)研究不同气味和颜色的饵料或拟饵对物种选择性的影响; (5)考虑诱饵、钓钩类型和尺寸和钓具浸泡时长对渔获率、死亡率、兼捕率和兼捕物种释放后存活率的潜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产力-易捕率指数对10种热带太平洋鲨鱼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太平洋是全球产量最高的金枪鱼渔场,大洋性鲨鱼种群遭受金枪鱼渔业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缺少渔业统计资料,一般难以运用标准的资源评估方法对这些兼捕的种类进行评估。笔者运用种群生产力-易捕率分析(productivity-susceptibility analysis,PSA)方法,对热带太平洋10种鲨鱼遭受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影响的风险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并计算风险指数(vulnerability)。风险指数从低到高的种类依次为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路氏双髻鲨(S.lewini)、无沟双髻鲨(S.mokarran)、尖吻鲭鲨(Isurus oxyrinchus)、狐形长尾鲨(Alopias vulpinus)、长鳍真鲨(Carcharhinus longimanus)、大青鲨(Prionace glauca)、镰状真鲨(C.falciformis)、浅海长尾鲨(A.pelagicus)、大眼长尾鲨(A.superciliosus),表明大眼长尾鲨种群受延绳钓渔业影响而遭受过度捕捞的潜在风险最高,垂头双髻鲨的风险最低。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热带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调查和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2002年对福建沿海地区流刺网渔业的专题调查研究资料,着重研究了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作业型式、渔具规格、数量分布、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管理对策。结果表明,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渔船数量位居各种海洋捕捞作业的首位,渔具型式和规格多种多样;依作业海域划分,沿岸水域流刺网渔船数量最多,其次为近海水域,外海水域居第三,分别占75.6%、18.5%和5.9%;按作业型式划分,单片式流刺网的渔具数量最多、三重流刺网次之、双重流刺网最少,分别占65.0%、25.0%和10.0%。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流刺网渔具普遍存在网目规格日趋小型化现象,这与近海捕捞种类呈现小型化趋势相一致,且二者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大多数的渔获种类均可达到初次性成熟体长,说明目前流刺网渔业对渔业资源的利用较为合理。展望流刺网渔业发展前景,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