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可瞄准战斗部变形过程与破片飞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破片初速、飞散角及不同距离处的破片密度,并通过样弹静爆试验对可瞄准战斗部设计进行验证研究。研究发现,可瞄准战斗部具有较高的破片初速、较固定的破片飞散角以及较高的破片密度,在导弹满足远距离精确探测并精确给出弹目交会时目标方位的情形下,未来防空导弹战斗部上可优先采用可瞄准战斗部。  相似文献   

2.
针对隧道衬砌探测的实际需求,基于Vivaldi天线形式,通过对天线的馈电结构和装配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和实现了一款应用于探地雷达系统的超宽带脉冲辐射天线。所设计天线具有良好的空气耦合特性,其带宽可覆盖770 MHz~1 650 MHz;该天线所辐射时域脉冲波形的拖尾度小于10%。将收发天线装配于所设计的天线罩内,完成空气耦合雷达样机的设计、制作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天线系统具有与目标相距1 m~2 m的探测能力,对浅层目标分辨清晰,有效探测出了钢拱架结构,可用于隧道衬砌病害检测。  相似文献   

3.
一种激光引信成像探测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斌  郑链  王克勇  宋承天 《光电工程》2005,32(1):36-39,58
提出了激光引信环视扫描成像探测新方法,其原理是探测目标表面反射回波,是主动探测方式。该方法成像独特,利用弹目交会过程中的周向扫描和相对高速运动,使目标各部位依次进入和退出探测视场来完成对目标各部位成像探测。通过目标回波功率和图像边缘弱化的计算,获得目标二维形体图像。以后对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出目标易损部位并输出弹目交会信息作为引爆控制信号,对战斗部实施定向起爆控制,以精确打击目标。仿真结果表明,该成像探测方法及所建仿真模型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火星探测任务所面临的天线组阵技术应用,本文设计了应用检前记录设备参与下行数传信号合成与数据解调的两种方案,用来解决深空探测任务下行数据接收问题.通过描述天线组阵信号合成和检前记录设备的技术现状,论证了使用深空站配置的检前记录设备参与天线组阵数传信号合成与数据解调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设计了详细的应用方案.这些方案具有简单易行、效费比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可为我国火星探测任务中下行科学探测数据的接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相控阵雷达的性能,它的天线现场校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介绍相控阵雷达天线现场校准的现状, 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光学电磁场探测技术优势,阐述基于光子技术的相控阵雷达天线现场校准实现的可行性,建立了现场校准装置。通过实验验证,该技术能实现对相控阵雷达天线现场校准,具有高精度,对天线的辐射场的影响较小,能满足相控阵雷达天线现场校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相控阵雷达的性能,它的天线现场校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介绍相控阵雷达天线现场校准的现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光学电磁场探测技术优势,阐述基于光子技术的相控阵雷达天线现场校准实现的可行性,建立了现场校准装置。通过实验验证,该技术能实现对相控阵雷达天线现场校准,具有高精度,对天线的辐射场的影响较小,能满足相控阵雷达天线现场校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串联战斗部前级装药对后级随进战斗部的影响,验证在现有导弹战斗部前端加装环形聚能装药的可行性,利用ANSYS/LS-DYNA软件进行了柱锥体环形切割器壳体飞散的数值仿真,得到了在其后级随进战斗部之前的空气域中的飞散路径,获得了这部分空气域内的爆炸响应冲击波的时间-压力历程。仿真结果表明,柱锥体环形切割器壳体破裂后,以壳体端部和壳体内侧上部对后级随进战斗部的影响为主,而内侧上部壳体受爆轰波影响形成聚能侵彻体对后级随进战斗部的影响最大,这为串联战斗部中对后级随进战斗部的隔爆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串联战斗部前级装药对后级随进战斗部的影响,验证在现有导弹战斗部前端加装环形聚能装药的可行性,利用ANSYS/LS-DYNA软件进行了柱锥体环形切割器壳体飞散的数值仿真,得到了在其后级随进战斗部之前的空气域中的飞散路径,获得了这部分空气域内的爆炸响应冲击波的时间-压力历程。仿真结果表明,柱锥体环形切割器壳体破裂后,以壳体端部和壳体内侧上部对后级随进战斗部的影响为主,而内侧上部壳体受爆轰波影响形成聚能侵彻体对后级随进战斗部的影响最大,这为串联战斗部中对后级随进战斗部的隔爆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设计战斗部的实验模型,利用相似理论确定了实验模型的相似准则与相似参数.在战斗部模型设计中,校核了战斗部模型的载荷和堵塞度.该实验模型能够用于MAF(Model Aerodynamic Facility)风洞实验,对战斗部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战斗部专家系统所存在的研制费用高、开发周期长等问题,借鉴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战斗部威力计算模型,采用VC6.0编程语言、OpenGL 3D API图形库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了一个战斗部可视化快速设计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不同形状的杀爆战斗部快速参数化建模、自动计算战斗部特征参数、破片威力参数等。最后以某一典型杀爆战斗部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