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浠  姚思玥  潘永初 《口腔医学》2022,42(5):456-461
正畸治疗的目的是矫治患者错牙合畸形,在达到平衡、稳定、美观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或避免正畸治疗对患者牙周健康的不利影响。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具有舒适、美观、可摘、易清洁的优势,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本文将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作一综述,从无托槽隐形矫治力学特性、牙周临床指标和牙周炎症微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Angelalign TM System)自问世以来,在正畸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也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2007年,田杰等首次发表了用国产EAB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牙列间隙的病例报道。之后相关的报道越来越多,史真,白玉兴,田杰等报道了拔除下切牙矫治病例。白玉兴等报道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牙周病正畸中的应用。李丽岩报道了一例固定矫治后严重复发病例的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联合矫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中远中移动尖牙过程的生物力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建立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拔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载荷和固定矫治器载荷,比较两种载荷作用下牙齿及牙周膜的平均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的变化,以及牙齿旋转中心的变化。结果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载荷时下牙齿及牙周膜的平均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均小于固定矫治器载荷,同时,牙齿旋转中心更接近根尖。结论两种矫治技术均使尖牙产生倾斜移动,但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尖牙的旋转中心更接近根尖,且应力分布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根据数字化模型和牙移动设计方案设计制作的一系列个性化透明矫治器,用于精准移动患者的牙齿。对无托槽隐形矫治的适应证把控和病例的合理诊断设计是治疗成功的前提,而矫治过程中正畸医师对患者的复诊监控更是达到矫治目标的必要条件。本文从复诊监控方法、内容、问题分析和临床处理几方面入手,对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的复诊...  相似文献   

5.
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将我国自主研发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探讨该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41例较简单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主要包括牙列间隙、牙列拥挤以及牙周病止畸治疗,应用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通过层析扫描建立数字化三维牙颌模型,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加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根据治疗方案,为每例患者设计10~40副矫治器.患者每2~3周更换一副矫治器,矫治后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成矫治并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牙列排齐、无间隙、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矫治疗程6~25个月,平均18个月.结论 目前,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仅町矫治相对简单的错(牙合)畸形,并以其透明、美观、舒适、卫生等优点,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但隐形矫治技术的矫治力作用复杂,其生物力学机制仍不明确。构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力学模型、精确研究动态正畸过程是目前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因此,本文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前牙转矩控制对取得理想的正畸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有特殊的施力方式及材料性能, 其对前牙转矩的控制有一定局限。因此, 探讨如何提高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前牙转矩控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阐述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前牙转矩控制的方法,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前牙转矩控制的效率、难点以及增强前牙转矩控制的策略,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口腔正畸技术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新方法和新材料层出不穷,从而满足患者的不同矫治需求。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加工的基础上,以其隐形、美观、舒适的特点,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关注。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发展迅速,其矫治范围也得到不断拓展。本文就此类矫治器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和治疗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牙根吸收是正畸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无托槽隐形矫治是一种新兴的矫治技术,使用的矫治器材料以及对牙齿的施力方式和大小与固定矫治不同。多数临床研究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对牙根吸收的影响较小。文章就无托槽隐形矫治的原理及技术特点,矫治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治疗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颌术式为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加颏成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术中植入8颗种植钉配合数字化(牙合)板进行颌间牵引,术后通过垂直牵引使后牙咬合紧密;患者依从性良好,通过1套矫治器完成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建立磨牙尖牙Ⅰ类关系及前牙正常覆覆盖,下颌前突及偏斜改善良好,术后1年稳定性良好。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的应用已较为普遍,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的特性使其与计算机辅助的正颌手术设计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可供探索的空间更广阔。结论 对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高效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简单病例,其数字化设计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潘晓岗 《口腔医学》2019,39(11):978-981
[摘要] 透明矫治器美观、舒适、卫生和方便,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计算机三维辅助方案设计,临床操作的简便而得到越来越多医生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口腔数字化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临床医生经验的不断地积累,透明矫治器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另外,透明矫治器也存在对长距离牙移动控制力不足,牙移动实际情况和计算机矫治器方案存在差异等问题。本文从病例选择和治疗计划出发,阐述透明矫治器在减数正畸病例中应用的生物力学、支抗控制,矫治器设计,以及矫治风险,为正畸医师在使用透明矫治器矫治减数正畸病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青少年患者龋白斑(WSL)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正畸后WSL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研究依据。 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203例青少年患者,通过调查问卷采集患者口腔一般情况及阶段正畸治疗资料;通过目测法对131例无WSL组及72例WSL组患者进行牙齿白斑检测,计算WSL发病率;通过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及回归法探究接受隐形矫治的患者发生WSL的可能因素。 结果接受隐形矫治的青少年患者WSL的发病率为34.6%,WSL的发生与以下影响因素相关(P<0.05):性别、每日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长、使用牙膏类型、使用漱口水频率、饮用碳酸饮料频率、治疗前有无龋齿、佩戴隐形矫治器进食频率及持续时间和佩戴矫治器进食后清洁矫治器频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日刷牙次数、治疗前有无龋齿、饮用碳酸饮料频率及佩戴矫治器进食后清洁矫治器频率可能是WSL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青少年患者接受隐形矫治后具有较高的WSL发生率,其中每日刷牙次数较少、治疗前患有龋齿、饮用碳酸饮料频率较高及佩戴矫治器进食后清洁矫治器频率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WSL。  相似文献   

13.
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 - To evaluate the available evidence regarding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clear aligner treatment (CAT).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for systematic...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整体内收上颌前牙过程中上颌前牙所受的应力情况及初始移动规律.方法:采用CBCT扫描已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患者,建立上牙列、牙周膜及牙槽骨的初始复合体模型.激光扫描患者牙冠外形并与初始模型三维重叠建立终模型.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安装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时上颌前牙的应力分布及初始位移趋势.结果:建立了具有高仿真度的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颌双侧中切牙及侧切牙初始位移趋势一致,表现为远中舌向倾斜移动,且均有伸长趋势,其牙周膜应力分布与其位移趋势相一致;上颌双侧尖牙表现为远中倾斜移动趋势.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整体内收上颌前牙时,上颌前牙均表现为倾斜移动,且有伸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Clear aligner therapy (CAT) has been used successfully to correct minor spacing and crowding. It generally has not been indicated in more complicated malocclusions such as skeletal discrepancies and open bites; however, recent advances in technology and practitioner expertise now allow the use of CAT in these situations. This case report demonstrates the use of a CAT system (Invisalign) to correct a Class II malocclusion with crowding and an open bite tendenc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前牙内收的隐形矫治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切牙上设置附件对牙齿移动方式的影响。方法    基于1例成年患者颌骨的锥形束CT影像数据,按照切牙上有无附件,构建4组拔除第一前磨牙的上颌隐形矫治模型,分别为切牙无附件组、侧切牙单附件组、中切牙单附件组和双附件组;导入Ansys Workbench三维有限元软件,设置4个上切牙控根压入内收的隐形矫治过程,分析牙列初始位移和附件的应力分布。结果    切牙无附件组及中切牙单附件组均发生4个切牙的舌向倾斜移动,后牙产生不同程度的近中倾斜移动,尖牙近中倾斜伴有伸长;侧切牙单附件组及双附件组切牙呈整体内收压入移动趋势,切牙附件的龈方可观测到压应力集中。结论    隐形矫治内收上前牙时,在侧切牙放置附件有助于切牙整体内收的表达,而中切牙附件对牙移动方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