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采用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在潜血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160例尿液检验标本,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给予观察组的尿液标本采用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的方法进行检验,给予对照组的尿液标本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的方法进行检验,观察并比较两组检验方法的统计结果。结果采用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其检测结果出现差异,说明单纯采用一种检验方法不能比较准确的检出尿液潜血阳性率。结论若可以在尿液潜血检验中联合使用多种不同检验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检出率,减少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观察与探讨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接受尿常规检查者4000例作为观察对象,研究4000份尿液标本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结果 4000份尿液标本中,出现误差81例,标本误差率2.03%。对81份误差标本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其中54份(66.67%)尿液标本因检验过程导致误差、19份(23.46%)因标本采集过程中出现误差、7份(8.64%)尿液标本因标本运送差错、1份(1.23%)尿液标本因申请单出现差错所致。结论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因素较复杂,包括:标本检验、标本运送、标本采集、检验申请资料填写等;对此,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促使检验流程的规范化,避免对尿常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进而提高尿液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临床尿液检验中存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尿液检验患者500例,时间为2016年1月5日至2016年12月30日,对其尿液检验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究对其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4.40%的尿液检验患者出现检验结果误差的情况,导致其出现检验结果误差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用药情况、标本的不当采集、送检不及时、保存不当、标记不当、检验不当等,其中患者的用药因素和检验不当与其他因素相比,占比更高(P<0.05).结论:在临床尿液检验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出现检验结果不合格的情况,加强相关因素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将尿液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几率降低,促进患者疾病诊断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各因素,进而为临床各实践提供一定准确、可靠的依据。方法:此研究中所研讨的28000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尿液检查的患者中,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出现检测误差发生状况,并分析误差发生因素。结果:28000例标本中共发生2784例检验误差,占总比为9.94%,分析其原因,占首位的为采集因素,其次依次为个体差异、检验结果误差、保存因素、仪器工作人员误差。结论:导致尿液检验结果发生误差的原因主要在于采集过程,包含其自我采集的操作不规范性和其特殊性生理状况,这可能为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因素,因此,需严格落实各检验环节,降低检验误差,提升尿液检验的可靠度和精密度,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伟 《大家健康》2016,(3):175-176
目的:对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共8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尿液标本采集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400例患者,对照组4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工方法实施具体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化学分析仪实施具体检验,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尿液采集标本,对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白细胞、蛋白质、红细胞等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组间之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研究意义,之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尿液采集过程了解到,采集操作手法、运送及保管等检验过程是影响尿检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为临床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时,患者的准备工作、尿液标本的采集情况及检验操作的操作手法、运送和保管都会对尿常规检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提醒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加强重视,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对临床尿液检验结果出现的异常病症进行分析研究,充分了解出现异常的各项因素,以便遏制尿液检验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影响因素,提高检验的有效性。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尿液检验结果异常患者72例,对患者进行尿液检验分析,尿液检验结果异常原因,根据检验结果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实验室影响因素中,葡萄糖、蛋白质、亚硝酸盐、隐血39例(54.2%),样本加错2例(2.8%);临床因素中,临床药物影响14例(19.4%),收集方式10例(13.9%),标本与申请单误差2例(2.8%),标本送检不及时5例(6.9%)。结论临床有很多会对尿液检验有效性造成影响的因素,检验工作者应掌握检验步骤,控制各个环节,避免操作方面的失误,对不良影响因素加以合理控制,提高检验的精准性。检验人员应该更加注重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检验中存在的误差,提高检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共8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尿液标本采集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400例患者,对照组4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工方法实施具体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化学分析仪实施具体检验,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尿液采集标本,对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白细胞、蛋白质、红细胞等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组间之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研究意义,之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尿液采集过程了解到,采集操作手法、运送及保管等检验过程是影响尿检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为临床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时,患者的准备工作、尿液标本的采集情况及检验操作的操作手法、运送和保管都会对尿常规检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提醒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加强重视,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医院检验科2013年1月~2013年8月的500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对照组,统计不合格检验标本比率,对不合格原因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再随机选择检验科2014年1月~2014年8月500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观察组,均加强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个阶段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有36例(7.20%)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溶血、凝块、采集时间不恰当等。观察组针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给予相应的优化与加强措施,观察组共4例(0.08%)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观察组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时,必须要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标准流程采集、检验,才能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从2015年3月起到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尿液潜血检查的所有标本中选取其中的8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将这80例样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显微镜进行检验,对照组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验,对比两组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从检验结果来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尿液潜血的检查,其检验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尿液潜血的检验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吴燕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9):4121-4122
目的:探讨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液检验并出现误差的12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标本误差原因为:标本采集因素24例,占20.0%;标本送检因素52例,占43.3%;标本检验因素20例,占16.7%;患者自身因素24例,占20.0%。结论临床上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可发生在血液标本检验的各个环节,需加强重视,规范检验过程,减少血液检验误差。  相似文献   

11.
许飞  陈永康 《吉林医学》2014,(12):2586-2586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方法:通过分析尿常规检验中收集标本、运送标本、保管标本、分析标本等过程中各项影响因素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结果:经检验分析,本组160例尿液标本中,尿常规检验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并不相符的有56例,占35%。结论:临床尿常规检验一定要建立规范、科学的检验流程,避免尿常规检验结果中出现误差。  相似文献   

12.
陈欢欢  叶德力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90-190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出现血液检验误差的140份标本进行分析,对其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该140份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中有69例是因患者自身因素造成,所占比例为49.28%,由样本送检造成的有37例,所占比例为26.43%,由采集因素造成误差的有22例,所占比例为15.71%,由标本检验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的有12例,所占比例为8.58%。结论造成血液检验误差出现的因素有很多,因此不能轻视检验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降低血液检验误差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降低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的概率。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156例检验误差较大的标本进行复检,同时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和分类。结果通过复检发现,有52例检验为临床因素导致,占33.33%;104例检验为实验室因素导致,占66.67%。其中临床因素主要为收集方法和药物因素,而实验室因素主要为蛋白质、葡萄糖、隐血以及亚硝酸盐等误差。结论尽量避免对尿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误差率,提高尿液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保证24h尿液标本留取方法的正确性,减少或消除检验结果的误差,为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10月48例24h尿液标本检测结果误差原因调查分析。结果影响24h尿液标本结果的因素中,尿液保存不当22.9%,患者因素占27.1%,尿液留取不全占29.2%。结论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耐心指导患者及抓好尿液留取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减少或消除检验结果的误差,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我院120例接受尿常规检验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尿液标本,观察组采用合理方式阻止阴道分泌物流出后再进行尿液标本的采集,记录比较两组尿液标本中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以及上皮细胞检出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检出率、红细胞检出率、蛋白质检出率以及上皮细胞检出率分别6.67%、31.67%、0.00%和3.33%,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会影响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通过对患者阴道进行特殊处理阻止阴道分泌物流出,能有效减少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干扰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临床接收的7 000份检验微生物的标本检测情况,根据接收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3 500份)和观察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3 500份),采集标本,比较两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对照组血培养、呼吸道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9.21%、90.24%,均高于观察组的84.06%、8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伤口分泌物及穿刺、尿液及大便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3.67%、85.27%,均高于观察组的69.55%、7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标本为两组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最高,共检出2 188份,占比31.26%,其次依次为伤口分泌物及穿刺21.81%、血培养17.14%、尿液及大便13.24%。结论不同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以实际检验结果为根据,进行相应指导,提高检验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及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从而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观察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受检验的540份尿液标本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尿液样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结果 540份尿液标本中,检验不合格11份,检验不合格率2.04%。经分析,其中健康体检者标本污染所致1例;5例门诊标本中:标本标记错误1例、标本污染2例、超时送检2例;5例住院标本中,2例标本污染、3例送检超时。结论尿液检验中影响因素较复杂、多样,为保证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尿常规检验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标准,保证检验流程的科学、规范,减少尿常规检验误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职业健康检查中尿液标本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于本中心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204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联合检验,比较联合检验方法和干化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尿液干化学法检验相比,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联合检验的红细胞阳性率(21.57%11.76%)、白细胞阳性率(26.47%13.73%)相对更高(P0.05)。应用联合检验方法和干化学法后,分别检出疾病16例和9例。另外在204份尿液标本的检验过程中,由于标本的采集、储存以及送检环节出现疏漏,导致5.39%的尿液标本检验结果存在误差。结论在职业健康检查中,采取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的尿液标本检测方法,能够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针对检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为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检验中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进行尿检的8656例患者为对象,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的方法探讨影响尿液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果:所有尿液样本出现误差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尿液采集、尿液保存、仪器因素、尿液运送及分析错误。结论:临床尿液检验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通常表现为多重影响因素,这就要求检验人员针对性处理问题,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尿沉渣检测,进而达成提高尿液检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妇科收诊的10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将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尿液采集法对尿液标本进行采集,观察组患者先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清除,再进行尿液标本采集,观察两组患者尿液标本情况及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尿液样本对比,观察组颜色、透明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检出率(6%)、尿红细胞检出率(24%)、尿蛋白检出率(2%)、上皮细胞检出率(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会影响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因此,临床在尿液检验前,应先清除患者阴道分泌物,方能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