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5.23±13.35)min,术中出血量(100.89±29.22)ml,愈合时间(13.10±4.50)周,术后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4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4%。结论:PFNA内固定术创伤小,效果好,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内固定;观察组则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评估比对两组各项...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IF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PFNA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关节负重时间早于对照组,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IFF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PFNA内固定术,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不同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无皮肤坏死或者感染症状,骨折部位均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畸形愈合、髋内翻和肢体短痛等问题,未出现断钉、松动、钢板断裂和螺钉切割股骨头等现象。40例患者,14例为髋关节功能优,18例为较好,6例为良,2例为差,优良率为9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固定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模式护理)和实验组(40例,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骨性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股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骨折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方法(InterTan与PFN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2012年在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应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病例60例,其中33例应用InterTan治疗,27例应用PFNA治疗。结果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5个月,无死亡个案, InterTan组:手术时间为(65.2±15.5)min,术中出血量为(261.5±110.7) ml,下地行走时间为(5.3±0.8)周,骨折愈合时间为(8.8±1.3)周;PFNA组:手术时间为(40.4±16.1)min,术中出血量为(192±120.6) ml,下地行走时间为(5.0±0.6)周,骨折愈合时间为(8.6±0.8)周。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下地行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没有差异。结论 InterTan及PFNA均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应用PFNA方法的病例,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6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A组和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等各临床指标。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且临床总有效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失血量与输血量均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手段应用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创伤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靖县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救治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负重站立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2 1,P=0.000 1)。结论:PFNA内固定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3.
赵瑞林 《中国新医学》2011,(12):1124-1125
目的 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70例,PFN-A组30例,DHS组40例,对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6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9%)较对照组(29.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卧床时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内固定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兰陵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PFNA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INTER-tan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康复指标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患肢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INTER-tan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12月期间在米易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9例患者分为甲组(n=42)和乙组(n=47).对甲组患者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乙组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然后,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选用解剖钢板作为内固定物在治疗股骨粗隆间发生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究不同手术时机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接受解剖钢板内置固定方法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19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骨折患者在骨折发生后的第1周即进行解剖钢板法手术操作,观察组则在骨折发生3周后才做相同处理。最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Harris评分。结果经解剖钢板内固定法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人群患者的总体优良率达89.58%,患者受伤3周后进行手术操作的效果要优于受伤后1周时的状况。结论解剖钢板应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方面具有积极效果,且在患者受伤1周和3周后进行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是第3周,此阶段可降低患者手术风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每组各45例。LCP组患者采用LCP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C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LCP组患者疼痛、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DHS组(P<0.05),但两组患者活动范围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LC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张倩文  周佳佳 《医药前沿》2022,(10):106-108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2月我院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析性别、年龄、BMI指数、静脉血栓史、围手术期感染、内科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症等相关因素对DVT的影响,找出可能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