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栀子苷对甲型H1N1病毒的抑制效应,进行了相关体内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法判定栀子苷对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帕拉米韦为阳性对照药,根据MTT比色值,观察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计算不同给药方式(预防给药、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及不同药物剂量干预下,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效率;体内实验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ICR小鼠,建立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肺炎模型,比较栀子苷不同剂量干预下,小鼠肺指数、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小鼠存活率。实验结果显示,栀子苷的细胞毒性小,其TD50大于1 040 μmol/L;栀子苷在预防、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方式下,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抗病毒EC50分别为91.90、96.25和87.68 μmol/L,对CPE有明显抑制作用;栀子苷可显著降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减轻肺组织炎症损伤、降低小鼠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栀子苷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MDCK细胞的CPE,在体内能有效保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小鼠肺部的攻击作用,可能为流感病毒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栀子柏皮汤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组大鼠灌胃给予栀子柏皮汤7 d,第7天给药后4 h给ANIT造模。48 h后,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及肝匀浆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胆汁代谢相关的转运体胆盐输出泵(BSEP)、钠-牛磺酸共转运体(NTCP)及氧化应激相关酶细胞色素CYP2E1的表达。结果栀子柏皮汤能够呈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血清TBIL、ALP、ALT、AST、GGT及肝组织中MDA、GSH含量;提高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增加肝组织中BSEP的表达,降低NTCP及CYP2E1的表达。结论栀子柏皮汤对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胆汁代谢相关转运体及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栀子苷经鼻给药醇质体喷雾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鼻黏膜渗透性规律和该制剂的鼻黏膜纤毛毒性。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栀子苷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栀子苷醇质体制备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透射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仪考察其药剂学性质;以离体猪鼻腔黏膜为模型,考察栀子苷醇质体喷雾剂的体外透黏膜给药规律,并与其脂质体及水溶液进行比较;以在体蟾蜍口腔上腭纤毛在药物溶液作用下持续摆动的时间评价制剂的鼻黏膜纤毛毒性。结果 最优处方条件下制备的栀子苷醇质体粒径为(173.40±71.02)nm,Zeta电位为(?42.50±8.27)mV,包封率为(65.80±2.53)%,载药量为(5.25±0.15)%。栀子苷醇质体300 min经鼻黏膜单位面积渗透量为23.39 μg/cm2,是其脂质体的2.17倍、水溶液的11.03倍。此外,该制剂基本无鼻黏膜纤毛毒性。结论 优选得到的栀子苷醇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能够显著提高栀子苷的鼻黏膜渗透性,可用于鼻腔给药。  相似文献   

4.
黄药子现代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药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临床疗效确切.但由于其大量服用可短时间内引起肝损伤,损伤程度和剂量与给药时间有关.黄药子肝脏损害属于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其肝毒作用的分子机制与抑制肝生物转化一相、二相反应酶的活性有关,但通过配伍当归后可抑制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而拮抗黄药子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栀子苷对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活性和内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判定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栀子苷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CCK?8检测结果,挑选适宜浓度栀子苷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24 h后,检测RAW264.7细胞对中性红溶液的胞饮活性;进一步以2 mg/mL栀子苷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检测RAW264.7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吞噬活性及胞内细菌存活情况。结果:栀子苷的细胞毒性小,在0~8 mg/mL浓度内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2 mg/mL的栀子苷与细胞共孵育24 h后可明显促进静息状态下RAW264.7细胞的胞饮活性;2 mg/mL的栀子苷抑制RAW264.7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吞噬及胞内杀菌作用。结论:栀子苷对RAW264.7细胞的胞饮和噬菌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芍总苷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ALT、AST水平和肝匀浆MDA、SOD、GSH-Px含量,HE染色法对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白芍总苷(60、120、240mg/kg)灌胃给药均能降低血浆中升高的转氨酶水平,病理检查也发现其可明显减轻肝组织坏死范围及程度,减少炎细胞浸润。同时发现白芍总苷可降低肝匀浆中升高的MDA水平,使降低的肝匀浆SOD、GSH-Px酶活性升高。结论白芍总苷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自由基、提高抗氧化物酶的活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经典强迫游泳试验确定治郁颗粒的最佳给药剂量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芍药苷的含量为内标物,研究治郁颗粒活性成分栀子苷在大鼠体内各组织脏器中的分布。方法以4种剂量小鼠灌胃给予治郁颗粒混悬液,以4 min内累计不动时间为考察指标,确定药物的最佳给药剂量。治郁颗粒混悬液0.02 g/mL灌胃给予大鼠,给药剂量为0.10 mL/kg体质量,连续给药4 d。结果确定药物的浓度为0.02 g/mL为最佳给药浓度,即小鼠剂量为0.2 g/kg体质量,换算成人的服用量为每日4.4 g/60 kg。大鼠末次给药45min后,各组织及血液中均检出栀子苷,各脏器中栀子苷含量大小顺序为肝〉肾〉肺〉脾〉血〉心〉脑,其中脑组织栀子苷含量为(1.223±0.277)μg/g。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方中活性成分栀子苷能通过血脑屏障,为治郁颗粒的抗抑郁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抗凋亡作用和对Bcl-2、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的影响,从抗凋亡的角度探讨栀子苷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栀子苷口服给药组、安理申对照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阳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运用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海马和皮质相关区域Bcl-2及Bax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变化两种检测手段.结果:通过光镜下视野的阳性细胞查数比较,口服给药组相对于模型组、假手术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相对于安理申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栀子苷具有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机制与栀子苷对大鼠神经细胞的Bax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于Bcl-2的蛋白表达则具有增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具有抗氧化应激活性的环烯醚萜苷化合物莫诺苷对雷公藤甲素(TP)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雷公藤甲素,莫诺苷分别单独及联合给药小鼠及人肝癌HepG2细胞后,血清学法测定各组小鼠肝生化指标的变化;MTT 法检测各实验组对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 率;WB法检测氧化应激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动物实验表明雷公藤甲素具有很明显的肝脏损伤作用,小鼠血清中肝 生化指标及肝脏指数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实验则表明其抑制了HepG2 细胞的生长,24 h 细胞的生长活性仅为 72.83%,并随时间增长而降低。细胞凋亡明显,细胞核破裂皱缩,24 h细胞凋亡率高达43.1%。此外,氧化应激通路相关蛋白 Nrf2,HO-1 的表达明显降低。而莫诺苷联合用药后逆转了以上实验指标,使得小鼠中肝生化指标及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 0.05),肝细胞的凋亡率,细胞形态及氧化应激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莫诺苷可保护雷公藤甲 素诱导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栀子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模型鼠的保护作用与糖皮质激素受体间的关系。方法 50 mg/kg LPS诱导C57BL/6 J小鼠脓毒症模型,观察栀子苷20mg/kg和40mg/kg两个剂量对模型鼠的影响。通过检测小鼠肛门温度、体重和肺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法)观察栀子苷对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变化和糖皮质激素受体下游基因的表达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探讨栀子苷对脓毒症小鼠保护作用的作用机制。结果栀子苷能够明显改善LPS诱导的模型鼠的肛门温度(P0.05)和体重(P0.01)的下降趋势;栀子苷能明显改善LPS诱导的肺组织病理状态;LPS诱导的模型鼠血清皮质醇含量增加(P0.05),栀子苷作用后能够显著降低皮质醇含量(P0.01);栀子苷两个剂量组不同程度的降低糖皮质激素受体下游基因IL-10、Edn1、Tnf的表达(P0.05)。结论栀子苷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对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脓毒症小鼠皮质醇异常增高现象,调节糖皮质激素下游基因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对运动训练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训练组、溶剂对照组、药物组和药物+运动训练组。大鼠游泳运动训练给药4周后,颈椎脱臼处死,测定心、脑、肝等组织中的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大豆苷元、大豆苷元+运动训练组对大鼠心、肝等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大鼠心、脑、肝等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大豆苷元对运动训练大鼠具有清除体内脂质过氧化物,改善大鼠体内异常的过氧化状态,减轻对机体的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红景天苷是红景天属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是红景天的药效物质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红景天苷对多种类型的肝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如化学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肝脏恶性肿瘤等,其保肝机制涉及多靶点、多通路,与减轻肝脏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抑制肝细胞凋亡与自噬等相关。  相似文献   

13.
离体肝灌流技术最初由英国生理学家 Trowell于 1 942年创立 ,1 95 1年 Miller等人改进了灌流方法 ,首次以此技术进行了血浆蛋白质合成的研究。近年来 ,离体肝灌流技术得到普遍使用 ,被广泛用于药理毒理学研究 ,适用于研究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肝毒性 [1]。本实验采用离体肝灌流技术 ,通过灌流一定量的 CCl4造成肝脏毒性 ,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甘草苷 ,观察甘草苷对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据此分析甘草解毒的物质基础及机制。1 材料1 .1 药品与试剂 :甘草苷由本实验室分离纯化制得 ,经 UV,IR,1H- NMR,13 C- NMR等结构测定与文献报道甘草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洗洁精中的主要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小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不同组别的小鼠分别自由饮用不同浓度的SDBS溶液1周,之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GPT活性和计算肝脏体重比值,并与对照组对照。结果随着研究范围内SDBS溶液浓度的增高,小鼠血清中GPT活性逐渐增高、肝脏体重比值逐渐增大。结论 SDBS对小鼠肝脏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当SDBS浓度超过0.279g/L时可造成肝脏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黄芩苷(baicalin,Bai)对羟自由基致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培养,48小时后加入Fe^2+和半胱氨酸产生羟自由基造成心肌细胞损伤,损伤前30分钟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芩苷作为保护剂。24小时后甲基四唑兰(MTT)法测定心肌细胞活性;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心肌细胞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Fe^2+和半胱氨酸能明显造成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细胞活性下降、LDH活性增加、MDA含量增加、SOD活力下降;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凋亡率增高。黄芩苷4.5μmol/L、9μmol/L、18μmol/L对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使结果受损程度有所改善,并随浓度增加保护作用加强。结论黄芩苷能减轻羟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降低羟自由基导致培养心肌细胞损伤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鼠ig不同剂量冰片后对栀子苷在大鼠脑内浓度的影响。方法 大鼠ig给予冰片0.05、0.1、0.2、0.4 g/kg 15 min后,尾iv栀子苷300 mg/kg,于栀子苷给药后0.5、1、5、10、15、30、45、60、90 min采血、取脑,HPLC法测定血样和脑组织样本中栀子苷的量,采用3P97软件计算栀子苷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计算栀子苷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脑靶相关参数。结果 栀子苷在血浆和脑组织分布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经冰片处理后可提高栀子苷在脑组织中的Cmax和AUC,延长MRT,缩短tmax,其中冰片0.2 g/kg剂量对栀子苷的影响最显著。结论 大鼠ig冰片后iv栀子苷,冰片可提高栀子苷入脑量和入脑速度,以冰片0.2 g/kg剂量对栀子苷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种典型的甘草黄酮化合物(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芹糖基甘草苷和芹糖基异甘草苷的生物活性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寻找新的抗阿霉素心脏毒性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测试化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的能力;用 MTT 法测试化合物对心肌细胞 H9c2 和乳腺癌细胞 MCF-7/ADR 活力的影响,以及对阿霉素细胞毒性的干预作用。 结果 6种甘草黄酮中,只有异甘草素和异甘草苷具有较强的清除O-的能力,同时能明显减轻阿霉素心肌细胞毒性;甘草苷几乎没有清除O-的能力,但也显示一定的心肌细胞保护活性;芹糖基甘草苷和芹糖基异甘草苷既无清除O-的能力,也不能减轻阿霉素心肌细胞毒性,在高浓度时还拮抗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结论 查耳酮类化合物较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更强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但如果A环的4′-OH位被芹糖葡萄糖取代,不但会失去心肌细胞保护活性,而且可能拮抗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江西道地药材,含有环烯醚萜类、二萜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栀子对多种类型肝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保护效果。栀子发挥肝损伤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有关并有多种通路参与其中。现通过对栀子在肝脏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功能与机理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其研发现状加以研究,以期为栀子的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绞股蓝总苷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苷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酒精灌胃6周建立大鼠AFL模型,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绞股蓝总苷及水飞蓟素200 mg/kg灌胃。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和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绞股蓝总苷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绞股蓝总苷组肝匀浆MDA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SOD及GPx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显示绞股蓝总苷组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肝组织NF-κB和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绞股蓝总苷对AFL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TNF-α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秃疮花提取物(DLE)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DLE灌胃,连续10 d.小鼠腹腔注射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16 h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制备肝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DLE给药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减少;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病理切片表明DLE作用后肝组织损伤不同程度减轻,其中剂量为2.0 g生药/kg体重时,肝组织的损伤程度较轻.结论 DLE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LE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和抗自由基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