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辅助化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合理应用。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月从我院收治的Ⅱb期以上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中选取21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新辅助化疗组107例患者行FEC方案化疗3周期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112例在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即行手术治疗。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总有效率为72.9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15例(14.02%),部分缓解63例(58.88%),无病变进展病例。结论新辅助化疗可缩小原发肿瘤及淋巴结,可降低手术难度,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FEC”方案新辅助化疗3周期,患者耐受性好,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行。通过直接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变化,可为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朱腾  张一方  李玲娟  王坤 《循证医学》2015,15(2):126-128
剂量密集化疗是指在单次化疗剂量不变的前提下,缩短每次化疗之间的时间间隔,以达到更好的疗效。以往的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化疗方案,剂量密集方案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无疾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但目前关于其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存在争议。本文旨在阐述剂量密集方案理论基础的同时,总结近年关于剂量密集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上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TAC方案治疗妊娠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4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均以TAC方案新辅助化疗3~4个疗程,对比化疗前后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变化情况。结果经TAC方案化疗新辅助后,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病理完全缓解者占15%,部分缓解者占79%,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下降。47%的患者临床分期下降,其中新辅助化疗前分期为Ⅱ期者降至Ⅰ期9例,Ⅲ期者降至Ⅰ~Ⅱ期7例。结论妊娠期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较晚,发病年龄较轻,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效果显著且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CEF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接受CEF方案新辅助化疗的3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给予术前化疗2~4个周期。每周期用药:CTX(环磷酰胺)600mg/m2,第1d,EPI(表阿霉素)60mg/m2,第1d,5-FU(5-氟尿嘧啶)500mg/m2,第1、8d。用药后3d复查血象,若白细胞轻中度偏低则应用利血生、升白胺及维生素B4等口服;若白细胞重度低下,则应用集落刺激因子等升白治疗。化疗期间出现的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给予对症治疗。21d为周期间隔期。结果CR(完全缓解)7例,占18%,其中属于临床Ⅰ期5例,临床Ⅱ期2例。PR(部分缓解)20例,占53%,其中临床Ⅰ期3例,临床Ⅱ期8例,9例属于临床Ⅲ期以下。总有效率(CR PR)为71%。11例均属晚期经过2个周期化疗后观察疗效不满意即中转手术治疗。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CEF方案疗效肯定,对早期癌效果理想,晚期病例在化疗期间应认真观察病情变化,若疗效不满意应果断中转手术治疗。CEF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症状轻微,经过对症治疗后病人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49例临床Ⅱ~Ⅳ期乳腺癌病人术前用TEC方案化疗四个疗程,疗程结束后14d手术治疗.结果 临床观察全组无完全缓解病例,化疗后部分缓解39例,轻度缓解7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为94%.无临床进展病例.彩超检查39例乳腺癌原发灶体积显缩小,7例轻度缩小:化疗后12枚淋巴结缩小,5枚消失.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有助于手术治疗及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69例临床Ⅰ-Ⅲ期乳腺癌病人术前用CTF方案化疗2疗程,疗程结束后7天手术治疗。结果:临床观察全组无完全缓解病人,化疗后部分缓解(PR)15例,轻度缓解(MR)35例,无变化(NC)19例,总有效率为72.8%,无临床进展病例。彩超观察13例乳腺癌原发灶体积显著缩小,37例轻度缩小,有35例原发灶内血流丰富程度降低或消失;化疗后26枚肿大淋巴结缩小,8枚消失。病理检查50例病人瘤体变软缩小、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问质水肿、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肿瘤细胞坏死,降低临床分期,有助于手术治疗及术式的选择,为术后辅助化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沙星进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进行联合化疗。对两组患者进行1个疗程3周后,评价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完全缓解(CR),15例患者部分缓解(PR),13例患者稳定(SD),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10例患者完全缓解(CR),12例患者部分缓解(PR),20例患者稳定(SD),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柴小郁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3960-396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进行化疗;对照组30例,采用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化疗,观察2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10例患者完全缓解,12例患者部分缓解,7例患者稳定,1例恶化,总有效率为73%;对照组10例患者完全缓解,8例患者部分缓解,8例患者稳定,4例恶化,总有效率为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的治疗中疗效明显,耐受良好,效果优于联合治疗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新辅助化疗(NAC)是指对未发现远处转移乳腺癌患者在局部治疗之前给予的全身化疗,也有人称其为术前化疗或诱导化疗。目前,NAC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地位已经得到确认,应用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能明显增加保乳机会。但在NAC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围绕乳腺癌NAC中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阐述,以便更加理性地认识NA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PA-MSHA菌苗辅助治疗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Ⅱ类新生制制品绿脓杆菌菌毛株菌苗(PA-MSHA菌苗)作为免疫调节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非盲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肺癌患者试验组44例,对照组45例。试验组合予经疗+PA-MSHA菌苗,对照组单且化疗,两组化疗方案一致。结束后评价肿瘤疗效和感染率,并在治疗前、中、后分别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结果在临床疗效评价中,试验组有效率(CR+PR)为59.09%,对照且为42.23%(P〈0.05);试  相似文献   

12.
周弦  王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2,(29):3809-3810
目的探讨保留乳房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25例行保乳手术治疗早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采取局部扩大切除并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72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按照乳房美容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符合优良标准24例(96%),符合差标准1例(4%)。结论保留乳房治疗临床早期(Ⅰ、Ⅱ期)乳腺癌可作为同期乳腺癌根治性手术的替代手术。  相似文献   

13.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和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强度和表达状态的影响。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未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或术前空芯针穿刺标本和最后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ER和PR表达变化的差异。结果:新辅助化疗组60例,ER、PR表达强度发生改变分别为18.3%(11/60)和13.3%(8/60),ER、PR状态发生改变分别为6.7%(4/60)和3.3%(2/60);对照组60例,ER、PR表达强度发生改变分别为15%(9/60)和10%(6/60),ER、PR状态发生改变分别为5.0%(3/60)和3.3%(2/60),两组ER、PR表达强度及表达状态均有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ER、PR表达强度和表达状态的改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TAC、FA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TAC组21例和FAC组27例,分别采用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及FAC(氟尿嘧啶at-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3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AC组CR2例,PR15例,SD3例,PD1例,有效率为71.42%;FAC组CR1例,PR18例,SD6例,PD2例,有效率为59.26%,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中,FAC组白细胞减少例数明显少于TAC组(P〈0.05);心电图改变情况、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和脱发的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用TAC与FAC方案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但FAC方案所致的不良反应较TAC方案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应用TAC化疗方案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自2006年至2013年应用TAC化疗方案治疗的TNBC 87例,中位随访25个月,描述临床病例资料[年龄、月经状况、肿瘤体积、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化疗不良反应、2年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等],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87例TNBC绝经前45例(51.7%),绝经后42例(48.3%);平均肿瘤大小(2.90±1.68) cm (1.0~11.0cm),T1 35例(40.2%)、T2 45例(51.7%)、T3 7例 (8.0%);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41.4%,N0 51例(58.6%),N1 26例(29.9%),N2 7例(8.0%),N3 3例(3.4%);脉管侵犯率为25.3%;77例行全乳切除根治性手术(88.5%),9例行保乳术 (10.3%);77例行辅助化疗(88.5%),10例行新辅助化疗(11.5%);TAC化疗方案主要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复发转移9例,77.8%的复发转移为内脏脏器的转移,死亡5例。2年DFS为87%,2年OS为94%。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脉管侵犯、化疗方式均是DFS和OS的影响因素(P <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大小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肿瘤大于5 cm的复发转移风险是肿瘤小于2 cm的23.52倍,以上各因素均不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TNBC早期远处转移率高,肿瘤体积大者易早期发生复发转移。除了淋巴结转移途径外,可能存在其他重要机制促使肿瘤发生早期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6.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世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3):2021-2022,2025
目的探讨TA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采用新辅助化疗TA方案,共2-4个周期,分别测量化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后84例中,临床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58例,无效19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75%。未发生严重毒副反应。结论TA方案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的方案,具有降低肿瘤分期,增加根治和保乳手术机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从贝伐珠单抗特点及其在各种乳腺癌治疗中应用现状出发,探讨贝伐珠单抗应用于特定乳腺癌人群(如TNBC)或乳腺癌特定治疗阶段(如新辅助化疗)的获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的手术标本中应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探讨乳腺癌的肿瘤退缩模式及该技术的推广价值.方法 21例粗针穿刺明确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分别行2~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行改良根治或标准根治术,术后行全乳取材,制作病理大切片,并作细致观察.结果 进一步完善的病理大切片技术制片效果良好,适用于普通病理科,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占28.6%(6/21),病理完全缓解占9.5%(2/21).6例临床完全缓解病例中2例病理完全缓解,1例仅残留2 mm癌灶,3例肿瘤呈筛状缩小,未达到病理缓解.21例乳腺癌标本中3例肿瘤呈向心性缩小且周围无残留,18例肿瘤范围没有缩小,而呈卫星灶式的分布,癌细胞密度呈不同程度减小.结论 全乳病理大切片取材能更加全面观察残留肿瘤情况,明确残留肿瘤范围,更大可能发现微小残留癌灶,对于预后评估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其优势;这一技术同样适用于其他脏器,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智辉  孔令言 《热带医学杂志》2005,5(5):693-694,670
目的 观察T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Ⅳ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紫杉醇135mg/m^2,静滴3h,顺铂25mg/m^2静滴,均第1天完成;共6~9个疗程,且在第2疗程后3周按乳腺癌根治术方式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CR18例(Ⅲ期15例,Ⅳ期3例),PR17例(Ⅲ期12例,Ⅳ期5例),NC6例(Ⅳ期),PD1例(Ⅳ期);有效率RR(CR+PR)83.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及周围神经痛。结论 T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Ⅳ期乳腺癌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0.
 近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炎性乳腺癌或肿块较大不可保乳的乳腺癌患者,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可手术的早期乳腺癌,这得益于进一步认识到新辅助化疗的优势。新辅助化疗不仅提高了保乳率,更便于了解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甚至预测患者的预后,从而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调整。本文将对新辅助化疗药物的选择、疗程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同时对病理完全缓解的定义、预后意义与分子分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