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在SD大鼠背部皮肤制作深达皮肤全层的正方形创面,实验组大鼠创面上覆含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对照组分别在大鼠创面上覆整合空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膜、空白生物膜和仅覆切口膜.采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术后3、7、14、29 d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在各时相实验组中新生的毛细血管数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VEGF表达与新生毛细血管数正相关.结论 将含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能使创面成纤维细胞持续、有效地表达VEGF,强有力地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在SD大鼠背部皮肤制作深达皮肤全层的正方形创面,实验组大鼠创面上覆含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对照组分别在大鼠创面上覆整合空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膜、空白生物膜和仅覆切口膜。采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术后3、7、14、29 d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在各时相实验组中新生的毛细血管数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VEGF表达与新生毛细血管数正相关。结论将含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能使创面成纤维细胞持续、有效地表达VEGF,强有力地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SCs)对小鼠创面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裸鼠建立创面损伤模型后分为三组,实验组给予基底膜基质(Matrigel)复合hASCs注射治疗,细胞组给予hASCs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磷酸液缓冲液(PBS)注射治疗,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所有裸鼠都造模成功,无动物因麻醉或手术而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与细胞组术后7 d与14 d的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的SOD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与细胞组术后14 d的血清VEGF、EGF及bFG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与细胞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SSON染色结果为实验组创面完全愈合,表皮修复情况良好,可见部分炎性细胞浸润,呈复层上皮排列;细胞组已修复部分的表皮修复情况良好,表皮呈复层上皮排列,仍有部分创面未能愈合,肉芽组织生长良;对照组尚未愈合的创口周围...  相似文献   

4.
磨痂术对大鼠浅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检测磨痂术对于促进大鼠浅Ⅱ°烫伤创面愈合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于每组大鼠背部制作1个创面,实验组创面致伤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行磨痂术;对照组创面致伤后在无菌条件下行保守换药治疗.标本制备后第3、7、10天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大体愈合情况及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的差别.并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情况.[结果]第3、10天,实验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第3、7、10天,实验组bFGF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0天,EG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磨痂术对于大鼠浅Ⅱ°烫伤创面具有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胸腺素β4(Tβ4)联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深II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 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深II度烫伤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外涂生理盐水)、Tβ4组(外涂6 μg Tβ4)、bFGF 组(外涂4μg bFGF)及Tβ4 + bFGF组(外涂6 μg Tβ4 + 4μg bFGF),每组各10只。给药第3、7、10、14 d对创面进行拍 照并取创面皮肤标本,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利用RT-PCR检测TGF-βl mRNA及VE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Caspase-3及NF-kB蛋白表达。给药后第1、3、6、12、24及48 h,取各组大鼠创面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 织化学法检测IL-10及TNF-a阳性表达。结果 给药后各时间点,Tβ4 + bFGF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其他各组(P< 0. 05) ,TGF-β1 mRNA表达量低于其他各组(PV0. 05),而VEGF mRNA表达量及VEGF、Caspase-3及NF-kB蛋白表 达量高于其他各组(P<0. 05)。Tβ4 + bFGF组IL-10及TNF-a阳性细胞数先增加后降低,12 h到达峰值,12 h前高于 Tβ4组及bFGF组,12 h后低于Tβ4组及bFGF组(P<0.05)。结论 Tβ4联合外源bFGF治疗深II度烫伤能通过改善 炎症反应,加速坏死组织细胞凋亡,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加速创面愈合,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检测磨痂术对于促进大鼠浅Ⅱ°烫伤创面愈合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于每组大鼠背部制作1个创面,实验组创面致伤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行磨痂术;对照组创面致伤后在无菌条件下行保守换药治疗。标本制备后第3、7、10天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大体愈合情况及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的差别。并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情况。【结果】第3、10天,实验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第3、7、10天,实验组bFGF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0天,EG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磨痂术对于大鼠浅Ⅱ°烫伤创面具有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毕国华 《黑龙江医学》2003,27(4):273-27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动物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背部割伤无菌创面模型 ,将实验组bFGF溶液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溶液分别 1次 /d滴于创面 ,伤后取创伤组织制成组织切片 ,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bFGF组创面明显缩小 ,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 bFGF对小鼠皮肤创面有显著的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芦荟对大鼠浅度烫伤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浅度烫伤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实验动物分两组:自然愈合组(对照组);芦荟凝胶组(试验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伤后2、6、10、18、24d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EGF、bFGF的表达。结果:1创面愈合率:芦荟凝胶组在10、18、24d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24d时相点更明显(P<0.01)。2E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E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0、18d时E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bF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bF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8、24d时bF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芦荟凝胶外涂对大鼠浅度烫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GF、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Cheng B  Fu X  Sheng Z  Gu X  Sun T  Sun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187-1191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烧伤创面内肌成纤维细胞转归的影响 ,深入探讨bFGF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大鼠 30 %深Ⅱ°烫伤模型 ,采用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伤后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时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caspase- 3)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 ,并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ASMA)、转化细胞生长因子 - β1(TGF -β1)的变化情况 ,并对照观察创面应用外源性bFGF后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 创面组织中 β -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早期变化不明显 ,伤后第 7天明显升高并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减弱。创面外用bFGF ,伤后 7~ 14dASMA的表达明显增强。伤后 3h开始 ,TGF - β1的表达逐渐升高 ,至 14d略有所下降。外有bFGF后TGF - β1的表达明显增加 ,并强于单纯烫伤组。伤区局部加用外源性的bFGF ,caspasemRNA和蛋白的表达规律与单纯烫伤组相似 ,呈现先升高后降低 ,再升高样的变化。但第一次峰值低 ,第二次的峰值高于单纯烫伤组。结论 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增加与凋亡过程是创面愈合的重要环节。外源性应用bFGF可能够通过提高TGF - β1的分泌 ,进而协同其他生长因子对肌成纤维细胞形成和凋亡发挥作用 ,最终影响愈合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EGF和bFGF联合应用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创面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四肢烧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4组,联合用药组39例,EGF组34例,bFGF组37例,对照组26例,分别观察比较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完全闭合时间及肉芽组织成熟度.结果 伤后7,11,14,17 d联合用药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组(P<0.05);伤后7,11,14 d EGF组和bFGF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创面比EGF组、bFGF组和对照组提前闭合,差异均非常显著(P<0.05),EGF组和bFGF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提前愈合(P<0.05).处理后第14天,联合用药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局部联合应用EGF和bFGF可通过协同作用加速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 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6只 Wistar 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烫伤组(30只)及对照组(6只),烫伤组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第1、3、7、14、21天各处死6只大鼠,取创面全层组织,通过 RT -qPCR 和 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创面组织中 VEGF 的 mRNA 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不予烫伤,直接处死,取正常皮肤组织检测VEGF 的 mRNA 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烫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 VEGF 的 mRNA 含量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于伤后显著增加,1 d 即达峰值,3 d 逐渐减少,14 d 为最低值,21 d 又再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EGF 参与调节烫伤创面的修复过程;VEGF 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创面血管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象皮生肌膏对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PTEN、p-AKT、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象皮生肌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从72只SD雄性大鼠中随机选取18只为空白组,其余54只大鼠使用全层皮肤缺损法制备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8只。造模完成后实验组予象皮生肌膏外敷,对照组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敷,模型组和空白组予生理盐水外涂,于造模后的第3、7、14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ELISA检测各组皮肤组织PTEN、p-AKT、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第3、7、14天实验组、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第7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第3、7、14天皮肤组织完整,前后无明显形态学变化;模型组第3、7天创面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皮大量坏死脱落,第14天见少量毛细血管形成;实验组及对照组第3天炎性细胞浸润、表皮灶性坏死脱落,第7、14天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少、较多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肉芽组织基本形成。第3、7、14天空白组PTEN、p-AKT、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第3、7、14天模型组PTEN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第7天达到最低水平(P<0.05)。第3、7、14天模型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P<0.05)。第3、7、14天模型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能降低大鼠创面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提高p-AKT、VEGF蛋白表达水平,加快慢性创面愈合速度,调控PTEN/AKT/VEGF信号通路可能是象皮生肌膏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龙  陈朗  王雷  张婕  雍雨  王兰 《广西医学》2023,(4):403-407
目的 比较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与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及对创面修复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分为PRP组和rhGM-CSF组,各40例。在外科常规治疗基础上,PRP组采用PRP凝胶治疗,rhGM-CSF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治疗2周后创面愈合率、感染控制水平,治疗前后创面修复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RP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rhGM-CSF组(P<0.05)。治疗2周后,PRP组患者创面愈合率高于rhGM-CSF组;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创面VEGF、PDGF、bFGF、EGF表达量均较治疗前升高,且PRP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rhGM-CSF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二度烫伤创面应用丝蛋白创面敷料覆盖后的疗效?方法:SPF级雄性大鼠20只,体重230~250 g,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76℃热水烫伤10 s,形成8 cm × 5 cm浅二度烫伤创面?腹腔注射平衡液5 ml抗休克处理?对照组创面覆盖消毒凡士林纱布,实验组创面覆盖丝蛋白创面敷料,外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手术后3 d行创面取材,组织培养后测定其释放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PDGF-AB)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并通过HE和Masson染色对创面组织坏死程度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组织EGF?bFGF?PDGF-AB及IL-8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均 < 0.01)?结论:丝蛋白创面敷料覆盖大鼠浅二度烧伤创面能促进局部生长因子的释放,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有效抑制创面炎症反应并且对大鼠浅二度烫伤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了解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海水浸泡后的兔软组织刨伤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成年家兔为实验动物,建立背部双侧圆形创伤模型,每组8只,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对照组)、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海水浸泡组)、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重组人bFGF治疗组(bFGF组).观察各组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状况,统计创面面积变化及创面愈合.结果:海水浸泡组的肉芽组织形成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及bFGF组.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2.4±0.9)d;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6.9±1.1)d;海水浸泡合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3.5±1.1)d.结论:海水浸泡能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迟,bFGF对于海水浸泡伤口具有显著促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黛玉膏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患者创面疼痛、愈合情况及创面新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84例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肛瘘切除术,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康复新液纱布外用,治疗组患者予自拟黛玉膏纱布外用。术后第3、7、14天,评价并记录患者的创面疼痛及肉芽颜色评分;术后第7、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检测患者的创面毛细血管含量、成纤维细胞数及VEGF表达水平;术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3例患者被剔除或脱落,对照组1例患者被剔除,最终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①术后第3、7天,治疗组患者的创面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7、14天,两组患者的创面肉芽颜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第7、14天,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毛细血管含量、成纤维细胞数、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术后局部外用黛玉膏,能够有效减轻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创面VEGF表达、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和成纤维细胞聚集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动物模型。方法在SD大鼠背部皮肤制作深达皮肤全层的正方形创面,实验组SD大鼠创面上覆含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对照组包括3组,分别在大鼠创面上覆整合空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膜、空白生物膜和仅覆切口膜。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术后3、7、14、29 d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在各时相实验组大鼠创面中成纤维细胞增生数及新生的毛细血管数均高于对照组大鼠。结论将含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能诱导血管生成,强有力地促进肉芽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18.
高糖环境对浅二度烫伤创面VEGF表达及创面血管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浅二度烫伤模型和不同浓度的高葡萄糖体外培养体系,研究高糖环境对促血管化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①90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两组同时形成10%体表总面积(TBSA)的浅二度烫伤模型,分别取烫伤后第1、3、7、10、14天创面皮肤组织样本,测定糖含量、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②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在正常环境及30、50mmol/L葡萄糖中培养7d,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释放VEGF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烫伤创面组织局部糖含量及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微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高糖组释放VEG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环境组。结论在糖尿病浅二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存在促血管化生长因子高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低反应性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糖尿病大鼠浅二度烫伤模型和不同浓度的高葡萄糖体外培养体系,研究高糖环境对促血管化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①90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两组同时形成10%体表总面积(TBSA)的浅二度烫伤模型,分别取烫伤后第1、3、7、10、14天创面皮肤组织样本,测定糖含量、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②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在正常环境及30、50 mmol/L葡萄糖中培养7 d, 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释放VEGF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烫伤创面组织局部糖含量及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微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高糖组释放VEG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环境组.结论 在糖尿病浅二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存在促血管化生长因子高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低反应性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内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治疗组分别于术后即刻、1、2、3、4、8、12、24 h经细导管注入bFGF溶液20μl(含bFGF 20μ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然后于术后4、7、14 d处死取材.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7、14 d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牵张性脊髓损伤后ChAT阳性细胞数持续下降,经bFGF处理的大鼠ChAT阳性细胞数增多,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FGF能促进脊髓神经元合成ChAT,从而促进动物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