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康健新村位于上海市西南近郊漕河泾地区沪闵路沿线,东起柳州路,西至桂果路,共有土地184公顷。基地呈三角形,西宽东窄。由城市道路虹漕路和桂林路将基地分为东、中、西三块。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将在柳州路  相似文献   

2.
《建筑》2016,(3)
正城市居住区的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设计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必备内容,但是我国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城市居住区的人民防空工程如何规划和设计并未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2年12月25日发布《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GB50808-2013),并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这本规范填补了我国城市建设和人防设计中的一块空白。它针对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作了人防工程建设指标方面的专项规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生态居住区的概念以及生态居住区的类型和基本特征,针对我国城市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生态居住区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以期对城市生态居住区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冯世高 《山西建筑》2011,37(17):21-22
阐述了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建设艺术人文的体现,总结出城市居住区景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指出了目前居住区景观建设的弊端,并阐明了规划设计思路,以期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5.
张晶 《城市建筑》2014,(17):49-49
现代城市居住区的规划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相关配套设施的选址问题。而小城市居住区的规划由于重视程度和管理不够积极,目前还存在规划混乱问题。本文结合小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不足,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建设文化主题社区提升居住品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勇  刘丽 《城市开发》2003,(9):40-42
城市居住区的开发建设,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以及合理的定位,本文结合苹果城居住区实例,分析讨论了居住区的文化内涵,居住区的规划布局、环境设计、住宅单体设计以及新科技在住宅中的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今中国城市千城一面和居住区毫无文化特色的现象,运用实地调研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等方法,以西安市群贤庄居住小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地域性文化在居住区建设中适宜性应用的作用。这为提升城市和居住区的品质,倡导特色文化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眼于"无车社区"理念对居住区开发建设实践启示的探讨,总结当前我国居住区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在未来开发建设中的发展方向,对促进城市和城市居住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建居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居住区绿化的地位日益凸显,受到城市居民的普遍关注。城市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健身、休闲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城市美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从园林绿化档案看城市居住绿化环境的发展笔者翻阅了近30年园林绿化档案,从寥寥无几的  相似文献   

10.
社区发展与城市居住区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恩 《规划师》2002,18(8):17-19
从社区和社区发展的涵义出发,阐明城市社区发展和居住区建设的关系,分析当前城市社区发展中社会分层、人口结构变化、服务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等主要趋势及由此带来的居住空间分异与隔离,居住区社会功能、服务功能的延伸和对居住区多样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苏州新区为例,阐述了城市新区居住区是城市崭新的人居空间,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建设保持城市新区居住区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9月11日,漕溪路高架(一期)、徐镇路~虹桥路拓宽、内环线SW匝道工程全面建成通车。其中:漕溪路高架道路(一期)工程,全长2.52km,自柳州路跨沪杭铁路接内环线漕溪路立交,高架道路设双向6车道,地面道路设双向8车道,既是连接城市内、外环线的交通链,又是建设中的沪杭高速公路入城段;徐镇路~虹桥路拓宽工程,全长  相似文献   

13.
谈现代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建设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孙文中 《山西建筑》2001,27(4):14-15
介绍了我国人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居住区环境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建设规划设计,指出实现城市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创造高效、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高蓉 《山西建筑》2008,34(2):74-75
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居住小区的交通组织模式,研讨居住小区环境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居住区生态小区——"健康住宅小区"以其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城市居民的理想生活住区。  相似文献   

15.
《新建筑》2017,(5)
分析了我国传统居住区道路规划中"通而不畅"原则的重要意义及其副作用。提出未来居住区应依据其高密度、高楼层、高容积率、普遍建设地下空间的特点,从"通而不畅"走向"安宁畅通",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及停车难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对居住区实行人车分层,以彻底改善人车矛盾,同时将居住区地下空间社会化,提高利用率;多个居住区步行系统互联互通,居住区机动交通与城市整合、一体化,在居住区地下空间中设置城市机动车道;利用覆土绿地形成安宁的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居住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逐渐重视,而城市居住区的景观作用尤为显著.本文通过对广州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讨论,提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建设的价值,并尝试探索未来居住区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的环境也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居住区绿化建设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区分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也是一种提升。在本文中将对居住区园林绿化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以来,全国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高潮。宿迁市根据当地的实践,总结了"农民居住向居住区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经验。本文着重介绍宿迁市在实施"农民居住向居住区集中"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将宿迁农民集中居住区分为城市社区型、村庄内部优化型、村庄新建型三种类型,并以三个典型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宿迁市近年来在农民集中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并提出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推进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建设部在大规模开展城市住宅“安居工程”、“试点工程”和“小康示范工程”的工作中,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针对以往居住区规划和建设中“见物不见人”、忽视人作为人居环境的主体这一普遍现象而提出的。作为世界每年住宅建造量最大的国家,到2000年,中国每年3.3亿平方米的城市住宅的25%要达到试点小区的水平,居住区环境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这必将对中国城市居民的物质和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浪潮中,城市快速发展、建设,高层居住区代替了原来的矮房,铁栅栏代替了原来的小街巷。居住区的边界像刀一般将城市切成碎块,城市、记忆连同知觉也都变得支离破碎。该文试图以居住区的边界作为城市"冷漠""令人不悦"等问题的切入点,从居住区边界来分析现今混乱的城市边界问题对于城市体验的影响。通过调研分析,并结合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的心智地图的方式,分析总结了若干个居住区边界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寻通过向城市景观转化的重塑居住区边界愉悦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