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可以达到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其它方法。然而,硬膜外麻醉对母婴及产程可能造成的影响,是目前麻醉和产科界仍在争论的问题。现就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 1 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优越性 硬膜外麻醉与其它的分娩麻醉方法,如神经阻滞或全身麻醉相比,麻药剂量明显减少,而且潜在的副作用要小得多。谷上认为硬膜外麻醉有以下优点:①大幅度减轻分娩疼痛刺激;②保留导管对产后子宫收缩疼痛也有效;③阻滞交感神经减轻循环系统的后负荷;④缩短第一产程。Cheek等认为硬膜外麻醉可使产妇在第二产程中保持肋间肌、膈肌的运动功能,这样可以主动、  相似文献   

2.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较剧烈的疼痛和恐惧不安,并以此为应激原,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改变,使血液中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高,造成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子宫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胎儿窘迫以及宫缩乏力,因疼痛使产妇过度通气,血中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子宫血流量进一步减少,供氧能力降低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使母体和胎儿内环境紊乱,造成产妇产后疲劳过度、抵抗力降低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240例分娩的产妇,根据产妇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镇痛,对照组未采取镇痛措施,然后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情况、总产程时间、阴道顺产率和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5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取同期50例正常未干预初产妇作对照,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产程时间、分娩时间和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及新生儿影响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有效缓解产痛,加速了产程活跃期及第2产程的进展,降低了剖宫产及阴道难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提高了分娩期质量。  相似文献   

5.
魏云波 《当代医学》2014,(7):104-105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产妇76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0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镇痛,对照组不实施分娩镇痛措施。分别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阵痛有效率为97.89%,对照组有效率为4.74%,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第二、三产程和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剖官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后尿潴留比较和却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法用于分娩镇痛,能够有效减轻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并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24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法的24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及对分娩结局,如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情况等的影响。结果镇痛组第1产程短于对照组,第2产程长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有显著差异(P<0.01)。分娩方法、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配合Doula陪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刘湘  张丽颖等 《医学文选》2001,20(4):460-461
传统观念认为“分娩必痛”,以至有些产妇因惧怕分娩时疼痛拒绝阴道分娩而强烈要求剖宫产。为减轻或解除分娩疼痛 ,提高分娩期质量 ,我院产科自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开展了硬膜外阻滞麻醉法分娩镇痛 5 0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自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们对住院待产的孕足月初产妇、要求分娩镇痛的 5 0例产妇施行了硬膜外阻滞麻醉法镇痛分娩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34岁 ,平均年龄 2 5 .3岁。并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同未实施分娩镇痛者 5 0例为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1.2 方法 在产…  相似文献   

8.
刘红梅 《海南医学》2011,22(21):84-85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采取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3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将未实施分娩镇痛而进入产程的3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状况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第1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包晓晖  王红玲 《中原医刊》2011,(23):103-10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3154例产妇于第一产程活跃期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常分娩2816例,占89.28%,剖宫产338例,占10.72%。结论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王秀珍 《实用新医学》2006,7(10):988-989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待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措施,对照组150例,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好,促进产程进展,对母婴安全可靠,深受广大孕产妇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28-131+135
目的 探讨程序性简短硬膜外给药技术联合硬膜刺破硬膜外麻醉优化技术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深圳市罗湖人民医院和西林县人民医院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1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程序性间断硬膜外给药组(P 组,n=55)和对照组(C 组,n=55),记录镇痛前,镇痛后10、30、60、90 min,第二产程VAS 评分,产妇的心率及MAP、PCEA 次数及产妇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Bromage 评分、不良反应(胎心减速率、低血压、恶心呕吐、瘙痒、神经功能障碍)、新生儿1 min 及5 min Apgar 评分。结果 P 组在分娩镇痛后60 min、第二产程的MAP [(74.71±6.84)mmHg,(80.38±6.59)mmHg],第二产程VAS 为(1.49±1.12)分、PECA 为(3.76±2.21)次,均低于C 组镇痛后60 min 的第二产程MAP[(79.31±7.10)mmHg,82.84±5.81)mmHg],第二产程VAS(1.49±1.12)分及PECA 次数(5.29±3.2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 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EB 联合DPE 技术对产妇MAP 的影响更大,并且能够提供更好的第二产程镇痛效果及更少的药物使用量,对产科结局、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及新生儿结局都未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间对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麻醉方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0年6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并中转剖宫产的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剖宫产麻醉方式分组:硬膜外导管位置正确且镇痛良好则行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组),脊髓麻醉在麻醉医生综合判断后实施(脊髓组),即刻剖宫产以及硬膜外麻醉或脊髓麻醉失败选择全身麻醉(全麻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用于寻找影响中转剖宫产麻醉方式的风险因素。使用镇痛时间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通过Youden指数确定镇痛时间临界值,按临界值将孕妇分为两组,利用交叉表计算各组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研究共纳入820例孕妇,其中硬膜外组615例(75.0%)、脊髓组186例(22.7%)、全麻组19例(2.3%)均为即刻剖宫产,无硬膜外麻醉或脊髓麻醉失败改为全身麻醉病例。硬膜外组镇痛时间8.2±4.7 h,脊髓组镇痛时间10.6±5.1 h,全麻组镇痛时间6.7±5.2 h。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镇痛时间每延长1 h(OR=1.094,95%CI 1.057~1.132,P<0.001...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阻滞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分娩镇痛方式,综述近年来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包括: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给药模式的优化、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对新局麻药的评价、椎管内联合使用的其他辅助药物、可行走的镇痛对分娩的影响、镇痛开始及终止的时机、不良反应或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无痛分娩中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PECA泵硬膜外腔给药用于分娩镇痛,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CA泵用于持续硬膜外腔给药镇痛,疼痛阻滞完善,加速了产程的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阴道难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护理使分娩镇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真正地为孕产妇服务,从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上为她们创造舒适的心境、健康的身体以及顺利自然分娩的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滴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72例产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 (2 2例 ) :微量泵以 5ml h速度滴注 2g L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组 (2 0例 ) :微量泵以 2 .5ml h的速度滴注 1 2 5g L布比卡因加芬太尼 3~ 5mg L的混合液 ;对照组 (30例 ) :未给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 ,新生儿窒息及副反应情况。结果 :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组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 90 9%和 90 0 %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10 % (P <0 0 5 )。布比卡因组产程明显延长 (P <0 0 5 )且有较高的剖宫产率 (P <0 0 5 )。罗哌卡因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自然分娩率为77 2 7%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 ,副反应少 ,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左旋布比卡因在可行走式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0.1%的左旋布比卡因是否可完全避免对产妇下肢肌力的影响;如果0.1%左旋布比卡因的分娩镇痛效果不全,加入微量芬太尼是否可增强镇痛效果又不影响下肢肌力.[方法]60例符合条件的临产妇,按椎管内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IB组和IBF组.采用联合阻滞方法,蛛网膜下隙用药IB组是左旋布比卡因2.5 mg(2mL);IBF组是左旋布比卡因2.5 mg 芬太尼20 μg(2 mL).硬膜外导管接上微量泵,以12 mL/h的速度注入预先配制好的硬膜外药物,IB组药物为0.1%左旋布比卡因;IBF组为0.1%左旋布比卡因 1μg/mL的芬太尼.[结果]两组间年龄、体重、身高、胎龄、镇痛前宫口大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分娩情况及新生儿Apger's评分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LBF组VAS平均第一产程为2.5±1.0,第二产程为3.5±1.5:LB组VAS平均第一产程为5.5±1.0,第二产程为6.0±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各时段感觉阻滞范围、肌力方面呈共同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搔痒发生率LBF组(16/30)明显高于LB(2/30)组(P<0.05).[结论]采用联合阻滞方法,从蛛网膜下隙给予左旋布比卡因2.5 mg及芬太尼20μg,然后以12 mL/h的速度从硬膜外注入0.1%的左旋布比卡因加1 μg/mL的芬太尼,能达到可行走式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案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 -2016 年 9 月该院拟硬膜外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产妇 76 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 组患者给予 0.1%罗哌卡因 +0.3μg/ml 舒芬太尼,B 组 0.075%罗哌卡因 +0.5μg/ml 舒芬太尼。两组患者均于宫口开放 3 cm 时经 L 3 -L 4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行分娩镇痛。记录产妇行分娩镇痛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肌力、尿潴留及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后各时间点 VAS 评分 <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双下肢肌力减退。两组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产后 6 h A 组出现 2 例产后尿潴留,B 组出现 8 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产后 24 h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尿潴留。结论 硬膜外给予 0.1%罗哌卡因 +0.3μg/ml 舒芬太尼或 0.075%罗哌卡因 +0.5μg/ml 舒芬太尼均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但前者产后尿潴留比例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硬膜外镇痛分娩产妇发生产间发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科行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发生产间发热(发热组),106例产时体温正常(正常组)。对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等因素进行比较,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间发热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发热组的初产妇、产前抑郁、产前焦虑占比及体重指数(BMI)高于正常组(P?<0.05),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产程、分娩镇痛时间长于正常组(P?<0.05),阴道检查次数多于正常组(P?<0.05),羊水污染发生率和缩宫素使用率高于正常组(P?<0.05),硬膜外镇痛间断给药占比低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OlR= 1.014(95% CI:0.924,1.556)]、产程[OlR=1.114(95% CI:0.984,1.526)、阴道检查次数[OlR=1.547(95% CI: 1.140,3.246)]、分娩镇痛时间[OlR=1.122(95% CI:1.036,1.769)]、缩宫素使用率[OlR=2.160(95% CI:1.774,2.965)]、BMI [OlR=2.324(95% CI:1.057,2.965)]、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OlR=1.322(95% CI:1.247,3.668)]均是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出现产间发热的危险因素。结论 硬膜外镇痛分娩产妇发生产间发热的影响因素众多,如BMI、产程、阴道检查次数、分娩镇痛时间、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等,临床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及时予以干预或调整镇痛给药方案,以减少产间发热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镇痛在镇痛分娩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自2011年5月~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单胎头位且足月的初产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3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剂量为2μg(A组)、4μg(B组)和6μg(C组)。于L2~3行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鞘内注射各组拟定剂量的舒芬太尼和2.5mg的罗哌卡因。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并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A泵)。记录各组首次用药持续时间、药物起效时间、鞘内注射给药后VAS疼痛评分、罗哌卡因总用量、运动阻滞情况、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等。结果 3组镇痛效果均良好,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舒芬太尼B组和C组较A组首剂给药后作用持续时间长、药物起效快,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舒芬太尼A组罗哌卡因总用量为(22.37±6.33)mg明显高于B组的(15.79±5.64)mg和C组的(14.76±5.17)mg(P<0.05);在运动阻滞发生情况方面,A组发生轻度运动神经阻滞明显多于B组和C组(P<0.05);3组在产程时间、出血量以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在镇痛分娩术中均安全有效,且4μg舒芬太尼联合2.5 mg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镇痛在镇痛分娩术中的剂量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陆竹梅 《华夏医学》2006,19(1):36-3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的混合液用于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的效果,探讨镇痛最适时间。方法: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5组:A组(n=40)宫口扩张小于2cm时行镇痛;B组(n=40)宫口扩张至3cm时行镇痛;C组(n=40)宫口扩张至4cm时行镇痛;D组(n=40)宫口扩张至5cm或以上时行镇痛;E组(n=40)为对照组。镇痛组均应用0.12%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μg/m l混合液镇痛。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运动功能的评分、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助产率、催产素用量以及新生儿A 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结果:ABCD各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与E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助产率、催产素用量及新生儿A pgar评分、NACS评分、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最适时间应根据产妇意愿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