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探求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23例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行X线摄片,14例行CT扫描,4例行MR检查.将其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病变部位为颅骨10例,椎体5例,长骨4例,骨盆4例.X线平片示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晰,钙化4例,2例呈膨胀性生长.CT示边界清晰,钙化7例,在长骨可见呈多囊状改变,并可见轻微骨膜反应,所有病例均可见软组织肿块.MR示T1WI低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杂信号.结论 骨嗜酸性肉芽肿有一定特征影像表现,X线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资料。观察指标:病灶数目、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或信号及强化程度。结果单发15例,其中额骨6例,顶骨5例,枕骨3例,眼眶1例;多发1例共3个病灶,分别位于额骨、枕骨及斜坡。额骨、顶骨及枕骨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眼眶及斜坡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晰伴有硬化缘。X线表现为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多边缘无硬化,仅眼眶及斜坡处病灶局部有硬化缘。CT主要表现为颅骨内外板类圆形骨质破坏,眼眶及斜坡病灶呈不规则侵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其中6例单发病灶及1例多发病灶均见骨质破坏内残留小点及细条骨片;软组织肿块部分呈均匀等密度,增强后软组织部分轻度强化。MRI均见骨质破坏区向颅骨内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其中11例11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4例6个病灶呈中等信号,1例1个病灶T1WI见斑点状高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均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病灶软组织肿块均呈显著性强化。结论 X线结合MRI有助于诊断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结果:74例中病灶位于颈椎22例,胸椎28例,腰椎24例。74例均行DR检查,椎体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椎体变扁平,间隙正常或增宽。62例CT平扫,表现为骨质破坏,周围骨质硬化多见。56例MR检查,表现为骨形态及信号的异常,椎间盘信号正常。24例出现椎旁软组织肿胀。2例行NM检查,显示椎体及椎旁软组织内的核素浓集。结论:椎体嗜酸性肉芽肿晚期椎体形态改变有一定特征性;活动期病变联合多种影像方法及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0例颅骨EG的影像资料,包括X线摄片检查2例,CT检查20例,MRI检查4例(其中2例增强扫描)。结果:20例中16例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共26个病灶,累及颞骨13个,额骨7个,枕骨4个,顶骨2个。X线检查2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晰、锐利的圆孔状骨质破坏;CT检查示26个病灶,7个呈溶骨性破坏,19个呈边界清晰的穿凿样破坏,21例存在软组织肿块;MRI检查示4例骨质破坏区软组织肿块形成,与脑灰质相比,在T1、T2加权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儿童颅骨EG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大多数病例可被准确诊断。MRI对观察软组织肿块成分及病灶侵犯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家博  桑雅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56-2358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的MRI特点。方法: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8岁~48岁,平均33岁。所有病理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病变单纯位于鞍内者5例,单纯鞍上者2例,鞍内鞍上者3例。Rathke囊肿的MRI信号多种多样,一般无明显强化,少数囊壁强化。结论:MRI对Rathke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讨论其影像学诊断和鉴别。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患者均做腹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及B超;7例做逆行尿路造影(RU);2例做肾穿造影;3例做CT;2例做MR。结果良性肿瘤4例(3例带蒂),其中息肉3例,移行上皮乳头状瘤1例。均伴有尿路结石。恶性肿瘤5例,其中移行上皮癌4例、腺癌1例。7例RU显示杯口状、圆形、卵园形及条状或静脉曲张样充盈缺损。结论:RU及肾穿刺造影为最佳检查方法。条状或静脉曲张样充盈缺损是良性肿瘤的特征;扁圆钝状或边缘不规则的截断状梗阻常为恶性肿瘤;杯口状、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良、恶性肿瘤均可见,其充盈缺损边缘不光整时多见于恶性肿瘤。MR尿路成像有望成为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与MRI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嗜酸性肉芽肿的CT与MRI表现。结果 9例共11个颅骨病灶,单发者6例,多发者3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在CT上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穿凿样、溶骨样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内见稍高密度软组织填充,3例可见硬化边;3例见"纽扣征"死骨;1例可见"双边征"。MRI T2WI多呈稍高信号,内见点状低信号,T1WI多呈等信号,内见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见无强化的低信号区。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合分析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表现,评价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颈椎6例、胸椎11例、椎1例,单发16例、发2例,共25个椎体受累.18例均行X线检查,14例同时行CT检查,其中9例行MRI扫描.结果 所有病变椎体X线表现为扁平椎,边缘密度增高,椎间隙大多正常;CT见6例附件受累,4例椎旁软组织肿块;MRI 9例均可见扁平椎,椎体前后径增大,椎管受压,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2例椎旁梭形软组织影.结论 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表现较有特点,X线是首选检查,CT显示骨质情况最好,MRI显示病变范围、椎管受压及软组织最有优势,三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Rathke囊肿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8-48岁,平均33岁.所有病理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病变单纯位于鞍内者5例,单纯鞍上者2例,鞍内鞍上者3例.Rathke囊肿的MRI信号多种多样,一般无明显强化,少数囊壁强化.结论 MRI对Rathke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检查14例,CT检查11例,MRI检查10例。结果单发共12例,颈椎3例,胸椎5例,腰椎4例;多发2例,1例累及颈椎、腰椎及骨盆,另1例累及胸椎、腰椎。共侵犯20个椎体,颈椎4个,胸椎9个,腰椎7个。X线及CT病灶表现为椎体不规则破坏和椎旁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椎体破坏信号异常和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间盘信号无改变。结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特征,但以MRI检查最具价值,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学表现相结合,综合细致的分析才能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鞍区磁共振成像对中枢性尿崩症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枢性尿崩症患者鞍区磁共振成像 (MRI)的影像变化。方法 :对 12例非尿崩症对照者及 48例临床诊断的中枢性尿崩症 (CDI)患者同时进行鞍区MRI扫描。结果 :12例对照组垂体后叶均见高信号存在 ,垂体柄正常 ;48例CDI中 44例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 ,18例伴垂体柄增粗 ;48例中仅 10例证实鞍区存在器质性病变。结论 :MRI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 ,是CDI患者特征性表现 ,部分伴垂体柄增粗 ,对CDI的病因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方法 对101例鞍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经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视力、视野损害,月经紊乱,头痛和肢端肥大是鞍区占位最主要的首发症状,占总数的86.1%;患者中首诊于眼科者占首位(50例),其次为妇产科;首诊至确诊时间平均(12.8±20.7)个月,但内科平均(29.3±8.7)个月,且诊断正确率仅为10%;本组患者发病至就诊平均延误长达(16.1±27.4)个月,存在视力、视野损害者就诊延误时间最短(6.7±1.7)个月,而生长素型垂体瘤导致的肢端肥大就诊延迟时间最长,(45.5±13.0)个月.结论 鞍区占位性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视力、视野损害,常首诊于眼科、妇产科或内分泌科,掌握丰富的相关知识、完善有关检查可减少和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鞍区胶质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鞍区胶质瘤的MRI特点及临床发病特点。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胶质瘤7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鞍区胶质瘤在MRI上的表现有以下特点:①肿瘤体积较大,分叶状,多无瘤周水肿;②囊实性或实性,囊性部分常位于肿瘤前下部,实性部分内多见散在小囊变区;③T2WI上肿瘤呈稍长或长T1信号,T2WI上呈稍长和长T2信号,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此外,患者就诊时多有眼部症状,而无下丘脑及垂体内分泌异常症状。结论 鞍区胶质瘤具有比较典型的MRI特点,结合其临床发病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周志武  衣志刚  王小龙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097-1098,1108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及预后。方法:采用CT及MRI扫描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对32例鞍区脑膜瘤行手术切除,瘤体最大径为3~6cm,其中单侧额下入路切除13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27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5例,无改变3例。结论:对于鞍区脑膜瘤向鞍上前方、上方、鞍内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黄小伟  鲁键 《吉林医学》2013,34(11):2009-2010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确诊为肺炎性假瘤患者的X线片及CT扫描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病变位于肺右上叶8例,肺右中叶14例,肺右下叶6例,肺左上叶12例,肺左下叶8例。X线片表现:肿块为圆形或椭圆形阴影,直径2~8 cm,边缘清晰,有"毛刺"、条索状阴影、分叶状、空洞、钙化灶等征像。CT扫描示:病灶形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8 cm;密度不均匀34例,其余密度均匀;有分叶、粗毛刺、刀切征、平直征、桃尖征等征像,内侧缘有引流支气管影10例,肿块内小空泡或支气管影8例,胸膜粘连增厚8例。X线片误诊36例(75%),CT扫描误诊12例(25%)。结论:全面综合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充分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可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G)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儿童脊柱EG的MRI资料。结果 12例SEG中,10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共15个病灶,其中颈椎2个,胸椎5个,腰椎8个。15个病变均位于椎体,2个同时累及椎体附件。MRI表现为破坏的椎体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椎体变扁呈楔形或呈盘状改变。3个病灶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其信号特点与病变椎体相仿,其中2个突向椎管内压迫硬膜囊及脊髓。3例引起脊柱不同程度后突畸形。病灶邻近椎间盘信号正常。4例MR增强扫描显示受损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肿块不同程度强化。结论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对儿童脊柱EG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在确定手术方式和评价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9例,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13~62岁,平均40.1岁。病程1.5个月~10年,平均35.2个月。临床症状:头疼18例,性功能低下7例,视力障碍14例,全身无力9例,闭经5例,泌乳4例,多饮多尿3例,因其他疾病而偶然发现8例。血清泌乳素增高的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的2例,黄体生成素增高的3例,滤泡刺激激素增高的5例,血尿皮质激素增高的2例,促甲状腺激素降低的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憩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报告2例气管支气管憩室病例,结合国内已经报告的32例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34例气管支气管憩室病例中,在性别和年龄上无特别趋向.年龄<16岁5例(14.7%),>16岁29例(85.3%).16例(47.0%)有咳嗽、咯痰等呼吸道感染表现,9例(26.5%)咯血, 9例(26.5%)无明显呼吸道症状、体征.确诊方法:支气管镜确诊20例,CT确诊10例,支气管造影确诊3例,手术确诊1例.累及部位:气管16例(47.0%),支气管16例(47.0%),2例气管、支气管并发憩室(5.9%).憩室数目:单发18例(52.9%),多发16例(47.0%).憩室最大直径约0.2~3.8 cm.[结论] 气管支气管憩室发病率低,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经多层螺旋CT及支气管镜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鞍区脑膜瘤手术显微技术与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方法。方法:对32例鞍区脑膜瘤行显微手术切除,采用单侧额下入路切除16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2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30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5例,无改善3例。结论:应用合适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使鞍区脑膜瘤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