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助孕技术(ART)是不孕与不育治疗领域中的新概念。近年来,无论是从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实践上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对已知的助孕技术和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有关助孕技术的新进展,如:辅助胚胎孵育技术(AEH)、人卵细胞浆移植、人类未成熟卵细胞的体外成熟(IVM)、超声波引导下胚胎移植及助孕技术治疗后妊娠的诊断进行了综述,并对助孕术的一些社会和伦理问题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生殖医学尤其是助孕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解决了许多生殖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的重大难题 ,同时也促使生命伦理学的建立和发展。生殖医学的迅猛发展和成就的不断涌现 ,使传统道德伦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 ,这是科技进步先于社会文化发展、并与传统伦理观发生碰撞的必然结果 ,也是产生伦理观念转变的基础。在生殖医学发展的今天 ,我们有必要对随之产生的社会、伦理学问题进行讨论。1 有关生殖医学的概念和种类生殖医学包括助孕技术也称辅助生育技术(assistedreproductiontechnolo…  相似文献   

3.
黄映琴  黄冬梅  黄玲  张波 《广西医学》2023,(9):1093-1097
三孩政策的实施使得高龄助孕女性增多,高龄女性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多胎妊娠及子代出生缺陷问题凸显,如何在遵循有利于患者及保护后代等伦理原则下帮助高龄女性安全实现再生育愿望亟须重视。一次移植多枚胚胎是导致多胎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尚无实施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严格规定,本文就如何减少高龄助孕女性多胎妊娠及子代出生缺陷的同时提高其胚胎着床率的热点问题,针对高龄女性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变性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尽管放弃了自然的生殖功能,但有助孕的需求。目前,在我国应仅限对女性变性者实施助孕治疗。要求助孕机构严格保守秘密,并寻求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帮助。变性手术前可以对变性人进行生育力保存,以备助孕使用。  相似文献   

5.
不孕女性在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过程中经历着复杂的生物和社会体验,从助孕女性的视角出发有助于更直观、更具象地分析试管婴儿治疗可能面临的伦理和社会问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13名试管婴儿治疗助孕女性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助孕女性选择试管婴儿治疗受到家庭、社会等多重压力驱使,并非完全出于自主;对于该技术认知不足但态度积极,且在治疗过程中渴望获得充分的知情。另外,该治疗给助孕女性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对夫妻关系没有明显影响。重视上述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惠泽更多不孕女性,助其实现生育愿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配子捐赠助孕技术的发展,配子供求失衡,配子商业化及后代近亲婚配,配子及后代的法律地位等一系列医学、伦理及法律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并可能遭遇特殊受赠者(如HIV/AIDS患者)的伦理困惑。对此应该实施医疗策略,如冷冻卵子建立卵子库;应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政策支持,使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并支持捐赠行为,使潜在的捐赠人群加入到捐赠队伍中。同时,应不断加强伦理监管并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我国配子捐赠助孕逐步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辅助生育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医学文选》2000,19(5):756-758
辅助生育技术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又称助孕技术 ,是近代医学发展中治疗不育症的高新技术。以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Transfer,IVF- ET)为代表的辅助生育技术经历 2 0年的发展 ,无论对不育症的治疗范围还是在人类生殖生理学、胚胎发生学、遗传优生学、生物工程学方面的应用已有长足的进步 ,而且涉及心理、伦理和法律等多门学科。在经典的 IVF-ET技术方法基础上 ,随着 IVF技术的发展 ,以及对有关知识领域的新认识 ,人们已经尝试应用一些其它医学助孕技术 ,主要有配子输卵管内移植 (Gam…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龄不孕女性的助孕是当今辅助生殖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临床上提倡根据患者的卵巢储备和内分泌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并采取多种辅助手段以提高妊娠率.本文就高龄女性助孕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以及针对高龄不孕女性的助孕策略和辅助治疗进行综述,为改善该类患者的妊娠结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9例IUI治疗周期患者临床资料,在治疗及手术期间的护理及随访中了解助孕情况,以便改进护理方法,提高妊娠率。结果对649例IUI患者术后随访,妊娠率达13.56%,随访率达98.83%。结论护士除做好临床配合外,还应掌握辅助生殖技术及伦理方面的知识,做好助孕的健康指导及随访,更好地满足患者,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20多年来 ,人类生殖辅助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经历了从常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一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一着床前遗传诊断一细胞核移植 (克隆 )技术和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的过程 ,但这一医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为不孕患者带来了福音 ,也产生了法律、伦理、道德、遗传病等一系列问题 ,而倍受关注。1790年 ,医学上首例助孕技术获得成功 ,JohnHunter为严重尿道下裂者的妻子施行丈夫精子人工授精获得妊娠。1884年WilliamPancoast报道了首例供精人工授精获得妊娠。此后的一个世纪助孕技术无重大突破 ,直至…  相似文献   

11.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给广大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是目前解决人类不孕不育问题最有效的医学技术手段。但是,该项技术的应用挑战了人类传统的生育观念,带来了社会和伦理上前所未有的难题。因此,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开展伦理思考,有利于此项技术更好的发展和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2.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研究与实施中知情同意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社会法制化的转型,传统的医院和家属决定医疗措施的模式已经不能充分保护患者的权益,对病情的知情权和治疗措施的决定权已经被动地移到患者本人。然而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知情同意更为特殊。由于生殖涉及夫妻双方和家庭,知情权有时与隐私权形成尖锐地对立;患者是否能自愿选择,也仍然受到了女性的弱势社会地位、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的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是在其尚不成熟时开始临床应用的,其科研探索和医疗行为的性质同时并存。这些问题须引起伦理学界的高度关注。从伦理角度而言,对于辅助生殖技术,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当通过制度和行业规范保障社会公益性不受到损害,病人的普遍利益得到保护,而知情同意则是针对特定的个人进行权益保护的防线。  相似文献   

13.
Assisted procreation techniques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management of infertility and have offered hope to millions of infertile couples. The main aim of these proce- dures is to produce healthy offspring. However recent studies on short term outcome of ART have reported a higher incidence of low birth weight, development delay, imprinting defects, sex and autosomal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major and minor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and certain cancers in babies conceived via ART. Further the health of ART conceived children beyond the neonatal period have been less well evaluated. A large number of infertile couples opting for ART have an underlying genetic aetiology. These genetic aberrations are iatrogenitically transmitted via ART. Thus it is important that all couples undergo a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genetic evaluation prior to ART.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Increasing use of fertility therapy has elicited concerns regarding adverse effects for expectant mothers and the health of children thus conceived. Aims  To study the risk of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s, birth defects and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 Methods  Questionnaire-based study involving 1,524 children and 1,182 pregnancies conceived following in vitro fertilisation (IVF) in two units. Outcom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versus the general population; multi-foetal gestations, 26 versus 2%; singleton preterm delivery and low birth weight, 8.7 and 6.4 versus 4.3 and 4%, respectively; non-lethal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rate, 2.6 versus 2.1%; placenta praevia, 2.8 versus 0.5%. Conclusions  Multi-foetal gestations remain the principal cause of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s after ART. Singleton ART pregnancies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preterm delivery and low birth weight at term. Non-lethal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rates are not increased following ART. Placenta praevia is increased following ART.  相似文献   

15.
基因组印记是指不同亲本来源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存在功能上的差异,属于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普遍认为与甲基化有关。印记是正常发育珏不可少的调控机制,其异常表达必然引起多种相关疾病。而目前研究表明,印记基因失调相关疾病(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作为辅助生殖技术的副作用,在子代中发病率增高。本研究就辅助生殖技术下的印记基因相关疾病研究进行综述,介绍辅助生殖子代中印记基因相关疾病的发病状况及导致该疾病发生的机理,总结辅助生殖技术对配子印记基因甲基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摇摆于需求与欲求之间的医德立场--兼谈新节制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德的高低同医生的从业立场密切相关.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医生的医德立场出现了很大的分化,有的仍然保持着主导医德立场、有的定位在附属医德立场、而有的则转向负性医德立场.从附属医德立场的需求滑向负性医德立场的欲求,在更深层次上显示了当前医德医风败坏的根由.本文建议通过新的节制论来改变医德败坏的现状,力求达到尊重需求、节制欲求、高扬人道主义的医德立场.  相似文献   

17.
建立我国AID双向医患关系伦理规范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建立AID双向医患关系伦理规范模式的必要性,该模式的社会主义伦理基础并具体描述了该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实现程序,它是确定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宗旨和医患之间相互尊重、地位权利平等、整体关怀、综合治疗伦理原则为基础的,并将该伦理原则贯穿于AID咨询、诊断、方案制订、手术到术后随访等各阶段或全过程医患双向作用的行为规范模式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辅助生殖技术中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仍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长方案为主,但GnRH-a长方案中的大剂量、长时间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暴露对卵泡的生长、卵子的发育不利。20世纪90年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 GnRH-A)开始用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GnRH-A通过与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GnRH)受体结合,有效抑制早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峰,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停药后垂体恢复迅速等特点,然而其在不同卵巢功能患者超排中的应用尚存在争议。本文对GnRH-A在ART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肖肖  刘涛 《当代医学》2009,15(27):111-112
医学生德育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对于有效的医学生德育教育途径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途径虽然进行了一些改进,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显性德育途径以及隐性的德育途径两个方面,究其成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实践中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医学生德育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模式的转变,本文对目前采供血和临床用血实际情况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输血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