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针合中药治疗椎动脉颈椎病1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的颈椎病之一,其首发主要症状为眩晕及两手麻木、颈肩酸痛等。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症状较典型,发病较急的一类,多因椎动脉硬化、受压、痉挛等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而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因本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因而临床上大多采用中药并配合水针、按摩、牵引等方法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治疗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为观察有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法治疗效果。临床选有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病60例为观察组,无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为对照组,将其临床特点分别记录,并进行手法治疗,后进行评分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病因,病程,病情,椎间孔变化,肌电图变化及疗效等方面有差异,表明有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与无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及疗效等方面有所不同。前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3.
倒悬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斌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4):942-94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1/4,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基本病理改变多认为是颈椎椎间孔狭小、椎动脉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椎动脉管壁增厚,并由此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近期有关资料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是椎动脉及椎神经丛受到压迫而引发激惹,导致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应供血区的微循环功能障碍,支配前庭神经核的细小动脉和内听动脉痉挛缺血,故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本病治疗的重心应放在改善椎动脉的供血,解除血管的压迫,松解椎动脉痉挛,纠正颈椎解剖位置的失常上。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创造了“倒悬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耳穴贴压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玉红  廖广玲 《中国针灸》2008,28(7):514-51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除眩晕、呕吐、耳鸣等颈椎病共有特征外,常出现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笔者自2004年10月-2005年5月采用耳穴贴压加体针治疗本病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及低龄化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的治疗方法繁多,但疗效往往令人不十分满意。原因在于只关注椎间盘、骨质增生等改变,忽视了颈椎周围软组织肌肉、韧带及椎间关节囊等这些影像学上无法显示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颈椎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其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60%~70%)。临床上开始多表现为颈肩痛,伴有上肢部的麻木及疼痛感,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出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迹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本文就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刺、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秀生 《河北中医》2009,31(10):1526-1527
颈椎病是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上将其分为椎动脉型、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型和混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引起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年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的表现,讨论与老年性颈椎病的区别。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至2011年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5岁以下患者67例,回顾性分析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异常表现,并与老年性颈椎病影像学征象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颈椎失稳、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等非骨软骨性改变为主要特征。结论:青年型颈椎病多以非骨软骨性改变为主,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体失稳、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为重要特征;与骨软骨性改变如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椎间隙狭窄为主的老年性颈椎病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工作习惯的不断改变,颈椎病发病率直线上升。颈椎病临床又称为颈椎综合征,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颈椎间盘脱出症、颈神经根综合征的总称,是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临床将其分为7大类型,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70%左右,随着病情的发展,椎间孔前后径变窄后,椎间孔会变小,神经根受压迫等,出现放射性疼痛及麻木感,严重的还会引起肌力减退症状。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中医推拿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接受率较高。本次研究主要以中医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进行探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为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造成患者颈源性眩晕。传统的中西医药物、针灸推拿等疗法疗效欠佳,容易反复发作,本文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并观察了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1994年2月~1996年2月收治颈椎病43例,利用强力牵引、按摩、针灸、重要“四结合”的方法治疗,除1例脊髓型治疗前后没有改变外,其余效果都比较满意。特别是神经根型和椎底动脉型效果更佳。颈椎病系颈椎间盘本身退变及其他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的一种复杂的症候群,故称为颈椎综合征。临床上一般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底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12.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最为常见,主要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神经根受到压迫,引起其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感觉缺失及神经反射的改变,其主要症状特点为根性痛~([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目前多认为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小关节增生等因素引起椎间隙狭窄,进而挤压或刺激神经根,或钩椎关节增生的脊椎对鞘内的神经根进行挤压而  相似文献   

13.
盛龑 《中国中医急症》2002,11(5):402-402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是因颈椎病致椎-基底动脉缺血而出现眩晕、头昏、耳鸣、肢体麻木无力等一系列症状,为中老年常见病。笔者近年来运用颈椎牵引、推拿、针刺相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45例,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30~69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0年;全部病例均经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X光片显示有骨质增生44例,生理曲度变直38例,反向2例,钩突关节呈“双突征”改变35例,椎间孔变狭者17例,椎间…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发病类型中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局部脑血流量改变,引起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类型,约占颈椎病的1/4。这一类型的颈椎病病情复杂,以头痛、眩晕、颈肩痛、恶心、呕吐、耳呜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理特点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占颈椎病的20~30%。其主要病因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椎间结构非特异性损伤,导致椎动脉受挤压,腔内狭窄,血管受压迫,血流不畅,使脑供血不足。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耳聋、头痛、恶心欲吐、复视、晕厥等。近年来,我们采用沪上魏  相似文献   

17.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而出现的颈肩部疼痛伴上肢放射性麻痛的综合证候群。我科自2007年10月以来采用颈部推拿配合颈椎牵引及水突穴注射治疗重症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是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椎体内外失衡影响椎动脉而出现的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症状主要有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猝倒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笔者采用温针结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特点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大多是由于椎节不稳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颈痛、颈部活动受限。伴有头痛、头晕、耳鸣、视力异常、听力减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眩晕的发作往往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部分患者出现猝倒。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祖国医学将其归为“眩晕”、“痹证”范畴。后世医家论治眩晕,多从风、火、痰、虚论治。然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眩晕,依风火痰虚论治,治疗效果往往不能得心应手,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瘀血阻络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机,治疗时也应不离活血化瘀,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由Barre和Lieou于1926年率先提出,认为颈椎病变累及椎动脉后,刺激交感神经系引起眩晕、视力模糊、耳鸣、恶心、呕吐,甚至猝倒等发作性症状,究其原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或颈性眩晕等。70多年来,许多学者从解剖学、病理学、神经学及临床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