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讨论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理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肠道外科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用循证护理干预法,对照组则采用普通常规的护理措施。仔细分析两组患者精神状态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拔管5例,占15.6%;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拔管1例,占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精神评价分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的非计划拔管现象,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及医疗的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胃肠外科管道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52例胃肠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好,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有明显优势,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体验,值得被广泛应用在胃肠外科管道患者护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4例胃肠外科患者,以患者住院时间的单双数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47例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观察组47例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的意外脱管率4.3%、非计划拔管率4.3%、护理满意度93.6%及精神状态评分与对照组的17.0%、14.9%、6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胃肠外科患者的肠道护理中可有效的减少非计划拔管、意外脱管现象发生,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精神状态,应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工作中开展循证护理的方式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胃肠外科患者共6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意外脱管、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恐惧评分、焦躁评分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外科实施管道循证护理,可有效避免意外脱管、非计划拔管现象,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护理体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胃肠外科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在胃肠管道护理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及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恐惧评分、疼痛评分及不安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可促使患者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大幅降低,对患者身体健康、医疗质量有明显提升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循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于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术后置管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在管道护理工作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口腔舒适度、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意外脱管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情绪紧张比例、口腔不适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及口腔舒适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肠胃外科置管患者管道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新型约束护理用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置管重症患者3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约束带组)170例和观察组(新型约束护理用具组)170例,比较两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红细胞聚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中重度聚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新型约束护理用具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可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及改善局部微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探讨其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35例非计划性拔管病例,查找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采取预见性护理,两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包括护理素质的提高、有效的管道固定方法、管道标示及评估记录要求的建立、护理操作的规范等。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实施前的拔管率为6.8%(35/518),实施后的拔管率为3.5%(16/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力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胃癌术后留置胃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管道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108例胃癌术后留置胃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 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率,可改善患者带管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长期留置胃管患者96例,随机分对照组及护理干预组,对照组予留置胃管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留置胃管患者加强护患沟通,落实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措施,采取预见性护理,制定非计划性拔管应急预案,关注高危人群,规范管道管理,改善患者的舒适度等。结果护理干预组没有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对照组拔管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减少患者因反复插管引起的不适,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对非计划性拔管实施非惩罚性报告制度的效果,为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我科于2011年4月始实施非惩罚性管道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分析实施前1年(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为对照组)及实施1年后(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为实施组)本科收治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上报情况及此期间质控小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实施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率较对照组的低(0.06%vs0.27%,P〈0.01)。实施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上报率远高于对照组(100.0%vs42.8%,P〈0.05)。实施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的高(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非计划性拔管的上报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护理运用于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胸外科住院患者72例作为常规组,给予一般管道护理;再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胸外科住院患者72例作为干预组,给予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的管道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和管道不良事件情况,展开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39%,低于常规组的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为(3.98±0.61),医生工作满意度评分为(4.57±0.56),优于常规组的(2.97±0.46)和(2.7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低于常规组的1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护理运用于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可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云  孙广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69-69,72
目的:探讨喉罩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术后清醒情况,为麻醉期间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烧伤植皮手术7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喉罩全麻组,B组为气管插管全麻组。麻醉过程中记录诱导后、插管时、术毕清醒拔管前各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及患者清醒拔通气道前的反应。结果:A组患者置入喉罩时血压及心率与诱导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诱导插管时血压、心率较诱导后显著增加(P〈0.05)。组间比较,在诱导置入通气道时,B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显著高于A组(P〈0.05)。清醒拔出通气道前,B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显著高于A组(P〈0.05)。说明B组患者在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较A组患者剧烈。清醒拔出通气道前,B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清醒拔通气道前烦躁不安及躁动表现明显高于A组。结论:喉罩组在麻醉过程中较插管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轻微且清醒痛苦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以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纽约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 护理前,循证护理组与常规组纽约心功能分级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循证护理组与常规组纽约心功能分级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分值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虽然经过护理,纽约心功能分级有所改善,但常规组纽约心功能分级较高、循证护理组纽约心功能分级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循证护理组与常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循证护理组与常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分值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虽然经过护理,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所改善,但循证护理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循证护理组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对照,前者较高、后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在外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VEX)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24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实验组采用管道护理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管道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经过护理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管道护理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能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提高医疗护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全髋置换术术后病人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病房2005年开展循证护理前后收治的全髋置换术患者240例,分别实施骨科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循证护理组的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全髋置换术后病人实施循证护理,提高了骨科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吕秀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46-14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循证护理组)60例和B组(常规护理组)60例,A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干预,B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分别观察患者骨折后l、2、3周两组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VT)、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焦虑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患者骨折后1、2、3周两组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VT)、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焦虑等并发症例数少于B组,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的设计,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 1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80例。A组按照循证设计的链式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诊科内救护;B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2组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A组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病死率亦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链式急救护理流程设计科学,体现了现代急救护理的先进理念,较传统护理流程更具优势,可提高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5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9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经过溶栓治疗与护理,可以独立行走的人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护理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尽快恢复,提高临床满意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循证护理方法相对传统护理方法的优势。方法将1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常规心理护理组)和观察组85例(循证心理护理组),对其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科病房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及护士综合素质考核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心理护理明显优于普通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