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病学杂志》2013,(7):558-559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多数能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原因,但仍有10%~22%的患者DSA为阴性[1]。本课题组对106例DSA阴性的SAH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材料与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978例SAH患者中106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重复脑血管造影的益处和危险性。方法回顾分析140例SAH患者154次(首次140例,重复14例)脑血管造影的结果及其并发症。结果首次造影发现动脉瘸107例(76%),烟雾症2例,血管畸形1例。14纠重复脑血管造影捡查时发现前交通动脉瘸1例;12例进行了脑、脊髓MRI扫描,发现丘脑、脊髓血管畸形各1例、全部154次造影检查中,术后8h内死亡1例,脑梗死1例,血管痉挛6例,穿刺点感染2例,并发症比例4.2%(10/154)。结论首次脑血管造影检查时,若技术及设备优良,拍片仔细。结合CT MRI检查及临床特点,则重复造影不必进行;当首次造影结果无可靠,伴有脑血管痉挛或再出血者,重复脑血管造影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致病原因,探讨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检查;1例脑室内小动静脉畸形,行γ刀治疗;3例因复查CT发现出血量增加形成脑内血肿而紧急手术;24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发现6例动脉瘤.结果 40例患者中保守治疗30例,29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经全脑血管造影、MRI检查及手术探查发现10例阳性结果,经γ刀、手术及介入治疗痊愈.结论 对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SAH患者在治疗上应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或结合临床行MRI或MRA复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原因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自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颅CT扫描及全脑DSA检查,按照DSA检查结果分析病因并指导治疗,总结病因检出率、治疗和转归.结果 53例患者首次DSA阳性42例(79.2%),包括动脉瘤31例、脑动静脉畸形7例、脑膜动静脉瘘2例及烟雾病2例;二次DSA检出前交通动脉瘤及大脑前动脉畸形各2例;整体阳性率86.6%.阴性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阳性患者根据病因分别行介入栓塞、手术、放射、扩血管等对症治疗手段,随访6~9个月,16例(30.2%)遗留有轻中度精神障碍,死亡3例(5.7%).结论 全脑DSA在自发性SAH的病因分析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用于指导其临床治疗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30例原因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6例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介入治疗),4例行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结果 26例进行介入治疗患者全部成功,1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治疗完全康复,4例开颅手术夹闭患者3例成功、1例术中出血后留下后遗症。结论介入技术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提供了崭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神经影象学的发展使许多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得以查明原因并得到及时治疗 ,但仍有一部分SAH患者病因不明 ,文献报道这部分病人的预后较有明确病因的预后好 ,但有些病人仍可因再出血致死或致残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6年 4月~ 2 0 0 0年 4月间 ,我院收冶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并被CT和 /或腰穿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85例 ,其中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12例 ,占 14 %。按WHO标准 ,本组 12例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5例 ,11例恢复顺利 ,1例住院期间有再出血表现经保…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致病原因,探讨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检查;1例脑室内小动静脉畸形,行吖刀治疗;3例因复查CT发现出血量增加形成脑内血肿而紧急手术;24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发现6例动脉瘤。结果40例患者中保守治疗30例,29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经全脑血管造影、MRI检查及手术探查发现10例阳性结果,经吖刀、手术及介入治疗痊愈。结论对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SAH患者在治疗上应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或结合临床行MRI或MRA复查。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急症之一,但老年人由于脑萎缩,反应不敏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现将我院1991~1997年收治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在60~68岁27例,69~74岁16例,75岁以上4例,在活动中发病29例,其中诱因有饮酒、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剧烈咳嗽、排便等,静态或睡眠发病者4例,无明显诱因发病者3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40例60岁以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相对照.结果 老年组中头痛36例(75%),恶心、呕吐15例(31.2%),意识障碍者10例(25%),脑膜刺激征36例(90%),肢体瘫痪4例(10%),死亡4例(10%).结论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发生率较低,程度也较轻,意识障碍多见,死亡率高,了解和重视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是防止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总结71例SAH患者的诊治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1例患者均经颅脑CT或脑脊液(CSF)检查确诊,其中32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17例患者发现动脉瘤,15例采用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2例采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其余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论SAH出血原因检查首选DSA,对瘤性SAH治疗尽可能早期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或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对年龄偏大患者慎用或不用抗纤溶药物。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不典型者早期极易误诊,误诊率可达14.5%~44.7%。我院近10年SAH临床误诊48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9例,女19例,年龄24岁~78岁,平均年龄62.3岁,24岁~40岁9例,41岁~59岁10例,60岁以上29例。既往史有高血压病者17例,SAH病史者5例,糖尿病者3例。误诊时间最短者为发病后第1天,最长7天。发病时间为6小时~7天。确诊时间为1天~7天。 1.2 发病诱因因劳累发病者18例,情绪波动者12例,排便6例,饮酒5例,不明原因7例,有诱因者41例,占84.42%。突然发病者42例,占87.5%,起病相对缓慢者6例,占12.5%。  相似文献   

12.
尹健初 《现代保健》2009,(31):142-143
本文分析74例经腰穿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26例经CT检查为外伤性SAH的CT和临床表现,着重探讨了自发生SAH的病因诊断,笔者认为常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腑动静脉畸形(AVM)、高血压动脉硬化,而动脉瘤AVM最为常见,占查出原因的74%。CT像上有SAH表现的又以动脉瘤最常见,根据CT像上SAH的分布及贴近并发的脑内血肿可推断动脉瘤破裂的位置。本文还概括了SAH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最后简单分析了CT检查无SAH表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求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梗塞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10月2003年12月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梗塞的病例43例,总结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及预示征象。结果 本组病例出院时按COS标准评价:良好11例,中残8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容易发生脑梗塞,外伤早期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防治脑血管痉挛,避免其进一步演变为脑梗塞;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出现脑梗塞的征兆并及时处理;外伤后影象学检查发现颅内血肿,脑挫裂伤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存在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行CT复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塞时多显示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高永炳  龚波 《现代保健》2011,(23):121-123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1例SAH的患者行头颅CTA检查,应用各种后处理技术显示颅内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 本组81例SAH患者经CTA 检查发现动脉瘤62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阴性18例.结论 头颅CTA检查对SAH的患者,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可作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生于青壮年人,近年来高龄患者有所增加,但是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59岁以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25例;年龄59~78岁。有35例患者发病与情绪有关,如饮酒、疲劳、剧烈咳嗽及排便等;有11例在睡眠中发病;19例无任何诱因。临床表现为轻、中度头痛29例,剧烈头痛13例,无头痛23例;头晕21例,恶心、呕吐14例,癫痫样发作7例,意识障碍及有精神症状46例,肢体痛4例,有脑膜刺激征38例。患者入院后腰椎穿刺抽出鲜红色或粉红色脑脊液,压力高于正常范围;部分病人做了CT检查,均…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类颅内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易并发脑积水致残。我院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加腰穿放脑脊液(CFS)治疗该病患者,效果良好。现整理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SAH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14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CT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抽取在2010年至2011年这一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患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病例76例,对这76例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对2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该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所抽取76例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进行诊断,结果发现动脉瘤50例,约占65.79%,动静脉畸形患者7例,约占9.21%,动脉狭窄的患者5例,约占6.58%,检出阴性结果14例,约占18.42%。结论 CT血管造影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老年人自发性SAH临床资料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自发性SAH仍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主,56例患者中行DSA检查43例(76.8%),发现动脉瘤患者35例(81.4%),发现动脉瘤42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4例,动脉瘤多分布在前、后交通动脉。DSA阴性者6例,动静脉畸形(AVM)2例。头痛、脑膜刺激征常不明显,早期出现意识障碍者和有并发症、伴发病者多见。结论了解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早期DSA检查并积极治疗,可减少再出血的风险,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1951年Ecker与Riemenscheide首次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CVS),其发生率为16%-66%。我们动态观察34例原发性SAH后彩色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测结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