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期冰川状态失常与灾变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近百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整体处于缓慢退缩状态,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以东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冰川相对稳定甚至部分冰川前进为特征的"喀喇昆仑异常"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状态失常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冰川加速退缩则是这一地区冰川失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高海拔地区的异常升温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状态失常的重要驱动力.另外,这种冰川状态失常还与气候变暖背景下的西风和季风大气环流过程有关.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冰川状态失常直接导致冰崩、冰湖溃决等灾变风险的增加.应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状态失常的不利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冰川变化监测与研究,加大冰川灾害防范力度.  相似文献   

2.
流域面积超过亚马孙河 研究者认为,南极洲其实就是一块厚厚冰层所覆盖的普通大陆,也正是冰盖妨碍了人们对南极的深入了解.然而,由于全球变暖,温度较高的冰下湖泊开始从底部侵蚀冰川,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预计,由于全球气温升高造成的冰川大面积退缩,最终将加剧水资源的缺乏.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以目前速度发展,估计到2100年,大部分冰川将消亡.  相似文献   

4.
冰川变化的数值模拟及其预测是冰冻圈科学的前沿方向.本文介绍了对山地冰川进行数值模拟的原理和方法,并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求解二维的冰川流动方程,对1号冰川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同时通过线性分析构建了一个未来升温情景:2010~2070年1号冰川地区升温速率为0.17℃/10a,而降水量保持不变.在此气候情景下,从冰川变化的物理过程,预测了2010~2070年期间1号冰川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2040年以前,冰川末端退缩比较缓慢,但消融区厚度减薄较快.2040年以后,冰川末端退缩加剧,最终于2070年左右退缩为冰斗.从冰川流动原理证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山地冰川退缩将会越来越剧烈.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毫无争议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8年2月2日发表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梗概中指出,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量等已证实,全球气候正在变暖.  相似文献   

6.
艾松涛  王泽民  谭智  鄂栋臣  闫明 《科学通报》2013,(15):1430-1437
Pedersenbreen冰川是位于北极新奥尔松小镇(Ny-lesund)附近的一条多温山谷冰川,该冰川从2004年开始被列为中国长期监测的两条冰川之一.利用2009年中国考察队员在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采集的GPS/GPR数据,结合挪威极地研究所出版的Svalbard地区A7(Kongsfiorden)片区地形图等高线重建了该冰川不同年份的冰川面积、体积等参数,分析了该冰川1936~1990~2009年的变化.分析发现,Pedersenbreen冰川从20世纪初小冰期结束以后,经历了一个明显的退缩,冰舌退缩了0.6km以上,体积减少了近13%,且在最近20年,出现加速消融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Pedersenbreen冰川的消融主要集中在冰川下游的冰舌位置,而在该冰川的上游,出现了积累,这一趋势与Svalbard地区同类型冰川表现一致,但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近几年积累区面积已经大为减小.  相似文献   

7.
冰川是河流的源泉,是地球上最大的固体淡水库,全球70%的淡水被储存在冰川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正在加剧。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发现.气候变暖正在促使部分高山上升得更快,原因是气温上升融化了沉重的冰川,地壳在摆脱了冰川的重量后上升得更快。科学家解释说,厚重的冰川迫使地壳下沉,一旦冰川消失,地壳便会反弹,失去冰川覆盖的山体会相对迅速地上升。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7,(3):79-79
全球变暖的影响远不止冰川融化和海平面升高,全球变暖甚至可以使地球面临物种大灭绝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晓喻 《科学之友》2005,(12):21-21
科学家预计,由于全球气温升高造成的冰川大面积退缩,最终将加剧水资源的缺乏。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以目前速度发展,估计到2100年,大部分冰川将消亡。随着冰川的加速消融,对冰川补给性河流而言,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径流,但最终会导致河流枯竭,水荒将发生。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称,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冰川正以秒计的速度缩小,许多冰川将在几百年内消失,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2.
山地冰川表面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熹  王宁练  贺建桥  武小波  宋高举 《科学通报》2010,55(18):1757-1765
基于“七一”冰川物质平衡、水文气象观测资料, 结合DEM数据, 初步建立了一套时间分辨率达1 h、空间分辨率为15 m的冰川表面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 模型考虑地形对太阳辐射的遮蔽效应, 引入新的冰川反照率参数化方案, 并发现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对气温垂直递减率、降水梯度、降水固/液态划分指标等参数较敏感. 利用该模型对2007年6月30日20:00~10月10日12:00时段“七一”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物质平衡演变、融水径流状况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 冰川物质平衡高度结构主要受反照率高度结构的影响, 反照率大小直接影响冰川物质平衡水平. 气候敏感性试验表明, 物质平衡对气温变化非常敏感, 它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呈非线性特征; 而物质平衡对降水量变化敏感性相对较弱, 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是线性的. 增温引起的冰川物质亏损量不能靠降低相同气温来得到弥补, 物质平衡变化对气候变暖具有不可逆效应. 气温升高1℃, 即使降水量增加20%, “七一”冰川也会呈现较大的物质亏损状态.  相似文献   

13.
揭秘历史     
地球那么大,其表面的3/4又被海水覆盖,陆地上还有巨大的冰川、沙漠和高山.那么,科学家怎么知道全球都在变暖呢?  相似文献   

14.
冰川平衡线高度是反映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参数之一. 基于1959~2008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观测资料和河源区气候变化资料, 建立了过去50年冰川平衡线高度与夏季气温以及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 并揭示出暖季气温是该冰川平衡线高度变化的主导气候因素. 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在1959~2008年时期呈上升总趋势, 并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海拔4168 m), 接近该冰川的顶部. 近50年来该冰川平衡线高度上升了约108 m. 对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的气候敏感性研究表明, 如果暖季(5~8月)气温升高(降低)1℃, 那么冰川平衡线高度将上升 (下降)约61.7 m; 如果年降水量增加(减少)10%, 那么冰川平衡线高度将下降(上升)约13.1 m. 如果河源区气候保持过去50年的平均升温趋势(斜率为0.019℃/a), 平衡线将以2.16 m/a的速率继续升高; 如以2000~2008年的速率升温(斜率为0.059℃/a), 平衡线高度将以6.5 m/a的速度上升直至达到稳定态. 冰川平衡线的升高, 使得积累区面积比率减小, 而消融区面积比率增加, 将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的进一步消融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冰山预警     
我到过中国绝大多数冰川区,也曾赴南、北两极进行过冰川科学考察。目前我在西藏工作,几乎每天面对青藏高原的雪山冰川,而且正在和一些志同道合者筹划下一步的冰川考察。作为一位冰川和环境科研工作者,我自然十分关注地球上包括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的每一条冰川的动态变化和地球环境沧海桑田的历史演替,同时也十分关注气候变暖给冰川及冰冻圈层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对河水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发育着36 793条现代冰川,冰川面积49 873.44 km2,冰储量4 561 km3,分别占中国冰川总条数的79.5%,冰川总面积的84%和冰储量的81.6%。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变暖,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增温,使得大多数冰川处于退缩趋势。20世纪上半叶是冰川前进期或由前进期转为后退的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冰川出现大规模退缩,但并未形成冰川全面退缩;60年代末至70年代,许多冰川曾出现前进或前进迹象,前进冰川的比例增大,退缩冰川的退缩幅度减小; 80年代以来,冰川后退重新加剧;90年代以来冰川退缩强烈。现在虽仍有个别冰川在前进,但高原冰川基本上转入全面退缩状态,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川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青藏高原哺育了亚洲的十多条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七条最重要的河流。近数十年来,在全球变暖和冰川退缩加快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七大江河径流量亦呈现出不稳定的变化。从趋势上看,短期内冰川退缩将使河流水量呈增加态势,但亦会加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或河段的不稳定性;而随着冰川的持续退缩,冰川融水将锐减,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特别中小支流将面临逐渐干涸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冰雪佛塔     
正一提到喜马拉雅,脑海里立刻会浮现连绵的山脉和冰川。然而进入21世纪,喜马拉雅冰川(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冰川)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消融。受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的影响,印度最北端的拉达克高原沙漠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危机。尤其是在每年4、5月的旱季,拉达克农作物因干旱缺水而难以生长,绿化灌溉更是无法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家们试图研发可以遏制全球变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人们保护地球还为时不晚。今天,全球变暖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融化的冰川、致命的飓风、消失的森林、越来越频繁的洪水、滚滚的热浪......同时,全球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持续增长,让现状变得更糟。全球变暖对环境、人类会产生深远影响,如不采取减缓措施,21世纪末,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将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极为敏感。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冻土退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生态与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影响着该区域作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在多年连续观测、考察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冰川湖、泥石流滑坡、冻土退化的监测预警系统以及进行灾害防治措施研究示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极为敏感。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冻土退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生态与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影响着该区域作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在多年连续观测、考察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冰川湖、泥石流滑坡、冻土退化的监测预警系统以及进行灾害防治措施研究示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