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冶冶炼厂高电流密度铜电解工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大冶冶炼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进行的高电流密度铜电解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高电流密度电解所得阴极铜外观质量较好,电流密度280A/m~2时高纯阴极铜合格率为98.15%~98.37%,290A/m~2时高纯阴极铜合格率为95.51%~98.29%。  相似文献   

2.
吴珣若 《有色冶炼》2006,35(5):1-5,10
塞洛维德(Cerro Verde)于1977年4月投产。原电积车间设计能力为年产阴极铜33000t,采用184A/m^2的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为84.5%。1994年该矿山并着手进行扩产,以增加产能至年产阴极铜48000t,采用250A/m^2的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为90%。到1997年,通过工艺的革新优化,并提高电流密度,使阴极铜的产量超过了该设计能力。2002年继续通过提高电流密度增加产量,电流密度达到370A/m^2。本文围绕着如何通过改进电解液的流量、成分和温度、电极几何尺寸、电解槽、添加剂、电解周期及操作实践以实现在提高阴极铜质量的同时达到较高生产能力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Na2SO4电解酸洗机理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电解酸洗的影响因素(如电流密度、电解液质量分数和电解液温度),并提出热轧304带钢最优电解酸洗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15%、温度75℃的Na2SO4溶液,电流密度0.04A/m^2,阳极处理时间10s,阴极处理时间为阳极时间2倍的电解工艺,可有效去除304不锈钢表面的氧化皮。  相似文献   

4.
铜电解车间大板阴极铜生产系统从2010年6月全面实现了275~280A/m2高电流密度规模化生产,车间通过采取加强工艺技术条件控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合理调整添加剂和阳极板重量,改变电解槽进液方式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产出的高纯阴极铜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符合GB/T467-1997(CATH-1)国家标准。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公司铜电解技术水平,在不增加基建投资、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阴极铜的产能得到提高,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达到了增产的目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高电流密度下双向平行流铜电解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通过分析双向平行流上进下出循环方式对浓差极化的影响、研究高电流密度下阳极铜的钝化现象、研究高电流密度下阴极铜板面粒子形态和质量影响因素。解决浓差极化、阳极钝化和阴极铜质量波动大等一些列问题,目标是成功实现350~400A/m2电流密度下双向平行流铜电解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产出合格的高纯阴极铜产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高电流密度下顶侧双向平行流和底侧双向平行流铜电解工艺技术的生产实践,生产过程中通过加强工艺条件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逐步将电流密度提升至380A/m2,稳定生产出合格的高纯阴极铜。  相似文献   

7.
杨钢 《云南冶金》2005,34(5):71-71
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正在曲靖有色金属冶炼基地建设10万t/a电铅生产线,明确以电解工艺对粗铅进行精炼。为减少曲靖基地投资,设计方案拟采用高电流密度生产铅。为此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特成立研究组,自2001年11月起,进行高电流密度生产试验。电流密度为186~216A/m^2。经生产试验,电流效率,电铅片质量、电耗及酸耗达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云金 《有色冶炼》2004,33(5):53-59
在小型电解槽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氯化锌电积试验以评价电解槽操作过程的温度、电流密度、电解液成分、充气和添加剂对电流效率、槽电压、单位能耗和沉积物形态的影响。阳极材质为便于氯气析出的DSA,阴极由铝制成。在电流密度为400A/m^2的条件下,测得电流效率为90,9%,电压3,4V,能耗为2.78kWh/kg。发现充气是有利的,但由于健康和安全的原因未被推行。对同族的不同添加剂,如四丁基氯化铵进行了试验,试验发现四丁基氯化铵和四丁基溴化铵具有相同的效果。在1200A/m^2的条件下进行电解试验的尝试不太成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锌积电解极过程反应机理的研究,测定了温度、锰离子浓度、电流密度、酸度、阳极含银量及不同阳极形状对MnO2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锰离子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锌电解过程采用0.7%Pb-Ag阳极,电流密度500A/m∧2,温度38℃,控制Mn∧2+离子浓度为3g/L,阳极MnO2析出电流效率为1%-2%之间,方能产出产出高质量的电解锌。  相似文献   

10.
塞洛维德(Cerro Verde)于1977年4月投产。原电积车间设计能力为年产阴极铜33 000 t,采用184 A/m2的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为84.5%。1994年该矿山并着手进行扩产,以增加产能至年产阴极铜48 000 t,采用250 A/m2的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为90%。到1997年,通过工艺的革新优化,并提高电流密度,使阴极铜的产量超过了该设计能力。2002年继续通过提高电流密度增加产量,电流密度达到370 A/m2。本文围绕着如何通过改进电解液的流量、成分和温度、电极几何尺寸、电解槽、添加剂、电解周期及操作实践以实现在提高阴极铜质量的同时达到较高生产能力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自制一系列新型复合添加剂,通过大量实验遴选出一种效果较好的复合添加剂,采用三电极体系的动电位法测定了在该添加剂作用下阴极铜沉积循环伏安曲线和交流阻抗曲线图,结合金相显微镜照片,研究其在交直流叠加电解精炼铜中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简单的阐述。结果表明:自制复合添加剂具有增极化作用,可以显著改善阴极铜表面质量,但不改变阴极铜沉积反应机理;添加剂存在时,交直流叠加电解在保证阴极铜质量前提下,可以将电流密度提高到360 A/m~2左右;电解时间较长时,交直流叠加电解仍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阴极铜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铜冶炼投入原料成分复杂,产出的阳极板杂质含量较高的问题,通过对电解指标电解液过滤量、电解液温度、铜离子浓度、电解液循环速度、添加剂用量及电流密度进行优化调整,达到产出高品质阴极铜、A级铜比例稳定在98%以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将交直流叠加电源应用到铜电解精炼中实验,探讨了交流电振幅、频率、温度、电流密度等工艺条件对铜电解精炼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阴极铜质量未受到较大影响的前提下,交直流叠加电解可以将极限电流密度提高到360A/m2左右,对当今的电解铜生产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铜电解精炼时,阳极中含银高会导致阳极钝化.结果使产出的阴极铜质量差而且能耗高.本文讨论了在电解精炼过程中高银铜阳极产生钝化的机理,也介绍了在工业生产的阳极中掺入银使其含量达到257盎司/t的实验室系统研究的结果.试验表明.依靠仔细控制工艺参数.如电解液温度、电流密度以及电解液中铜和镍的浓度可防止阳极钝化.  相似文献   

15.
高电流密度银电解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有银电解工艺的基础上,借鉴贵溪冶炼厂高电流密度铜电解生产经验,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高电流密度(700A/m2)电解条件下电解液最佳组分、净化工艺、循环控制模式、搅拌方式等关键技术,自行设计出适合高电流密度生产的银电解槽,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电流密度银电解新工艺,电流密度由原来的350A/m2提高至700A/m2。  相似文献   

16.
铜冶炼原料含杂越来越高导致铜阳极板含杂也越来越高,传统电解技术处理高杂质阳极板存在A级铜合格率低、产能低、能耗高等问题,近些年开发的超高电流密度电解技术基本解决高杂质阳极板的电解精炼问题,但还存在进液装置易堵塞、槽电压及直流电耗高等问题。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在原有高电流密度电解的基础上对电解装置、电解液循环系统、电解液过滤系统等进行了创新性改造,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技改优化,还制定了标准作业程序,最终实现了在电流密度420~580 A/m~2下稳定运行、A级铜产率100%、残极率小于13%、吨铜综合能耗51.91 kg标煤的理想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3.5%NaCl水溶液中以20mV/min的恒定速度增加电位来进行SUS304不锈钢阳极极化试验。当点状腐蚀区电流密度达到2、10或50A/m^2时,在每种电流密度时电位保持在一恒定值。从试验开始到电位刚达到这些值中的某一值时对试样应用一超声波(UW)。在这些情况下和没有应用超声波的进行电流密度比较。结果表明从试验开始应用UW,电流密度不受在阴极和钝化区应用UW的影响,但当电流密度达到10或50A/m^2后电位保持在恒定值时,它是下降的。还有,当电流密度达到2、10或50A/m^2后并且电位保持在恒定值时应用UW,则UW的应用降低了电流密度。同时,UW的应用还减少了蚀坑的数量和尺寸。降低点状腐蚀的原因被认为是UW破坏了在凹坑上产生腐蚀和UW的搅拌作用可降低凹坑中氢和铬的浓度,而氢和铬可加速坑壁上钝化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电流密度是衡量铜电解生产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铜电解电流密度与阴极铜产量成正比,铜电解提高电流密度将发掘现有设备的潜能。本文介绍了烟台鹏晖铜业有限公司通过设备改造和调整工艺控制参数,加强操作和岗位责任考核,提高铜电解电流密度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9.
铜电解沉积过程中,阴极过电位大小决定了铜结晶的粗细程度,高电流密度下提高高纯阴极铜产率,加强阴极过电位的控制非常关键。通过在铜电解过程中阴极过电位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讨论了几种影响阴极过电位因素。以提高高纯阴极铜产率为目标,分析了电流密度、添加剂、阳极质量及电解液温度等因素对阴极过电位的作用机理,并讨论了各因素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中的贵金属杂质大部分转入阳极泥,少量落入阴极沉积物。例如,当电流密度为258A/m~2时有1.58%的银和0.65%的金(占阳极中的含量)落入阴极铜。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贵金属转入阴极的主要原因是阳极泥颗粒的对流携带和电泳携带。同时又指出,转入阴极铜的总银量中约有25%是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