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云南化工》2019,(12):146-147
为提高油、气、水在储层内部的分布和流动特性等参数的计算精度,在对某油田储层测井参数解释模型研究中,进行基础性数据整理,建立了储量计算所需参数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解释与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油田(油藏)注水开发前后.储集层参数即孔隙度、渗透率及微观孔隙结构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储集层参数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对于油田后期特别是三次采油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将更多的油藏开发动态资料直接应用到建模过程中,即建立起储集层注水开发前后动态变化模型,对于油藏注水开发和挖潜将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阻率相对值在濮城油田沙二段下建立水淹层解释模型。并用该模型求取水淹层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泥质含量、残余油饱和度、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产水率等参数。经过对濮城油田沙二段下5口井16层的资料处理,符合率达87.5%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建立储层水淹过程中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含水率等模型以及其基础参数与测井响应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寻找到一些定性解释方法;尤其是计算出产水率后,我们就可利用产水率参数定量判别水淹层和水淹级别。并且利用此方法对升平油田的部分井数据进行了定性解释,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海上油田断块油藏的三维地质建模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某海上油田断块油藏的地质情况建立断层模型、构造模型,明确断块油藏目的层段的三维空间展布、断层的组合配置关系以及地层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岩相模型,并在相控的地质约束条件下,建立孔隙度属性模型和渗透率属性模型,对某海上油田断块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效孔隙度利用测井资料进行解释,解释基础是怀利公式,利用钻井取心资料与对应储层的电性参数统计回归,建立孔隙度解释模型。为提高测井解释孔隙度的精度。应首先对岩心进行归位,即将岩心深度和测井深度匹配,已避免造成深度误差,这是建立孔隙度图版的基础。孔隙度求取后,利用主因子分析根据孔隙度和渗透率回归关系建立渗透率解释数学模型[3]。  相似文献   

7.
对于注空气试验而言,区油层物性参数直接影响空气在油层的分布及驱油效果。为确定试验区单井孔隙度、渗透率,利用回归方法建立孔隙度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回归模型计算单井孔隙度和渗透率。  相似文献   

8.
油井初期产量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参数,而油气储层的物性特征是油井初期产量的主控因素。根据已知油井初期产量、油气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通过最优拟合原则建立油井初期产量与油气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最佳预测数学模型,基于预测数学模型对未知油井初期产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趋势面分析的油井初期产量预测方法是可行,其结果可靠,可以为油田编制开发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异常高压油藏的特点,以中原油田文13西异常高压区块和渤中25-1油田取心井的岩心覆压孔渗实验为基础,对其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减小,特别在有效压力小于20M Pa前减小幅度最大,并建立了以不同有效压力为基准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的通用数学模型-幂函数模型。该模型简单实用,结合实际,在渤中25-1油田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下寺湾油田油藏含油面积、有效储层相关参数和原始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模型;通过样品岩电试验资料拟合获取了胶结指数、饱和度指数、岩性系数,利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油饱和度;根据储层岩性及含油性研究确定出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子北油田毛家河油区地层的岩心分析资料、录井、测井资料为依据,在分析了地层的岩性、物性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其四性关系的研究,并建立了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孔隙度解释模型,渗透率模型以及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建立的解释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提高该区油藏储层测井精细解释的准确性具有实际意义。为子北油田的开发评价和储量计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井楼油田稠油岩心实验分析资料为基础,应用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了稠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通过稠油岩心高温水驱实验,建立了高温蒸汽吞吐下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并根据介电测井、碳氧比测井技术,建立了特殊测井技术下的稠油高温蒸汽吞吐下的饱和度模型。为油田后期编制开发方案、增储上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深对Kalabagli油田的认识,利用地质、油藏、测井资料通过实验分析方法对该油田的岩性及孔隙度、渗透率、毛细管压力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岩石成岩作用弱,粘土成分以蒙脱石为主,属中等孔隙度、低渗透率、孔隙结构复杂的储层。重新建立了解释模型,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永进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孔隙度的分布范围在4%~6%之间,渗透率分布范围在0.01×10-3~0.30×10-3μm2之间,属典型的特低孔、超低渗储层。由于该类储层结构复杂,利用测井信息精确地求解储层物性参数难度很大。本文以取芯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西山窑组储层岩石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应用解释模型对研究区7口井进行了二次解释,结果表明,该解释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地质建模和方案设计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储层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准确的储量计算参数,针对松滋油田复I断块红花套组储层进行测井评价研究,充分利用取心、录井和各类化验分析资料,结合开发动态资料,采用"岩心刻度测井"原理,通过对储层四性关系的细致研究,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并确保了解释精度,为该区块探明储量核算以及进一步开发对策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使用核磁共振岩心实验对某地油田组中,空隙结构以及储层物性等实验参数进行分析,同时和常规岩心测试中的参数进行对照,使用这种方式探讨底孔渗储层的实验效果。同时在实验实验后观测得出改油田组为典型底孔渗储层,其中孔隙度以及结构这些方面和常规分析一致,系统偏差小。在核磁共振基础上的实验参数模型中依然有较多不确定,渗透率预测结果和常规分析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孔隙度是描述储层品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生产开发和储量估计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常规测井计算孔隙度准确率不高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利用逐步回归分析预测孔隙度,建立了一元回归与多元回归孔隙度预测模型,分析认为利用声波和密度建立的孔隙度预测模型为最佳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川西地区岩性变化快、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度值变化大的地质条件下,该模型获得了最佳的预测效果,与实际的地质情况吻合率较高〔1〕。  相似文献   

18.
胡尖山油田长6油藏是该地区出油井点多,实施效果好且增储潜力大的油藏之一。但由于长6储层非均质性强等因素而导致测井解释准确度较低,从而影响对其油、气、水分布特征判别及油气藏认识困难,本次研究在深入分析长6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的基础上,结合胡尖山油田长6储层岩心物性特征,优选储层参数建立更为精细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解释模型,并且利用分层位图版法和分区块图版法建立了长6储层流体识别方法,最后对研究区63口井的119个层位进行了测井精细复查,表明本次研究所建立的测井二次解释模型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9.
砾岩油藏由于储集层岩石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层间差异明显,同时由于油田开发年代跨度大,测井资料在参数和品质上都有较大差异,这些因素导致测井解释难度加大。以取心井岩心测试分析为基础,对年代较新的综合测井系列采用常规解释方法,对年代较早的标准测井系列引入砂层厚度、泥质含量、平均粒径等参数,并参考沉积微相等地质因素,在细分层系的基础上建立孔隙度、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解释模型可靠,为水淹层解释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基础,同时该方法对开发中后期油田老资料的再利用有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外K油田并购后初步计算储量与外方储量有100多百万桶的差距,储量急待重新计算,储层参数作为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需要尽可能的准确。K油田的岩性比较简单为砂泥岩互层,但是受沉积环境影响,储层的非均值性比较强。在孔隙度的计算中存在部分井缺少中子密度曲线的情况,利用邻井资料确定压实系数利用单声波计算孔隙度。由于区块中高阻和低阻油层并存,在评价饱和度的过程中,优选了解释模型,并利用不同的地层水电阻率计算。利用测压资料确定了该区的储层参数下限值。重新计算的储层参数与岩心资料误差更小,计算的储量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