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吸烟者颈动脉血管壁弹性,以探讨吸烟行为对颈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体检结果正常的男性吸烟者129例,非吸烟者46例(A组),按吸烟指数将吸烟者分为3组,B组(0400),应用ET技术检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管内径(Ds)和舒张期血管内径(Dd),并计算硬度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以比较不同吸烟指数组间的颈总动脉弹性。结果对照组及各吸烟组间IMT、Ds及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β、Ep、AC、及PWV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吸烟组中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β、Ep及PWVβ均随吸烟指数的增加而增高,而AC随吸烟指数的增加而减低。结论 ET技术能早期检测到吸烟者动脉弹性功能改变,血管弹性功能变化要早于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弹性参数在评价主动与被动吸烟者颈动脉硬化早期改变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检测主动吸烟者36例、被动吸烟者34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的颈动脉血管弹性参数: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与常规二维超声测量的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最大内径(Ds)和颈动脉最小内径(Dd)比较。结果主动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的IMT稍增厚、Ds 与Dd稍增大,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与被动吸烟组的β、Eρ、AI、PWV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与被动吸烟组的A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吸烟组AI、PWVβ高于被动吸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β和Eρ在主动与被动吸烟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弹性参数能在内-中膜厚度及血管管腔内径尚未出现明显改变时评估吸烟对颈动脉动脉硬化早期的影响。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均能引起颈动脉弹性的改变,主动吸烟者的改变更为显著,但被动吸烟者的早期动脉硬化改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李文学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1617-1619,162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的价值及其与冠心病分级的关系,以期能为早期发现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冠心病组,5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ET技术测定颈动脉相关参数:颈动脉血管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1)、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B、Ep、AI、PWVB、IMT高于对照组,A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者47例,二支病变者39例,三支病变者14例,不同分支病变阳性的患者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Ep、AI、PwVB、AC、IMT各组间有所不同,β、Ep、AI、PWVp、IMT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升高,Ac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降低,存在硬化变化,冠状动脉累及分支越多颈动脉硬化程度约严重,ET技术监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可行,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早期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趋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检测酒精性心肌病(ACM)患者颈动脉弹性,并分析动脉弹性参数的变化以预测ACM患者早期病变。方法:ACM患者29例及正常对照组25例,常规颈动脉超声获取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舒张期比值(S/D)指标;应用E-Tracking技术获取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弹性参数。比较两组常规超声指标及E-Tracking技术检测指标。结果:两组间常规超声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M组的Ep、β、AI、PWVβ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racking技术能无创、准确、定量检测颈动脉弹性,为临床评价ACM患者早期动脉功能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 technology,ET)评价长期吸烟人群不同尼古丁依赖程度下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烟龄15~25年的长期吸烟人群进行尼古丁依赖问卷调查,按尼古丁依赖程度分为轻度依赖组、中度依赖组、重度依赖组三组,每组随机选取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应用ET技术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血管收缩期内径(Ds)、血管舒张期内径(Dd).结果 β和Eρ长期吸烟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不同尼古丁依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长期吸烟各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不同尼古丁依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和Dd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可早期发现吸烟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并能直观反映尼古丁依赖程度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程度间的相关性,其具有无创、测量结果精确、操作便捷等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Tracking(ET)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定量检测.方法 应用ET技术检测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颈动脉弹性指标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Ep、β、PWVβ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s、D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ET技术有助于评估2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壁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吸烟对男性颈总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3208例男性吸烟者纳入研究对象,按吸烟有无合并高危因素分为吸烟不伴高危因素组(1 319例)、吸烟伴一种高危因素组即吸烟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中任意一种(1 346例)、吸烟伴任意两种高危因素组(486例)、吸烟伴三种高危因素(57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 608例).根据年龄~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61岁~分为6组.分别应用ET技术对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量化分析来评估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参数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膨大指数(AI).并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吸烟伴危险因素与年龄的交互作用.结果 入选对象的颈动脉左右比较,β、Ep、AC、AI和PWV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右侧颈动脉弹性参数值均较左侧数值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及高危因素数目的增多,各弹性参数值(β、Ep、AI和PWVβ)逐渐增高而AC值减低,且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影响各弹性参数值的因素中,年龄增长的作用较吸烟等危险因素大.结论 吸烟及增龄是影响颈动脉弹性的重要因素,而且吸烟伴随着高危因素的增多对动脉弹性的影响也就越大,ET能早期发现吸烟者颈动脉内皮功能的改变,是一种便捷、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168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组(96例)和正常组(72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实时描记颈动脉管壁运动轨迹,测得血管收缩期内径(D s)、舒张期内径(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β)和顺应性(AC),所得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方差分析。结果:D s和Dd、Ep和β值,高血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C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尽早反映高血压患者血管改变,是评价血管弹性功能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吸烟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并行颈动脉ET技术(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选择非吸烟者38例,吸烟者45例,检测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生化指标、血清抵抗素水平,并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1)吸烟组Ep、β、AI及PWVβ均高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抵抗素水平与β、P、PWVβ呈正相关关系(r=0.346,P=0.003;r=0.305,P=-0.009)。结论吸烟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β、PWVβ有相关性,三者均是早期发现动脉弹性病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回声追踪(ET)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T2DM)及并发高尿酸血症(HUA)病人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血尿酸水平将60例T2DM病人分为尿酸正常组(A组,30例)及HUA组(B组,30例),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功能指标,包括僵硬度指数(β)、颈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扩张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与正常对照组(N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与N组比较,A组及B组β、Ep、PWVβ均增高,AC减低(F=11.67~26.81,q=4.58~10.27,P<0.05);与A组比较,B组β、Ep、PWVβ均增高,AC减低(q=5.13~9.25,P<0.05)。各组间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能够发现T2DM及并发HUA病人早期颈动脉弹性改变,为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T2DM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超声技术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 technology,ET)评价男性吸烟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男性受试者,吸烟者112例,非吸烟者80例,检测各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并分析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动脉僵硬系数(Arterial stiffness coefficient,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 elastic coeffi-cient, Ep)、动脉顺应性(Artery compliance,AC)、膨大指数(Adamkiewicz index, 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结果男性吸烟者双侧颈总动脉窦部和左侧颈总动脉 IMT 较男性非吸烟者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僵硬系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增加,膨大指数(AI)及动脉顺应性(AC)下降。结论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导致脂代谢紊乱,并可导致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彩超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估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疾病分为B组高血压患者50例、C组糖尿病患者50例、D组慢性肾病患者50例参与研究,同时选取A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病例均为同一年龄组,采用ET技术定量评价颈总动脉的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及内-中膜厚度(IMT),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ET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B、C和D组与A组比较,β、Ep、PWV、IMT明显升高,AC、AI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B、C、D三组上述各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T能够定量检测颈动脉弹性功能,准确评估颈动脉早期弹性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3.
张艳梅  杨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6):457-458,461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在评价腔隙性脑梗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attach,TIA)患者早期颈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腔隙性脑梗塞患者60例,TIA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ET技术评估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僵硬度参数(stiffness parameter,β)、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conducting velocity,PWVβ)和增大指数(augment index,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塞组的Ep、β、PWVβ及AI较正常对照组及TIA组显著增高(P<0.05,)AC明显减低(P<0.05)。TIA组除β高于正常对照组外(P<0.05),其余弹性功能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ET技术有助于早期评价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血管超声跟踪(ET)技术评价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病人无粥样硬化时期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方法 2011年12月—2012年6月,于青州市人民医院采用电子血压计选择病例。应用ET技术检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50例正常高值血压病人及50例理想血压病人颈动脉硬化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高血压组的β、Ep、PWVβ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于理想血压组;高血压组AC低于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低于理想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275~101.259,P<0.01)。各组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4,P>0.05)。结论理想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的颈总动脉弹性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 racking)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SLE)颈总动脉弹性功能改变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T技术测量SLE病人22例及32例正常人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和对照组上述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IMT、β、Ep、AC、AI、PWVβ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C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ET技术可客观准确反映颈动脉血管的弹性变化,为临床早期预防及干预性药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何正中  经翔 《吉林医学》2012,33(27):5863-586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吸烟人群动脉弹性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吸烟与非吸烟人群动脉弹性的变化进行诊断,随机选取188例作为受试对象,分析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诊断后各个参数的变化,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吸烟人群与非吸烟人群各个参数的差异。结果:颈动脉内径、PWVβ、血管内—中膜的厚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E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价吸烟人群动脉弹性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118-122+封三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估尿毒症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前桡动脉弹性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门诊体检者及经肾内科确诊的78例拟行动静脉瘘的尿毒症患者,根据桡动脉(RA)病理结果将病例组分为轻度病变组和中-重度病变组,对所有受检者桡动脉分别进行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查,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弹性参数PWVβ、Ep、β、AC、B/A与桡动脉病变程度作相关性分析,进一步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临界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1)二维超声显示:除对照组与轻度病变组桡动脉内-中膜(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组间的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弹性成像(UE)显示: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显示:除AI参数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参数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除AI参数外,PWVβ、Ep、β、AC、B/A弹性参数与桡动脉病变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其中弹性参数PWVβ、Ep、β、B/A与桡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95、0.889、0.847、0.803);弹性参数AC与桡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833)。(5)弹性参数PWVβ、Ep、β、AC、B/A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857、0.769、0.750、0.677。结论 UE及ET技术较常规二维超声能客观、准确的评估拟行动静脉瘘尿毒症患者的桡动脉弹性变化,其中,ET技术的弹性参数PWV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是动静脉瘘术前评估桡动脉弹性变化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王军  韩月婷  李兆芳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0):1028-1030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ET)技术在健康孕妇妊娠晚期颈动脉弹性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妊娠晚期健康孕妇45名和该年龄段的非妊娠健康女性38名应用ET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的硬化度(β)、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二维结构[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测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妊娠组β、Eρ、AI、PWVβ与非妊娠健康组比较明显升高,A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价妊娠晚期健康孕妇血管弹性、内皮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超声检查的患者220例,按照超声检查结果分组,研究组为冠心病患者160例,对照组为非冠心病组60例。研究组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55例)、中度组(60例)及轻度组(45例)。对4组患者给予超声检查颈部血管弹性,观察记录4组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其EAT增大;研究组中轻、中、重度组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弹性模量(Ep)、颈总动脉血管僵硬度(β)、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大于对照组,顺应性(AC)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膨大指数(AI)相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着EAT的增大,其Ep、β、IMT及PWV-β也增大,呈正相关。随着EAT的增大AC减小,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关系密切:EAT与Ep、β、IMT及PWV-β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可作为检测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ROC曲线分析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E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颈总动脉弹性的评价作用.方法 T2DM 60例,正常对照印例,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膨大系数(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初步确定颈动脉硬化ET参数诊断截断值.结果 T2DM组颈动脉β,Ep,PWVβ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AC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AI差别不明显(P>0.05);ROC分析β,Ep,PWVβ,A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5,0.86,0.77,建议分别以β8.50,Ep108.5 kPa,PWVβ6.65 m/s,Ac 0.76 mm2/kPa作为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诊断截断值.结论 糖尿病动脉弹性下降发生在内中膜(IMT)增厚之前,其中以β,Ep,PWVβ作为T2DM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参数评价的准确性较高,AC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