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辽代散乐中的酒文化、祭祀文化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散乐的文化特质,酒文化、祭祀文化和散乐之间交织融合、相互促进发展,将宴会活动和饮酒、赏乐合为一体的传统习俗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卫丽军 《兰台世界》2014,(11):57-58
本文从辽代散乐中的酒文化、祭祀文化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散乐的文化特质,酒文化、祭祀文化和散乐之间交织融合、相互促进发展,将宴会活动和饮酒、赏乐合为一体的传统习俗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唐代,鼓吹乐发展到高峰,五礼制度的规范、鼓吹署的建立,乐工数量大大增加等因素,都推动唐代鼓吹乐的发展。认真分析唐代鼓吹乐在唐代礼乐、燕乐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梳理中国古代鼓吹乐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与外国交流的历史来自秦汉,后数百年未曾间断。为便于两国交流而进行翻译工作的机构,却是自明始。明初建四夷馆以进行外文翻译和培养外文翻译的人才,一直延续至清朝。四夷馆培养了一批专注于译文的学生,促进了朝廷与外界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郑宇 《兰台世界》2016,(8):141-142
在众多少数民族图像中,云南的"滇夷图"独具一格、自成体例,与贵州的"苗蛮图"齐名并行,被誉为"云南各民族的古代生活实录"。本文介绍了"滇夷图"的由来、保存现状,并详细分析了它所具有的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冬梅 《兰台世界》2016,(8):114-116
根据宋代有关"莲花乐"的文献以及地方志记载,结合早期韵图反映的语音现象进行分析",莲花乐"的读音形成于宋代。元代宕江摄入声字文白异读,因此大量出现"莲花乐"的同音代替写法"莲花落"。后来由于"乐音乐"保留文读音",乐快乐"受其影响文读音占了主流,白读音逐渐被"落"代替。因此",莲花落"应写为"莲花乐"。地名如乐亭、乐陵中乐(lào)的读音保留了宋元时期北方通语中"乐快乐"的白读层次。  相似文献   

7.
黎锦晖是儿童歌舞音乐的首创者,确立了中国儿童歌舞剧新体裁,主张运用唱歌学习国语,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也是我们应该铭记和缅怀的音乐教育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玉辰 《军事记者》2004,(7):J002-J002
  相似文献   

9.
四夷馆可谓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翻译学校,四夷馆的设立是当时明代社会各种因素的产物,无论它的发展变迁还是各种制度制定都与明代政府有密切关联。本文主要从明代四夷馆创办及其背景出发,管窥明代四夷馆中的学生评价体系与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田栋 《军事记者》2006,(4):54-54
业余时间写点“豆腐块”,斗着胆子投到报社、杂志社、电台,让行家们鉴别优劣,然后怀着希冀和渴望的心情,翘首等候佳音,这是我生活中的一种追求。有追求就会有痛苦,想写点东西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儿。在家里,该伴妻子逛逛商店、看看电影什么的,你不能去;该陪孩子乐一乐、或者帮他复习一下功课之类的事,你得让妻子或家人代理;该做的家务你只能放着聪明装糊涂。同时,你得耐得住寂寞,放弃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把亲朋好友间的来往、聚会减少到最低限度。诸如此类的苦倒也罢了,最使我感到困苦的是想写而写不出的时候,有素材一时难以确定主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大量史实资料的研究,对凉州在有唐一代的经济文化地位以及凉州胡人乐伎的相关资料分析,全面地得出在凉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熏陶下,胡人乐伎通过多样的方式,对唐代胡乐不断丰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于研究清朝对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法律实施、管理方法,解读传统民族法律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并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着可供参考的历史借鉴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唐以降,弄孔子、戏儒流、渎圣侮贤之优戏表演,绵廷不绝,其尤以宋代优戏为著。它以讹语影带、插科打诨的形式,渎经侮圣、诋贤叛道,戏儒刺奸、讥时揭弊,牵动道德、政治与学术文化的敏感神经,演绎了儒家思想民间接受的另一面,显示了戏剧文化与社会政治渗透消长的态势,以丰厚的文化意蕴,成为早期戏剧民间形态孕育中不可多得的“真戏弄”。  相似文献   

14.
"八大曲"是指八首古腔粤曲曲目。这一系列清唱粤曲,约在清代同治年间,流行于广州菊部曲坛。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粤乐名宿潘贤达提倡复兴"八大曲",1954年发表《粤曲论》讨论"八大曲"美学,同时区分粤乐曲艺的四种演唱风格,分别是:戏班、八音、"玩家"(意即业余乐师)和河调。本文特别强调,"玩家粤乐"是实践"八大曲"的表述载体,"八大曲"美学特点呈现于"玩家粤乐"之中,二者紧密契合,不能分割。另外,"八大曲"本身虽非场上演剧,但其唱本曲文,保留了同治光绪年间粤剧唱词形式。本文尝试从"戏曲清唱"、"珠江河调"和"广东汉剧"三个方面,论述"八大曲"在的历史地位。并通过比较"八大曲"和"外江戏"剧本唱段,窥探早期"粤剧"和"外江戏"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5.
例戏是戏,更是仪,俗民更重视仪,闽南地区以吉祥性质的例戏居多,因此,文中提出"吉祥例戏"概念,基于媒介环境学视角,侧重于传播仪式观这一文化指向,阐释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因素。文中认为"幻象"是戏剧审美传播媒介,乡村吉祥例戏通过一系列充满隐喻和象征的动作、道具共同营造神秘的"幻象",使戏台和祭台所构建的空间所代表的时空意义进入历史的文化范畴,达成人神交流;剧目是宗族意义传播媒介,族群通过剧目实现族群认同感和历史记忆的延伸过程;演员的宗教行为模式是仪式性目的表达媒介,戏曲艺人呈现一整套完整规范化的行为方式,拥有象征和隐喻功能,表达祈福驱邪的仪式性目的。  相似文献   

16.
孙峥 《中国广播》2011,(12):51-53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标志乐《乘着故事的翅膀》的创作为例,阐述了广播电台标志乐创作录制过程的三个要素:准确理解电台频率的内涵定位,掌握标志乐制作方向;标志乐的信息诉求“形简意赅”,体现情感恰如其分;融合音乐多样性,完美呈现创意理念。本文还提到了当代录音师在标志乐创作录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古老多民族的国家,很早就已经有翻译活动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不过其记载比较少,翻译人员的记载更是凤毛麟角。下面本文主要对明朝时期"教习译写番字"四夷馆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龟兹乐在中原的传播,离不开历代龟兹乐师的努力,其中北宋乐师苏袛婆在其中起到了举动轻重的作用,他将传统的龟兹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推出了影响音乐史的"五旦七声"。  相似文献   

19.
刘辉 《兰台世界》2014,(12):181-182
龟兹乐在中原的传播,离不开历代龟兹乐师的努力,其中北宋乐师苏袛婆在其中起到了举动轻重的作用,他将传统的龟兹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推出了影响音乐史的"五旦七声"。  相似文献   

20.
孔子所谓"仁",是指"己"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乐"作为孔子的精神境界,与其对"仁"的强调和追求密切相关,是适宜地对待和处理"己"与"人"之间"利"的关系,从而获得的自由感,具有生存论意义上的审美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