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陆地理空间信息一体化是当前GIS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由于海陆地理空间数据存在空间基准不统一、语义表达不一致、多部门分散管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实现海陆地理空间数据整合,实现最大程度的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是海洋测绘工程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测绘基准是表示地理要素在真实世界的空间位置的基准,因此开展海陆地理空间数据一体化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海陆一体化测绘基准。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测绘基准的现状,提出了海陆一体化测绘基准建设的思路,列出了现有测绘基准的变换方法,并对下一步一体化测绘基准建设提出了政策意见。海陆一体化测绘基准建设对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实施海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测绘基准体系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提出建设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的原则;阐述国家测绘基准体系结构;论述国家空间基准框架、高程基准框架、重力基准框架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三明市的地理概况和现代测绘基准框架体系建设的意义,详细介绍了GNSS控制网、水准网、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建设实施、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的有关情况,展望了三明市现代测绘基准框架体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各种信息资源提供了一个统一、准确的空间基准平台.基础测绘设施项目的实施,为基础地理空问框架建设提供了一个物理基础.本文从山东基础测绘设施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开展框架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测绘基准体系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重力系统的建立以及各类地形图绘制、测绘成果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地方经济发展对实时、动态、三维的现代化空间地理框架建设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需求和测绘发展的背景对数字地理空间框架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提出和建设的必然性,总体需求,基本内容,数据体系。指出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是现代测绘发展条件下测绘成果的新体系,是现代测绘发展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需要从信息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测绘转型的战略高度去认识、规划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测绘基准是地理要素在真实世界的空间位置的参考基准,是基础性测绘工作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分析了江西省现代化的测绘基准体系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8.
面对北京市地理信息建设需求和测绘基准不统一的问题,首先收集北京市15个基准站2020年的世界大地测量系(WGS-84)坐标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坐标,再通过分析和研究空间基准框架的差异性,建立二者的对应转换关系,编写WGS-84与CGCS2000转换软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布尔沙模型的方法进行坐标转换,北京市域转换精度为20 mm左右,符合北京市基本测量坐标转换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信息广场     
科学谋划我国测绘事业发展本报讯记者陈兰芹报道一项从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提出测绘发展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为我国测绘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和依据的国家测绘局重点项目——测绘发展战略研究,经过研究人员1年的努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于近日在项目承担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顺利通过国家测绘局组织的验收。项目的主要成果《中国测绘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测绘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其战略思想是:确立以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为核心的测绘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为主体的测绘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测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指导方针是: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安全保障, 高效利用。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形成信息化测绘体系,实现公益性测绘事业与地理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测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我国测绘事业的整体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战略任务是建设5项工程,即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建设工程、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体系建设工程、国家制图工程、地理信息服务与应用工程、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国家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绘基准是地理要素在真实世界的空间位置的参考基准,是基础性测绘工作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建设的重要基础。我国测绘基准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从满足建国初期的快速经济建设需要,到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广泛的需求,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本文对以往测绘基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情况对现代测绘基准建设进行了阐述,并对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韩棚举  崔胜涛 《北京测绘》2021,35(2):275-279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我国自主建立、适应现代空间技术发展趋势的地心坐标系。辽宁省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的建立,可以实现与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的无缝对接,对测绘事业的发展和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辽宁省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建设取得的进展,介绍了坐标框架建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应用以及对辽宁省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和测绘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定位精度测试、可用性测试和兼容性测试,本文分析评估了HLJCORS的实时和事后定位精度、空间可用性、时间可用性以及兼容性。测试表明,HLJCORS测试精度均达到或优于设计要求,可为黑龙江省建立统一的现代化测绘基准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我国新一代现代测绘基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提高测绘基准现代化服务能力方面意义重大。文中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原有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介绍了基于北斗的区域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应用服务关键技术,构建了现代测绘基准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为充分发挥北斗在现代测绘基准应用服务中的作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关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工作。基础测绘工作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履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职能和管理水平、增强决策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本文从腾冲市的基础测绘工作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腾冲市基础测绘工作现状,对当前基础测绘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GPS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层建筑施工监测属于特高等级精密工程测量范畴,将GPS技术应用于测量基准复核和施工控制点外符合检核,提高了施工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公路GPS测量非参数基准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永滨 《四川测绘》2003,26(3):127-129
本文根据公路勘测需要,应用大地测量学的一些理论,建立公路GPS测量的非参数基准,探讨了解决长度投影变形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动产测绘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对不动产测绘提出新的要求,为从技术上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完善不动产测绘体系建设,该文对不动产测绘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探。应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归纳并总结了不动产测绘的关键技术,指出不动产测绘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标准、支撑技术和平台建设3方面,并提出统一数据分类体系、统一数据表达模式、统一空间基准、统一获取技术方法、统一管理平台的"五统一"技术方案。"五统一"技术方案可实现不动产测绘在空间基准,数据采集、转换、整合处理,质检,成果集成和展示等阶段的统一,促使不动产测绘清晰化、标准化、系统化,有助于提升不动产测绘体系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8.
Matlab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可以用于工程测量中的数据处理。本文基于Matlab采用单点位移分量法,对两期水准点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检验水准点稳定性。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培养测绘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对测绘专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实习是在校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最好的手段之一,然而由于测绘专业实习对天气、环境、仪器等条件要求较高,受时空人为等因素影响的限制,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习实践机会。本文提出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测绘专业实习内容相结合设计一套功能完整的测绘专业虚拟实习系统,并阐明了该系统在测绘专业学生培养、测绘知识普及、专业人员技术共享等方面发挥的多种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测绘仪器的开发与创新不仅是当前测绘信息化阶段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教育认证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要求。仪器系统综合设计训练能够有效锻炼工科大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在明确专业认证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内涵后,介绍了仪器系统综合训练实验内容的设计方法,并梳理项目设计任务与复杂工程问题间的关系,同时结合课程反馈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测绘类、仪器类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使其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