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I期肠切除吻合术在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月对收治的63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行I期肠切除吻合术治疗。结果本组63例患者均实行I期切除吻合术,其中根治性切除51例,姑息性切除12例,手术时间平均(2.6±0.5)h,术中出血量平均(365.7±23.1)mL,术后肛门排气平均(2.4±0.3)d。术后随访3~12个月,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有效率达96.8%。结论I期肠切除吻合术,作为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谢云  陈晓辉 《现代保健》2009,(36):78-79
目的 探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1—2007年32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行Ⅰ期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肠管端端吻合术共24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7例,横结肠切除3例,左半结肠切除5例,乙状结肠切除9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造口,关闭远端结肠备二期吻合2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结肠造口1例;肿瘤无法切除行结肠侧侧吻合或造u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9%(7/32),围术期死亡牢3.1%(1/32)。结论重视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早期诊断,根据病情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做好围术期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观察外科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100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I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00例患者均行外科治疗,其中64例行结肠I期切除吻合术;24例采用分期手术;12例行I期造瘘、Ⅱ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2例,切15感染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随访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6%、60%。结论: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确切,I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可行,根据情况分期手术可行,且可获得显著疗效,值得在l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温学东 《现代保健》2011,(27):133-134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肝门部胆管癌术式选择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年4月~2010年9月收治的2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手术方式。结果手术切除加吻合术21例(87.5%)、外引流2例(8.3%)、探查取活检1例(4.2%),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胆汁漏2例,胆道逆行感染3例,腹腔感染3例;行癌灶切除加吻合术的患者生存时间为3.2—38个月,平均生存21.6个月;行外引流术的患者生存127~181d;无法手术仅行剖腹探查活检术的患者术后57d死亡。结论依据肝门部胆管癌的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术式,临床效果好,施行癌灶切除加吻合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6例,其中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56例,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50例,对比分析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再发肠梗阻率。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3±7)min,开腹手术组为(156±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5)ml和(160±7)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4.5±3.5)h和(96±4.8)h,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4±6.2)h和(72±5.5)h,再发肠梗阻率分别为0%和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再发肠梗阻率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癌所致肠梗阻手术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结肠癌所致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例梗阻导致肠穿孔。42例患者中行Ⅰ期切除吻合术28例,分期手术10例,姑息性切除解除梗阻造瘘2例,远端行封闭(Hartmann)术2例。结果 42例患者中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肠穿孔合并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1例治愈出院。4例患者出现切口并发症,其中伤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2例。本组患者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如病情允许应争取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相关解剖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腹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30例患者,对其解剖要点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率为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平均手术时间(142.4±34.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0.5±25.2)mL,平均清扫淋巴结(15.8±6.6)枚,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3±1.5)d,平均下床活动时间(2.1±1.2)d,平均住院时间(12.5±2.7)d;在血管解剖中,回结肠动脉位于回结肠静脉前方5例(17.9%)、前上方13例(46.4%)、前下3例(10.7%)、后方2例(7.1%)、后上3例(10.7%)、后下2例(7.1%)。有结肠动脉独立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者占43%(12/28),与中结肠动脉共干29%(8/28),与回结肠动脉共干者占18%(5/28),缺如者占10%(3/28)。胃结肠干出现率75.0%(21/28),其中包含右结肠静脉/上右结肠静脉的胃结肠干为89.3%(25/28)。结论: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正确的解剖间隙、解剖标志及血管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上矢状窦前1/3段14例,中1/3段12例,后1/3段6例。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处理受累矢状窦。结果SimpsonI级切除19例(59.4%),Ⅱ级切除10例(30.1%),Ⅲ级切除3例(9.5%)。28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21.4±1.5)个月,无手术死亡,2例复发。结论有效的术前影像学评价,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就诊于我院胃肠外科的92例接受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92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肠切除手术,中转开腹19例(20.65%),没有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共17例(18.48%),包括3例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狭窄、3例淋巴漏、3例切口感染、2例肺感染、4例静脉导管感染。92例腹腔镜胃肠切除手术中根治性切除术66例,姑息性切除术26例,总平均手术出血量中位数144mL(30~865)mL,手术时间(4.8±1.8)h,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5±2.0)d,术后住院日(15.1±6.5)d。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在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83例急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收治的83例肠梗阻资料。结果病因明确81例(97.6%),其中粘连性肠梗阻63例(75.9%)。非手术治疗59例(71.1%),手术治疗24例(28.9%),术后并发症3例(3.6%),死亡1例(1.2%)。结论5年间肠梗阻以粘连肠梗阻最常见。对手术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杭庆雨  付强  孙冰峰 《工企医刊》2013,26(2):147-149
目的探讨单孔操作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肺癌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科行单孔操作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早期肺癌在单孔操作全胸腔镜下完成的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80±40)min,平均出血量(210±110)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3±2.3)d,住院时间(7±2.1)d,住院费用(38000±1600)万元/人次,术后患者疼痛反应较轻,全部患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及无一例死亡,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单孔操作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及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式子宫广泛切除加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宫颈癌患者行经阴道子宫广泛加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分析手术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无并发症发生。清除盆腔淋巴结(21.4±2.2)个,手术时间(240±25.6)min,术中出血(340±40.2)ml,7例需要输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问(2±0.26)d,膀胱功能恢复时间(10.5±1.3)d,术后住院时间(9.2±1.1)d。术后第一天均可下床活动。38例患者随访3—24个月,无一例死亡及复发。结论该术式损伤小、恢复快,能达到足够的切除范围,是目前治疗宫颈癌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柳清文 《现代保健》2012,(31):121-122
目的:探讨结肠癌所致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最为合适的手术方法。17例患者选择右半结肠切除术并进行一期吻合,7例患者选择横结肠切除术并进行一期吻合,23例患者选择左半结肠切除术并进行一期吻合,10例患者选择左半结肠切除术并进行一期造瘘以及二期吻合。结果:5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无死亡病例发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9.68±18.67)min;患者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为(172.68±12.75)ml;术后平均禁食时间为3~9d,平均(5.27±1.13)d;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为4~6d,平均(4.76±0.37)d;术后拆线时间为8~12d,平均(9.76±1.37)d。术后共有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6例患者为切口感染,3例患者为肺部感染,2例患者为吻合口瘘,1例患者为腹腔感染。结论:根据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可以取得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林华 《现代保健》2011,(14):69-70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痿,无一例死亡。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腹腔感染1例。经抗感染、换药等治疗后治愈。结论积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病例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一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2±2.3)岁,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率、术中出血量及肿瘤全切除率。结果: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症状改善22例(95.65%),肿瘤全切除21例(91.30%),术中出血量为(323.16±24.51)mL,对照组症状改善18例(78.26%),肿瘤全切除14例(60.97%),术中出血量为(1108.25±35.37)mL。两组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3例患者Simpson切除分级为:I级切除6例(26.09%),Ⅱ级切除13例(56.52%),111级切除4例(17.39%),无死亡病例。结论:相比于常规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能显著提高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单操作孔手术切除肺大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经胸腔镜下单操作孔手术治愈的肺大泡患者56例作为治疗组,2008年1月~2008年12月经胸腔镜下二孔操作手术治愈的肺大泡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1年内随访,治疗组患者无术中输血,无中转开胸手术,无胸膜腔感染和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40.89±3.53)min,术后患者住院平均时间(6.3±1.2)d。对照组复张性肺水肿、肺不张、包裹性胸腔积液各1例,2例放置胸腔引流1周以上仍漏气,平均手术时间(120.56±11.35)min,术后患者住院平均时间(13.4±2.3)d。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差异均统计学意义(t=175.702,t=61.058,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单操作孔手术治疗气胸肺大泡患者具有微创、安全、疗效高、恢复快、患者更耐受、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临床手术切除肺大泡的优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5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占85.7%)行Ⅰ期切除吻合术,6例(占10.7%)切除后行肠造瘘Ⅱ期吻合术,2例(占3.5%)因肿瘤晚期行双腔造瘘术 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占14.3%),其中切口感染5例(占8.9%)、肺部感染2例(占3.5%)、腹腔感染1例(1.8%).结论 结肠切除术是解除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主要手术方式,Ⅰ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最为理想,但必须注意术中肠道灌洗和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中作为术前准备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7例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和导管组(22例),对照组给予术中结肠灌洗后行I期肿瘤切除吻合术,导管组术前置入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后,再行Ⅰ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导管组22例,20例置管成功,成功率90.9%(20/22),减压冲洗后均成功行I期肿瘤切除吻合术。对照组23例行术中结肠灌洗,肿瘤Ⅰ期切除吻合。导管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12.78±2.07)h比(18.01±3.42)h,(78.76±11.43)h比(96.38±13.09)h,(3.18±1.76)d比(5.51±2.95)d,(10.23±2.33)d比(15.86±6.74)d,(25437.43±2343.67)元比(31051.32±2542.7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O.05)。对照组术后发生吻合121瘘2例,腹腔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4%(4/23),导管组无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应用于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的术前准备,可提高I期吻合率,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速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政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214-1215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3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在12~48h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急诊结肠癌切除及一期肠吻合术。术中进行结肠减压、肠道灌洗等处理。结果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2例腹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经及时治疗后治愈。结论在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及恰当处理围手术期问题基础上,对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效果良好,且可有效避免一期先造瘘、二期再切除吻合的进行,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医疗费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葛海福 《现代保健》2012,(10):116-116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癌致肠梗阻I期切除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采取急诊I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的41例结肠癌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患者。其中8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吻合口漏,经对症治疗治愈。住院时间15~35d,平均18d。结论:老年人结肠癌致肠梗阻经I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治疗左侧结肠癌并发梗阻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