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复位方式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87例(104侧),根据患者手术复位方法的不同,分为游离复位组和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游离复位组采取游离复位术,髁状突解剖复位组采取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术后1年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结果髁状突解剖复位组的显效率为67.2%,显著高于游离复位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患者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和咀嚼正常的比例均高于游离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髁状突解剖复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结构和口腔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治疗方法在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0例髁突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观察组显效者18例(72.0%),有效者6例(24.0%),失败者1例(4.0%),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对于髁突骨折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接受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B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效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愈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复位方法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尽快恢复肩关节的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预防肱骨头坏死、关节僵硬以及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4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通过手法复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Kofoed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与对照组的6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ofoed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Kofoed评分(89.72±7.48)分与对照组的(88.97±8.0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治疗方法 ,轻度骨折患者以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更好,重度骨折患者则通过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固定方式治疗AO-C3型Pilon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AO-C3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16例、B组20例、C组24例.A组采用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B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C组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术.观察3组临床疗效、骨折重建质量、早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优良率、解剖复位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C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术方案各具优势,但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手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AO-C3型Pilon骨折患者早期的并发症,对于大范围感染、骨折区软组织缺损严重者选取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术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足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差异。方法足踝关节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固定优良率及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固定优良率分别为68.33%(41/60)、91.67%(55/60);B组患者固定优良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疼痛、关节间隙、距骨移位及距骨倾斜等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患者关节稳定性、行走、跑动及活动范围等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足踝关节骨折可有效提高固定效果,改善踝关节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丙 《中国医药指南》2014,(35):146-147
目的对比分析开放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48例患者并随机分组,观察组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后Mazur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Mazur评分值依次为(18.7±3.2)d、(11220.3±488.0)元、(93.7±5.2)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5.8%,7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和B组(n=30),A组进行张氏正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B组进行常规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观察患者疼痛情况、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4周时,A组疼痛、活动、持久性、整体使用情况和总积分均显著高于B组(均P< 0.05);术后6个月时,A组活动、整体使用情况和总积分均显著高于B组(均P< 0.05).术后6个月时,A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67%,B组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B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张氏正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相较于常规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45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耳屏前角形切口、腮腺入路切口、颌后切口、翼下颌皱襞切口四种手术入路至髁状突骨折部位,对骨折进行手术。结果45例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良好,张口度和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部疤痕不明显,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每种手术入路均有其适应症。对不同类型的髁状突骨折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不仅便于暴露骨折断端、解剖复位,而且便于骨折固定,术后效果好,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及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老年人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A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B组给予外固定架固定,C组给予T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后统计3组患者愈合时间、骨折复位程度、腕关节活动度及疗效评价。结果 C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B组,腕关节活动评价优于A组、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骨折复位程度显著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与B组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评价、总有效率及骨折复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形钢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解剖复位,腕关节功能和疗效均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  相似文献   

12.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坚固内固定术的手术适应证与技术要点。方法 髁状突骨折 4 3例 ,4 1例行开放复位坚固内固定手术 ,所有患者手术前后仔细记录面形、张口受限、面神经损伤及关系紊乱情况 ,手术前后 X线曲面断层片对照骨折复位与愈合改建状况。结果 髁状突骨折 X线复查骨折解剖复位率达90 % ( 37/41) ,张口受限 7例 ,错 3例 ,钛板断裂 1例 ,面神经损伤 7例 ,伤口感染 3例。结论 开放复位坚固内固定术是下颌骨低位髁颈与髁颈下骨折的理想方法 ;髁头与高位髁颈骨折及陈旧性骨折应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治疗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5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分为A、B、C组,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完成后比较3组患儿治疗的优良率,以及肘内翻、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A、B、C组优良率为78.9%、81.8%、80.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肘内翻的发生率分别为18.4%、9.0%、12.0%,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A、B、C组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6%、4.5%、8.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治疗方法疗效均较好,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明  律娜  肖雅  后军  薛浩伟  胡玉坤 《安徽医药》2019,40(4):396-398
目的 探讨髁突囊内骨折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例35侧髁突囊内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开放手术,术后3个月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35侧髁突囊内骨折中,26侧行骨折内固定治疗,9侧行骨折碎块摘除术。3个月后,患者临床治愈率达81.48%,髁突骨折侧的影像学治愈率达88.57%。结论 髁突囊内骨折的开放手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足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足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显著,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足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比锁定钢板和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从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肱骨近段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和常规手术治疗,并进行3个月病情复查及随访,对疗效结果与康复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钢板组总治愈率85%高于常规组总治愈率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评分和解剖复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钢板组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组有效治愈率高,且较少的术后并发症,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近段骨折中有较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闭合复位经皮桡侧改良克氏针弹性外固定与经皮内外侧单根克氏针交叉固定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在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桡侧改良克氏针弹性外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单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Flynn肘关节功能标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年,观察组Flynn肘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87%vs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3)术后12周,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69%vs23.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行闭合复位,采用经皮桡侧改良克氏针弹性固定术疗效显著,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半截石位辅助前侧小切口顶压复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8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健侧截石位辅助前侧小切口顶压复位(A组)和平卧位辅助前侧顶压复位(B组),采用3枚空心螺钉呈倒“品”字形分布固定的手术方法,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等级的差别。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51.9±15.4)min, B组手术时间为(66.3±17.4)min; A组透射次数为(32.3±9.5)次,B组透射次数为(45.1±15.7)次,A组在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上明显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复位等级中Ⅰ级15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1例;B组术后复位等级中Ⅰ级16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截石位辅助前侧小切口顶压复位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中能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透视次数,有良好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7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50%)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选择76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根据骨折的AO分型分为三组,其中A型组27例,B型组26例,C型组23例。通过分析随访资料,采用相应的影像学测量参数及临床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为期12个月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在末次随访的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和掌倾角、尺偏角方面,A或B型组均显著优于C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型组与B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末次随访的满意度评分方面,C型组略低于A或B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的功能及影像学效果均较好,且改善程度和骨折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但不会显著影响患者对该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