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规检查,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血钠测定,同时观察血钾以及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和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45%(36/80),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与肝功能分级有密切关系(χ2=13.481,P=0.001),血钠水平越低,肝功能越差。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低钠低钾血症占27.5%(22/80),血钠水平愈低,低血钾发生率愈高(P=0.001),发生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和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机会愈多(P〈0.05)。结论监测血钠,对防治肝硬化并发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含吡咯里西啶植物诱发的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病人的生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PA-HSOS和4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采用TIPS治疗的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计算2组病人TIPS术后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卡钳值设置为0.2,以1∶1匹配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前显性肝性脑病、术前门静脉系统血栓、门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所有病人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57个月。PA-HSOS病人的术前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均高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P < 0.01),2组病人TIPS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3(10.67~26.60)个月vs 16.47(9.40~41.53)个月](P>0.05)。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4例PA-HSOS和2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成功匹配,PA-HSOS病人的术后生存时间长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15.17(10.27~27.03)个月vs 13.75(10.67~21.07)个月](P < 0.01)。结论TIPS治疗PA-HSOS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相关顽固性腹水,尽管前者术前肝功能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更差,但PA-HSOS病人术后生存不劣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  相似文献   

3.
彭辉 《中外医疗》2011,30(19):53-53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途径。方法将150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抵当汤加味,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5.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后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甘井山 《医学争鸣》2009,(21):2400-240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博尔泰力注射液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黄芪注射液40mL和博尔泰力注射液6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mo.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实验指标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肝功指标ALT,AST,TBIL,ALB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仅ALT,AST有改善(P〈0.05);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博尔泰力注射液能明显控制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炎症活动,有抗纤维化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7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伴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医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隔药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确切,可促进腹水消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伴低钠血症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轻、中、重度组,比较3组Child-pugh分级、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轻、中、重度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分别为6.86±1.45、7.98±1.69、9.96±2.23,低钠血症程度越严重,分值越高(P<0.01);主要并发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低钾血症与顽固性腹水发生率随低钠血症的加重而升高,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轻、中、重度组病死率分别为3.92%、19.72%、60.00%,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钠血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状况,检测血钠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路秀萍 《中外医疗》2012,31(8):91-91
目的探讨小剂量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将7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休息、限制钠水、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不用白蛋白,加用小剂量奥曲肽皮下注射,共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8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围减少、尿量增加、体重减轻、门脉压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安全有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7)行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教育组(n=25)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对患者和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两组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焦虑、抑郁均得到改善,但教育组同时改善了恐惧和躯体化症状,并且教育组与对照组相比恐惧和抑郁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心理功能均有改善,教育组干预后躯体功能(P〈0.05)、心理功能(P〈0.01)、生活质量总分(P〈0.01)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理功能(P〈0.01)、生活质量总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软肝消臌冲剂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软肝消臌冲剂。3个月后观察中医疗效评分、西医Child-Pugh评分、不良反应。结果:2组中医疗效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与本组治疗前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软肝消臌冲剂结合西医常规辨证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失代偿期钠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钠代谢变化的特点.方法:对12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血Na+检测,同时进行Child-Pu gh肝功能分级.结果:有46.03%的患者发生低钠血症,且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高而明显( P<0.05);肝硬化腹水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54.35%;低钠血症时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P<0.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多数并发低钠血症,其发生与腹水的产生及肝功能状况有关;低钠血症可能是引起肝硬化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分析 173例肝硬化腹水病人低钠血症程度与肝性脑病、肾功能减退及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腹水病人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 49.13 % (85 / 173 ) ;重度低钠血症患者中肝性脑病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轻度者 (χ2 分别为 7.5 0 7、5 .5 97,P均 <0 .0 1) ;其病死率也明显增多(χ2 =7.782 ,P <0 .0 1) ;不同程度低钠血症的child分级不同 (χ2 =4.482 ,P <0 .0 5 )。结论 正确诊治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 ,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A199及CA125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及CA125水平检测结果(肝硬化无腹水组56例,肝硬化伴腹水组40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CA199及CA125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无腹水纽及肝硬化伴腹水组血清CA199及CA125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伴腹水组血清CA199及CA125明显高于肝硬化无腹水组(P〈0.05);肝硬化伴腹水组部分患者经治疗腹水消失,消失后血清CA199及CA125明显低于腹水消失前(P〈0.05)。结论:血清CA199及CA125水平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有一定临床意义,可作为腹水消长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积液超滤回输在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中的效果,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04年5月~200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57例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腹腔积液超滤回输组(A组,29例)和腹腔穿刺放液组(B组,28例),其中,A组采用腹腔积液超滤回输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则采用腹腔穿刺放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治疗效果优于B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治疗中,腹腔积液超滤回输效果较好,提高了广大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水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方法:86例恶性胸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行全身化疗、局部胸腹腔灌注化疗:治疗组予恩度+顺铂+5-氟尿嘧啶;对照组予顺铂+5-氟尿嘧啶;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及胸腹水中VEGF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2.09%,对照组有效率为46.5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3.4个月,中位生存期(OS) 7.6个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2.8个月,中位生存期(Os) 5.3个月,2组PF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毒性反应未见明显增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7d及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d胸腹水及血清中VEGF含量分别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水的近期疗效显著,不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安全性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实现的,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评价CA125检测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35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和28例恶性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的CA125水平,并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组和恶性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243.29±131.60)U/mL和(309.05±245.38)U/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CA125水平(7.13±4.50)U/mL,(P〈0.01)。结核性腹膜炎组和恶性腹水组腹水CA125水平分别为(590.17±275.18)U/mL和(732.39±362.56)U/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腹膜炎组血清和腹水CA125水平均增高者达74.6%,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结核性腹膜炎组血清CA125水平下降至(8.47±5.28)U/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25水平检测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有限,动态观察CA125水平变化可能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脾虚湿困型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中医证型为脾虚湿困型的胃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82例,病理类型为腺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单药组,每组41例。联合组给予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单药组给予单药顺铂腹腔灌注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腹腔积液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和中医证候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单药组(P=0.008)。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联合组生活质量优于单药组,恶心/呕吐轻于单药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优于单药组(P<0.0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能提高脾虚湿困型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控制率,减少毒副作用,改善中医证候,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生长抑素治疗组18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制酸、护肝、降低门脉压、补液等)上加垂体后叶素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生长抑素治疗。同时观察两组止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9%,对照组有效率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首次破裂出血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前列地尔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变化的观察,评价二药对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78例,根据Child-Pugh肝功能评分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给予支链氨基酸和麦门冬酸钾镁。治疗15d后,再用Child-Pugh肝功能评分标准评判所有患者,观察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分级治疗后A级明显增多,B级明显减少,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治疗组中,治疗后无腹腔积液患者明显大于对照组和冶疗前(P〈0.05)。③对降低患者胆红素,治疗组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④对于肝性脑病和白蛋白的改善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有明显作用,可以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肠道灌注加全结肠系膜切除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将本院28例TNM分期为Ⅰ~Ⅲ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例采用肠道灌注加全结肠系膜切除治疗方法;对照组17例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进食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无局部复发病例,5年存活率90.90%(10/11);对照组3年内局部复发病例2例,5年存活率76.47%(13/17),观察组治疗效果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肠道灌注加全结肠系膜切除治疗结肠癌能明显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