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山西太谷一个 5km× 5km的实验区 ,利用样条采样框架结合GVG农情采样系统调查农作物分类成数。同时借助QuickBird甚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地面作物种植地块勾绘 ,并派出地面调查队伍进行作物填图 ,统计汇总出的农作物分类成数的真实值。然后将两种不同方法得出的分类成数进行对比 ,发现利用样条采样框架和GVG农情采样系统对于大宗粮食作物分类成数的调查相对误差在 3%以内 ,能够满足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统的运行需要。而对于小成数作物的调查精度较低 ,且存在漏采现象 ,不能满足需求 ,同时也由于漏采现象的存在和图片判读的主观性。利用样条采样框架和GVG农情采样系统获取的大宗作物分类成数略大于真实值 ,存在少量的系统误差 ,需要进行地面验证并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2.
基于两个独立抽样框架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估算方法   总被引:41,自引:16,他引:41  
吴炳方  李强子 《遥感学报》2004,8(6):551-569
通过分析遥感技术在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中所遇到的难点 ,针对运行化的农作物遥感估产系统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的需求 ,提出在农作物种植结构区划的基础上 ,采用整群抽样和样条采样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整群抽样技术利用遥感影像估算农作物总种植成数 ,样条采样是一种适合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特征的采样技术 ,用于调查不同农作物类别在所有播种作物中的分类成数。在中国现有的耕地数据库基础上 ,根据两次抽样获得的成数 ,计算得到具体某一种农作物类别的种植面积。最后给出了 2 0 0 3年早稻种植面积估算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遥感分类识别中应用遥感解译和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每年度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在自动解译分类的基础上辅以人工,快速获得每年度主要的农作物耕地图斑,完成本年度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工作。遥感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各个环节的数据流动,提高解译准确率,数据的采集精度和时效性都要比以往的效果更好,可为有效落实耕地轮作休耕等政策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本文以逊克县为试验区,针对当前农作物分类工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整理,总结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建设中,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整合利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分析了二调成果与地理框架建设要求的差异性,并初步提出其整合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年多时相MODIS数据,以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大豆、玉米和水稻)为研究对象,利用黑龙江省主要作物的物候期特征、NDVI特征曲线信息和NDWI反映的耕地类型,采用决策树构建不同种类农作物的遥感提取模型,以提取大尺度农作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信息。结果表明,构建的遥感提取模型有效地提取了主要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以东北实地调查数据为评价标准,玉米、水稻、大豆的分类精度分别为83.90%、84.71%和78.26%;以统计数据为评价标准,玉米、水稻、大豆的分类精度分别为84.463%、88.094%和81.485%。  相似文献   

6.
宣兆新  李立军  刘清丽 《北京测绘》2022,(12):1660-1664
本文针对北京特大城市需求,基于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实施,建立了北京市国土调查的标准体系,通过技术流程设计、自主产权软件平台研发,完成国土调查的全流程技术体系建设,同时开展了变更调查机制、数据分析评价、调查监测体系建设等课题研究,实现北京特色的调查新模式、三阶段串联自动质检工艺、多基准多类型数据转换、数据综合分析框架等多项创新,成果在北京市“一总规、两控规”实施、“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制、“疏解、整治、促提升”、园林绿化资源监测等多个方面得到应用和推广,为北京市的重大战略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旭  ;蔡四辈 《东北测绘》2013,(2):111-114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程工作量庞大,数据复杂,计划工期短,成果质量要求高。如果用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时采用的常规方法开展工作,不仅工作效率低下、工期得不到保障,而且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证,也不能建立连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充分运用3S技术进行作业,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土地管理部门快速提供准确、详实、现势性强的土地利用数据资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流程中的主要工序,介绍3S技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其后续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Sentinel-2数据为影像数据源,以全国30 m土地利用类型遥感监测数据中的耕地作为农作物空间种植结构提取的基础数据,以县域为尺度,采用多尺度分割结合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桦南县主要农作物(玉米、大豆、水稻)进行空间种植结构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桦南县2020年玉米种植1.31万hm2,大豆种植0.72万hm2,水稻种植0.64万hm2,主要农作物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5.22%,Kappa系数为0.89。该方法可以为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及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地理调查为理论依据,系统论述了网络调查技术开展的技术方法、工作模式,并结合乡村规划综合信息调查,论述了网络调查技术在地理调查中的应用,对于丰富地理调查方式、创新地理调查手段、提升信息获取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测量技术,简称RTK技术已风靡全球,它具有全球、全天候工作、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在当今测绘界已经得到广泛应用。RTK技术在南阳市全国土地二次调查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吴炳方  李强子 《遥感学报》2004,8(6):593-601
首先分析了农情采样网络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确定了中国农情采样网络的采样目的主要是农作物分类成数调查 ,并将全国划分为 9个采样片分别组织采样队伍进行农情采样的方案。从采样片划分及调整、农情采样队伍建设、农情采样内容、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以及质量控制等角度讨论了农情采样网络的组织建设工作。从技术培训、督促、野外采样、室内汇总、质量检查和年终总结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农情采样网络的实施情况。实践证明 ,文中介绍的农情采样方案效率高 ,成本低 ,仅用 9个专业小组就完成了全国的农情采样工作 ,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情采样方案 ,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2012年MODIS数据产品250 m精度的MOD13Q1数据为数据源,采用Savitsky-Golay滤波法提取并平滑NDVI时间序列曲线,提取11种物候关键值,利用AMP,Start,Length三种物候关键值,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隶属度函数法提取出黑龙江省农用地范围,然后选取AMP,Start,Length,Left,Base,Right,Small七种物候关键值,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标准最邻近法,提取出黑龙江省单一及混作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共十种。  相似文献   

13.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种植业方面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直观地展示农作物分布、播种进度、出芽、长势、产量、收获进度等信息,并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帮助.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种植业中小麦作物全生命周期的研究,将小麦的播种进度、出芽率、长势、墒情、病虫害、产量、收割进度、贸易情况等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展示,通过制作统计专题图、单值专题图等,运用卷帘图、时间轴等方法,实现图上数据的比对,可在线分析研判,为领导辅助决策提供可视化、科学化的展示工具.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遥感技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效益分析模型与相应的一些计算方法。在找寻提高遥感效益关键所在及制定遥感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过程中,它们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四叉树结构并顾及矢量与栅格计算性质的Voronoi图生成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线性四又树结构以减小空间剖分所产生的空间复杂度,改变膨胀模拟操作的计算方向以减小时间复杂度。讨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反向膨胀计算模型及推理出基于该计算模型的几个优化计算性质。实验验证,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平衡时空复杂度,并且易于求取邻元,其时间复杂度小于均匀格网结构与常规四叉树结构。一般情况下,空间复杂度小于均匀格网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变矢量多边形数据的存储结构,建立多边形内点匹配搜索树,根据搜索树的逻辑思维方式,提出一种多边形内点匹配程序的设计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减少内点匹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概率积分法参数的稳健估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郭广礼  汪云甲 《测绘学报》2000,29(2):162-165,171
将稳健估计理论应用于矿山开采沉陷预计参数的求取,建立了概率积分法稳健求参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稳健求参计算软件。利用峰峰矿区开采沉陷实测资料进行人工异值干扰求参实验,结果表明是国家采用稳健求参技术可降低异值或粗差的干扰,克服常规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参时常出现的结果发散问题,保证了求参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8.
当基准站采样率低于流动站时,不能用常规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后处理方法得到流动站所有历元坐标。针对此问题,给出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模型构造基准站非采样点上虚拟观测值的方法。该方法将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天顶湿延迟从观测值误差中分离出来,同消电离层模糊度一起进行估计,利用基准站真实坐标获得卫地距,在此基础上计算相邻两个观测历元的残差进而拟合历元间非采样点残差,与卫地距、各项估计误差一起生成虚拟观测值。该方法保持了虚拟观测值的误差特性,尤其是基准站与流动站间的共性误差。该方法仅加密基准站数据,对流动站没有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基准站在采样间隔30 s范围内,使用该方法加密的虚拟观测值与真实值有较好的一致性,采样间隔分别为30 s、15 s、5 s的虚拟测码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偏差的标准中误差分别在0.2 m和1.2周左右、0.1 m和0.7周左右、0.05 m和0.2周左右;在30 s采样间隔情况下,按照该方法处理后仍能满足厘米级定位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调整构造学术思想先导下,运用遥感-航磁复合分析技术实证东西向古亚洲构造系中南北向横向构造普遍存在的设想,以阴山中-西段为研究区,发现了多条横向构造带,它们在既有的区域构造格局分析与地质图件上少有反映或没有反映。新发现的典型横向构造分析表明,控制花岗岩等岩浆活动的横向构造带是“诊断性”控矿构造,在走向构造控制矿带展布的情况下,其控制矿床的就位,具有矿产勘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