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井眼钻井的技术关键是环空水力学。小井眼钻具外径与内径之比较大,环空间隙较小,引起环空压耗、钻井液流变性发生较大变化,许多常规钻井中可忽略的因素在小井眼中却显得尤为重要。用Herschel—Bulkley模式描述钻井液的流变性,考虑钻柱偏心和旋转对钻井液在环空和钻柱内流动的影响,导出了计算小井眼环空循环压耗的模型,将所建立模型和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现场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石油机械》2015,(8):73-77
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钻井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深水浅部地层的钻井难题。基于圆管流量方程及其在环空中的推广应用,分别建立钻柱内和环空中钻井液全流态的井筒循环压耗计算方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层流状态下钻柱内和环空中循环压耗随排量增大均缓慢增加,而过渡流和紊流下循环压耗随排量增加的速度较快;RMR无隔水管钻井系统在钻井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排量,只有泵排量不小于临界排量才能够保证井筒循环的连续性;钻遇浅部地层时井筒压力中还是钻井液液柱压力起主导作用,循环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内容可为我国开展深水无隔水管钻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小井眼环空循环压耗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井眼钻井的技术关键是环空水力学。小井眼钻具外径与内径之比较大,环空间隙较小,引起环空压耗、钻井液流变性发生较大变化,许多常规钻井中可忽略的因素在小井眼中却显得尤为重要。用Her-schel-Bulkley模式描述钻井液的流变性,考虑钻柱偏心和旋转对钻井液在环空和钻柱内流动的影响,导出了计算小井眼环空循环压耗的模型,将所建立模型和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现场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无隔水管钻井技术通过控制海底钻井液举升泵的转速和流量来控制旋转防喷器内的钻井液液面,进而达到控制井筒压力的目的.针对深水无隔水管钻井系统作业过程中钻井平台的运动响应对井下钻井液压力扰动的问题,建立了钻井平台-升沉补偿-钻柱纵向振动耦合模型和井下钻井液压力计算模型,分析了海洋环境因素对平台运动响应、钻柱升沉运动响应及井底...  相似文献   

5.
影响窄环空中摩擦压降的关键因素为环空尺寸的变化、钻柱旋转及偏心。用Herschel—Bulkley模式描述钻井液的流变性,考虑钻柱偏心和旋转对钻井液在环空和钻柱内流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窄间隙环空循环压耗的模型,将所建立模型和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现场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SL-160型液力加压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平井钻井中,随着钻井深度增加,井斜角增大和水平段延长,钻柱与井壁摩擦阻力不断增加,依靠钻柱重力难以给钻头施加足够的钻压。SL-160型液力加压器利用钻柱中循环钻井液的压力,实现对钻头的轴向水力加压,钻压值的大小不受钻柱与井壁摩阻的影响,钻压稳定。较好地解决了水平井、大位移延伸井的钻压施加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无隔水管钻井在钻柱未充满工况下的井筒温度和压力模型还未见报道。鉴于此,推导了保证无隔水管钻井钻柱内充满钻井液的最低海面泵排量(零立压排量)的计算公式。针对钻柱未充满工况,建立了无隔水管钻井稳态温度计算模型,并在考虑温度和压力对钻井液密度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当量循环密度(ECD)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零立压排量随水深增加而增加,随井深增加而减小;水深越大,相同排量下的平衡液面深度距平台越远;深水无隔水管钻井的井筒温度变化规律与陆上井筒温度变化规律一致,但温度要低很多,因此井底压力和ECD变化也较小;由于深水井高温高压窄密度窗口的特点,所以计算井底压力和ECD时需要考虑温度模型。研究结果对无隔水管钻井水力参数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考虑深水低温对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分段计算不同深度井段钻柱内循环压降,然后迭加的方法计算钻柱内总的循环压降.海水越深海底钻柱内温度越低,采用分段计算然后迭加的方法计算钻柱内循环压降更准确.环空层流循环压降计算,运用相关系数法对深水表层钻井液流变模式进行优选,最适合的流变模式是幂律模式.若用宾汉模式计算环空层流循环压降,其计算结果比幂律模式计算结果高好几倍.因而要准确预测环空循环压降必须采用优选出的钻井液流变模式计算环空循环压降.  相似文献   

9.
气体钻井钻柱疲劳失效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钻柱的频繁失效严重制约着气体钻井的发展。为研究钻柱的疲劳失效周期,以深直井全井钻柱为研究对象,基于疲劳寿命预测的Forman模型,综合考虑深直井钻柱的动力学特性和气体钻井过程中局部热因素对钻柱疲劳寿命的影响,建立了气体钻井钻柱疲劳寿命计算方程。以川西某实钻井为例,利用建立的气体钻井钻柱疲劳寿命计算方程,对气体钻井条件下的钻柱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并与该层段钻井液钻井参数下的钻柱疲劳寿命进行了对比,初步获得了气体钻井与钻井液钻井的钻柱疲劳寿命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气体钻井的钻柱疲劳寿命对初始裂纹非常敏感,初始裂纹越大钻柱寿命下降越明显;气体钻井各井段钻柱的疲劳寿命均明显低于钻井液钻井。   相似文献   

10.
控压钻井钻遇储层产生气侵时,会使井筒内气液两相流在不同井深、温度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流态,从而影响环空的压力分布。为此,基于井筒传热方程和能量方程,建立起了控压钻井井筒多相流温度场计算模型,并利用循环迭代法和数值分析法求解钻柱内和环空流体温度剖面。用实例分析其随循环时间、钻井液密度及钻井液排量增加而减小的规律;计算结果与PWD实测数据误差小于2.87%,能够满足控压钻井数据计算及现场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11.
Ƿƽ���꾮��������ѭ��ϵͳ����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欠平衡钻井是开发低压低渗透储层和枯竭油气藏非常有效的钻井技术。它不但可将地层损害减小到最低程度,而且在钻井过程中有机会对储层进行评价和描述,在钻遇复杂地层中可防止漏失和地层压差卡钻,并能大幅度提高钻速。欠平衡钻井循环系统是一个多相流体流动的非稳定压力系统,它受注入流体气液比,储层流体二次充入,地面回压等因素控制。为此,分析了这个多相流循环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通过井底压力模拟计算表明:循环系统在静压控制区工作时,气相注入速率的微小变化,将引起井底压力突变,该区为循环系统不稳定区,欠平衡钻井操作应避免在该区工作而引起井眼失稳和过平衡压力。循环系统在摩阻控制区工作时,对气相注入速率和地层流体进入系统,井底压力变化平缓,因此该区为循环系统稳定区,欠平衡钻井作业在该区能保证设计负压差值。但随着气相注入速率的增加,井底压力增加,此时应控制氮气注入速率,节约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12.
超高密度钻井液存在提高密度困难、流动性及沉降稳定性差、性能调控难度高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官深1井钻遇超高压层后,采用重晶石加重成功实施了2.50~2.87 g/cm3超高密度聚磺钻井液钻进,历时100多天,总进尺达785.9 m,钻井液性能稳定,循环泵压正常,作业安全顺利。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钻井液密度、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等性能的现场维护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技术途径,为超高压复杂地层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超高密度钻井液实用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顺南区块塔中北坡奥陶系鹰山组上段属于碳酸盐岩裂缝孔洞型储层,钻进该层段时气侵现象严重,现场常采用提高钻井液密度和循环排气的方式处理气侵。为解决裂缝性储层在高密度钻井液条件下易发生漏失、循环排气方式处理时间较长等问题,对裂缝性储层置换式气侵发生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漏失速率模型与置换式气侵模型,分析了裂缝宽度、高度、长度,地层压力、压差及钻井液的黏度、密度对气侵发生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裂缝宽度越小、高度和长度越大,钻井液黏度越大、密度越小,以及地层压力越低、压差越大时,气侵发生时间越长。研究结果表明,现场施工中合理控制钻井液密度和压差,可以控制和减小置换式气侵速度。   相似文献   

14.
井下套管阀是实现全过程欠平衡钻井的核心工具和技术。在气侵情况下,套管阀关闭后,套管阀以下井筒钻井液停止循环,气体由于重力分异作用而滑脱上行,使套管阀承受压力。阀底承压大小直接决定套管阀地面开启作业方式。基于气液两相水力学理论,针对套管阀关闭后气体侵入的特殊流动现象,建立了井筒多相流计算模型,利用数值迭代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了钻井液密度、套管阀下入深度等参数变化对套管阀承压影响,为井下套管阀地面开关操作提供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钻井技术的革新要求,井底当量循环密度计算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钻井工作者的重视。一般而言,当量循环密度等于当量静态密度与环空压耗的当量密度之和。将循环过程附加的环空压耗折算成相当的密度值,则为环空附加当量循环密度,其计算与监测对于大位移井、深水井或超深井的控压钻井尤为重要。文中通过优选钻井液流变模式选取幂律模式作为实际钻井液的流变模式,对不同尺寸的管柱采取分段求和的处理方法计算钻井液循环压耗,并运用环空水力模型和U型管原理这2种方法计算环空附加当量循环密度,最后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环空附加当量循环密度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变压力梯度下钻井环空压力预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准确掌握变压力梯度钻井环空温度和压力分布特性,基于井筒流体流动与传热理论,充分考虑分离器位置处流体"变质量"传热传质与循环流体物性参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建立了变压力梯度下钻井环空温度和压力预测模型,并应用双循环迭代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开展了环空温度和压力分布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钻井,变压力梯度钻井环空温度和压力分布曲线上均存在一个明显拐点,且拐点位置与分离器位置一致;由于具有低导热系数空心球的注入,变压力梯度钻井环空流体温度要低于常规钻井;分离器位置、分离效率、空心球注入体积分数和空心球密度等参数均对变压力梯度钻井环空压力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测定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动密度与压力、温度关系的方法,利用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动密度测定仪测量了不同温度、压力下可循环泡沫钻井液的动密度.结果表明,当温度一定时泡沫钻井液密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泡沫钻井液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快速升高,大于一定压力后泡沫钻井液动密度随压力升高而缓慢变大,相同温度压力下静密度稍大于动密度.  相似文献   

18.
井眼内钻井液密度是进行各种钻井施工和设计的必要的基础数据,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超深井钻井液密度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有必要对超深井钻井中高温高压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高温高压钻井液密度模拟实验装置,采用胜科1井现场配制的超深井钻井液,测量了温度、压力对超深井水基钻井液密度的影响特性,根据测量结果,建立了温度、压力影响下的水基钻井液密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水基钻井液密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受压力变化影响大,随着温度、压力的增大,钻井液密度降幅较大,同时,高温高压下钻井液更具有可压缩性。建立的预测模型为合理确定现场钻井液密度范围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稳定泡沫钻水平井井筒稳态流动的解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泡沫是一种特殊的钻井流体,适用于低压易漏地层和枯竭储层的欠平衡钻井,具有减少漏失和保护储层的功能。利用稳定泡沫钻斜井或水平井时,为保持井眼稳定且利于井底压力控制,准确计算井底循环压力至关重要。 借鉴国外学者的实验数据,分别对稳定泡沫流体流变性模型、井筒内泡沫流型的变化规律和稳定泡沫的稳态流动模型进行了研究,并推导出流动压力模型的解析解。结合吐哈油田牛102井泡沫钻水平井数据进行模型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