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血尿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子及预测因素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对156例ACS患者血尿酸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主要是指表现为持续的或一过性的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低平和假性正常化,或无心电图(ECG)的明显改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近年来其发病率相对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STE—ACS)有明显增加。由于NSTE—ACS患者更趋于老龄化,合并更多伴发疾病,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的急症,包括ST段抬高的ACS[大部分进展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l)]和非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l)。对于非ST段持续抬高的ACS的强化内科药物中,抗血小板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治疗ACS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急症,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ACS包括UAP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5.
李春海 《云南医药》2011,(3):346-34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根据其初始心电图改变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ACS两大类。非ST段抬高性ACS包括非ST段抬高性心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不稳定,需要  相似文献   

6.
韩强  吕冬梅  王来成  邱淑玲 《中国药师》2009,12(8):1119-112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 ial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ACS的治疗比较复杂、联合用药普遍,我们为一例ACS患者建立了药历,对治疗用药提出了药学服务措施及健康、用药教育计划。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预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入院高糖血症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结果的影响,本文分析我科自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因NSTE—ACS行PCI的274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其中64例为高糖血症组,210例为非高糖血症组。结果表明,与非高糖血症组相比,高糖血症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多支病变、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Ⅲ/Ⅳ、急诊PCI发生率显著增高,而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院内临床结果显示,高糖血症组严重泵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显著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院高糖血症、肾功能不全、Killip分级Ⅲ/Ⅳ、3支病变,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急诊PCI是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人院高糖血症是老年NSTE—ACSPCI后院内临床不良结果的高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又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形成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非ST段抬高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随着人们对ACS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短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性皿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标准的NSTE—ACS行PCI患者100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接受标准药物治疗,并分别于PCI术前开始7d开始服用辛伐他汀20mg/次、1次/d和阿托伐他汀40mg/次、1次/d,连用7d。术后2组均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术日,患者均按标准程序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检测并记录入院次日、手术当日、术后24h血hs—CRP和vwF水平。结果①PCI术当日,2组hs—CRP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s—CRP下降幅度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6)mg/L比(3.4±2.3)mg/L,P〈0.05]。PCI术后24h,2组hs—CRP均较本组PCI术当日上升;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9)mg/L比(3.7±3.4)mg/L,P〈0.05]。②PCI术后24h,对照组vWF值较本组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和PCI术当日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后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vWF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54)μg/L比(204±125)Ixg/L,P〈0.05]。结论PCI术前短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减低NSTE—ACS患者围术期hs—CRP水平,并减少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Plavix)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将40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和氢氯吡格雷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 mg,次日起75 mg/d,连服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全部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sCD40L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sCD40L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 );氢氯吡格雷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CD40L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NSTE-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sCD40L浓度,有效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降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性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血糖、血乳酸、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探讨西洛他唑+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确诊为NSTE-ACS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口服西洛他唑100mgbid+氯吡格雷75mgqd;B组(32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qd+氯吡格雷75mgqd。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14天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的表达率,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率,观察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PAC-1或CD62P的表达率在治疗第7、14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第14天最显著。治疗前,治疗第7、14天A组和B组同期的PAC-1、CD62P表达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相同治疗时间点对PAC-1、CD62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出血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对NSTE-ACS患者,西洛他唑+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的近期效果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方案相似,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和瑞舒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 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成强化组和对照组,强化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丁负荷剂量30mg/d,并先将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推注,后按0.15μg/(kg min)速度静脉泵入,持续24~36h。对照组仅服用瑞舒伐他丁常规剂量10mg/d,预处理3~5d后行PCI术,术后观察两组的有效率情况,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1)和肌酐清除率(CrCI),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2周,强化组的总有效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术后24h,强化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0.30±0.04)μg/L,肌钙蛋白(cTnI)为(0.25±0.1)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39±0.12)μg/L和(0.48±9.21)μg/L,肌酐清除率(CrCI)强化组为(54.92±6.35)m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36.21±4.66)mL/min,P<0.05。结论对NSTE-ACS患者PCI术采用替罗非班和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减少了术后心肌损伤,增强了肾功能,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保护和抗氧化作用。方法:符合入选标准拟行PCI术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40例,按随机表分为对照组(20例)和L-C治疗组(20例),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48h内采用股动脉途径,按标准进行PCI。检测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浓度。结果:PCI术后CK-MB、cTnI水平在2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L-C治疗组的CK-MB、cTnI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2组PCI术后MD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L-C治疗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PCI术后SOD、CAT、GSH-Px、T-AO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L-C治疗组的SOD、CAT、GSH-Px、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STE-ACS患者PCI术前和术后大剂量(10g·d-1)补充外源性L-C注射液对心肌具有有效地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轻心肌细胞受氧自由基攻击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药替罗非班在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作用。方法将成功行PCI的中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PCI治疗后静脉泵人生理盐水,观察组在PCI后给予静脉泵人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30d时主要有效性终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术后7d及术后6个月两组之间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术后6个月无复合终点发生的生存率(99.2%)显著高于对照组(94.2%)(P=0.03)。此外,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高危NSTE—ACS患者成功行PCI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能提高术后6个月的无事件生存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试验组患者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连用8d,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针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8d,用药第5d复查PT、APTT。观察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及出院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用药第5天试验组患者PT、APTT,较用药前似有轻度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1个月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张宁  刘文娴 《中国医药》2014,(3):314-318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临床风险的预测价值,建立混合风险模型.方法入选首都医科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640例NSTE-A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卡分为建立模型组(409例)和预测模型组(231例).建立模型组平均随访(774±217)d,预测模型组随访时间(706±231)d.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入院.分析NSTE-ACS患者血浆NT-proBNP、GRACE评分关系,将二者联合建立混合风险模型,并预测混合风险模型是否增加预测MACE的准确性.结果 建立模型组低危组105例,中危组209例,高危组95例,其中26例(6.6%)发生了MACE;lgNT-proBNP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507,P〈0.01); GRACE评分、lgNT-proBNP的受试工作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和0.798.计算得出的混合风险模型= GRACE+20&#215;lgNT-proBNP+15,混合风险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843,较GRACE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增高(P〈0.05).对混合风险模型重新危险分层,低危〈135分,中危135~170分,高危〉170分.重新分层后6.1%的患者进行了重新分组,其中7例高危组患者降至中危组,8例高危组患者降至低危组,10例低危组患者升入高危组;发生MACE的患者8.0%进行了重新分组,其中2例从中危组升入高危组.预测模型组15例(6.5%)发生了MACE;预测模型组混合风险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762,较GRACE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748增加,P〈0.05.结论 NT-proBNP浓度和GRACE评分为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BNP浓度联合GRACE评分所得到的混合风险模型可增加预测MACE事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 GRACE)评分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NSTE-ACS患者共108例,以相关临床预测变量对其分别进行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以及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不同危险分层系统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分值的增加, 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及狭窄的程度呈增加的趋势。结论 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