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玉琳 《河北医药》2013,(23):3649-3650
百白破联合疫苗是由百白破菌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是我国目前计划免疫程序中,注射针次最多,使用最广泛的疫苗。同时,也是接种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疫苗。最常见的百白破接种反应是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瘙痒、患儿烦躁不安,由此给接种儿童及家长带来困扰,为此,我们采用鲜土豆片配合仙人掌外敷的处理方法,治疗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致局部红肿硬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的上臂红肿硬结、皮下脓肿处置的良好方法.方法 通过3年6个月在我院门诊对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的上臂红肿硬结、皮下脓肿使用止痛消炎膏上臂局部敷用,并作详细的临床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组儿童37人,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的上臂红肿硬结、皮下脓肿使用止痛消炎膏上臂局部敷用,效果良好,无局部疤痕等后遗症.结论 发现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的上臂红肿硬结、皮下脓肿使用止痛消炎膏上臂局部敷用效果良好,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磁疗治疗接种百白破疫苗致红肿硬结的疗效。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副反应发生率。方法针对我社区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红肿硬结的60例儿童进行局部低频磁疗治疗,护理与观察。结果通过对60名儿童使用低频磁疗局部治疗,护理观察1~5d,发现接种部位,红肿逐渐减轻,硬结逐渐减小至消失。结论低频磁疗治疗接种百白破疫苗致红肿硬结疗效迅速显著,方法简单容易操作,无任何副作用,儿童家长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4.
龚华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75-176
目的:观察分析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探讨有效防止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10例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儿童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进行有针对的预防接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对接种后儿童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对照组3针疫苗接种后,弱反应19例,中度热反应12例,重度热反应9例,总发热反应率为25.81%;实验组3针疫苗接种后,弱反应9例,中度热反应3例,重度热反应2例,总发热反应率为9.03%,两组发热反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针接种后发生局部硬结反应27例,发生率为17.42%,实验组3针接种后发生局部硬结反应6例,发生率为3.87%,两组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种前加强疫苗的规划处理,对各受体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在接种过程中注意注射器及注射部位的选择,以及接种技巧与注射深度的把握等,可以有效防治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保证计划免疫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在儿童计划免疫门诊,按免疫程序,在婴儿出生后3个月开始,每月注射1次白、百、破疫苗(DPT)。白、百、破疫苗的特殊结构成分容易造成局部吸收不良,及婴幼儿臀部暴露,不易保持清洁卫生,易产生局部红肿、硬结等反应。自1998年2月~2001年12月,我院采用自制复方鱼石脂软膏外敷治疗儿童肌注DPT后的红肿、硬结,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1— 1999年 ,我区计划免疫接种 10 80人次 ,其中 6例发生异常反应 ,发生率达 0 .5 6% ,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发热、脓疱、过敏性皮疹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在 6例异常反应患儿中 ,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978人次 ,接种部位血管神经性水肿 3例 ;过敏性皮疹 1例 ;接种卡介苗82人次 ,接种部位严重异常反应 1例 ;接种冻干腮腺炎活疫苗 2 0人次 ,发生过敏反应 1例。2 典型病例例 1,男性 ,3个月 ,于有效期内初次接种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百白破三联疫苗 ,批号不详 ,注射 10 h后 ,局部出现直径约 5 0 m m的红肿 ,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 ,体温…  相似文献   

7.
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白破疫苗免疫接种经国内外多年实践证明对儿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效果是肯定的。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从 3足月开始 1a内接种 3次 ,每次间隔≥ 3 0d ,以后 1.5~ 2岁再接种一次。但比其他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强且发生率高。现将其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简述如下。1 局部反应接种部位出现红肿 ,有轻度肿胀和疼痛 ,可用清洁的毛巾热敷 ,每日 4或 5次 ,每次 10min ,对接种卡介苗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过敏性皮疹 ,有丘疹和荨麻疹等 ,可口服苯海拉明片 ,0 .5~ 1.0mg (kg·次 ) ,每日 2或 3次。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0 .1~ 0 .…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汉坦病毒灭活疫苗对由于居住或职业的原因而处于感染高危状态的个体的免疫效果。  在韩国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发病率较高的京畿道省的杨平县选择 6 4名志愿者 ,他们主要是农民 ,因职业的缘故接触汉坦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对每个研究对象肌肉注射0 .5 ml福马林灭活的 Hantavax疫苗 ,1个月后以相同剂量注射第 2针 ,接种疫苗后 ,连续 5天每天检查并记录接种者的全身症状和局部反应 ,初次接种后 1 2个月以相同剂量注射第 3针。在初免前、每次接种后 30天、初免后 1年采血 ,用 EL ISA和免疫荧光试验 (IFA)检测血清 Ig …  相似文献   

9.
使用百白破疫苗是比较安全的,但个别人也可发生异常反应,我院近20年来共接种百白破疫苗21500人次,其中发生接种局部无菌化脓10例,严重异常反应4例,现报道如下。1局部无菌化脓共10例,发生率为0.47%。年龄越大化脓概率越小,接种次数越多化脓概率越大,常发生在接种后10~15天,局部先出现硬结,渐扩大,变成直径2~4cm红肿硬  相似文献   

10.
近2年来,因使用吸附百白破疫苗后先后出现12例上臂三角肌红肿、化脓等局部反应。其中,红肿10例,化脓2例。红肿出现的时间最短在注射后数小时,最长3d,持续3~28d。红肿范围约3cm×3cm~7cm×7cm,多数在5cm×5cm左右。出现的症状与儿童性别、营养状况无关。在同一孩子身上第2次接种出现红肿反应1次范围大。病例多数发生在5~9月份,所用疫苗均属同一批号,鉴于上述情况发生,我们在接种操作时,严把以  相似文献   

11.
吸附百白破全名为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它由百日咳疫苗原液、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内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将其接种到人体内.使之产生免疫力.可达到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由于吸附百白破接种量大.反应较大,且百白破需多次重复注射才能获得免疫,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笔者在百白破接种常发生:(1)一般反应:如局部发热、疼痛、红肿,有的伴淋巴结肿大,个别范围可及手臂,持续2—3天。(2)异常反应:①过敏性反应:数分钟或半小时内出现不安、面色苍白、口居紫绀、出冷汗、四肢冰冷、呼吸困难、脉速而细、恶心。②晕针:注射时或注射数分钟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心跳加速等症状。③过敏性皮疹等。针对以上情况。认为在预防接种时只要按以下操作进行.就会减少并发症和各种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肌肉注射是临床治病防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药液刺激、注射技术、部位及局部吸收等)可能使注射部位产生红肿或肌内硬结,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以后的药物注射带来困难。我院多年应用土豆片局部外敷,治疗肌内硬结,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观察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是预防儿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替代传统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wP)的新型疫苗.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出生3个月~6周岁儿童必须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2008年10月,重庆市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进DTaP共1 800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080310-1),至2008年11月13日,沙坪坝区17个预防接种门诊共接种DTaP 947例.其中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发生注射部位局部红肿,1例发生低热(38.4℃),其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0.32%.  相似文献   

14.
百白破联合疫苗是一种混合制剂,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是我国目前计划免疫程序中,注射针次最多,使用最广泛的疫苗。同时,也是接种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疫苗。百白破疫苗的给药方式是肌内注射,因此最常见的注射部位为臀部和上臂三角肌。对1140例儿童分别给予臀部肌肉和上臂三角肌注射百白破疫苗,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百白破制剂局部接种反应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白破疫苗是纳入国家计划免疫程序的“四苗”之一,在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传染病,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百白破三联制剂引起的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逐渐增多,尤其是无菌性脓疡,近年来时有报道,不但给儿童和家长造成痛苦,也一直困扰着广大基层计免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百白破联合疫苗为国家计划免疫疫苗之一,接种后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大多数幼儿接种后无不良反应,个别幼儿有轻度低热、局部硬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因其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吸咐剂不易吸收,注射后有引起无菌性脓肿的可能,此时切忌触摸挤压或切  相似文献   

17.
已知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DTP( DTa P)的局部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剂次的递增而增加。目前已有少数儿童肌肉注射这种铝吸附疫苗后整个肢体肿胀的报道。但铝佐剂在局部反应原性中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因此 ,本研究主要探讨美国儿童连续注射 4针和 5针 DTa P后铝盐含量与大面积肿胀发生率间的关系研究选用 1 3种 DTa P疫苗 ,1 5~ 1 8月龄婴儿于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疫苗 ,学龄前儿童则于上臂三角肌注射疫苗。 1 0 1 5名儿童接种 4针 DTa P,1 2 1名儿童接种 5针DTa P。记录接种后注射部位肿胀直径。结果显示 ,在注射 4针疫苗的儿童中 ,疫…  相似文献   

18.
百白破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的简称,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按比例加佐剂配制而成,该佐剂为铝佐剂作用,在所有疫苗中,百白破引起局部反应(多为局部红肿、硬结)的发生率仅次于卡介苗,及时处理预防接种后出现的红肿硬结,对于无菌性脓肿、无菌性化脓等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本研究重点放在出现这种局部反应后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膏贴敷对接种疫苗引起局部红肿硬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接种疫苗后引起红肿硬结的68例患儿采用云南白药膏外敷1~2个疗程,评价治疗后红肿硬结等不适症状消失时间及接种部位愈合情况。结果 68例患儿治疗时间最短2d,最长6d。治愈52例,占76.47%;显效11例,占16.17%;有效3例,占4.41%;无效2例,占2.95%;总有效率为97.05%。结论云南白药膏贴敷治疗接种疫苗引起的红肿硬结效果明显,作用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唐元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20+138-120,138
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接种方法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月龄满3个月以上完成基础免疫,在1.5~2.0岁及满6周岁加强注射的儿童,吸取百白破疫苗0.5ml,在臀部外上方1/4处或上臂外侧三角肌进行深部肌内注射。结果:4432名儿童中,无一例发生无菌性脓肿,有4例儿童发生局部硬结,经及时处理得以恢复。结论: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接种24h后局部热敷、接种人员操作技术有密切关系,增强责任心,规范操作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