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慧建 《淮海医药》2002,20(6):481-48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血清瘦素水平与血糖、胰岛素、C肽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瘦素、胰岛素和C肽含量,生化法测定血糖。结果:2型糖尿病患女性瘦素水平高于男性,老年人瘦素水平高于中青年人,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与血糖、C肽浓度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浓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存在有性别、年龄及体型等方面差异,其变化是否与性激素的调控和瘦素基因表达的下游环节障碍有关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半月疗法恢复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采用胰岛素半月疗法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长期疗效。方法对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和对照组30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以及餐后血糖、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1.2±0.3)周,对照组为(7.8±0.6)周,观察组在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两周后停药,连续观察58周,血糖长期稳定达标,其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达标12周后停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无法停药)。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通过胰岛素半月疗法强化治疗,可以使其胰岛细胞的功能恢复到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早期,仅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即可获得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此治疗方法可以作为初发2型糖尿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口服磺脲类药物失效胰岛素治疗措施的优与劣。方法对98例2型糖尿病分三种方案实施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对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的影响。结果三种胰岛素治疗措施均使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但组间有差异,对糖化血红蛋白每日1次应用胰岛素治疗影响较小,无统计学意义,对体重指数每日3次胰岛素应用使其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越早越好,胰岛素的应用应根据患者血糖情况、治疗目的和患者的顺应性,要采取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蒋晓红 《江苏医药》2004,30(7):557-557
通过对1998年1月~2002年1月诊治的264例2型糖尿病(DM)肥胖与非肥胖患血糖、血C肽、血脂等水平的比较,探讨体重指数(BMI)与胰岛素、C肽、ISI、血脂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糖尿病患者增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也明显增加。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一旦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必然需要胰岛素治疗,本文就治疗中最关键的胰岛素剂量与血糖等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对象和方法2002年1~5月我科住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5例,除临床常规检查治疗外,对该组患者详细记录每小时速效胰岛素输注剂量(用静脉输液泵输入),每1~2h测定指尖血糖,每天清晨测静脉血糖,对临床疗效和胰岛素剂量进行评价。患者平均年龄56岁,男27例,女18例,本组有死亡4例。住院天数12.5d,尿酮转阴时间为3d。结果入院时平均血糖26.08mmol L,最高血糖…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瘦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英  刘君 《河北医药》2003,25(5):344-345
目的 通过对瘦素的到定,探讨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瘦素、血糖及胰岛素的关系。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所有现察对象口服葡萄糖75g,测定空腹及2h血糖、胰岛素、瘦素水平。血糖采用葡萄糖氯化酶法,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方法、瘦素采用跨联免疲法。结果 血浆瘦素水平: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空腹及2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正常人2h与空腹出较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出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瘦素与血糖及胰岛素无相关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的瘦素与胰岛素无相关性意义,而2h的瘦素与胰岛素别显著相关。结论 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对瘦素分泌有影响,其瘦素的分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联合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双"C")强化治疗老年脆性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80例老年脆性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SII组和双C组,分别给予MISS方法和双C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稳态指标、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血糖指标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第7天MODD、MAGE及SDBG较第1天均显著下降,且双C组要显著低于MSII组(P0.05);双C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均优于MSII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双C组患者显著低于MSII组(P0.05);双C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50%,显著优于MSII组的15.00%(P0.05)。结论:在老年脆性糖尿病的治疗中,双C强化治疗较常规的MSII治疗控制血糖效果更稳定,可缩短血糖达标的时间,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李良毅 《药品评价》2013,(19):41-44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但胰岛素治疗在降糖的同时还会带来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地特胰岛素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使其吸收时间减缓,同时延缓了胰岛素分子从循环血液向外周靶器官的扩散和分布,从而使其作用时间持久,并接近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波动。地特胰岛素对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且低血糖风险小,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少。  相似文献   

9.
儿童期糖尿病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犁 《药品评价》2010,7(7):27-30
糖尿病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三大代谢异常。其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其中,1型糖尿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我国儿童期糖尿病有98%属于1型糖尿病吲。  相似文献   

10.
1 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研究(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强化血糖控制可有效地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不仅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中获得广泛应用,而且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胰岛素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所谓胰岛素强化治疗系指模拟正常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亚林 《贵州医药》2013,(9):851-854
控制住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就必需积极的控制血糖,尤其是控制好餐后血糖。对多数患者而言,这意味者必需尽快起始胰岛素治疗并将胰岛素有效调整到足以达到严格的血糖目标值。由于传统的治疗方案、注射装置和常规胰岛素制剂的限制,加上患者自身因素,已限制了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获得胰岛素治疗的潜在益处和达到所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本文讨论新型药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3C胰岛素泵对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46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C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3C组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Carelink糖尿病综合管理软件对患者进行血糖管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 h血糖和2 h胰岛素,以及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和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后3C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2 h血糖、空腹胰岛素和2 h胰岛素控制均优于对照组(P<0.001);3C组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次数(P=0.001)和血糖达标的天数(P<0.00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胰岛素,并使用Carelink糖尿病综合管理软件对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可以更有效、更安全控制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佟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87-2488
脆性糖尿病又叫不稳定型糖尿病,属1型糖尿病中病情最不稳定和最严重者.有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极不稳定,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两级分化的现象特点,治疗难度大.对胰岛素异常敏感,胰岛素剂量的微小变化可以引起血糖的剧烈变化.我院采用速效胰岛素及中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拜唐苹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拜唐苹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71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加用拜唐苹或安慰剂治疗6周。然后安慰剂对照组调整胰岛素用量,并使其血糖水平与拜唐苹治疗组相当。结果 6周后拜唐苹治疗组糖尿病患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下降;安慰剂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当安慰剂对照组血糖水平调整至与拜唐苹治疗组相当时,其胰岛素用量较拜唐苹治疗组增加了24%。此时安慰剂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拜唐苹治疗组。结论 胰岛素与拜唐苹联合应用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有效的手段之一,能减少糖尿病患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马中书 《天津医药》2005,33(2):122-123
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素缺乏逐渐加重,最终需要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使某些糖尿病患者虽然胰岛素用量较大,超过生理分泌量,但血糖仍控制不佳,导致体质量增加和低血糖的危险。本研究旨在观察文迪雅对使用大剂量胰岛素而血糖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血糖控制前后血胰岛素水平变化的研究,探讨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推测其胰岛素敏感性.方法 对54例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分别对其血糖控制前后空腹及餐后二小时血清胰岛素值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肥胖组血糖控制后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值下降,非肥胖组血糖控制后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无变化.结论 推测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血糖控制后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血糖控制对保护胰岛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雯  刘皋林 《上海医药》2003,24(1):28-30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组织器官对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与此病的发生有关。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二甲双胍和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双重作用 ,同时还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主要综述治疗 2型糖尿病药物的现状及前景。1 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倡 ,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把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降低血糖的同时可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 ,应用格列苯脲、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糖可明显延缓 1型糖尿病和 2型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18.
诺和灵30R治疗糖尿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诺和灵 3 0 R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近 2年收治的 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诺和灵 3 0 R(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预混型 )及短效型正规胰岛素治疗各 3 0例 ,观察其血糖谱变化。结果 :该药在控制血糖方面 ,日用量较正规胰岛素减少 2 7.19%± 7.2 5 % ;在控制空腹血糖及早、中、晚餐后血糖上 ,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 P <0 .0 1) ,其中诺和灵组空腹血糖较正规胰岛素组下降明显 ( P <0 .0 5 ) ,而三餐后血糖下降两组差异不显著。结论 :诺和灵 3 0 R在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方面效能优于正规胰岛素  相似文献   

19.
朱大龙 《药品评价》2009,6(11):446-447
正常人体的胰岛素分泌主要受血糖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出现了严重障碍,无法正常调控血糖。学术界一直在探索有效且安全模拟受血糖调节的降糖治疗方案。GLP-1类似物具备葡萄糖依赖性的降糖特点,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亮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不同胰岛素而将其分为地特胰岛素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各30例,对比两种胰岛素血糖控制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胰岛素用量、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h PG及Hb A1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相关胰岛素治疗,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效果无差异,故临床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