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仁干 《蛇志》1992,4(4):44-46
我院从1988年元月——1991年12月30日(?),收治了58例蛇伤患者,按照本院自拟的“蛇伤治疗常规”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2岁,以青壮年患者居多,其中农民占绝大多数,学生及其他占极少数.蛇伤种类:眼镜蛇咬伤40例,竹叶青咬伤7例,山烙铁头蛇咬伤9例,白头蝰蛇咬伤2例.所伤部位:下肢38例,上肢20例.咬伤后诊断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16小时.蛇伤与季节的关系:除1、2、3月以外其它季节均可发生.以6~9月份为发病最高峰.  相似文献   

2.
叶中贤 《蛇志》1998,10(1):61-62
我院1990~1996年10月共收治各种毒蛇咬伤病人39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97例中男性255例,女性142例;年龄5~73岁;其中农民281例,学生25例,捕蛇者70例,其他21例;蛇伤后至就诊时间15min至1h10...  相似文献   

3.
汤跃庆 《蛇志》2000,12(4):40-41
198 5~ 1 998年 1 2月 ,我院共收治毒蛇咬伤患者 696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96例中 ,男 481例 ,女 2 1 5例。9岁以下 1 9例 ,1 0~ 1 9岁 1 2 3例 ,2 0~ 2 9岁 1 71例 ,30~ 39岁 1 90例 ,40~ 49岁 1 0 3例 ,50岁以上 90例 ,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71岁。学生 34例 ,农民 41 6例 ,蛇业人员 1 92例 ,其它人员 54例。五步蛇咬伤 2 4 1例 ,银环蛇咬伤 1 35例 ,眼镜蛇咬伤92例 ,竹叶青咬伤 1 1 5例 ,烙铁头咬伤 72例 ,不明蛇种咬伤 41例。伤后就诊时间 :5min~ 0 .5h32例 ,>0 .5h~≤…  相似文献   

4.
蒋光煦  黄大铭 《蛇志》2002,14(2):27-27
我院 1 999年 5月~ 1 999年 1 1月共收治各种毒蛇咬伤病人 1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0例患者中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8~ 46岁 ;被咬伤下肢 8例 ,上肢 2例 ;伤后就诊最早 1 h,最晚 72 h。病情分型 :轻型 4例 ,中型 5例 ,重型 1例。毒蛇种类 :竹叶青蛇 4例 ,烙铁头蛇 4例 ,眼镜蛇 1例 ,蝮蛇 1例。1 .2 诊断依据  (1 )根据蛇伤发生时间、地点及患者或家属带来伤人的毒蛇 ;(2 )根据毒蛇牙痕特点 ;(3 )根据各种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及特异性体征。1 .3 治疗方法  (1 )西医疗法。1 )局部处理 :3 %双氧水…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3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廷祖 《蛇志》1998,10(1):73-74
自1993年6月以来,我所以中草药为主,配合西药治疗各种毒蛇咬伤33例,均治愈,现总结如: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3例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农民18例,战士1例,学生3例,职工2例,专业捕养蛇者6例,职工家属3例。咬伤季节均为春末到深秋。其中...  相似文献   

6.
陈连芽 《蛇志》2001,13(2):19-20
高安市地处江西省中部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适宜各种蛇类的生长繁殖。毒蛇咬伤是我市广大农村的常见病 ,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势凶猛等特点 ,如处理不及时或治疗不当 ,可致肢体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 2 0 0 0年 4月至 1 0月共收治毒蛇咬伤患者 2 57例 ,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57例中 ,男 1 41例 ,女 1 1 6例 ;农民 1 94例 ,工人 2 1例 ,学生及学龄前儿童 42例 ;年龄最大的 78岁 ,最小的 3岁。住院治疗 2 2 5例 ,门诊治疗 32例。咬伤季节 :6~ 9月份 2 1 9例 ,占85% ,其中蝮蛇咬伤 1 34…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773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景新  林天辅 《蛇志》2000,12(3):49-5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型毒蛇咬伤的临床方法。方法根据1964-1998年收治各类型毒蛇咬伤患者77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中草药、西医综合对症治疗及灵活应用抗蛇毒血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765例,治愈率99.0%;死亡8例,死亡率。结果治愈765例,治愈率99.0%;死亡8例,死亡率1.0%。结论建立完善的抢救治疗队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陈伟新 《蛇志》1997,9(1):37-37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105例体会陈伟新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蛇伤中心韶关512026我院自1991年~1995年9月共收治各种毒蛇咬伤105例,现就其临床处理疗效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5例中男98例,女7例,年龄6岁~64岁,平均31...  相似文献   

9.
姜胜文 《蛇志》2000,12(4):39-40
我院自 1 992~ 1 998年在无抗蛇毒血清的情况下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各类毒蛇咬伤 3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 2 7例 ,女 9例 ,年龄 7~ 65岁 ,平均 2 5.8岁 ;其中农民 2 4例 ,学生 7例 ,干部 5例 ;受伤部位 :手部 1 1例 ,脚部 2 5例 ;发病季节 :春季 2例 ,夏季 1 7例 ,秋季 1 7例 ;受伤至就诊时间 :4h以内 2 1例 ,5~ 8h4例 ,9~ 1 2 h8例 ,1 3h以上 3例。致伤蛇种 :银环蛇 7例 ,烙铁头蛇 1 8例 ,尖吻蝮蛇 3例 ,竹叶青蛇 8例。1 .2 临床表现及分型  36例蛇伤患者均可见明显牙痕 ,其中 1个牙…  相似文献   

10.
陈连芽 《蛇志》2003,15(1):16-18
宜春市地处江西中西部 ,辖区 1 0个县市 ,人口 5 2 0万 ,属田少多丘地区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适宜各种蛇类生长繁殖 ,已发现 1 0种主要毒蛇中的 8种 (蝮蛇、五步蛇、眼镜蛇、蝰蛇、竹叶青、烙铁头、银环蛇、眼镜王蛇 ) ,全年均有蛇伤病例发生 ,属蛇伤高发区。毒蛇咬伤是我市广大农村常见病 ,其病情危重 ,病死率较高。 1 3年来 ,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 3861例 ,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61例 ,男 2 1 0 3例 ,女1 75 8例 ;农民 2 676例 ,占 69.3% ,学生及学龄前儿童 693例 ,占 1 7.9% ,蛇贩和捕蛇…  相似文献   

11.
中药的物质体系复杂,对其组分的分离、鉴定和制备需要更高的分离度,二维液相色谱能将分离机理不同而又相互独立的两支 色谱柱串联构成分离系统,应用于复杂基质的中药材及中药复方制剂的分析,可显著提高峰容量和色谱峰鉴定的可靠性,降低色谱峰重叠, 使分离效率与分析通量大为提高。综述二维液相色谱基本原理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中药+抗生素治疗;对照组50例;用抗生素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54%;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廖绍筑  陈少兴 《生物磁学》2009,(16):3117-31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6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大柴胡汤,疗程为6周。观察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胃镜下表现情况,并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腹痛、恶心、胃内胆汁、胃黏膜充血、胃黏膜糜烂等症状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1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2.864,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动物类中药资源丰富,其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疗效引起医药领域广泛关注,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然而,抗肿瘤动物类中药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明确。综述常用抗肿瘤动物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肿瘤动物类中药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以期为抗肿瘤动物类中药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补血中药在我国中医药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药调控造血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因子网络直接相关。多维超高通量药物筛选体系的建立和从分子水平系统说明中药作用的药理学机制,使传统的中药理论与国际通用的医学理论模式接轨,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迫切要求。由于中药重整体、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方式,使得传统的研究技术难以完整地阐明其作用机制;而现今发展起来的高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研究上千种基因的作用模式,进行平行基因分析,因此可以用来检测疾病状态下和中药作用后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使从整体和分子水平上阐明中药作用机制成为可能。基因芯片这种高通量、快速、平行的基因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实验手段。在药物领域对于药物靶标的发现、多靶位同步超高通量药物筛选、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中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化、药物活性及毒性评价等都有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建立以基因芯片技术为核心的多靶点、多层次、多水平的中药多维超高通量筛选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0.5%洗必泰含漱剂漱口,外敷复方冰硼散口腔溃疡膜,维生素C片,复合维生素B片口服,重型患者应用强的松,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加用自拟的中药消溃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2.5%,对照组总有效72.5%,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采取对因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方便,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白癜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门诊诊治90例白癜风患儿,患儿局部皮损处白天外涂中草药复方增色液后日光照射,晚上外涂补骨脂素溶液后小型黑光灯(UVA)照射,同时内服中药复方制剂"乌梅汤",治疗全过程配合适时心理疏导,饮食调护与局部护理。结果:90例患儿经3个疗程的治疗与观察(每个疗程2个月)总有效率为42.2%(38例),其中临床疗效评价痊愈20例(22.2%),显效13例(14.4%),好转5例(5.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点在于内外中草药联合应用,白天外涂中草药复方增色液后日光照射,其光敏作用好而副作用小;同时内服中药乌梅汤,可改善患儿脾胃虚弱的症状;配合心理疏导,饮食调护与局部护理,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十年来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病历资料,总结治疗该病的最佳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保守治疗300例的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115例)予以50 mg/次甲氨蝶呤(MTX)+200 mg/d米非司酮+中药治疗,B组(92例)采用50 mg/次MTX+100 mg/d米非司酮+中药治疗,C组(93例)采用200 mg/d米非司酮+中药治疗。观察记录三组患者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盆腔内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记录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间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B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6.52%、85.87%、86.02%,三组患者治愈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治愈率均高于B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治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1%(12/111)、16.30%(15/92)、11.83%(11/93),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MTX和大剂量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疗程短,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中药及中药制剂中微量元素铜、铬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FAAS)对苦参、黄柏及黄柏胶囊中微量元素铜、铬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FAAS若干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该法的平均回收率在95.2%~10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76%以下,结果可靠,方法简便,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Type 2 diabetes is a serious metabolic disease as a long‐term threat to human health. Insulin resistance is not only the basis and major feature of type 2 diabetes, but also the main etiology of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through attenuating insulin resistance, whereas the mechanism involved is not yet well understood.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elucidate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se bioactive compounds so that one can pave the wa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s.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the recent progresses of some bioactive ingredients from TCM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which exhibit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insulin resistance.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review can provide new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TCM‐derived drugs against diabete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