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2.
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的清除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就是钙磷代谢紊乱。高磷血症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增加病死率的危险因素。血磷升高可诱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而导致肾性骨病的发生及皮肤瘙痒、高脂血症、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最近研究认为.血磷及钙磷乘积升高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疾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潜在机制是引起心脏钙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液透析(HD)前后血电解质变化对心率变异性(HRV)是否产生影响。方法选取40例MHD患者为研究组及4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两组均安装24 h动态心电图仪测定HRV时域指标,研究组测定HD前后血清钾(K+)、钠(Na+)、氯(Cl-)、钙(Ca2+)、碳酸氢根(HCO3-)。结果 24 h HRV时域指标比较,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D后血K+明显下降,血Ca2+、HCO3-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生化指标与HRV各项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迷走神经功能下降、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为主;HD前后血电解质、HCO3-的改变与HRV时域指标无显著相关性,提示血电解质指标的快速变化对HRV的改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红蛋白(Hb)波动现象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血液透析患者52例,观察6个月,记录并分析Hb分布和波动情况;随访12个月并记录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及死亡事件,分析Hb变异性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大部分围绕目标下限波动(46.15%),持续高于目标范围者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磷变异程度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指标以及临床预后资料根据患者血液透析结果,按照血磷变异系数(CV)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变异组95例(CV≥0.226 mmol/L)和低变异组85例(CV<0.226 mmol/L)。分析血磷变异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80例患者全因死亡43例(23.9%),因心血管病死亡24例(13.3%),高变异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28.4%(27/95)高于低变异组18.8%(16/85)(χ~2=2.071,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龄、血磷变异度高、低血清白蛋白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2,95%CI 1.712~4.467;OR=0.323,95%CI1.022~2.137;OR=0.372,95%CI 1.621~13.721)。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血磷高变异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血磷低变异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血磷的变异程度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透析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所有患者中不同的透析龄者其血磷变异程度,不同透析龄患者血磷指标水平情况,并对血磷水平与透析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随访期间血磷高变异与低变异患者生存、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同透析龄患者其血磷水平、血磷变异程度情况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不同透析龄患者其生存、死亡情况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磷指标与透析龄呈现正相关关系;对不同透析龄血磷高变异与低变异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血磷低变异患者生存率高于高变异患者。结论:血磷变异程度与不同透析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高变异血磷程度对患者的预后存活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种透析膜在常规血液透析中对磷的清除效果 ,探讨可能的清除机理。方法 :选 14例病情稳定、有高磷血症的慢性维持性血透患者 ,分别采用面积为 1.3m2 的铜仿膜、三氯醋酸纤维素膜、双氯醋酸纤维素膜、血仿膜及高通量聚砜膜 (F6 0 )透析器进行常规血液透析。结果 :透前透后血磷的下降幅度血仿膜为 5 7.6 %± 8.1% ,三氯醋酸纤维素膜 4 8.5± 4 .3% ,双氯醋酸维素膜 4 5 .9%± 10 .1% ,铜仿膜 4 5 .1%± 4 .8% ,F6 0 4 8.2 %± 7.3% ,血仿膜的下降幅度与其他种膜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测定滤出液中磷浓度及磷清除率 ,血仿膜较其他均低有显著差异 (P<0 .0 1)。血仿膜对磷有吸附作用 ,其吸附量为 (0 .6 8± 0 .12 ) mmol/L。透析后血磷又回跃 ,透后 4 8小时已达到透前水平。结论 :在常规血液透析中血仿膜对磷的清除优于其他种膜 ,但由于透后血磷回跃 ,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症难以纠正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磷及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晋城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5 mmol/L的基础上,血磷值大于1.78 mmol/L、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值大于300 pg/ml,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P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组),每组20例,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i PTH水平的变化。结果:1 3组患者治疗后血磷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HD+HDF组与HD+HP组对血磷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的清除率与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D组治疗前后血i PTH水平无显著下降(P>0.05),HD+HP组与HD+HDF组治疗后血i PTH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HD+HP组清除率与HD+H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3组患者治疗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可有效清除血磷,且HD+HDF及HD+HP清除血磷的效果明显优于HD;HD不能清除血PTH,HD+HDF及HD+HP均能有效清除血PTH,尤以HP+HD清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何强  赵妹梅  李天英 《四川医学》2004,25(5):528-528
血磷升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常见电解质失衡,但它同时是导致尿毒症远期并发肾性骨病的原因之一。控制血磷的增高是防止肾性骨病的基本措施。除饮食控制之外,血液透析采用无磷透析液进行透析,是治疗尿毒症血磷增高的重要手段,我们观察了一组42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的血磷,发现透析后血磷的下降具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其中30例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另50例患者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对照两组生存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介质IL-6(99.62±52.63)pg/L、CRP(8.39±1.34)mg/L、TNFα(71.05±10.38)pg/m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下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介质指标水平、死亡率、心脑血管发生率更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转铁蛋白(TF)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稳定透析半年以上血透患者56例,分为C反应蛋白正常组(CRP≤8mg/L)和升高组(CRP>8mg/L),比较两组间血红蛋白(HB)、白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差别,并分析CRP与血红蛋白(HB)、白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之间的关系,透析前测定并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血液透析患者CRP升高组的Hb、ALB、PA、TF均低于CRP正常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RP水平与ALB、PA、TF成负相关,与Kt/v无关。结论:CRP可作为预测血清蛋白浓度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联素水平及与CRP的相关性,分析其对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ELl SA法测定200健康体检者与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凝固法测定血浆Fbg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结果 :(1)终末期肾脏病组患者血脂联素、CRP、TG、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终末期肾脏病组患者血HDL-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脂联素与CRP、Fbg成负相关;脂联素与HDL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脂联素与BMI成负相关;脂联素与TCh、LDL-c、Lp(a)、年龄、透析时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病人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与CRP、Fbg、BMI、TG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及脂质代谢紊乱,脂联素可通过拮抗炎症因子CRP、Fbg调节脂质代谢对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技术检测和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血清以及透析废液中的差异蛋白质的变化. 方法 收集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清以及透析废液,经MALDI-TOF MS分析检测,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多肽指纹图谱鉴定.同时在蛋白质数据库Mascot Search进行检索以确定其性质. 结果①透析前后的血清经WCX磁珠处理后,在质荷比(m/z)为1 866,2 022,2 661和5 905处,检测到具有差异的多肽指纹图谱变化;②透析前后的血清以及透析废液经WCX磁珠处理后,均发现m/z为2 661的蛋白峰,且透析后强度小于透析前的强度;③采用Mascot Search进行蛋白质数据库检索,在m/z为2 022处,鉴定为补体片段C3f. 结论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血清中存在差异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血清甘胆酸(CG)水平变化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笔者将成都市第五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住院待产的78例患者,记为ICP组,另外将检查正常产妇80例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甘胆酸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ICP组较正常组妊娠结局差(P<0.05),ICP组中随着血清甘胆酸水平的增高,妊娠结局愈差(P<0.05).结论 高水平的血清甘胆酸严重的影响了新生儿的预后,监测血清甘胆酸值,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对新生儿的预后是极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26-2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接收治疗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并且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实验对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情况,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含量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空腹血糖水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糖含量呈正相关(r=0.678,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空腹血糖均高于正常人,两者呈正相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对糖尿病足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于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接受MHD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失访或截至日期(2023年8月31日)。根据NLR四分位数分为四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存率,利用Cox回归分析NLR与全因死亡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NLR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443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生存时间21.51个月,NLR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3.84(2.55,5.7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LR>5.79的患者全因死亡率较高(χ2=19.824,P<0.001)。多因素校正后四组间的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清白蛋白是NLR>5.79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NLR>5.79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MHD患者死亡风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导致成人失明的首要病因[1]。维生素D是一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并选择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不同研究对象间血清Hcy、NT-proBNP及LVEF,并比较不同Hcy水平患者的预后。结果:CHF患者血清Hcy为(17.88±4.1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2±4.61)μmol/L(P<0.05);CHF患者血清Hcy、NT-pro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增高,LVEF则逐级下降,不同分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血清Hcy与NT-pro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Hhcy组与正常Hcy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Hcy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Hhcy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血清Hcy水平增高,且其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