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变异、基本核心启动子(BCP)A 1762T/G1764A变异及二者联合变异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变异特点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将120例HBV DNA阳性CHB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HBeAg阴性CHB患者60例,B组为HBeAg阳性CHB患者60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A、B两组HBV DNA水平,用直接测序法检测A、B两组前C区G1896A及BCP区A1762T/G1764A变异的发生率.根据前C区及BCP区测序结果又分为变异组和无变异组,分析前C区及BCP区变异发生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 120例HBV DNA阳性CHB患者中A组检出变异株47例,B组检出变异株15例,A组和B组CHB患者中G1896A变异检出率分别为40.0%和10.0% (x2=14.40,P=0.000);A1762T/G 1764A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8.3%和15.0%(x2=8.35,P=0.003);联合变异的检出率分别为21.7%和0%(x2=14.58,P=0.000).120例CHB患者中G1896A、A1762/G1764A、联合变异的变异组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无变异组HBV DNA含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CHB患者轻、中、重度不同病情中,G1896A变异、A1762T/G1764A变异及联合变异的变异组与无变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HBV前C区G1896A变异和BCP区A1762T/G 1764A变异是导致HBeAg阴性、HBV DNA持续阳性的主要机制之一.(2) HBV前C区G1896A变异和BCP区A1762T/G 1764A变异可能加重HBeAg阴性CHB患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缪金剑  谢新宝  孙达成  朱启镕 《江苏医药》2012,38(22):2697-2700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前C区和核心启动子(CP)区热点变异情况及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HBV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抽提99对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携带临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EIA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半巢式PCR法扩增产妇HBV前C区、CP区核苷酸片断,ABI3730型DNA自动荧光测序仪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82例(单阳性52例,双阳性30例)孕妇HBV前C区和CP区核苷酸片断扩增测序成功.无症状HBV携带单阳性孕妇中1896G→A变异的检出率为21.2%(11/52,仅测到1例双阳性孕妇存在1896G→A变异);1899G→A变异仅发生在1例单阳性孕妇,且与1896G→A变异连锁出现.1762A→T/1764C →A变异总是连锁出现,且仅发生于单阳性孕妇,单阳性孕妇中双变异的检出率为17.3%(9/52).1896G→A变异和无该点变异孕妇所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25.0%(3/12)和37.1%(26/70) (P>0.05);1762A→T/1764GA变异和无该点变异的单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22.2%(2/9)和37.2%(16/43)(P>0.05).结论 HBV前C区和CP区1896G→A及1762A→T/1764G →A热点变异在无症状HBV携带单阳性孕妇中有较高的检出率,而在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中的检出率较低.HBV前C区和C启动子区热点变异对宫内感染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江西省赣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基因BCP区双变异(A1762T/G1764A)和前C区G1896A突变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6例本土感染者一般资料及血清,运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ELISA检测HBe Ag;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拷贝数;采用巢式PCR扩增及测序方法检测HBV C启动子A1762T/G1764A双变异和前C区G1896A突变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肝细胞癌患者在年龄、HBe Ag阴性率、ALT和AST水平方面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而HBV DNA拷贝数则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2肝细胞癌患者的A1762T/G1764A、G1896A变异率及联合变异率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3 HBe Ag阴性患者A1762T/G1764A、G1896A变异率及联合变异率均高于HBe Ag阳性患者(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常规的相关指标检测对病情的评估是不全面的,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对HBV基因区的BCP双变异(A1762T/G1764A)和前C区G1896A的常见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再结合其他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做出更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HBV慢性感染并发肝细胞癌(HCC)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杂交技术检测46例HBV慢性感染并发肝细胞癌前C区A1896、A1899及BCP区nt1762、nt1764四位点突变,比较各位点突变的发生率;据乙肝血清学标志熏将研究对象分为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组两组,比较前C区/BCP区变异与HBeAg分泌障碍的关系,分析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与血清HBVDNA定量的关系。结果①用基因芯片法测定46例患者,阳性率91.3%(42/46),A1896突变率52.4%,A1899突变率19%熏nt1762/nt1764联合突变率66.7%。②HBeAg阴性组与HBeAg阳性组比较,A1896突变率、nt1762nt1764联合突变率及多位点突变率明显为高,P<0.05。前C区/BCP区变异组与非变异组比较,HBVDNA定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法可一次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多个突变位点熏HBV持续慢性感染并发的HCC前C区/BCP区变异的发生率较高,该变异与HBeAg分泌障碍有关,但与HBVDNA复制水平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 HBe Ag和 HBe Ab双阳性状态下 C基因启动子区 ( BCP)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二对半”,对 HBe Ag/ HBe Ab双阳性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 DNA片段 ,并对阳性的 PCR产物直接标记测序 ,测序结果和 Gr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序列相比较。结果 对 17例 HBe Ag和 HBe Ab双阳性患者血清中 HBV DNA进行了检测 ,阳性 13例 ,测序结果显示 ,13例 HBV DNA阳性者均存在 T1762和 A1764的突变。结论 在乙型肝炎 HBe转换过程中均伴有 C基因启动子区 T1762与 A1764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犬定后乙肝病毒YMDD变异情况.同时探索引起YMDD变异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36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LISA检测HBeAg,抗HBe:PCR检测HBV DNA浓度,通过HBV codon 550特异性PCR扩增确定YVDD及YIDD变异情况。结果 79例疗程达52周者出现变异12例.同时YVDD及YIDD变异2例(2.5%),57例疗程达104周者出现变异16例,同时YVDD及YIDD变异4例。治疗前HBeAg阳性82例中YMDD变异17例,抗HBe阳性54例中YMDD变异17例。结论 拉米夫定引起YVDD及YIDD变异是耐药的原因.YMDD变异与发生HBV前C区变异无关系.而与治疗前HBVDN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汉荣  刘新钰  孙梅  钟备  赵巍  曹利  李敏 《江苏医药》2004,30(12):884-887
目的 研究抗HBe阳性乙型肝炎病人和抗HBe阳性无症状携带(AsC)的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34例抗HBe阳性和55例抗HBe阴性乙型肝炎病人及28例抗HBe阳性AsC的血清HBVCP和前C基因序列。结果 (1)抗HBe阳性肝炎组的前C终止变异(nt1896G→A)的发生率显高于抗HBe阴性肝炎组(61.8%和14.5%);而CP双变异(nt1762A→T和1764G→A)则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50.0%和45.5%);(2)同抗HBe阳性AsC组比较,抗HBe阳性肝炎组的HBVDNA定量呈高水平,前C终止变异的发生率也显增高(61.8%和28.6%);(3)同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组比较,抗HBe阳性重型乙型肝炎(CSH)病人的前C终止变异发生率和CP双变异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0.0%和58.3%,50.0%和50.0%),HBV DNA定量也无明显差异,而CPnt 1752A→G变异发生率则显增高(80.0%和29.2%)。结论 前C终止变异、nt1846突变和病毒复制可能与抗HBe阳性乙型肝炎发病有关;而Cpnt1752突变则可能与抗HBe阳性CSH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臧志栋  吴引伟  赵伟 《江苏医药》2007,33(6):563-56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通过PCR及其产物直接检测12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同时检测患者HBV定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128例标本中nt1762、1764变异(双变异)共检出56例,nt1753、1762、1764变异(三变异)共检出10例,肝炎肝硬化(LC)组中双变异明显高于其他CHB组(P<0.05);双变异组的HBeAg、ALB明显低于无变异组(P<0.05),三变异组HBeAg明显低于双变异组(P<0.05).结论 BCP区双变异可减少HBeAg的表达,引起肝功能受损严重并导致肝硬化的发生,BCP区尚有新发现的变异如三变异也可影响HBe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YMDD变异.方法:分别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6月和12月应用微板核酸杂交-核酸定量法检测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YMDD变异.结果:治疗前有3例存在YMDD变异,治疗后6月和12月分别有13%和20%的患者发生YMDD变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YMDD变异株与野生株一样自然存在,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变异,其基因组存在多个变异位点[1]。HBV变异常出现在某些特定位点(热点变异),如前核心区(前C区,nt1896)及启动子(BCP,nt1762/1764)变异。同一患者可同时存在野生株和变异株,其比例可随时间而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石家庄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以及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基因突变状况。 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石家庄市五医院就诊的遵医嘱口服核苷(酸)类似物6个月以上的3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P区基因序列测定。结果:HBV B型为17例(4.8%),C型为337例(95.2%);共检出突变182例,在B型中检测出有10例突变(58.8%),在C型中检测出有172例突变(51.1%),两组间突变率无显著差别;182例HBV P区存在突变的病例中以rtL180M+rtM204I/V/S联合突变最多,占突变比例24.2%;其次是rtM204I/V/S单位点突变,占突变比例20.3%,这两种突变模式的比例达到44.5%;第3位是rtL180M+rtM204I/V/S 再加上其他一个或多个位点的突变,占突变比例12.6%。结论:石家庄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基因突变以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耐药最常见。  相似文献   

12.
遗传毒性研究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遗传毒性体外细胞试验不能完全反映整体动物系统对受试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情况,而且试验结果的假阳性率过高,因此采用体外细胞试验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进一步完善对致突变风险的控制,尚需建立更加灵敏的体内基因突变试验方法。本文主要就体内基因突变试验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基本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这些体内试验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3.
徐露露  张琴  时瑞  金晓燕  孙梅 《安徽医药》2023,27(2):277-280
目的 探讨南京市乙肝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突变特点与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乙肝病人1 10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基因分型及其P区突变位点情况,结合病理检查明确肝癌的发生情况,分析HBV-P区突变特点与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结合病理检查结果,纳入的1100例的乙肝病人中,肝癌发生率为2.18%(24/1 100);肝癌组HBV-P区突变率高于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HBV-P区突变特点发现,肝癌组rt204、rt180、rt250位点突变率高于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t204、rt180、rt250位点突变是乙肝病人发生肝癌易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南京市乙肝病人HBVP区突变特点与肝癌易感性有关,其中rt204、rt180、rt250位点突变可能易导致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检测YMDD突变的方法并了解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突变的状况.方法 采用突变特异PCR技术研究YMDD突变.结果 采用突变特异PCR技术和PCR-RFLP方法同时对30份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进行检测,2种方法的YMDD突变检出率基本相符.120例肝硬化患者治疗前无1例检测到YMDD突变,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治疗6、12和24个月YMDD突变率分别为0(0/60)、8.5%(5/59)和17.9% (10/56),而对照组患者没有1例发生YMDD突变.结论 突变特异PCR技术检测YMDD突变简便特异.YMDD突变的发生率随着拉米夫定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15.
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研究了醋氯芬酸的诱变作用。试验选用TA97,TA98,TA100,TA102菌株。当醋氯芬酸的浓度在1,10,100,1000,4000μg/皿,无论加或不加S_9混合物时其对四株沙门氏菌株的回复突变作用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醋氯芬酸在体外对原核细胞无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 C区基因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及前 C区基因变异与 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银染技术检测 3 2例 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干扰素治疗前后的 HBV前 C区基因变异。结果 在治疗前有前 C区突变株感染 8例 ,突变株检出率为 2 5 % ;在治疗后有前 C区突变株感染 9例 ,突变株检出率为 2 8.1%。HBV DNA阴转 17例 ,阴转率为 5 3 .1%。结论  HBV前 C区基因变异不影响对干扰素的应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具有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对1 335例髓系肿瘤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筛选出ASXL1突变患者,对这部分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谱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发病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1 335例髓系肿瘤患者中筛选出138例ASXL1突变阳性患者,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2例(37.68%),骨髓增殖性肿瘤(MPN)29例21.01%)、MDS/MPN10例(7.2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7例(34.06%)。与ASXL1共突变基因谱分析结果显示,96.4%(133例)的患者伴有至少 1 个共突变基因;共突变基因谱中,表观遗传学基因占 55.8%(77/138),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占 65.9%(91/138),转录因子基因占36.9%(51/138),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基因占18.8%(26/138)。其中最常见的共突变基因组为RAS(25.4%)、SETBP1(21.7%)、FAT1(18.8%)、CREBBP(15.9%)及TET2(15.2%)。五大共突变基因组中,与ASXL1+RAS-患者相比,ASXL1+RAS+患者预后较差,表现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染色体核型异常比例升高,生存时间缩短;而ASXL1合并SETBP1、FAT1、CREBBP及TET2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常伴随多种基因共突变,其中伴随RAS通路基因共突变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育乳链菌肽高产菌株。方法以乳酸链球菌ATCC1145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微波和亚硝酸钠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并结合乳链菌肽抗性筛选选育出高产乳链菌肽的菌株。结果通过选育获得一株乳链菌肽的高产菌株Nis-123,乳链菌肽产量为5 250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3倍。传代实验证明该菌株遗传性稳定。结论紫外线、微波和亚硝酸钠复合诱变结合乳链菌肽抗性选育可以提高乳酸链球菌的产肽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HH)患者与KAL-1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方法对4例Kallmann综合症(Ks)患者、5例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患者及10例正常健康男性对照组基因组DNA之KAL-1基因14个外显子分别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在4例Ks患者中,2例发现存在KAL-1基因突变,其中1例发现KAL-1基因内第6外显子缺失,另1例发现KAL-1基因第5外显子在基因位点883缺失-碱基“A”,使遗传密码子发生移码性突变。在5例IHH及10例正常健康男性对照组中未发现有KAL-1基因突变。结诊KAL-1基因突变是本地区人群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